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雪球
icon
搜索文档
银行的“七宗罪”
雪球· 2025-06-22 10:16
银行商业模式分析 - 银行是极好的商业模式,股价历史高位但估值历史低位,盈利能力强[3] - 历史上众多商业巨擘最终都选择银行业,如美第奇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等[3] - 巴菲特长期持有银行股,富国银行等持有时间最长[3] - 银行是长周期行业,上行周期可长达十年,中国银行业自1992年以来只经历1.5个周期[3] 银行与经济周期关系 - 银行业本质是坏账处理周期,与经济周期不完全同步[4] - 过去30年中国银行业仅发生两次坏账周期:90年代和2011年后[4] - 90年代坏账处理采用"西医手术"方式,2011年后采用"中医调理"方式[5] - 当前银行业不良率1.8%、拨备率190%、偏离率79%,坏账周期已近尾声[5] 银行净息差(NIM)分析 - 当前中国银行业NIM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二季度仅2.06%[7] - 国际比较显示中国银行业NIM在全球180多个国家中倒数第19位[7] - 中国有4000多家银行,NIM若继续下降将威胁金融安全[7] - 2021年预测NIM不会跌破2%,但实际已跌破1.6%[8] 银行盈利前景 - 银行净利润=生息资产规模×净息差+非息收入-费用-减值损失[8] - 生息资产规模扩张至少等于名义GDP增速[9] - 坏账处理完毕后,拨备可反哺利润,ROE有望提升至15-20%[10] - 2021年优质银行利润增速超20%,六大行超10%[11] 银行估值空间 - 2021年优质银行PE仅10倍,六大行PE不到4.5倍[11] - 假设六大行ROE为12%,PB从0.5倍升至1倍,两年半空间可达181%[12] - 银行周期一旦启动,1倍PB和10倍PE可能只是开始[13] - 历史上银行坏账处理完毕后估值提升十几倍[13] 银行投资时机 - 价值修复需要现象被逐步观察到,基本面站在银行这边[15] - 银行具备短期爆发潜力,历史上曾有两次50%的短期涨幅[17] - 银行总市值10万亿但自由流通市值仅3万亿,弹性被低估[18] - 机构对银行配置处于历史低位仅4%,存在巨大配置空间[19] 银行投资策略 - 银行是同质性强的行业,上市40家银行都是TOP1%[22] - 其他银行估值修复空间可能大于招行、宁波等领先银行[23] - 银行是整体性机会,不同区域银行处于不同阶段可轮换操作[24] - 投资应关注"值不值"而非简单看"好不好"[24]
我为什么买白酒?用市赚率看茅五汾泸估值
雪球· 2025-06-22 10:16
白酒行业估值分析 核心观点 - 白酒板块近期表现疲软,成为年度最差板块,飞天茅台批发价跌破1900元,叠加"史上最严"禁酒令引发市场担忧 [2] - 采用市赚率(PR=PE/ROE)模型评估白酒估值,1PR为合理估值,大于1PR为高估,小于1PR为低估 [2] - 当前白酒行业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但难以跌至2013-2014年塑化剂事件时期的极端水平 [11] 主要白酒企业PR走势 - **贵州茅台**:2025年6月PR最低值0.54,历史最低0.22(2014年1月),最高2.33(2021年2月),当前ROE 36.37% [10] - **五粮液**:2024年9月PR最低值0.53,历史最低0.187(2013年9月),最高2.76(2021年2月),当前ROE 23.63% [10] - **山西汾酒**:2024年9月PR最低值0.36,历史最低0.25(2013年9月),最高4.19(2021年2月),当前ROE 36.72% [10] - **泸州老窖**:2024年9月PR最低值0.31,历史最低0.17(2013年9月),最高9.87(2021年2月),当前ROE 29.49% [10] 估值对比分析 - 五粮液、山西汾酒、泸州老窖PR最低值均出现在2024年9月市场低迷时期 [9] - 贵州茅台PR在2025年6月创新低,可能与飞天茅台批发价持续下跌导致资金出逃有关 [9] - 四大白酒企业当前PR值均显著高于2013-2014年塑化剂事件期间的历史最低值 [10] 市场环境对比 - 当前市场定价机制较2013-2014年更完善,量化资金等聪明资金增加,极端错误定价概率降低 [11] - 2013年塑化剂事件导致白酒行业出现严重低估,当前市场环境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10][11]
巴菲特的“不懂不投”错了吗?
雪球· 2025-06-21 13:38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讨论 - 文章核心观点是对"不懂不投"投资理念的批判性思考,提出普通人容易陷入"自以为懂"的认知误区[4][12] - 有观点认为巴菲特"不懂不投"的局限性在于:1)阻碍投资起步[4] 2)忽略已有优势领域的专注价值[4] 3)可能成为回避新领域的借口[4] 普通投资者的认知偏差 - 多数创业者对开店等实业投资存在认知偏差,调研后仍因市场变化/突发事件导致失败[6][7][9][10] - A股投资者同样存在高估认知深度的现象,最终因风险意识不足造成亏损[12] - 成功者言论存在幸存者偏差,炒币致富案例被过度传播而失败案例被忽视[15][17] 分散配置的应对策略 - 提出通过永久组合/全天候组合实现跨资产(股债商品等)/跨市场(中美港股等)配置[19] - 承认对细分资产研究不足,但掌握资产轮动/非相关性等核心配置逻辑[23] - 雪球推出三分法配置工具,通过资产/市场/时间三维分散降低风险[26] 市场参与者的自我认知 - 引用瑞典调查显示90%司机自认驾驶技术超平均水平,类比投资者容易高估能力[25] - 建议普通投资者警惕成为"傻子市场"中的弱势方,优先选择平均收益策略[26]
资产配置,是对世界认知的一种表达
雪球· 2025-06-21 13:36
资产配置理念 - 资产配置是投资者表达对世界认知的方式,反映个人对风险、机会和未来的理解,没有绝对优劣之分 [2][4] - 机构投资组合收益波动的90%以上可归因于资产配置,凸显其重要性 [2] - 投资组合应体现个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需坚定执行符合自身认知的方案 [5] 投资策略差异 - 红利策略与宽基指数的选择取决于投资者对稳健现金流或全面经济增长的偏好 [4] - 商品资产如黄金的配置比例差异(如0% vs 25%)源于不同投资逻辑框架 [4] - 科技与新兴领域资产更受追求高成长性投资者的关注 [3] 投资行为与心态 - 频繁调整组合易受外界评价干扰,成功投资依赖深刻洞察而非频繁交易 [3] - 资产配置需避免追求"最优组合",因市场不确定性使各组合在不同情境下各有优劣 [4] - 雪球三分法通过资产、市场、时机三大分散实现收益多元化和风险分散化 [6] 投资工具与框架 - 大卫·史文森提出的三大投资工具为资产配置、选股与择时 [2] - 霍华德·马克斯强调坚定信念比频繁交易更能带来成功 [3] - 哈利·布朗的永久组合与巴菲特对黄金的态度展示不同资产配置逻辑 [4]
上市10天涨6倍!昨晚再度暴涨20%!稳定币第一股有何来头?诺贝尔奖得主警告:可能引发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的风险...
雪球· 2025-06-21 13:36
美股市场表现 - 受美联储理事沃勒鸽派发言影响,美股一度走高,随后回落,最终仅道指收涨 [1] - 本周道指涨0.02%,标普500指数跌0.15%,纳指涨0.21% [1] - 市场焦点集中在美联储降息议题上,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炮轰鲍威尔,认为应将利率降至1%-2%以每年节省1万亿美元 [1] 美联储降息分歧 - 美联储理事沃勒认为最早7月可降息,主张忽略关税对物价的一次性影响,强调应提前应对劳动力市场下行风险 [3] - 里士满联储主席巴尔金称不急于降息,认为不能忽视关税带来的通胀风险,物价指数仍高于目标 [3] - 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预计可能在今年秋季降息 [3] - 美联储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显示通胀率略有上升,劳动力市场稳健,但暗示特朗普关税影响可能刚开始显现 [3] 稳定币第一股Circle表现 - Circle股价大涨超20%至240美元,自6月5日上市以来涨超6.7倍 [5] - 美国《GENIUS法案》在参议院通过,为与美元挂钩的加密代币建立监管框架 [7] - 稳定币被视为跨境支付的重大变革,结合加密货币透明性、流动性和法定货币价格稳定性 [7] - Circle盈利模式为"吃利息",2024年总营收16.76亿美元中99%来自USDC储备产生的利息收入 [8] 稳定币潜在风险 - 美元稳定币总市值已逾千亿美元,功能相当于数字化"存款"货币 [9] - 专家将稳定币比作"影子银行",担心缺乏传统银行安全网保护,潜藏挤兑和传染风险 [9]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指出稳定币类似19世纪无监管私营银行发行的纸币,属于新型"影子银行"体系 [9] 半导体行业动态 - 半导体板块承压,英伟达跌1.1%,台积电下跌近2% [11] - 美国计划取消三星电子、SK海力士、台积电等在中国大陆晶圆厂使用美国技术的豁免 [13] - 美国商务部表示芯片制造商仍能在中国运营,新机制确保平等互惠程序 [13] - 反对者担心取消豁免会提振中国半导体设备公司,最终让中国供应链掌控这些晶圆厂 [14]
高分红的关键在于成长性吗?
雪球· 2025-06-21 13:36
高股息股票的核心逻辑 - 高股息股票的形成并非单纯依赖成长性,而是需要具备潜在的高分红基因 [2] - 部分行业即使渡过高速增长期也未必进入高分红阶段,成长性与高股息无必然因果关系 [2] 潜在高分红基因的构成 - **生意模式**:轻资产、低资本支出属性更易触发高分红行为,因企业资金压力较小 [3] - **护城河**:可持续高分红依赖企业稳定输出能力,护城河壁垒(如牌照、寡头地位、品牌)是关键 [3] 典型高股息企业案例分析 - 长江电力依托优质水电资源实现低成本发电,支撑持续高分红 [4] - 银行(牌照与客户黏性)、福耀(利基市场寡头+规模效应)、伊利(品牌与渠道)通过护城河实现稳定现金流与分红 [4] 股息再投入策略 - 股息再投入可通过复利效应提升长期收益,形成持股量与股息收入的正向循环 [5] - 设定被动收入目标后,阶段性停止再投入可将股息转化为生活开支补充 [5] 资产配置理念 - 雪球三分法通过资产、市场、时机分散实现长期投资收益多元化与风险分散 [6]
简单粗暴!4只指数基金造出极致简约的投资方案!细品深谙配置之美...
雪球· 2025-06-20 18:49
资产配置方案设计 - 采用极简主义风格构建4只基金的组合方案 满足"资产分散 市场分散"理念 [1][2][3] - 大类资产配置比例:偏债基金30% 偏股基金50% 商品基金20% 目标年化收益8-10% 最大回撤控制在15%以内 [3] - 组合特点:全部采用指数基金 实现资产类别、市场区域、投资风格的全面分散 [9][10] 偏股基金配置 - 配置两只基金各占25%:中金中证优选300指数A(国内)和博时纳斯达克100指数(QDII)A(海外) [6][8] - 中金300采用Smart Beta策略 近5年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达67% 选股标准为高ROE、高分红兼具成长性 [8] - 纳斯达克100覆盖全球顶尖科技公司 实现成长风格配置 博时基金单日限购额度达3万元 [9] 商品基金配置 - 国泰黄金ETF联接A占比20% 跟踪上海金Au99.99合约 近5年年化收益13% [7][9] - 黄金具备抗通胀和避险功能 与股债资产相关性低 能有效平滑组合波动 [9] 偏债基金配置 - 易方达中债新综合指数基金占比30% 被动跟踪分散化的债券指数 获取债市平均偏上收益 [8] - 未配置美债基金 建议可补充5-10%中银美债等产品以捕捉美联储降息机会 [17] 组合回测表现 - 近3年累计收益率46.81% 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9.49%) 年化收益率14.15% [13][16] - 最大回撤仅6%(沪深300为25%) 波动率7%(沪深300为17%) 夏普比率1.71 [15][13] 潜在优化方向 - 可补充10%港股基金(恒生指数/恒生科技)以捕捉港股牛市机会 [17] - 可增加10%小盘风格基金(如中证1000指数增强)以覆盖市场风格轮动 [17] - 商品配置可加入5%原油基金(如南方原油)实现更分散布局 [18]
中国银行股重估的逻辑
雪球· 2025-06-20 15:40
资产定价体系差异 - 国内资产以人民币定价,海外以美元定价,国债作为金融债券中信用等级最高的品种,其利率包含国家信用溢价[2] - 债券利率呈现从国债最低→央企债→民企债→垃圾债最高的趋势,差异源于信用溢价[2] - 金融精英对国企和民企采用双重标准定价:民企估值对标美国同类公司,国企则被极度悲观估值[2] 银行股估值异常 - 2010-2023年银行板块利润占A股39%以上,但市值占比从15%缩至8.7%,表现与利润贡献严重背离[3][4] - 2024年美国银行PB 1.4/PE 14.7,中国大行PB 0.56/PE 5.18,美股市净率是中国的2.4倍,市盈率是2.8倍[4] - 中国银行19.3%的收益率(PE 5.18)较2%的定存利率高出近10倍,远优于美国银行6.8%收益率与5%定存的差距[4] 估值偏离原因分析 - 全球银行业平均市净率1.37倍,A股/H股仅0.62/0.40倍,不足全球一半,但国内银行不良贷款拨备等指标靠前[5] - 市场误判三大因素:资产规模增速下滑、盈利下滑、风险管控担忧,但这些因素在其他国家同样存在[6] - 根本原因是市场否认中国体制优势,导致银行股十年错位定价,当前估值修复条件已成熟[6] 历史与国际比较 - 2010年以来银行股息率上升但市净率持续下降至历史低位[5] - 银行股估值若与5年前相比已完成修复,但与10年周期相比仍严重低估[6] - 银行业具有业务总量持续增长数十年的独特优势,当前极端错误定价蕴含重大机会[6]
闪崩!价格暴跌50%,黄牛跌哭了!3000亿泡泡玛特股价再度重挫,白酒却大涨!新旧消费要切换了?
雪球· 2025-06-20 15:40
泡泡玛特股价及市场动态 - 泡泡玛特股价盘中大跌6%,截至发稿跌5%,自历史高点283港元累计下跌近18%,市值蒸发超600亿港元 [1][2] - Labubu系列盲盒因官方小程序大量补货导致二手市场价格崩盘,整盒回收价从1500-2800元跌至650-800元(跌幅超50%),隐藏款"本我"价格从4607元跌至2851元(跌幅38%) [8] - 黄牛因补货量增加面临亏损,此前溢价10-30倍的囤货逻辑失效,部分单日亏损数万元 [8] - 公司回应称补货是为优化发售环节,打击抢单软件行为,保障普通消费者购买体验 [8] - 网友推测此次补货量或达100万-200万个,社交平台涌现大量预售订单晒单 [6][9] 白酒行业反弹表现 - 白酒板块单日涨幅超2%领涨市场,皇台酒业涨停,迎驾贡酒、金种子酒涨超5%,泸州老窖涨2.78% [11][12] - 行业呈现消费理性化趋势,次高端产品价格带从300-500元下沉至100-300元,年轻群体成为细分市场突破口 [13] - 酒企短期业绩依赖腰部单品驱动,头部企业需通过场景转型、客群转型及文化体验创新应对周期压力 [13] 新旧消费对比讨论 - 观点1:泡泡玛特护城河较浅,IP热度具有周期性,商业模式易被复制,未来面临手握优质IP的竞争者冲击 [15][16] - 观点2:公司仍处高速成长期,2023年预期净利润70亿(PE45倍),2024年或达100亿,但当前股价存在资金成分复杂问题 [17] - 观点3:新旧消费本质是消费观念从功能需求转向情绪价值,传统消费依赖经济复苏,新消费需警惕估值泡沫,建议关注宠物等细分赛道 [18] 市场行为分析 - 泡泡玛特补货策略直接冲击黄牛炒作链条,导致二手市场恐慌性抛售,反映公司对渠道管控力增强 [8][9] - 白酒板块反弹与消费结构变化相关,商务宴请减少倒逼企业调整产品策略,向高性价比区间倾斜 [13]
新消费崛起 VS 旧消费承压:从五粮液到泡泡玛特
雪球· 2025-06-20 15:40
中国消费市场结构性分化 - 当前中国消费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分化与范式重构,新消费领域(如潮玩、宠物、茶饮、轻奢)凭借"质价比"与"情价比"双重驱动崛起,增速远超传统消费(如白酒)[2] - 五粮液等白酒板块因政策收紧、需求疲软及估值回调陷入调整,而泡泡玛特等新消费龙头市值突破3500亿港元,成为港股领军企业[2] 传统消费(白酒)困境 - **政策压制与需求萎缩**:2025年《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禁止公务接待提供酒水,政务需求占比降至5%以下,但政策信号压制市场情绪[2] - **经济通缩与消费降级**:2025年CPI连续两季度负增长,飞天茅台散瓶价格跌破2000元/瓶,高端白酒"撑面子"功能弱化,中低端品牌受益[3] - **估值泡沫破裂**:2020-2024年白酒板块涨幅超200%,2025年五粮液动态市盈率回落至7.8倍,市场担忧业绩增速匹配性[3] - **库存压力与场景疲软**:经销商库存普遍高于警戒线(3-5个月),婚宴、商务宴请需求未恢复,2025年一季度头部酒企营收增速降至5%-10%[3] 新消费(泡泡玛特)爆发逻辑 - **情绪价值与Z世代需求**:盲盒玩法满足"不确定性+惊喜感",IP形象(如Labubu)提供情感陪伴与社交货币,2024年毛利率达50.9%[4] - **IP生态与全球化布局**:构建"IP孵化—商业化开发—跨品类授权"闭环,2025年计划海外门店扩增80%至230家[4] - **供应链与渠道壁垒**:Labubu月产能从40万提升至百万级,"直营店+机器人商店"模式强化线下体验[5] - **政策与资金驱动**:南向资金净流入超6100亿港元,潮玩市场预计2026年达11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5] 市场转变核心驱动力 - **消费分级而非降级**:消费者更注重"质价比"(如茶饮)与"情价比"(如潮玩),2024年新消费企业营收增速(65%)远超传统消费(2.4%)[6] - **技术与数据驱动**:2024年线上零售占比26.8%,新零售全渠道融合推动需求快速响应[6] - **政策与资本倾斜**:国家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南向资金涌入港股新消费赛道[6] 后市投资机会 - **传统消费估值修复**:五粮液具备"品牌+产能+渠道"护城河(毛利率75.4%,库存周转天数45天),需等待经济回暖或政策松动[7] - **新消费成长性**:泡泡玛特拥有10个营收过亿IP,2025年海外营收同比增259.6%,潮玩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1101亿元[8] 总结 - 消费观念从"功能需求"向"情绪价值"跃迁,五粮液等传统消费短期仍处调整期,泡泡玛特等新消费成长性明确但需警惕估值过高风险[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