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资讯
搜索文档
近一个月年化收益近18%?这一银行多款活期产品被疯抢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4 19:33
产品表现与市场热度 - 微众银行"活期+Plus"新品诚享19号成立以来年化收益达6.27% 最近一个月年化收益达8.8% 远高于同系列其他产品[2] - 诚享19号自9月1日上线后近一个月年化收益持续超4% 最新报8.65% 且从未出现零收益记录[2][3] - 光大理财创利乐享18号D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8月24日达13%-14% 持续四周后回落至3.45% 浦银理财周周鑫10号9月中旬收益超18% 每万份收益最高达3.81元 最新收益率为16.02%[7] 产品结构与投资策略 - 诚享19号业绩基准由70%中债综合全价(1年以下)指数、10%中债综合全价(1-3年)指数及20%北京银行一年定存利率构成[5] - 产品配置固收类资产比例85%-100% 权益类资产0%-15%(仅限优先股) 衍生品类资产0%-15%(仅限套期保值)[5] - "活期+Plus"系列产品权益仓位配置比例普遍介于10%-20% 通过权益资产增厚收益[10] 销售特征与投资者行为 - 高收益理财产品呈现秒光态势 投资者需通过"额度提醒互助群"获取额度信息 并采用指纹支付等技术手段提高抢购成功率[6][11] - 互联网银行通过限时额度、新品首发等互联网运营策略激发用户抢购心理[12] - 银行理财呈现"饭圈化"趋势 投资者因低利率环境下优质资产稀缺而对高收益产品展开激烈争夺[11][12] 收益可持续性分析 - 新产品初期可能注入高收益资产吸引客户 但因产品规模较小导致收益偏高 随规模扩大会回归常态[10] - 运行中期收益率突增可能源于高息资产到期或债券资本利得兑现[10] - 高收益特性具有短暂性 长期将回归平均水平 投资者需综合近一月、近三月及成立以来年化收益多维度考量[11]
阿里市值一日暴增近3000亿港元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4 19:28
2025.09.24 本文字数:1215,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第一财经 吴泳铭预测,AI Cloud是下一代计算机。同时,他认为,算力正在从以CPU为核心的计算加速转变为 GPU为核心,新的计算范式需要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全栈基础积累才能承载。未来,全世界也许只会 有5到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 阿里云CTO周靖人发布七款大模型产品,包括大语言模型通义旗舰模型Qwen3-Max、下一代基础模型 架构Qwen3-Next及系列模型、千问编程模型Qwen3-Coder、视觉理解模型Qwen3-VL、全模态模型 Qwen3-Omni、视觉基础模型Wan2.5-preview系列、语音大模型通义百聆。 在2025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正式宣布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合作覆盖了Physical AI的实 践的各个方面,包括数据的合成处理,模型的训练,环境仿真强化学习以及模型验证测试等。 今日,阿里巴巴-W收盘涨逾9%,创阶段新高。市值约为3.32万亿港元,市值一日增加近3000亿港元。 阿里巴巴美股盘前也涨近10%。 阿里巴巴 W BABA.N 163.080 量 1827.86万 股本 190. ...
专家解读|中国在WTO谈判中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意味着什么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4 17:36
中国在世贸组织谈判立场的重大宣示 -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宣布,中国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将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 [1] - 商务部官员表示,这是中方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对外作出的重要立场宣示,是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举措 [1] 特殊和差别待遇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 根据世贸组织原则,发展中成员可在市场开放和规则谈判上享受特殊与差别待遇,主要包括增加贸易机会、保障利益、维护政策空间等6方面 [3] - 世贸组织现有协定共有157条特殊和差别待遇条款,其中9条仅适用于最不发达国家,大多数条款没有强制约束力 [3] - 中国以发展中成员身份加入世贸组织,但在加入谈判中秉持实事求是原则,承担力所能及义务,最终享受到的特殊与差别待遇少于一般发展中成员 [4]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具体实践 - 中国在农业领域率先将农业综合支持量约束为零,放弃使用农业"发展箱"补贴和出口补贴的权利 [5] - 中国的农产品平均关税降至15.2%,约为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的四分之一,远低于发展中成员56%和发达成员39%的平均水平 [5] - 近年来,中国在服务贸易国内规制、新冠疫苗知识产权豁免等世贸组织谈判中已宣布不寻求特殊和差别待遇 [5] 宣示的战略意图与多边贸易体制支持 - 中方此举旨在以实际行动支持面临严峻挑战的多边贸易体制,回应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6] - 此举将有力支持世贸组织改革,为推进多边谈判带来强劲动力,释放倡导大国勇于担当的强烈信号 [6] - 专家认为,此举展现中国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持续支持,并有助于推动贸易谈判进展,有效回应一些成员的不实指责 [7] 对发展中成员的影响与策略考量 - 中国明确表示不再寻求特殊与差别待遇,但坚定支持其他发展中成员继续争取相关待遇,此举使得西方国家无法再以中国为借口阻碍对发展中成员的支持 [7] - 世贸组织有166个成员,发展中成员占比超过三分之二,中方举措有利于多边贸易体制更好聚焦发展议题,增强国际贸易的普惠性和包容性 [7] 中国发展中国家身份的再确认 - 商务部官员强调,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身份没有改变,中国始终是"全球南方"的一员 [10] - 中方在世贸组织谈判中的三个不会变:作为发展中成员的地位不会变,捍卫发展中成员正当权益的决心不会变,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立场不会变 [10] - 专家指出,世贸组织没有关于发展中成员和发达成员的定义,成员自我宣称其是发展中成员,中国的自我认定完全符合相关规则和惯例 [11]
搞扫地机器人的追觅宣布造车和手机后被曝强制员工投资,公司回应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4 17:36
核心观点 - 社交媒体曝光追觅基金疑似强制员工跟投并绑定淘汰机制 通过委托代持方式绕开合格投资者认定 公司回应称正在核实[1][2] - 追觅科技高调跨界汽车和手机行业 创始人宣称多个业务将于明年年底起在全球交易所批量IPO 公司及个人斥资50亿元回购老股使持股比例从45%升至70%[4] - 追觅旗下私募基金布局包括100亿元人民币成长期战略基金和中早期孵化基金 投资方向覆盖智能清洁机器人、智能汽车等领域[5] 公司业务动态 - 追觅科技8月宣布进军汽车行业 首款产品定位超豪华品牌 目标打造世界最快车型 已在德国毗邻特斯拉工厂选址建厂 新工厂面积预计为特斯拉柏林工厂1.2倍[4] - 9月推出首款高端旗舰手机Dreame Space 未发布即获亿元海外订单[4] - 创始人俞浩宣称明年年底起追觅生态多个业务将在全球交易所批量IPO 强调公司现金流充足 经营状况良好[4] 资本运作 - 公司及创始人个人斥资50亿元高价回购老股 持股比例从45%提升至70% 早期投资人退出获利数十倍[4] - 追创机器人产业创投基金旗下成长期战略基金规模100亿元人民币 大部分资金已募集完成 中早期孵化基金近期完成首轮募集[5] - 成长期战略基金重点投资智能清洁机器人、庭院机器人、智能汽车、智能短交通等商业化成熟场景[5] 跟投争议细节 - 网帖披露跟投规则起投金额1万元起上不封顶 由HR收集信息并组织签署委托协议 资金流转路径为员工→某主体→员工跟投平台→主基金[1] - 任职期间免管理费免业绩报酬 离职后按基金规则正常收取 离职时公司有权以较低价格回购员工权益 包括原出资款减已实现收益或市场公允价值[1][2] - 私募管理办法规定员工跟投平台需满足100万元投资门槛 但穿透后员工可豁免合格投资者认定[6] 人员与架构 - 群聊截图涉及追觅科技首席战略官何嘉勰、追创创投合伙人雷鸣(代号Mamba)、追觅品牌全球负责人常新伟[1] - 追创创投创始合伙人雷鸣曾任华兴新经济基金投资人 参与投资蔚来、泡泡玛特等项目[5]
双榜题名!九方智投荣登“2025上海新兴产业企业100强”、“2025上海成长企业100强”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4 17:30
9月23日,上海市企业联合会、市企业家协会、市经济团体联合会等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2025上 海企业100强、2025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2025上海服务业企业100强、2025上海民营企业100强、2025 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2025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2025上海新兴产业企业100强、2025上海 成长企业100强排行榜和2025上海百强企业发展报告、2025上海新兴产业百强企业发展报告,揭示上海 经济发展的最新情况。 "榜单已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反映出整体经济的景气度。"上海市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 广君表示,百强榜单持续扩容,从最初的三个主要榜单逐步增至八个,内容不断丰富,企业排名随发展 动态调整,今年多家大型企业排名较去年实现提升。 新兴产业百强营收跃升,成高质量发展风向标 从"2025上海新兴产业企业100强"榜单可以发现,新兴产业百强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营业收入总额首 次站上2万亿元台阶,达到2.2万亿元;净利润1953.7亿元,增长率达到72.47%。相比之下,2021年首次 发布的新兴产业百强榜上,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不足9000亿元。 从产业结构来看,信息技 ...
鲍威尔为进一步降息开大门,对冲基金加速布局银行股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4 16:20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周二为进一步降息敞开了大门。闻声,美股科技股周二回落,拖累标普500指数结束 三连涨,纳指也下跌0.9%。"美股科技七巨头"周二全线下跌,周一这些公司股票推动美股三大股指再创 纪录新高,能源、公用事业和消费必需品类股等周期股则录得上涨。 投资机构Alexandria Capital的研究总监利贝拉托雷(Lou Liberatore)称:"美股市场一直以来是一个两极分 化的市场。人工智能(AI)概念股在推动市场,而市场的其余部分则在原地踏步。美联储降息重启, 可能改善这一分化。" 对冲基金已开始布局银行、保险、消费金融类股 高盛上周五给客户的报告显示,旗下证券部门监测的全球对冲基金上周以三个月来最快的速度买入了全 球银行股、保险股和消费金融类股,因为预计美联储降息周期叠加监管放松,将使得这些机构和企业的 交易量增加将提高利润,推高股价。其中,北美和欧洲占据了上述对冲基金的大部分多头头寸,意味着 欧洲和美国银行股最被看好。今年至今,欧洲银行指数(.SX7P)上涨了40%以上,而标普500银行股指 数(.SPXBK)仅上涨了20%多一点。 报告还显示,金融股为对冲基金的第二大买入板块,科技股买入量则 ...
【今晚播出】沉浸未来:虚拟现实与医疗的全球探索 | 两说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4 12:50
两说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9月24日周三晚22:30 东方卫视《两说》节目,第一财经 9月27日周六晚22:00 播出。 当虚拟现实不再只是游戏,它能否成为改变医学未来的力量?从创伤治疗到神经康复,科技如何重塑人 类健康?在这场技术与医疗的博弈中,谁能掌握主动权?斯坦福大学虚拟人机交互实验室神经科学家、 虚拟现实与数字健康专家沃尔特·格林利夫博士,与第一财经主持人尹凡深入探讨了沉浸式技术如何重 塑医疗健康产业,从认知逆转到数字疗法,从心理健康到老龄化社会的全球挑战。 Business Insights ...
雷军感慨:压力巨大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4 12:49
公司战略决策 - 小米集团同时启动造车和重启造芯两大业务板块 [2] - 决策动用公司前十年积累的全部资本储备 [2] - 双重战略布局给公司带来巨大财务压力 [2] 管理层表态 - 董事长兼CEO雷军公开承认项目执行压力极大 [2] - 管理层对当初决策时的勇气表示感慨 [2] - 通过社交媒体渠道直接向公众传达公司战略状态 [2]
绝味食品连续2日跌停,因少计营收被“ST”,还被罚850万元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4 12:49
股价表现与风险警示 - 公司股票于9月24日开盘后跌停 报13.77元/股 实行5%涨跌停板制度[1] - 9月23日复牌首日遭遇一字跌停 同日A股简称变更为ST绝味[1][3] - 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因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8.1条规定[3] 行政处罚与财务违规 - 公司收到湖南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涉嫌2017年至2021年期间信息披露违法违规[3] - 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 导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3] - 少计收入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48%(2017年)、3.79%(2018年)、2.20%(2019年)、2.39%(2020年)、1.64%(2021年)[3] - 被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 公司处以400万元罚款 涉事高管总计罚款450万元[3] 经营业绩表现 - 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8.2亿元 同比下降15.57%[4] - 归母净利润1.75亿元 同比下降40.71%[4] - 营业收入变动主要原因为内销量下降[4] 行业经营模式 - 加盟制度连锁企业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向加盟商售卖原料及收取管理费用[4] - 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是此类企业的常见收入来源之一[4]
吴泳铭称阿里目标是“打造AI时代的操作系统”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4 12:10
AI发展路径与愿景 - 公司认为AGI是人工智能发展的起点,未来将迈向超越人类智能、能够自我迭代的超级人工智能(ASI)[2] - AI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智能涌现(AI学习人)、AI自主行动(辅助人,此阶段开端未来或有超过世界人口的智能体与人类共事)、自我迭代(超越人)[2] - 跨越到自我迭代阶段需要两个要素:AI逐步连接几乎物理世界的所有场景和数据,模型能够通过与真实世界持续交互实现自我迭代与智能升级[2] 大模型的未来角色 - 公司判断大模型将是下一代操作系统,在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交互中扮演核心地位,自然语言可能成为AI时代的编程语言[3] - 公司相信未来大模型将运行在所有计算设备中,因此坚持开源路线,目标是打造AI时代的操作系统[3] - 公司提出未来开源模型创造的价值和能渗透的场景将远超大语言模型[3] AI计算范式与基础设施投入 - 公司判断AI Cloud是下一代计算机,算力正从以CPU为核心转向以GPU为核心、大模型驱动的AI计算[3] - 新的计算范式需要更稠密的算力、更高效的网络和更大的集群规模,未来全世界也许只会有5到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3] - 公司计划三年投入3800亿用于云和AI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十倍[4] 行业趋势与数据观察 - 行业看到AI的演进路线越来越清晰,AI的行业渗透率将超过历史上所有的技术[2] - 公司观察到token的消耗每两三个月会翻一番,AGI具备人类通用认知能力已是确定性的事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