环球时报

搜索文档
中美本周举行新一轮经贸会谈,港媒:一美国高级商务代表团将于本周访华
环球时报· 2025-07-28 06:40
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何伟文2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美之间虽然有诸多分歧,但也存在实现 突破的空间。"本轮瑞典会谈可以被视作伦敦会谈的后续,后者已为双方搭建了初步的框架。"他表示, 会谈议题预计涉及关税、出口管制和未来可能的中美正面合作。"中方在当前贸易摩擦中展现出最大诚 意,但也坚守必要原则。" 在中美即将举行经贸会谈之际,香港《南华早报》27日报道称,知情人士透露,一个美国高级商务代表 团将于本周访华,此行据悉将由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组织,目前尚不清楚来访商界领袖的完整名单和行 程安排,"但两名知情人士均表示,波音公司高管将随团访问"。其中一名消息人士称,这些商界人士预 计将与中国官员会面,旨在重启双方商业对话。报道称,若成行,此次访问将是特朗普4月发动新一轮 关税战以来,"美国最高级别的商务代表团访华"。 据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将参加此次中美经贸会谈。据 中国商务部此前介绍,中美双方将按照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重要共识,发挥好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 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继续就彼此关心的经贸问题开展磋商。CNN报道称,贝 森特在会谈前表示,双 ...
第二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在巴西举行,与会专家:“中国经验”可促进拉美人权事业发展
环球时报· 2025-07-28 06:40
中拉人权圆桌会核心观点 - 第二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在巴西圣保罗举行 共有来自20个国家的130余位代表参会 主题为"中拉命运共同体与人权事业发展" [1] - 外方专家认为中国通过具体发展条件保障人权 "中国经验"可促进拉美国家人权事业发展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1] - 会议围绕数智时代人权保障 环境气候与人权 中拉对全球人权治理贡献等议题展开讨论并达成广泛共识 [1] 中国发展道路与人权成就 - 中国消除极端贫困的成就是对人类尊严的有力捍卫 南方共同市场议会人权委员会主席佩雷兹肯定中国发展道路的示范意义 [2] - 巴西专家指出中国通过提供良好生活条件保障基本人权 该模式可为拉美国家提供借鉴 尤其在基建改善人权方面 [3] - 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新视角 强调物质条件与人权保障的关联性 [2] 分论坛议题与成果 - 会议设立三个平行分论坛 分别探讨数智时代人权保障 环境气候与人权 中拉全球人权治理贡献等议题 [3] - 环球时报社分享中国通过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促进人权事业的实践案例 强调绿色发展权的普遍性 [4] - 会议发布《中拉人权交流合作圣保罗共识》并启动"中拉人权研究合作网络" 建立常态化学术交流平台 [4] 中拉合作机制建设 - "中拉人权研究合作网络"将通过信息共享 联合研究 人才培养等方式推动区域人权事业发展 [4] - 合作网络旨在为中拉提供经验互鉴渠道 并为全球人权治理体系完善贡献新智慧 [4] - 会议倡议跳出人权问题政治化叙事 从绿色发展等视角构建人权话语体系 [4]
总部考虑设在上海,欢迎各国参与筹备,中国倡议建立世界AI合作组织
环球时报· 2025-07-28 06:40
路透社称,在这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方还发布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邀请各国政 府、国际组织、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合作,通过跨境开源社区等方式开展国际交流。 据悉,这份行动计划包括13条主要内容,呼吁各方在遵循向善为民、尊重主权、发展导向、安全可控、 公平普惠、开放合作的目标和原则基础上,切实采取有效行动,协力推进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美 国CNBC援引亚洲集团合伙人陈澍的分析称:"中国显然希望坚持多边主义,而美国则希望建立自己的 阵营,主要针对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崛起。" "尽管美国以担心人工智能技术被用于增强中国军事能力为由,对中国实施了先进技术出口限制,包括 限制英伟达等公司向中国出口最高端的人工智能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中国仍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取得 突破,并受到美国官员的密切关注。"路透社在报道中写道。CNBC称,中国一直在自主研发替代产 品,受到英伟达首席执行官的称赞。 《日本经济新闻》27日称,中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追赶美国,国内注册的模型数量半年内增加 了四成,与美国的性能差距也正在缩小。报道提到,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参会企业数量较去年大幅增 加。"在美国关闭人才交流大门之际, ...
内部立场趋于强硬,做好谈判破裂准备,欧盟亮明对美关税“报复选项”
环球时报· 2025-07-26 07:12
美欧关税谈判进展 - 美欧接近达成对欧洲输美产品征收约15%普遍关税的协议,可能适用于汽车、药品等行业,且不会叠加在已有的4.8%对美出口平均关税上 [2] - 飞机、木材以及部分药品和农产品可能获得关税豁免,但美方似乎不愿降低目前50%的钢铝产品关税 [2] - 欧盟方面认为15%的关税税率相当于"维持现状",还能让目前27.5%的输美汽车关税降至15% [2] - 特朗普表示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为50%,甚至更低 [3] 欧盟反制措施准备 - 除匈牙利外的26个欧盟成员国投票通过一项总额930亿欧元的对美国产品加征反制关税的措施 [4] - 若8月7日前无法达成协议,最高达30%的反制税率将自动生效 [4] - 反制措施由两份清单组成:第一份价值210亿欧元针对钢铝关税,第二份价值720亿欧元针对"对等关税"及汽车零部件关税 [4] - 德国总理默茨罕见支持法国呼吁启用被视为"贸易火箭炮"的"反胁迫工具" [5] 行业影响 - 德国汽车巨头大众公司因美政府滥施关税,今年上半年损失13亿欧元,整体净利润同比下降38.5% [5] - 德国2024年对美出口总额约为1610亿欧元,是其他欧盟国家的数倍,若谈判破裂将受巨大冲击 [5] - 以奢侈品、化妆品和食品行业为代表的欧洲公司担心报复措施可能激怒特朗普政府 [5] 其他贸易谈判 - 美国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协议尚未达成,若下周前不能达成协议,加墨两国将分别面临35%和30%的关税 [6] - 韩美"2+2"经贸磋商被取消,韩国外长计划7月31日赴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举行会谈 [7] - 美方在90天"暂缓期"内除了与英国、越南达成的协议外,"几乎没有其他重大成果" [7]
“星链”罕见中断2.5小时,马斯克道歉
环球时报· 2025-07-26 06:44
星链服务中断事件 -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星链系统遭遇大规模国际中断,由内部软件故障导致,数万名用户断网,中断持续2.5小时后基本恢复[1] - 故障发生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3时左右,众包故障追踪平台Downdetector收到多达6.1万份用户报告,影响范围包括美国、欧洲、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1][2] - 星链工程副总裁迈克尔·尼科尔斯确认中断原因是运行核心网络的关键内部软件服务出现故障,SpaceX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公开致歉并承诺解决根本原因[1] 业务影响与用户反应 - 此次断网对SpaceX商业上最敏感的业务造成影响,专家猜测故障可能由小毛病、糟糕的软件更新或网络攻击引发[2] - 全球超过600万用户受到影响,业务遍及约140个国家和地区,乌克兰军方确认前线阵地的Starlink终端设备全部瘫痪,严重影响军事通讯[2] - 部分用户要求公司退款或下次订阅打折,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曾表示星链系统在俄乌冲突中为乌克兰提供重要帮助[2]
菲律宾最高法院:程序违宪,暂停针对莎拉·杜特尔特弹劾程序
环球时报· 2025-07-26 06:38
菲律宾副总统弹劾程序暂停 - 菲最高法院宣布暂停针对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的弹劾程序 理由为违反宪法"一年规则" 即一年内不得对同一官员发起多次弹劾 [1] - 法院认定2025年2月5日众议院休会时 前三起弹劾申诉已被存档并视为终止 而第四起申诉由超过1/3众议员通过决议提交参议院 [1] - 最高法院裁定前三起申诉驳回后 新弹劾程序需等到2026年2月6日才能启动 但强调裁决不涉及免除莎拉面临的指控 [1] 弹劾申诉具体内容 - 最新申诉指控莎拉四项罪名 包括违反宪法 背叛公众信任 贪污腐败 密谋杀死总统 [2] - 总统府回应称尚未审阅裁决全文 呼吁公众尊重最高法院决定并信任司法机构 [2] - 莎拉辩护团队认为裁决强化了宪法对滥用弹劾程序的限制 参议员维拉纽瓦则表示参议院将继续推动弹劾程序 [2]
恶搞中国人,哈萨克斯坦网红被谴责:“应向被她玩弄的中国人道歉”
环球时报· 2025-07-26 06:38
事件概述 - 哈萨克斯坦网红阿茹詹·艾别科娃在中国广州等地拍摄恶搞路人视频,内容涉及刻意制造与陌生男性的肢体接触及诬陷行为 [1] - 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争议,播放量破百万,但被指涉嫌诬陷和骚扰,最终被删除 [1] - 阿拉木图电视台网站报道称其行为可能违反中国多项法规,广州警方已介入调查,涉事账号内容全部下架 [1] 事件后续 - 艾别科娃被阿拉木图警方传唤并接受批评教育,随后录制视频公开道歉,承认错误并解释视频本意为玩笑 [2] - 道歉视频中,艾别科娃向哈萨克斯坦人民致歉,但未直接向受影响的中国人道歉 [2] - 哈萨克斯坦网民对其行为表示谴责,认为其应向中国人道歉,并批评恶作剧视频追逐流量的行为 [2] 舆论反应 - 哈萨克斯坦网民在新闻门户网站Tengrinews评论区留言,批评艾别科娃的行为不符合文化规范 [2] - 有网友呼吁禁止或审查恶作剧视频,最高点赞评论表达对这类博主的反感 [2]
不再顾忌美以立场,坚定支持“两国方案”,法国将成G7中首个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
环球时报· 2025-07-26 06:31
法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决定 - 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将于9月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成为G7中首个采取此行动的国家 [1][3] - 马克龙强调此举基于法国对中东和平的历史承诺,并呼吁结束加沙战争、保障平民安全及推动重建 [3] - 法国将推动哈马斯非军事化,并支持"两国方案"作为政治解决方案 [3][5] 国际社会反应 -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及哈马斯均对法国决定表示欢迎,称其为"巴勒斯坦事业的胜利" [1][3] - 西班牙、沙特、卡塔尔、科威特等国公开支持法国立场 [3] - 法国左翼政党称赞该决定是"道德胜利",而极右翼批评其"草率危险"可能强化哈马斯合法性 [3] 以色列与美国的强烈反对 -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谴责法国决定"鼓励恐怖主义",并警告可能制造"伊朗代理人" [1][4] -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称该决定"鲁莽",认为会助长哈马斯宣传并拖延和平进程 [4] - 以色列和美国同步召回加沙停火谈判团队,指责哈马斯缺乏诚意 [1][8] 法国战略意图与地缘政治影响 - 马克龙顾问称法国将不再顾忌得罪以色列或美国,计划联合他国向以色列施压开放加沙援助通道 [5] - 法国是欧盟唯一核大国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决定被视为与美国保持距离并推动欧洲独立中东政策 [5] - 目前全球至少142个国家承认或计划承认巴勒斯坦国,但德国、英国等G7成员未明确跟进 [5][6][7] 加沙局势恶化与人道主义危机 - 加沙地带因封锁和援助受阻,饥饿及营养不良导致的死亡人数激增 [8][9] - 美以支持的人道主义基金会被曝向领取物资的平民发射催泪瓦斯和胡椒喷雾,引发舆论谴责 [9] - 以色列面临军事目标未达成与国际批评加剧的双重困境 [8]
国际气候正义亟需跑出“加速度”
环球时报· 2025-07-25 12:35
国际法院气候裁决核心内容 - 国际法院裁决认为各国有法律义务减少化石燃料使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否则需向受害国承担赔偿责任[1] - 裁决源于瓦努阿图等太平洋岛国推动的气候正义诉求,海平面上升导致其沿海洪水频率增加30%、海岸侵蚀加剧[1][2] - 美洲人权法院和欧洲人权法院近期均明确各国环境保护法律义务,虽无强制约束力但可能推动发达国家资金责任[1] 小岛屿国家气候危机现状 - 瓦努阿图海岸海平面年增速达6毫米,超全球均值,飓风威胁加剧[2] - 图瓦卢三分一人口申请澳洲气候移民签证,瑙鲁筹备全民搬迁计划[2] - 小岛屿国家面临红树林退化、珊瑚礁功能丧失等生态系统危机[1] 全球气候影响经济数据 - 欧盟农业因气候变暖年损失280亿欧元[3] - 美国极端天气致15家大型保险公司退出佛州/加州房屋保险市场[3] - 联合国预测当前政策将导致2100年全球升温3摄氏度[3] 气候治理资金缺口 - 发达国家历史碳排放占全球过量排放90%,但适应资金仅覆盖发展中国家需求的1/18-1/10[4] - COP30会议需落实1.3万亿美元气候融资路线图[4] 中国气候行动案例 - 通过光伏风电技术规模化、全国碳市场建设等实现"双碳"目标[5] - 牵头成立绿色气候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低碳项目[5]
中欧领导人展望下一个50年
环球时报· 2025-07-25 07:11
中欧领导人会晤核心成果 -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欧建交50年来的合作成果丰硕,提出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未来关系发展原则 [1] - 双方共同发表《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承诺维护《巴黎协定》并提交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 [1][4][5] - 欧盟领导人明确表示不寻求与中国"脱钩断链",欢迎中国企业投资欧洲 [3] 中欧经贸关系动态 - 习近平指出中欧经贸本质是优势互补,中国高质量发展将为欧洲提供新机遇 [2] - 李强总理强调中欧合作顺畅与否取决于相互开放程度,历史证明隔阂会导致双方受损 [3] - 中国德国商会呼吁德国总理尽快访华,指出中国是德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9] 气候变化领域合作 - 联合声明确立绿色伙伴关系为中欧合作核心,覆盖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减排 [4][5] - 国际机构评价称中欧气候领导力填补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空缺,将加速全球清洁能源转型 [4][6] - 中国清洁技术出口使全球排放减少1%,太阳能板、电池和电动汽车成为经济增长动力 [7] 国际舆论反应 - 外媒认为联合声明与美方政策形成对比,展现中欧在多边主义中的建设性作用 [5][6] - 专家指出中欧气候合作超越地缘政治分歧,为COP30达成具体成果奠定基础 [6] - 德媒呼吁欧盟调整对华战略,建议将"对手"表述从政策文件中移除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