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

搜索文档
人形机器人成资本宠儿 量产及商业化难题待解
证券日报· 2025-07-29 00:45
行业动态 - 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在加速商业化落地 特斯拉CEO马斯克宣布2026年开始量产Optimus 目标5年内年生产100万台 [1] - 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 政策扶持与技术突破背后面临量产瓶颈与商业化落地考验 [2] -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63.39亿元 2035年或超4000亿元 [5] - 摩根士丹利预计人形机器人在2025年下半年将于中国"被广泛采用" [5] 资本市场表现 - 截至7月28日 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共发生99起投融资事件 远超去年全年的67起 [2] - 深圳市越疆科技完成定向增发 募集资金总额达10.37亿港元 [3] - 深圳市众擎机器人连续完成Pre-A++轮与A1轮融资 总额近10亿元 [3] - 深圳逐际动力和杭州云深处等企业7月份单笔融资金额均超亿元 [3] 企业布局 - 智元创新通过入主上纬新材料科技成功跻身科创板 [2] - 首程控股附属公司管理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完成对北京加速进化科技的投资 [4] - 华为 美的 小米 广汽等品牌均已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 [4] 技术发展 - 资本更青睐具备"具身智能+运动控制"技术壁垒的团队 [3] - 中短期更看好"人形上肢+非足式底盘"的垂直场景应用 [3] - 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行星滚柱丝杠面临产能不足 目前生产仍依赖手工 [5] 商业化挑战 - 多数整机企业仍难以突破"百台量产" 交付几百台已是行业里程碑 [5] - 当前成熟应用仍以展示为主 功能型产品受制于技术 成本与法规 [5] - "软硬一体"交付能力仍是行业痛点 [5] 发展前景 - 中国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为机器人生产提供坚实基础 [6] - 庞大应用场景催生丰富商业化路径 [6] - 持续加大的政策支持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6]
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斌: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数智协同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证券日报· 2025-07-28 21:44
人工智能+金融行业转型 - 金融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广阔且需求迫切 需通过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提升服务质效 降低成本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1] - 行业需从"手工作坊"转向"工业化生产" 从"功能交付"转向"价值共生" 需产学研协同推进数智能力建设[2] 交通银行战略举措 - 发布《交通银行"人工智能+"行动方案(2025—2026年)》 突出应用导向 强化算力统筹 响应国家"东数西算"战略[1] - 构建千卡异构大规模算力集群 实现算网存资源融合池化与柔性调度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1] - 打造企业级数据中台 建立统一数据标准体系 建设智能化数据标注平台 增强AI训练数据集供给能力[1] 人工智能应用成果 - 大模型智能识别与机器人应用显著减少人工工作量 风险监测智能预警和反电诈AI应用提升风控水平[1] - 远程视频核实和专用领域智能问答中心改善客户体验 批量化数字员工构建企业级AI劳动力体系[1] 行业发展建议 - 金融机构应夯实数据基础 提供优质数据底座 提升智慧化转型效率 适配技术发展现状[2] - 坚持科技向善防范新技术风险 强化生态建设促进产业协同[2] 事件背景 - 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斌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主题为AI+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4]
神州数码将推动AI for Process理念在更多场景和行业中落地
证券日报· 2025-07-28 20:14
核心观点 - 神州数码联合德勤中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AI for Process企业级流程数智化变革》蓝皮书,提出以AI为核心驱动企业流程智能化的方法论与工具支撑 [2] - 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数据孤岛问题,亟需AI进行智能升级以实现灵活响应与智能决策 [2] - 未来企业AI应用需走向"通专融合"路径,结合开源大模型与企业内部数据共建专业化智能体 [2] AI for Process推进方法 - 神州数码提出"Twin-Drive双驱动模型",采用"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相结合的推进方法 [3] - 企业需具备"AI就绪能力",包括知识治理体系建设、组织流程重塑、复合型人才培养与产业生态协同 [3] AI渗透率预测 - 蓝皮书首次提出"AI渗透率"概念,即企业业务流程中AI操作占总体操作比例 [3] - 三年后AI渗透率预计10%-20%,以辅助为主;五年后达30%-50%,人类指挥多个AI协作;十年后可能达80%,人类监督AI自动运行 [3] 行业合作与展望 - 神州数码将继续推动AI for Process理念在更多场景和行业中落地,助力全球企业智能化跃升 [3]
灵宝黄金预计上半年净利润超6.5亿元 同比增长超330%
证券日报· 2025-07-28 19:39
财务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4 9亿元至79 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5%至85% [2]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 56亿元至6 8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30%至350% [2] - 公司2024全年归母净利润为6 99亿元人民币 [2] 业绩驱动因素 - 收入及净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加快生产节奏 黄金产量显著增加 [2] - 采矿技术改进和成本控制措施严格落实 提升运营效率并降低成本 [2] - 黄金市场价格上涨进一步推动整体效益提升 [2] 产能与技术升级 - 全力推进探矿增储 扩产扩能及技术改造项目 [2] - 新建多个大型尾矿库工程 矿山井下基建工程 [2] - 实施选矿厂改扩建 冶炼绿色化升级改造等重点项目 [2] 数字化转型 - 已完成数字化转型规划整体方案设计 [2] - 11个数字化项目中已有3个项目上线 [2] - 启动灵金AI实验室项目 配套升级改造标准化机房 为AI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提供算力支撑 [2] - 在财务 人力等领域开展AI辅助办公试点 [2] 三维数字化矿山建设 - 下属华泰公司实现地质 测量 采矿专业三维协同设计 [3] - 在地质勘探 资源评估 巷道贯通 采场规划及采空区治理等方面全面应用数字化技术 [3] - 预计将有效降低工程风险 提升资源利用率 [3] - 将成为国内金属矿山智能化建设的领先实践 [3]
京东健康“京医千询2.0”加快医疗全场景智能化进程
证券日报· 2025-07-28 15:09
京东健康"京医千询2 0"技术架构 - 公司打造"三引擎+四模型"技术架构 其中"三引擎"包括循证数据引擎 临床病例引擎 医患交互仿真引擎 旨在为"四模型"提供可信数据训练动能 [1] - "四模型"具体包含全科医生模型 专科医生模型 健康Agent 影像大模型 通过引擎持续升级能力 [1] 技术突破进展 - 拟人对话功能实现高度人性化交互 能模拟医生多轮问诊并按循证医学逻辑给出建议 [1] - 可信推理系统经过140+临床科室医生及百万级真实病案评测 具备反思机制和专家反馈自适应能力 [1] - 医学全模态技术已支持文本 影像 检验数据等多模态医学数据的综合解析 [2] 产品落地情况 - 面向医院全场景的"京东卓医"大模型已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机构落地 [2] - 直接服务用户的智能健康助手"康康"正处于加速迭代阶段 [2] 战略发展规划 - 公司自2023年7月发布后 用两年完成医疗全场景大模型迁移学习 并率先实现产品体系规模化落地 [3] - 未来将重点迭代"三引擎+四模型"架构 推动医疗智能化体系本质升级 [2][3]
斑马智行联合通义及高通首发端侧多模态大模型解决方案
证券日报· 2025-07-28 12:56
行业动态 - 斑马智行联合通义及高通首发端侧多模态大模型解决方案 推动汽车智能座舱迈入主动智能时代 [1] - 该方案为行业首个基于高通8397平台的端侧多模态大模型解决方案 可实现智能座舱90%的"感知-决策-执行"服务闭环 [1] - 端原生智能体可进行多模态意图感知理解和交互 实现从"指令接受者"到"对话参与者"的代际升级 [1] 技术亮点 - 方案采用端侧部署模式 具备主动智能、极速响应、隐私无忧、断网可用等特点 [2] - 本地生活Agent基于出行场景重构饿了么外卖服务 已在全新智己L6上搭载上市 [1] - 用户可通过自然对话方式完成从提出需求到下单支付的全流程 服务体验流畅度超过手机操作 [1] 市场趋势 - 国内汽车市场"大模型上车"逐步从营销驱动迈向场景驱动 [2] - AI Agent开始量产上车并带来全新体验 智能座舱大模型成为体验跃迁的关键技术 [2] 产品展示 - 搭载元神AI的智己实车可轻松唤起本地生活Agent 实现咖啡点单全流程自然对话交互 [1] - 现场展示的元神AI咖啡店机器人可将咖啡送到车旁 呈现人机共生生活场景 [1]
PPP项目数量稳步上升 平台项目投资超20万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7-28 11:04
PPP项目总体情况 - 全国PPP项目信息监测服务平台已录入项目7093个 总投资20.42万亿元 [1] - 项目数量前五省份为贵州525个(7444亿元) 广东505个(4909亿元) 安徽492个(4648亿元) 山东457个(3490亿元) 浙江454个(8523亿元) 占总数34%和总投资14% [2] - 行业分布前五为城市基础设施2817个(42028亿元) 农林水利893个(118188亿元) 社会事业819个(5883亿元) 交通运输771个(21539亿元) 环保757个(3809亿元) 占总数85%和总投资94% [2] PPP模式优势 - 帮助地方政府高效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 不增加政府负债 [1] - 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地 促进欠发达地区内生性发展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1] - 是平衡政府债务压力 加快补短板 调动民间资本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在稳投资中发挥稳定器作用 [2] PPP项目重点领域 - 聚焦重运营 重服务领域 包括环保(污水处理 垃圾处理) 交通(铁路 高速公路 民航 物流) 市政(教育 医疗 文化 体育 养老) 新基建(智慧城市 海绵城市 新消费服务设施) [3] 引导民间投资措施 - 完善政策环境 推介优质项目 禁止歧视性条款 [3] - 加大融资支持 引导保险资金 PPP基金股权投资 鼓励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 [3] - 加强信息披露 依托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全流程公开 [3] - 部委组织定向推荐对接项目 消除政企隔阂 [4] - 提供政策倾斜 如资本金专项债 ABS工具 银行对高新技术民企提供资金配套 [4]
实探WAIC 2025:技术与应用创新步入平常百姓家 人工智能“大航海”时代来临
证券日报· 2025-07-28 01:13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在上海举办,吸引800余家企业参展,展示3000余项前沿展品及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新品,规模创历史之最 [1] - 大会涵盖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智慧康养、低空经济、文本创作、智慧家居等多个领域,展示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的趋势 [1] 人形机器人应用 - 智元机器人展示灵犀X2、精灵G1、远征A2和远征A2-W四大产品,具备物流拆箱、冰壶游戏互动、啦啦操表演等功能,展示运动智能、作业智能和交互智能 [2] - 傅利叶智能推出GR-3陪伴机器人,采用莫兰迪配色和皮质触感设计,主打交互陪伴功能 [2] - 商汤科技展示搭载日日新V6.5多模态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具备抗干扰能力,可应用于教育、导览等场景 [6] AI技术突破 - 合合信息科技开发"无限扫描"技术,可将大尺寸文档高清完整数字化,应用于文物存档、工程设计等领域 [3] - 索辰信息科技通过物理AI仿真技术,为低空空域无人机提供实时飞行路径规划,计划开发低空经济"导航地图" [7] - 华鲲振宇发布支持多款国产开源模型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解决AI"用不起""不会用"痛点 [7] 行业融合案例 - 傅利叶智能"具身智能康复港"已在全国落地超300家案例科室,累计服务患者超百万人次 [5] - 金山办公WPS灵犀智能体支持"聊文档"功能和自然语言生成PPT,满足特殊用户需求 [5][6] - 交通银行展示智慧航运贸易区块链生态和数字化农业平台,实现科技金融服务实体产业闭环 [6] 行业趋势 - AI产业正从"能用"向"好用"转变,加速融入文旅、教育、工业、金融、办公等行业 [5] - 国产算力持续推动算力普惠化,AI生态相关方协同发展趋势明显 [7][8] - 智元机器人发布业界首个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参考框架"智元灵渠OS"开源计划,推动开放生态建设 [7]
年内黄金主题基金获青睐 53只产品规模合计增加1285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7-28 00:16
黄金主题基金规模增长 - 截至7月27日,53只黄金主题基金合计规模达到2469亿元,较去年年底的1184亿元增加1285亿元,增幅108.53% [1] - 7只产品规模超百亿元,华安黄金ETF规模逼近600亿元,较去年年底增长311.47亿元 [2] - 12只产品规模保持在1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年内规模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2] 黄金主题基金业绩表现 - 53只黄金主题基金年内净值全部走高,22只年内净值增长率超过30% [1] - 华夏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等3只产品年内净值增长率超40% [3] - 华安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等多只产品净值增长率接近40% [3] - 前海开源黄金ETF联接C等产品净值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 [3] 黄金资产上涨驱动因素 - 全球货币体系重构,各国央行持续大量购买黄金,保值增值功能受青睐 [2] - 海外地缘风险持续,不确定性促使投资者转向黄金避险 [2] - 主权基金与机构投资者重新审视黄金在大类资产配置中的核心地位 [2] - 美联储降息预期可能削弱美元,对黄金构成利好支撑 [4] 黄金资产配置工具差异 - 黄金期货适合短期交易者但风险较高 [3] - 黄金股收益表现滞后于金价涨幅 [3] - 黄金主题基金直接反映金价变动,适合长期稳健配置 [3] - 保守型投资者可选择实物黄金或纸黄金,高收益追求者可选择黄金股票或基金 [4] 黄金资产后市展望 - 黄金价格上涨逻辑未改,后市仍值得持有 [3] - 金价处于上升通道趋势明显,配置价值显著 [4] - 全球央行持续购金行为提供坚实支撑 [4] - 黄金作为避险和多元化配置资产,后期持有价值突出 [4]
从《大展鸿图》爆火看音乐商业模式重构
证券日报· 2025-07-28 00:15
音乐产业变革 - 流媒体收入占全球录制音乐总收入比例高达69%,实体音乐收入占比16.4%,下载收入占比跌至2.8% [2] - 音乐载体从磁带、CD、MP3迁移至流媒体平台,传播链条重构,二次创作价值凸显 [1][2] - 算法取代电台成为音乐分发中枢,版权收益转向"算法赋权"模式 [3] 短视频对音乐行业影响 - 短视频平台推动音乐"参与感",受众从消费者升级为传播者,二次创作助推歌曲爆火 [2] - 《大展鸿图》在TikTok播放量近30亿次,引发全球模仿改编,如新加坡街舞、巴西葡萄牙语版本 [1] - 流媒体平台开辟新流量入口:短视频BGM导流至音乐平台结算版税收入 [3] 流媒体平台商业模式变化 - 腾讯音乐社交娱乐收入同比下降11.9%至15.5亿元,未来不再单独披露该板块指标 [3] - 流媒体收入模式从依赖社交娱乐(如K歌、直播)转向订阅业务和付费广告 [3] - 平台护城河从"独家版权"过渡到"情绪消费",博客、社区成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4] 网络神曲现象 - 揽佬《大展鸿图》登顶Spotify华语歌手榜,月听众量302.2万,唯一突破300万的华语歌手 [1] - 那艺娜《爱如火》横扫短视频平台,6月开启5地巡演并3天连开3场演唱会 [4] - 网络神曲依靠短视频二创裂变,无需传统宣发即可完成全球文化"奇袭" [3][4] 数据反馈与产品化 - 揽佬登顶Spotify后迅速发布新歌《八方来财之江船入海》,从算法层面提升热度 [3] - 短视频加速市场反馈,音乐产品属性增强,持续数据反馈成为关键环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