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方日报网络版
icon
搜索文档
台风“蝴蝶”6月14日中午在雷州二次登陆 强度逐渐减弱并将移出我省 广东织密防台风网“捕蝴蝶”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15 08:56
台风防御与应对措施 - 台风"蝴蝶"于6月14日12时30分在湛江雷州纪家镇二次登陆,是今年登陆广东的首个台风 [1] - 广东各部门迅速落实防御措施,包括渔船回港、景区关闭、人员转移等,累计转移群众91530人 [1][3] - 全省4.9万余艘渔船全部在港避风,滨海旅游景区全部关闭 [2][3] 应急响应与救援部署 - 广东启动今年首个防风Ⅳ级应急响应,并逐步提升至Ⅱ级 [2] - 海事局累计出动执法人员超3000人次、船艇260余艘次,检查船舶5100余艘次 [3] - 部署19艘40米级以上海巡船艇、10艘专业救助船和5架救助直升机,形成海空立体救援网络 [3] - 消防救援总队前置405人、92车、52舟艇待命 [3] 基础设施影响与恢复 - 南方电网累计出动抢修1818人次,车辆590台次,已恢复12.3万户停电用户中近七成供电 [5] - 琼州海峡客滚船于6月15日凌晨3时恢复运输 [4] - 海南环岛高铁东段和西段分别于14日12时和13时恢复运行 [5] - 深湛线动车组列车15日全部恢复运行 [5] 气象监测与预警 - 14日8时-17时,全省34个镇街录得大暴雨,198个镇街录得暴雨 [6] - 水利厅24小时内发送水情预警短信超4万次 [3] - 预计15日粤北、珠三角北部、粤东仍有暴雨到大暴雨 [6] - 粤西、粤北山区需警惕持续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 [6] 物资保障与民生服务 - 徐闻县为滞留的2750辆货车、3025名司乘人员发放爱心物资 [4] - 向湛江、茂名等重点地区预置18支抢险队伍和2支应急通信小分队 [3] - 紧急调派排水抢险车、救生衣、土工布等防汛物资至茂名和云浮 [3]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研究集中整治违规吃喝问题 部署台风“蝴蝶”防御工作黄坤明主持会议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14 09:25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 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强调通过制度强化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体现中央持续深化作风建设的决心[2] - 要求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将党性教育、纪律教育常态化,推动党员干部形成艰苦奋斗作风和纪律自觉[2] - 部署集中整治违规吃喝问题,加强预算内投资建设项目监管,建立风腐同查机制以切断由风及腐链条[2] - 提出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完善廉洁文化制度和纠治"四风"长效机制,要求领导干部带头落实《条例》并树立正确政绩观[2] 台风"蝴蝶"防御工作 - 针对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可能带来的最强降水,会议要求以最充分准备落实防御措施,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 - 强调严格执行防台风"六个百分百"、临灾转移"四个一"等机制,加强回港船只和避险人员管理[3] - 部署对工地设备、易倒伏物体、地质灾害点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预置救援力量以快速应对险情[3] - 要求省防总统筹协调,各地各部门协同落实监测预警、安全管控和抢险救援职责[3]
“日本企业广东行”活动举办 达成签约项目68个 总金额1166.22亿元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13 15:52
活动概况 - "日本企业广东行"活动由广东省和中信集团共同举办 聚焦汽车产业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 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产业 商贸服务产业4大领域 [1] - 活动达成签约项目68个 总金额1166 22亿元 其中27个项目现场签约 金额1034 64亿元 [1][2] - 来自200多家日资企业的超800名日本企业家参会 约1600家日资企业已在广东落户 [2] 中日经贸数据 - 2024年前4个月广东对日本进出口总额1447亿元 同比增长5 36% 增速高于全省外贸整体水平 [1] - 同期广东实际利用日本外资同比大幅增长超48% [1] - 广东汽车产量达570 74万辆(全国占比25%) 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63 39% [4] 重点产业动态 汽车产业 - 广东省发放自动驾驶测试牌照超1100张 开放测试道路总里程超4400公里 [5] - 日本汽车产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具有优势 与广东产业互补性强 [5] - 广州东高志电子专注车载传感器领域 已在中国运营10年 [5]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 - 广东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达2871 04亿元 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6] - 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6 8% 创新医疗器械获批46件 [6] - 拥有149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全国最多) [6] 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 - 广东拥有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 最全产业链和最强制造基因 [6] - 赛特智能医疗物流配送机器人可解决日本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7] 商贸服务产业 - 45家中日企业参与分组洽谈 涵盖餐饮 食品 金融 科技等细分领域 [7] 企业合作案例 - 中信集团签约20个项目 涉及直接投资116亿元 金融支持286亿元 产业合作615亿元 [3] - 日立 三井物产 康方药业 广药集团等企业现场洽谈技术合作与供应链整合 [6] - 瑞穗金融集团指出1600家日企落户广东 覆盖电器 电子 材料 食品等领域 [2]
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深圳招商联络处揭牌 共谋广清深合作新篇章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13 15:52
招商联络处设立 - 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深圳招商联络处于6月11日在深圳市福田区揭牌并举行招商引资推介会 [1] - 联络处作为常态化招商服务平台,旨在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资源,重点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企业需求响应及人才引进服务 [1] - 联络处为投资企业提供驻地化全流程支持 [1] 合作区概况 - 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规划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下辖"三园一城":广清产业园、广德产业园、广佛产业园和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 [1] - 合作区自2023年实体化运作以来发展迅速,202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1.2亿元、规上工业产值277.5亿元,全口径税收突破9.3亿元 [1] - 2025年1-5月,合作区规上工业产值达118.7亿元 [1] 招商推介活动 - 活动现场举行了首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深圳招商推介会 [2] - 各园区负责人对规划布局、产业特色、发展前景、营商环境等作了深入推介,重点介绍了优势主导产业和多样化投资选择 [2] - 活动向深圳及大湾区企业发出投资邀约,目前已有数家深圳企业成功签约 [2] 招商战略 - 在深圳设立前端招商展示平台,目的是推广合作区"三园"的区位优势、成本优势、营商环境等要素 [1] - 目标吸引深圳、港澳及周边地区的优质企业,挖掘最新的产业信息和投资动态 [1] - 扩大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的品牌影响力 [1]
国内单体最大机场货站在珠海启用 国际货运航线最快将于7月开通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13 15:52
珠海机场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投运 - 珠海机场开通首条"珠海—郑州"全货机航线 单次载货量达20吨 实现双向电商快件与生鲜农产品运输[1] - 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正式投用 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 为国内单体最大"多层结构+智能化"机场货站[1] - 项目总投资4.56亿元 系国家发改委首批民间资本参与民航建设项目之一[1] 物流园功能布局 - 一层设置国内/国际进出港货物中转区 含国际快件查验功能[1] - 二层专设国内国际及跨境电商货物存储区[1] - 首期投用国内货站1.745万平方米 配置6条货物安检通道[1] 运营能力提升 - 珠海机场年货运保障能力从5万吨跃升至15万吨 增幅达200%[1] - 国际货运口岸建设完成 计划下月开通国际航线[2] - 预计未来5年货运吞吐量将实现翻倍增长[2] 智能化发展规划 - 将引入物流机器人和AI视频监控技术建设智慧园区[2] - 规划整合航空货站 跨境电商 冷链处理 保税物流等多元业务[2] - 目标打造大湾区西岸"超级空港"枢纽[2]
汕头华侨试验区加快打造“数字保税区” 数字经济企业突破1000家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13 15:52
跨境数字经济产业园启动 - 广东首个跨境数字经济产业园在汕头华侨试验区启动 规划用地900亩 一期建设数字科创基地和数字经济中试基地两大基地 以及五大园区包括人工智能应用产业园 数字文化产业园 深汕科创产业园 数字经济总部园 [1] - 华侨试验区直管区数字经济类企业突破1000家 总注册资本45亿元 涌现一批数字经济产业链上的"隐形冠军"企业 [1] - 产业园已吸引西之月 360AI商业化集团 浪潮集团等多家企业入驻 其中360AI商业化集团落户华南总部 将借助产业园的算力 网络和政策优势 为广东及东盟国家提供AI普惠功能 [1] 跨境数据流通创新 - 华侨试验区将开展跨境数据流通创新试点 建设与国内网络物理隔离的国际数据中心 利用跨境数据专线实现数据直传 [1] - 计划使用国内数据处理能力向海外提供数据清洗 标注 备份 加工 应用等服务 加快建设国际数据中心 打造"数字保税区" [1] 汕头数字经济发展 - 汕头持续发力建设区域"数字经济第一城" 连续2年入选中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 连续3年成功举办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 [2] - 华侨试验区作为国家级功能平台 深化新型国际网络接入 重点发展跨境电商 在线教育 跨境金融 特色互联网及软件服务 数字短视频等五大领域产业 [2]
广州地铁十二号线东、西段开通在即 地铁广州白云站预留六线换乘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13 15:52
广州地铁十二号线开通进展 - 广州地铁十二号线东段(二沙岛—大学城南)和西段(浔峰岗—广州体育馆)即将开通,分段运营后东段全程约23分钟,西段全程约21分钟 [1] - 线路全长37.6公里,设25座车站,东段长15公里设9站,西段长12.9公里设9站,中段及赤岗站暂不开通 [1] - 开通后将实现7座换乘站,包括与六号线、八号线、二号线、十一号线、四号线、七号线的衔接,大学城南站升级为三线换乘站 [1] 广州白云站地铁工程特色 - 广州白云站为地下四层岛式结构,柱跨24米,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本次开通面积约9万平方米 [2] - 该站是广州市首座六线换乘站,未来将接驳国铁和城际客流,设计融合白云山地层、珠江水系及交通流线元素 [2] - 站点创新引入自然光和园林景观,通过"天窗"设计体现"云山珠水"城市意象 [2]
全省累计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超百个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13 15:52
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 - "格盛1号"智慧型桁架式深远海养殖平台完成1/8产能试养,收获10万斤刺身级章红鱼,并批量投放4万余尾10-15厘米章红鱼苗,计划进一步扩大产能至1/2试养规模 [1] - 广东推进重力式网箱与桁架式平台接力养殖、海洋牧场装备与现代养殖技术融合,实现深远海养殖安全、环保、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1] - 2023年广东加快建设全链条现代化海洋牧场,在种业创新、装备创新、产业布局方面取得突破,为打造海洋强省注入新动能 [1] 海水种业创新突破 -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洋渔业试验中心培育出"虎龙杂交斑"石斑鱼新品种,并实现黄金鲹人工繁殖、蓝圆鲹人工繁育等突破 [2] - 2023年广东培育出金鲳鱼新品系"鲳丰1号",突破硇洲族大黄鱼、黄唇鱼等人工繁育技术,潮州饶平海鲈实现省内全流程人工繁育 [2] - 湛江2家硇洲族大黄鱼原种场获批省级水产原种场,实现湛江省级以上鱼类良种场零的突破 [2] 种业创新体系构建 - 广东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创新中心,汇聚全国63个海水育种团队,针对28个适养品种进行技术攻关 [3] - 广东水产苗种年产量超1.3万亿尾稳居全国首位,其中海水鱼苗占全国超40%,虾苗约占全国1/3 [3] - 广东在深远海养殖鱼种储备上已跃居全国首位,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持续丰富 [3] 海洋牧场装备发展 - 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在江门下水,具有船体结构创新、自主航行游牧、智能养殖、渔旅融合四大特点 [4][5] - 2023年以来广东新建1500余个重力式深水网箱、10多个桁架类网箱,重力式深水网箱数量居全国第一,桁架类网箱居全国第三 [5] - "明渔1号"全球首台风渔融合装备可抵御17级台风,"联塑L001"号和"湛农1号"桁架类网箱经受住17级台风考验 [5] 海洋牧场产业链形成 - 潮州饶平县依托海域资源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2024年全县渔业总产值约59亿元(含育苗业产值) [6] - 广东在江门、潮州推进养殖设施升级改造,推广环保型高密度塑胶渔排,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 [6] - 2024年广东海水养殖产量达376.83万吨同比增长5.47%,海水鱼养殖产量97.54万吨占全国近一半,深水网箱养殖产量3年翻一番 [6] - 2023年以来全省累计开工项目超百个,形成种业培育、装备制造、精深加工、设施化养殖等完整产业链 [7]
省委省政府与中信集团举行工作座谈 黄坤明王伟中奚国华张文武参加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13 10:07
央地战略合作 - 广东省委省政府与中信集团举行工作座谈 就深化战略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双方自去年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 多领域合作进一步深化并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1][2] - 广东希望中信集团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 商贸 消费 基础设施 产业园区等领域建设 并加强对新能源 新材料 智能制造 数字基建 低空经济等产业的投入与融资支持 [2] - 中信集团表示将全力抓好与广东合作协议的落地落实 聚焦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制造强省建设 "百千万工程"实施等重点工作 持续加大证券 银行 信托等金融资源导入 [3] 产业投资布局 - 广东希望中信集团抓住"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带来的利好 在粤东粤西粤北和广大县镇村投资更多优质项目 [2] - 中信集团计划优先将重点项目 增值业务和创新平台放在广东 并组织更多优质外资企业投资广东 扎根广东 [3] 国际经贸合作 - 中信集团与广东联合开展"日本企业广东行"活动 日企报名踊跃 各方反响热烈 签约成果丰硕 广东希望中信集团继续组织更多国际知名企业来粤考察对接 投资兴业 [2][3]
广东印发新修订地震应急预案 每年重点地区至少抗震演练1次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12 16:35
6月1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新修订的《广东省地震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在组织 体系、运行机制、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调整。其中,预案规定,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涉及的市、县 (市、区)人民政府,当年度至少组织开展1次抗震救灾应急演练。 该预案由省应急管理厅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组织,在2020年印发的地震应急预案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 成,由总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附则、附件等7大部分组成。 根据预案,运行机制的内容由监测预报、应急处置、信息发布、恢复重建等方面组成,明确了地震灾害 应急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响应分别对应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地震灾害。根据近年来房屋抗 震能力提升的实际情况,预案适当调整了地震灾害等级的初判条件,对震级进行一定幅度的上调。 此外,为强化重点地区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水平,预案还规定,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涉及的市、县 (市、区)人民政府,当年度至少组织开展1次抗震救灾应急演练。 预案的总则部分包括指导思想、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等,明确了预案适用于省内发生的地震 灾害(含火山灾害)以及相邻省(区)发生的对广东造成重大影响的地震灾害应对工作。 组织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