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最大规模高速公路充电站投运
科技日报· 2025-08-26 11:37
充电基础设施规模与技术升级 - 全国最大规模高速公路充电站在G25长深高速浙江杭州桐庐服务区投运 配备108台大功率快充桩 其中40台超级充电桩单桩最高功率达600千瓦 实现"一秒一公里"充电速度 [1] - 充电站采用光储充一体化技术 包含2260千瓦光伏发电系统和430千瓦时储能电站 实现清洁能源100%就地消纳 年均可实现512万千瓦时绿电替代 [2] - 服务区扩建后南区充电车位达108个 北区预计年底投入运行 整体停车位增至979个(南区474个/北区505个) 较2022年底16台充电桩规模大幅提升 [1] 充电网络建设进程 - 2016年G25长深高速桐庐 建德服务区首批投运4台60千瓦充电桩 截至2022年底桐庐服务区累计建成16台充电桩 [1] - 为应对高速公路车流量逐年攀升 桐庐服务区启动改扩建项目 南区新增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 北区新增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 [1] - 项目由国网杭州供电公司所属杭州市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建设 采用梯次储能 液冷超充 直流快充等技术 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光伏 储能 充电统一调度 [2] 能效与环保效益 - 储能电站有效平抑电网波动 实现削峰填谷 综合技术应用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2] - 项目预计年均减少碳排放约2860吨 通过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协同实现电网稳定性提升 [2]
“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科技日报· 2025-08-26 11:28
项目概况 - 浙江金七门核电1号机组核岛于8月20日全面启动建设 采用"华龙一号"机型 标志着该机型批量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1] - 项目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 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 [1] - 1号和2号机组于2023年12月29日获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 单台机组额定容量为120万千瓦 设计运行寿命60年 [1] 装机规模 - 项目全部建成后总装机容量达720万千瓦 [1] - 预计年发电量达到550亿千瓦时 相当于宁波市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的一半 [1] 技术地位 - "华龙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品牌 被称为中国核能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1] - 今年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开工建设10周年 [1] - 该机型已成为目前全球核准在建、在运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 [1] 企业布局 - 金七门项目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浙江建设的第三个核电基地 [1]
川气东送二线首段顺利投产
科技日报· 2025-08-26 11:01
项目概况 - 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首段顺利进气投产 每年新增输送天然气近30亿立方米[1] - 管道总长度约4269公里 途经四川 重庆 湖北 安徽 江西 河南 浙江 福建8省市[1] - 首段投产段为安岳气田上载点—铜梁压气站段 全长56.15公里[1] 产能与输送能力 - 全线投产后年输气能力将达200亿立方米[1] - 四川盆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近3万亿立方米[2] - 项目为川渝天然气资源外输增添新通道 保障千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基地建设[2] 战略意义 - 项目属于国家"十四五"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工程 是国家重大战略性工程[1] - 作为"四大战略通道+五纵五横骨干管网"重要组成部分[1] - 实现与全国主要干线管网互联互通 汇入"全国一张网"[2] - 解决中东部地区资源调峰需求 促进沿线能源结构转型[1] - 服务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促进国内大循环[1] 基础设施网络 - 天然气可通过铜梁压气站接入中贵天然气管道[2] - 川气东送管道 中贵天然气管道等途经南川 涪陵 忠县 江津 铜梁等重要产气区[2] - 国家管网集团着力打通西南地区干线管道互联互通堵点 提升管道互联互通水平[2]
跨经营区交易激活全国电力市场
科技日报· 2025-08-26 10:34
电力市场变革 -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原则同意《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要求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在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依托该机制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并在2025年底前实现跨电网交易常态化开市 [1] -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是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标志性举措,对打破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在全国范围内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1] 跨区域电力调配规模 - 7月1日至9月15日,超过20亿千瓦时电能从云南、广西、广东经闽粤联网工程输往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四地 [1] - 迎峰度夏期间南方电网送国家电网的交易电量超20亿千瓦时,闽粤直流首次实现全时段200万千瓦满送 [4] - 今年上半年全国跨电网经营区送电436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9% [4] 交易机制创新 - 跨电网经营区电力交易从过去的临时计划调配转变为经常性市场交易,相当于在两大电网基础上建成覆盖全国的"统一网上商城" [2] - 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端与消费端的直接交易,为南方绿电送长三角、西北和蒙西绿电送南方等交易铺平道路 [3][4] - 跨电网交易需经两侧电网双重校核,严格遵循安全标准,确保电网可靠运行 [5] 清洁能源交易 - 单个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可作为交易基本单元参与跨区交易,为绿电全国流动扫清制度障碍 [3] - 试点期间云南、广西绿电送往上海和三北地区绿电输往广东累计成交绿电超8700万千瓦时 [4] - 东部负荷中心企业能更便捷采购西部、北部风电和光伏等绿电,助力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 供需互补与资源优化 - 跨区跨省市场能充分挖掘不同省份供需互补潜力,例如四川电网晚上负荷最高时刻约为21点而重庆电网为17点,两地具有较强互补潜力 [3] - 跨经营区市场交易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各省份互保互济,降低保供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5] - 我国东西部存在2-3小时时差,当新疆光伏大发、消纳困难时广东正处于用电晚高峰,消纳能力强劲 [3] 技术创新与应用 - 南方电网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运用区块链技术为绿电建立"电子身份证",全程记录生产到消费的全流程,解决跨电网交易中绿电溯源难和可信度低的痛点 [4] - 随着全周期常态化开市和更多跨电网通道建设,输电通道利用率将大幅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持续增强 [5] 交易案例与进展 - 今年3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与广州电力交易中心首次联合出清,将桂滇两地5270万千瓦时绿电经闽粤联网工程送入上海,完成全国首笔跨电网经营区绿电交易 [2] - 今年6月促成甘青蒙等地新能源经多通道向广东送电超3400万千瓦时,实现首次大范围、多通道跨电网经营区交易 [2] - 预计全运会期间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将联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和内蒙古电力交易中心开展蒙西送广东绿电交易,推动首次"三网协同"交易 [5]
埃塞俄比亚重大发现挑战人类起源假设 牙齿化石改写“从猿到人”线性叙事
科技日报· 2025-08-26 10:06
核心观点 - 新化石证据挑战人类进化线性模型 表明多谱系并存 [1][2][9] 南方古猿与早期人属关系 - 南方古猿与早期人属在260-280万年前共存于埃塞俄比亚阿法尔地区 [2][3] - 出土13颗牙齿代表至少两个独立谱系:南方古猿属(与露西同谱系)和人属 [3] - 南方古猿生活于300万年前 兼具攀爬与步行特征 脑容量有限 [3] 新物种鉴定依据 - 南方古猿牙齿轮廓类似阿法种 但齿尖和犬齿形态未见于已知物种 [5] - 年代测定显示南方古猿牙齿为263万年前 人属牙齿为259-278万年前 [5] - 莱迪—杰拉鲁南方古猿既非阿法种也非惊奇种 属于未被识别的新物种 [5] 地质与年代测定方法 - 遗址位于埃塞俄比亚阿法尔裂谷带 地壳活动使古老沉积层暴露 [6] - 通过火山灰中长石晶体测定化石年代 精度达万年级 [6] - 该区域保存230-295万年前连续地质记录 涵盖人类进化关键期 [7] 古生态环境特征 - 200-300万年前该地区河流密布 植被茂盛 湖泊动态变化 [7] - 与现今荒凉地貌形成鲜明对比 [7] 人类进化模型重构 - 250万年前东非至少存在4个古人类谱系并行演化 [9] - 包括早期人属 南方古猿惊奇种 新发现南方古猿及其他潜在物种 [9] - 进化路径呈分枝树状而非直线 多数分支最终灭绝 [9] 未解问题 - 物种间是否存在食物竞争与资源共享机制 [9] - 不同谱系相遇频率及祖先来源尚未明确 [9]
“仿生创可贴”有望治疗糖尿病足溃疡
科技日报· 2025-08-26 09:12
在研发过程中,研究团队通过动态硼酸酯键技术,将绿茶中的茶多酚EGCG"锚定"在凝胶中,制备 出兼具抗菌、抗氧化、抗炎以及促进组织再生的多重功能凝胶贴片。 记者8月22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研究员吴明一带领团队开发出一种源自蜗牛黏液 的新型仿细胞外基质结构凝胶贴片,通过"抗菌—抗炎—促再生"三重机制,为糖尿病足溃疡治疗提供了 全新方案。这项研究发表于国际期刊《碳水化合物聚合物》上。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患者足部组织的感染、破溃、变 性坏死等。全球约4000万至6000万人受其困扰,患者年死亡率达22%。 吴明一团队发现,蜗牛爬行时分泌的黏液具有惊人的修复能力。通过成分分析,研究团队发现黏液 中的核心活性物质是一种特殊的糖胺聚糖AFG,其结构与人体细胞外基质中的糖胺聚糖高度相似。 "细胞外基质就像细胞的摇篮,调控细胞的增殖、迁移等生命活动。"论文第一作者邓拓博士说。受 此启发,研究团队将蜗牛黏液中的糖胺聚糖AFG与明胶通过共价键交联,构建出类似人体细胞外基质的 三维凝胶网络。 当伤口局部血糖浓度升高时,凝胶贴片中的硼酸酯键会断裂并释放茶多酚EGCG;当伤口处血糖趋 ...
新疗法让细菌和病毒协同抗癌
科技日报· 2025-08-26 09:12
研究人员利用细菌与病毒组成抗癌联盟,突破免疫防御,精准靶向并安全摧毁癌细胞。图片来源:美国 《每日科学》网站 最新进展标志着该细菌-病毒联合系统向未来临床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研究团队正在更多类型的 肿瘤、小鼠模型、病毒及有效载荷中测试该方法的可行性,致力于开发一套能感知并响应细胞内特定条 件的病毒疗法工具包。他们还在探索将该系统与已在临床试验中证明安全的细菌菌株相结合的可能性。 研究团队表示,这一技术已在小鼠实验中验证有效,是首个实现细菌与抗癌病毒直接工程化合作的 范例,为开发多生物联合疗法奠定了基础。这类疗法有望实现单一微生物无法达成的治疗效果。 溶瘤病毒疗法是一种利用天然或经基因改造的病毒,特异性感染并摧毁癌细胞的治疗策略,尤其在 脑肿瘤领域显示出很强的潜力。然而,该疗法面临的一大挑战是人体自身的免疫防御机制。如果患者因 既往感染或疫苗接种已对病毒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就可能在病毒抵达肿瘤前将其清除。 研究团队通过把病毒"藏"进擅长追踪肿瘤的细菌中,成功规避了这一障碍。实验证明,细菌(部分 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可用于投放溶瘤病毒,治疗那些对病毒已具备免疫能力的实体瘤。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洛克菲勒大学科学家利用细 ...
血管衰老与心肌纤维化机制揭示
科技日报· 2025-08-26 09:12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化、心肌纤维化、心力衰竭等相关疾病往往"组团"来袭,危害心血管 健康。近期,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教授杨宝峰及其团队连续在国际心血管医学领域 期刊《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从RNA表观遗传调控和RNA剪接两大前沿微 观领域入手,深刻揭示了血管衰老与心脏纤维化的复杂机制,为疑难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奠定了理论基 础。 锁定血管衰老关键分子 在这些研究中,杨宝峰团队将目标锁定在关键RNA调控分子METTL14上。研究团队借助腺相关病 毒(AAV)载体技术和最新基因敲除技术,特异性降低了老年小鼠血管内皮细胞中METTL14的表达 后,观察到小鼠的血管功能显著改善,血管弹性得以恢复,显现出抗衰老效应。通过进一步研究,团队 发现,在血管衰老过程中,内皮细胞中METTL14的表达升高会使免疫识别受体TLR4 mRNA的特定位置 被修饰,这一修饰可引发持续的慢性低度炎症反应。这种炎症状态最终加快了血管内皮细胞衰老进程, 造成血管硬化和舒张功能异常。 研究团队发现,在心力衰竭的患者及小鼠的心脏中,RBMS1含量明显增多。通过药物抑制或基因 敲除降低RBMS1含量,可有效减 ...
吉林省长春市芯光产业园:建成新兴产业集聚区
科技日报· 2025-08-26 08:56
园区合作与定位 - 长春理工大学与长春净月高新区合作共建长春芯光产业园 旨在发挥高校科研优势 推动科教智力资源与创新资源融合 [1] - 园区聚焦新兴产业创新资源集成 产业生态集聚 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 [1] 产业领域与企业构成 - 园区吸引光谱芯片 半导体激光器 精准医学 光电医疗设备等领域企业和项目团队入驻 [1] - 园区设置数字科技企业加速器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集群 光电领域专业孵化器等板块 [1] - 在园企业达69家 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1家 专精特新企业16家 吉林省种子独角兽企业1家 雏鹰企业2家 瞪羚企业4家 [1] 经营表现与发展规划 - 2024年园区企业营业收入达5.27亿元 [1] - 未来将强化集聚效应 加强国内先进园区交流合作 打造智能感知技术高地和产业集聚地 [1]
新窑变光伏项目通过验收
科技日报· 2025-08-26 08:56
项目概况 - 辽宁港口集团大连港大窑湾港区汽车码头的新窑变4053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于8月21日通过验收 [1] - 项目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公司投资 利用大连汽车码头公司车库屋顶资源 采用"自发自用 余电上网"模式 [1] - 项目于今年3月开工 6月实现并网发电 [1] 运营效益 - 运营期内预计每年供应约560万千瓦时绿电 [1] - 每年节约标准煤1380吨 [1] - 每年减少烟尘排放120千克 二氧化硫排放553千克 氮氧化物排放832千克 二氧化碳排放4536吨 [1] 建设过程 - 大连汽车码头公司工程部全力配合光伏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 [1] - 科学调配生产作业时间保障光伏组件安装 [1] - 安排专业人员全程保障施工安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