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智能“自研”拖拉机受市场追捧
科技日报· 2025-10-28 11:04
公司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推出BD1204-5F智能拖拉机,其特点为全产业链自主研发,涵盖高热效率发动机、ATS智能热管理系统、EHS农装液压智能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 [1] - ATS智能热管理系统通过四组电控风扇实现发动机作业温度的精准控制,据称可降低油耗15%,提高扭矩24%,并延长发动机寿命 [2] - 液压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对农机具的精准力位综合调节,可应对石块等障碍物,确保提升、下降及位置保持的精确无误 [2] - 公司自主研发了核心零部件高速响应电磁阀,其开启关闭响应时间从3.2毫秒优化至2毫秒,性能远超业界平均水平 [3] - 公司拥有277项发明专利和27项国际专利,并牵头制定了6项国家和行业标准,与牛津大学、清华大学等机构构建了产学研融合的技术生态 [4] 市场竞争与价格策略 - BD1204-5F智能拖拉机配套功率120马力,终端价格约为12万元,而同等配置的国外品牌售价为27-28万元,国内品牌售价为15-16万元 [4] - 在大马力拖拉机细分市场,价格是影响用户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公司的价格策略有望迅速打开市场局面 [4] - 公司通过核心零部件自主加工、技术自主掌控以及完整的生产质保体系,实现了有效的成本控制 [4] 行业趋势与市场反响 - 智能“自研”拖拉机在2025中国国际农机展上成为市场新风向,受到市场追捧 [1] - 用户选择产品的原因包括对融合多项前沿技术的认可,以及全产业链自主研发带来的可靠性 [1]
科技日报:国内首台智能行轨式桥检车成功通电运行
科技日报· 2025-10-28 10:28
近日,由武汉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熊凌教授团队、武汉科大电控设备有限公 司研发团队联合研发的油电混合型智能行轨式桥检车控制系统,在宜攀高速新市金沙江特大 桥成功完成首次全系统通电运行。 设备支持4G/5G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模块化设计便于升级维护,显著提升桥梁运维的 智能化水平和可靠性。具备自主分析和远程控制功能,可实时监测桥梁结构健康,及时发现 并反馈潜在问题,为后续检修提供科学依据。 此次系统通电运行顺利完成,系统各项功能正常,验证了其在实际环境中的可靠性,为 未来大规模推广奠定基础。智能桥检车电控系统的成功应用展示了智能检测技术在基础设施 安全管理中的巨大潜力。 编辑:胡之澜 该桥检车及控制系统是我国首台位于桥底的双向跨越式油电混合智能型桥检车,系统采 用磷酸铁锂电池供电或柴油动力发电合并充电运行。全系统通电运行标志着智能桥梁检测技 术取得重要突破,为桥梁检测与维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是连接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新市镇与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南岸镇的重 要控制性工程之一。该桥于8月20日合龙,大桥全长1867米,主跨680米,宽25.5米,承担着 大量交通流量,桥梁安全维护任务艰巨。 ...
从无交集,他们为何送别杨振宁
科技日报· 2025-10-28 09:48
"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周五。和每个周五一样,可以上学上班。但送别杨振宁先生,是一件独一无二的事。" 王东峰牵着孩子的手,站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外的队伍里。他们随着长长的人流缓缓移动。小男孩手里捧着一束白花,卡片上写着"杨爷爷,我们永远怀 念您",落款是孩子的名字。 10月24日上午9时,天气阴沉,北京的气温已是个位数。八宝山革命公墓外,车流人流不息,接送人员的大巴车沿着马路延伸,一眼望不到头。 10月24日上午,八宝山革命公墓外。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摄 公墓的几个大门前都排起长龙,人们身着素衣,手拿印有讣告的白纸,远远望去像一条条漂着白花的黑色河流。 他们来到这里,做这件唯一的事——送别。 当天上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 行。 10月18日,这位"纯粹的科学家、坚定的爱国者"在北京逝世,走完103岁的科学人生。 之后,在他倾力创办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在他的出生地安徽合肥四古巷,在他工作过33年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在他任教多年的香港中文 大学……人们送上花束,留下卡片,以各种方式寄托追思。 杨振宁或许是他们的 ...
新能源矿卡和重卡产业实现三大突破
科技日报· 2025-10-28 09:29
同时,系统架构与通讯标准均为未来"无人驾驶+智慧矿山"预留接口,为矿山自动化、数字化运营奠定 坚实基础,形成"矿山能源生态的重构"。项目系统年发电量达1.95亿千瓦时,可满足每日700辆电动重 卡和40台电动装载机的充电需求。此次投运标志着我国新能源矿卡和重卡产业实现三大突破:首次将光 储充技术深度耦合应用于重载运输场景;首创"充电+换电"双模式协同补能体系,将补能时间由数小时压 缩至分钟级;建立矿区能源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 近日,全球首个"2880kW光储充一体化搭配1056度超充矿卡"示范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正式投运。 该项目通过"光伏发电+智能储能+超级快充"技术矩阵,推出2880kW液冷超充系统,刷新全球矿卡补能 速度纪录。1056度超大电池搭配光伏绿电与储能系统,构建"自发、自储、自充"绿电闭环,让矿山 从"用外电"走向"造绿电"。 ...
前三季度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53732亿元
科技日报· 2025-10-28 09:24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3732亿元,同比增长 3.2%,为去年8月份以来各月累计最高增速,呈现加快恢复态势。 "1—9月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培育壮大新经济增长点,高技术制造 业、装备制造业等新质生产力较快增长,叠加低基数效应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继续回 升。"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首席统计师于卫宁说。 具体从行业看,1—9月份,在航空航天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利润增长11.3%; 智能化、自动化领域创新持续推进,带动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等 行业利润分别增长81.6%、39.7%、25.5%;精密仪器制造高质量发展效果显现,光学仪器制造、专用仪 器仪表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45.2%、17.5%。 得益于装备制造业有力支撑,部分行业增长较快。1—9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 9.4%,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4个百分 点。从行业看,1—9月份,装备制造业的8个行业利润全部实现增长,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电 子、 ...
【科技日报】《世界绿洲分布数据与编目》发布
科技日报· 2025-10-28 09:07
记者10月27日从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桂东伟研究员团队历时五年编纂的《世 界绿洲分布数据与编目》近期发布。这一成果全面厘定了全球绿洲的确切数量与面积,建立了世界第一 份覆盖全球、多维度、跨学科的绿洲系统名录,填补了全球绿洲数字化编目工作的空白。 绿洲是干旱区荒漠基质上因稳定水源驱动形成的非地带性地理单元,是干旱区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和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全球绿洲分布数字化的基础性研究存在缺 失,严重制约了绿洲科学的定量研究与系统性发展。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5-10-28 06版) 桂东伟介绍,《世界绿洲分布数据与编目》共包含54个数据文件,由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 统世界数据中心出版并提供共享服务,向全世界免费开放。 该研究选取了绿洲所在的大洲、国家、河流和绿洲面积这四个最能体现绿洲特征的属性,对全球绿 洲进行编码,使每个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绿洲都被赋予了唯一的ID。绿洲由此有了明确的"身份"。 桂东伟表示,未来,通过定期更新绿洲编目信息,科研人员可以精准捕捉绿洲的扩张、萎缩等动态 过程。这将为科学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和演变趋势提供量化依据。 针 ...
零碳氢氨双燃料发电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科技日报· 2025-10-28 08:55
技术突破 - 全球首台氢氨双燃料燃气轮机机组成功总装下线,是我国首个能应用100%氨燃料发电的机组,也是全球首台氢氨双燃料燃气轮机 [1] - 该机组采用独特的双燃料燃烧技术,具备100%自主知识产权,应用100%国产化零部件,是全球唯一实现可切换氢、氨、天然气三种燃料的发电设备 [1] - 氢氨燃气轮机是一种高效零碳创新发电设备,在新能源消纳和长时储能场景中具有显著优势 [1] 性能与影响 - 单台机组年发电量最高可达7000万千瓦时 [1] - 该技术标志着零碳氢氨双燃料发电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构建全球清洁能源体系提供全新支撑 [1] - 将成功打通“风光绿电-绿色氢氨-绿电”的完整产业链闭环,形成从能源生产到消纳的完整生态 [1] 公司与项目背景 - 该机组由远景科技集团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慕帆动力自主研发 [1] - 项目地点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产业园区 [1]
《西藏自治区冰川保护名录》编制完成
科技日报· 2025-10-28 08:36
记者10月27日从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了解到,《西藏自治区冰川保护名录》(以下简称《名录》)近 日正式编制完成,223条冰川被纳入分级保护体系。这是西藏首次系统性地对冰川资源建立科学保护机 制,标志着我国在高海拔地区生态保护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据了解,《名录》基于2023年完成的西藏冰川本底调查成果编制完成。调查首次全面摸清了西藏5万余 条冰川的位置、范围、面积及冰储量等基础数据。 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名录》编制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和动态性原则,系统构 建了冰川分级保护体系。《名录》不仅明确了保护对象,为冰川确权登记和生态红线划定提供依据,还 制定了差异化管控措施,规范了资源开发行为,以减少人类活动对冰川脆弱生态系统的干扰。 《西藏自治区冰川保护条例》于去年颁布实施,本次《名录》的编制是该条例的具体落实举措。有专家 表示,冰川是"固体水库"和"气候指示器",对维持水资源平衡、保障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不 可替代的作用。西藏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冰川保护意义重大。 据悉,西藏自治区计划对《名录》实施动态更新机制,每五年修订一次并向社会公布。下一步,西藏将 采用分级与属地管理相结 ...
能视觉感知更能探测CO浓度 无人机练就“嗅得准”的“电子鼻”
科技日报· 2025-10-28 08:12
与此同时,无人机自身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作为无人机动力源的锂电池,其热失控问题犹如悬在无 人机飞行安全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传统电池管理系统基于电压和温度监测的预警方式存在明显 滞后性,当检测到异常时往往为时已晚。"陈达认为,实现锂电池热失控的极早期预警,是保障无人机 飞行安全、推动低空经济规模化应用必须攻克的难题。 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传感器领域国际期刊《美国化学会传感器》,标志着我国在低空环境智能感知领 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这项技术为无人机在环境监测、应急救援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拓展了新的可能。 破解感知瓶颈 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物流配送、电力巡检、农业植保、测绘等诸多领域。 然而,在环境监测和应急响应等对信息感知要求更高的场景中,传统无人机面临着"看得见"却"嗅不 到"的技术瓶颈。 "目前环境监测主要依靠地面固定监测站。这些站点虽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但其点状分布模式存在 明显局限。"陈达介绍,由于站点布局稀疏、数据更新慢,传统监测手段难以捕捉污染物在复杂环境中 的立体扩散规律。特别是在应对突发污染事件时,传统监测手段往往难以为精准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数 据支持。 更令人担忧的是 ...
生成式AI成生命科学进步强劲引擎
科技日报· 2025-10-28 08:02
当前,大型基础模型、多模态数据集,以及DNA与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大规模研究,正以超乎想象的 速度刷新着人们的认知。 世界经济论坛网站在日前的报道中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已成为推动生命科学进步最强劲的 引擎之一。它进一步释放了CRISPR基因编辑与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的潜力。如今,GenAI已在药物研 发、精准医疗、脑机接口等领域崭露头角,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应用前景。未来10年,它将为人类健康谱 写全新篇章。 加速药物与疗法研发进程 今年1月,麦肯锡公司发布分析报告指出,其全球研究所曾预测:GenAI每年可为制药与医疗行业创造 约600亿至110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这一技术将显著提升全产业链的效率与创新水平,从新药研发的方 式,到医疗服务的推广与管理模式,都将迎来深刻变革。 在药物研发中,GenAI能够识别新靶点、优化分子结构设计。在开发环节,它简化了临床前验证流程, 为细胞与基因疗法设计出更安全、更高效的递送系统,并助力构建更智能的临床试验方案。 2024年,大多数医疗健康领域的GenAI应用仍主要依赖基于文本的单模态大语言模型。到了2025年,能 够同时处理并生成文本、图像、基因组数据,甚至实时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