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

搜索文档
股债跷跷板下信用债的"攻守道"
兴业证券· 2025-09-05 11: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7 月中旬以来信用债走势大致呈 “M” 型,短端比长端更抗跌 [3][13] - 与历轮 “股强债弱” 行情相比,本次信用债调整幅度更小、短端收益率上行幅度小且短端信用利差部分压缩,因前两轮受赎回压力和流动性收紧等影响,本轮暂未出现显著其他利空因素 [3] - 后续信用债调整或结束于股市回调,短端高等级流动性好的信用债往往率先企稳,当前建议以中短久期信用下沉策略为主,待市场回暖再进行拉久期策略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7 月中旬以来信用债走势大致呈现 “M” 型 - 2025/07/21 - 2025/08/29 期间,短端比长端更抗跌,1 年期短端城投债和银行普通债表现占优,收益率调整 4 - 7BP,信用利差几乎未走阔;5 年及以上城投债和二永债跌幅显著,城投债表现不佳 [3][14] - 7 月中旬商品涨价带动债市调整,信用利差走阔;7 月末利空出尽债市情绪回暖,信用利差压缩;8 月中旬权益市场强劲,股债跷跷板效应强化,收益率和信用利差再次上行;8 月末信用债和利率债结构性修复,信用利差初见修复 [13] 与历轮 “股强债弱” 行情相比,本轮信用债调整有何不一样 - 不同点:本次信用债调整幅度小于利率债和前两次,短端收益率上行幅度小、更抗跌,短端信用利差部分压缩 [3] - 原因:前两轮受赎回压力负反馈和流动性收紧等影响,本轮暂未出现显著其他利空因素,且权益市场强势使固收 + 基金热度上升,短久期债券成填补仓位重要工具 [3][16] 后续信用债如何看 - 前两次债市调整结束于股市回调,率先修复的可能是信用债或利率债 [37] - 当前权益市场行情未明确转向,建议以中短久期信用下沉策略为主,关注短信用;待市场回暖再进行拉久期策略,信用长债、超长债机会需等债牛行情 [37]
基础化工行业:化工ETF规模显著增长继续看好化工龙头和新材料成长
兴业证券· 2025-09-04 16:07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维持) [1] 核心观点 - 化工行业有望从底部震荡态势逐步走向复苏 供给端国内前期资本开支投放进入下半场且"反内卷"推进 需求端国内稳中向好且海外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构成支撑 [4] - 化工品价格和价差处于底部区域 龙头白马估值跌至底部水平 具备强安全边际 中长期有望保持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持续增长 [5] - 外部环境波动下刚需/内需相关子行业确定性凸显 包括农化和民爆行业 [5] - 贸易关税叠加反垄断背景下化工新材料国产替代加速 [5] - 底部区域建议关注价格见底后部分产品涨价机遇 如供给增速放缓或政策约束的子行业 [6] 行业动态与事件分析 - 化工ETF规模显著增长 从7月15日22亿元增长至8月29日157亿元 增幅显著 建议关注化企龙头配置机遇 [4] - 新加坡11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宣布不可抗力 韩国10家主要石化企业计划去产能370万吨 欧洲多套乙烯装置存在退出预期 助力行业供需修复 建议关注恒力石化、荣盛石化、东方盛虹等 [4] - 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50%关税 美国农药进口金额15.3亿美元中自印度进口8.09亿美元占比53% 自中国进口3.61亿美元占比24% 本次加税有望促使美国农药市场向中国转向 利好菊酯等农药品种 建议关注扬农化工、润丰股份等 [4] - 上海发布房地产优化政策 包括调减限购、优化公积金和信贷政策 有望推动地产链相关化工品需求边际改善 [4] - 周内油价回升 WTI期货结算价上涨0.5%至64.01美元/桶 Brent期货结算价上涨0.6%至68.12美元/桶 受美联储降息预期、美国商业原油去库及俄乌冲突推动 [9] 细分产品价格与价差变化 - 维生素B3价格环比上涨6.3%至33.5元/千克 维生素D3价格上涨1.1%至227.5元/千克 因供应紧张和成本支撑 [9] - 制冷剂价格维持高位上行 R32价格上涨2.6%至60000元/吨 R134a上涨0.5%至52500元/吨 R410a上涨1.0%至51000元/吨 因配额约束下供应偏紧 [9] - 乙二醇价差收窄 乙二醇-乙烯价差环比收窄3.9%至474元/吨 因供给增加产量环比上升4.3%至39.58万吨 [9] - 丙烯酸甲酯价格环比上涨4.1%至7650元/吨 价差环比扩大28.6%至1851元/吨 因持货商挺市 [10] - 涤纶长丝价差改善 POY价差环比扩大13%至1282元/吨 DTY价差扩大7%至2432元/吨 FDY价差扩大10%至1532元/吨 因需求支撑渐强 [10] 投资建议与关注标的 - 中长期推荐坚守白马长期价值 关注化企核心资产与细分子行业领先龙头 包括万华化学、华鲁恒升、龙佰集团、新和成、卫星化学、宝丰能源、恒力石化、荣盛石化等 [3][5] - 农化行业建议关注新洋丰、史丹利、扬农化工 民爆行业建议关注广东宏大、易普力、雪峰科技 [5] - 新材料国产替代建议关注蓝晓科技(吸附分离材料)、瑞丰新材(润滑油组分)、奥来德(OLED材料)、彤程新材(光刻胶)等 [6] - 涨价机遇建议关注有机硅、氨纶、磷化工、氯碱化工、钛白粉等行业 [6]
长江电力(600900):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14.86%,出台未来五年分红承诺价值标杆本色不改
兴业证券· 2025-09-02 19:4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66.98亿元同比+5.34% 归母净利润130.56亿元同比+14.86%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239.91亿元同比+4.21% [3] - 境内水电总发电量1266.56亿千瓦时同比+5.01% 乌东德水库来水偏丰9.01% 三峡水库来水偏枯8.39% [3] - 财务费用48.63亿元同比-13.98% 财务费用率13.25%同比减少2.98个百分点 [3] - 承诺2026-2030年分红率不低于70% 控股股东拟增持40-80亿元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844.92亿元同比+8.1% 归母净利润324.96亿元同比+19.3%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9.01/350.15/360.05亿元 同比增速4.3%/3.3%/2.8% [3] - 毛利率稳定在59%左右 ROE从15.5%逐步降至14.8% [3] - 每股收益从1.33元增长至1.47元 市盈率从21.2倍降至19.1倍 [3]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 - 期末现金及等价物93.75亿元较年初增加65.2亿元 [3] - 资产负债率从60.8%降至52.3% 长期借款从1585.88亿元降至1035.88亿元 [3][5] - 经营活动现金流从596.48亿元增长至619.77亿元 [5] 业务运营 - 梯级电站发电量增长带动业绩提升 [3] - 来水波动是影响发电量的关键因素 [3] - 财务费用节约明显释放利润空间 [3]
复盘:供给如何影响美债价格?
兴业证券· 2025-08-21 22:18
美债供给影响 - 2023年债务上限解除后,美债供给显著增加,尤其是短期美债净发行规模在6-11月达到1.5万亿美元[33] - 2023年8月美债实际发行比计划多发591亿美元,推动收益率上行[4] - 财政部TGA账户在2023年6月债务上限解除后迅速回补,从低点回升至1,000亿美元以上[36] 收益率变化 - 2023年三季度美债收益率逆经济弱势上行,10年期收益率在8月达到5.5%[21] - 10年期与2年期美债利差倒挂在2023年5月走阔至-100bps,9月联储会议后收窄至-50bps[28] - 2023年7-8月10年期美债期限溢价上升50bps,反映供给担忧[25] 需求端变化 - 2023年联储和海外投资者分别减持美债持有比例至33%和18%[20] - 美债拍卖竞拍倍数在2023年降至2.2-3.0区间,显示需求疲软[21] - 2023年10月10年期美债拍卖遇冷,间接竞标者获配比例降至55%[22] 政策影响 - 2023年7月财政部将三季度净融资需求预估上调至1.007万亿美元,远超5月的7330亿美元[40] - 2023年9月FOMC会议后2年期收益率企稳,但10年期因"longer"指引继续上行[4]
7月进出口数据点评:出口超预期的线索观察和后续关注
兴业证券· 2025-08-07 23:18
出口表现 - 2025年7月中国出口同比+7.2%,高于预期的+5.8%,进口同比+4.1%,高于预期的+0.3%,贸易顺差982.4亿美元,同比增长127.6亿美元[3] - 集成电路出口同比增速从24.2%升至29.2%,进口端需求也保持上行[5] - 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速从7.5%升至9.2%,环比回升至季节性水平[5] - 对非美欧出口环比弱于季节性,显示"转口"需求减弱[5] 进口表现 - 中国内地从香港进口同比激增175%,主要集中贵金属品类,占比近八成[5] - 进口回升集中在初级制品、能源产品等,内需相关品类如机床、美妆用品等仍弱[5] 风险与关注点 - 8月7日新"对等关税"生效,整体税率抬升,需关注美国需求波动和关税扰动[5] - 全球制造业PMI下行至收缩区间,中国新出口订单指数逆季节性走弱[5] - 东盟、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景气上行,关注"再工业化"带来的结构性机会[5] 量价分析 - 7月出口单价快速走弱,但出口数量大幅抬升,呈现"以价换量"特征[5] - 人民币升值仅能部分解释美元计价下的出口单价下滑[5]
特朗普的财政钢丝:短期喘息与长期隐
兴业证券· 2025-08-07 21:18
财政短期缓解措施 - 通过"大而美"法案将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美元,解决短期债务滚动压力[7][8] - 新关税政策预计未来十年带来2.1万亿美元额外收入,关税收入占比从2%升至5%[13][17] - 北约成员国承诺2035年前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5%,增强外部收入预期[13] 经济刺激效果 - "大而美"法案预计拉动2025年GDP增长0.15%,2026年增长1.2%[8] - 2025年上半年关税收入达872亿美元,同比增加505亿美元[17] - 美联储因二季度GDP增速降至2022年以来最低水平(剔除净出口和库存)获得降息空间[14] 长期风险与代价 - 美国联邦债务达36.2万亿美元,占GDP超120%,未来十年或额外增加3.4万亿美元[25] - 关税上调7.6个百分点但进口价格仅下跌0.1%,显示本土承担大部分成本[18] - 收入底层20%人群税后收入将下降0.4%,最低10%家庭承担成本是最高10%的3倍[22][24] - 美国国际公信度下降,传统盟友关系受损,软实力被削弱[28]
中观数据周报:政治局会议落地,价格走势分化-20250803
兴业证券· 2025-08-03 22:16
国内政策 -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10月召开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宏观政策持续发力,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7][15] - 育儿补贴制度2025年实施,每孩每年补贴3600元直至3周岁,2025年前出生儿童可按月折算领取[15][17] - 财政部紧急预拨3.5亿元中央救灾资金支持9省应急抢险[23] - 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办法10月施行,强化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23][26] 生产与基建 - 高炉开工率持平82%,动力煤日耗回升至250万吨/日,价格延续上涨趋势[27][32][35] - 沥青开工率回升至68%,建筑资金到位率小幅回落至64%[42][44] - 螺纹钢库存增至1000万吨,价格下跌至4000元/吨[45][48] 房地产市场 - 30城新房成交面积回升至80万㎡,仍低于去年同期[59][63] - 9城二手房成交面积回落至35万㎡,深圳降至2.5万㎡[71] 价格走势 - 上游原油价格上涨至130美元/桶,焦炭涨至1000元/吨[92][95] - 中游铜价下跌至70000元/吨,螺纹钢跌至4000元/吨[99] - 下游生猪价格小幅下跌至17元/公斤,纺织品价格指数降至106[104]
南向通扩容下的海外债新机遇
兴业证券· 2025-08-01 23: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7月8日央行与香港金管局宣布扩大南向通境内投资者范围至非银机构并完善相关机制 这为境内机构投资者配置海外债券提供新渠道 报告介绍债券南向通发展、参与方式和投资机会 指出扩容后或缓解非银机构配置需求 推动海外债部分品种收益率下行 [2][10][9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近年来债券“南向通”发展情况 - 定义与目的:境内投资者经互联互通机制投资香港债券市场 目的是加强两地合作 为内地机构配置离岸债券提供便利 [11] - 监管政策发展历程:2017 - 2020年为政策准备阶段 提出“南向通”机制安排;2021 - 2022年为政策启动阶段 “南向通”正式实施并明确准入规则;2023年至今为深化开放阶段 做市商增加 商讨扩容和推出新措施 [13][16][17] 南向通运作机制和参与方式 - 业务运作与监管机制:参与门槛限于部分银行和QDII/RQDII机构 实行限额管理 投资者通过境内外账户实现跨境托管 涉及多监管机构分工协作 [24][31] - 当前参与南向通业务的境内投资者情况:截至2025年7月末 投资者范围局限于41家一级交易商银行和191家QDII合格机构 [32][37] - 南向通的参与流程:先进行资格审批和账户开通 再通过请求报价模式交易 包括查看报价意向、报价商反馈和确认成交等环节 [38][42][44] 当前南向通的投资机会 - 南向通板块整体情况:可投债券含离岸人民币债、港元及G3货币等债券 香港市场流通债券中中资美元债和点心债占比超7成 港元主权债规模也较大 [50][54] - 聚焦南向通重点板块 - 点心债:近年来规模扩容明显 金融服务与主权债规模大 城投、房地产、银行板块存续规模大且票息高 但近期收益率下行需关注后续表现 [63][64][67] - 聚焦南向通重点板块 - 中资美元债:存续规模大 房地产、互联网媒体、银行、城投板块规模靠前 2023年以来发行节奏放缓 城投、房地产板块票息好 需把控短期风险并关注特定题材个券 [71][74][83] 未来南向通境内机构投资者扩容的影响 - 对非银机构:有望缓解海外债配置需求不满足情况 提供更便利投资渠道 [91] - 对海外债市场:非银机构风险偏好更积极 或使中资美元债地产、城投板块及点心债城投板块等品种收益率下行 [92]
25Q2基金季报观点汇总:基金经理们如何看十大问题?-20250730
兴业证券· 2025-07-30 14:26
核心观点 报告摘选全市场主动偏股型基金经理季报核心观点,汇总成十个问题,探讨2025年下半年市场及热门行业投资机会,供投资者参考[2][5]。 各问题总结 如何判断2025年下半年投资机会 - 谢治宇表示上半年国内经济稳中向好,GDP增速有望超5%,出口、先进制造、消费有亮点,但下半年需求增速或受考验,投融资需求偏弱,经济内生动力不稳固[6]。 - 张坤不认同对国内需求和经济的悲观预期,认为我国人均GDP有提升空间,发挥市场经济力量和科技进步有望带来经济持续增长[7]。 - 刘彦春指出现阶段经济以价换量,各部门冷热不均,内需不足、物价低位时间超预期,但对经济前景有信心,地产拖累将下降,需求有望重现繁荣[9][10]。 - 乔迁认为下半年需关注宏观政策和地缘政治,创新领域进展靓丽,当前经济和估值处于底部抬升过程[11]。 - 陈皓看好下半年A股和港股市场,AI、军工、创新药等产业进展将提升相关公司价值,海外降息和国内政策呵护带来投资机会[12]。 - 胡宜斌认为宏观经济有利条件未变,科技创新效应显现,政策破除“内卷”带来中长期投资机会,新质生产力和新兴消费是经济增长核心驱动力[12][13]。 - 蓝小康坚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观点,认为股市将全面重估,高科技与传统产业共同提升竞争力,需关注国内长债定价[14]。 - 姚志鹏认为市场风险偏好回归带动部分行业估值提升,若地产企稳更多行业将盈利修复,市场估值修复空间或超预期[15]。 - 周云认为关税摩擦需双方协商解决,中国进入低利率时代和“反内卷”政策支撑中国资产长期慢牛[17]。 - 赵枫认为权益市场向好基础稳固,经济企稳回升企业盈利有望改善,高股息资产稀缺,需甄别结构性成长机会[18]。 如何看待AI投资机会 - 莫海波持续看好AI,A股北美算力产业链回调担忧解除,端侧硬件发展带来相关行业爆发机会[20]。 - 李晓星认为AI是全球科技创新主线,看好AI硬件终端和应用端投资机会,关注半导体国产替代[21]。 - 胡宜斌关注AI和数字经济产业链颠覆性机会,认为2025年是国内AI应用普及元年[22]。 - 梁跃军认为中国AI发展产业逻辑与海外相似,有自身优势,影响因素逐步解决,看好AI核心科技投资[23]。 - 施成认为国内AI投入处于发展初期,2025年加速且国产化趋势陡峭,AI推广面临电气和能源问题,相关领域有投资机会[23][24]。 如何看待科技投资机会 - 刘慧影认为中国科技企业打破欧美技术封锁后,需要“耐心资本”支持,半导体产业将中长期高速增长,重塑全球产业链利润分配[25]。 - 胡宜斌认为全球科技领域持续创新带来机遇,我国制造业优势将转变,企业有望成为全球独角兽[25]。 - 闫思倩认为供给侧改革与技术升级是制造业机遇,制造业+人工智能等蕴含投资机会,机器人是制造业未来竞争关键[26][27]。 - 张璐关注核心机器人公司量产定型和政策支持,认为人形机器人是未来大级别投资机会[28]。 - 秦毅阐述科技板块叙事逻辑三阶段,海外资本支出从担忧到明朗,互联网大厂自研芯片带来基础设施需求[29][30]。 - 莫海波认为人形机器人今年量产元年,未来10年是黄金发展期,短期调整不影响长期趋势[31]。 如何看待反内卷投资机会 - 袁维德表示“反内卷”成共识,产能过剩行业分两类,投资机会分别来自行业协同和优势企业,市值增长或呈慢牛走势[32][33][34]。 - 梁跃军指出舆论与政策密集出台重视“反内卷”,政策纾困与技术迭代加速行业供给出清[34]。 - 李博认为“反内卷”是行业走向优质优价标志,预计将影响更多行业,企业注重品质将形成品牌资产[34][35]。 - 闫思倩认为制造业需产能出清和技术升级,“反内卷”是供给侧改革,技术升级创造稀缺需求[36]。 - 肖觅认为中央关注供给端反内卷,统一大市场框架下公平竞争是实现反内卷的抓手[37]。 如何看待新能源投资机会 - 杨锐文看好新能源长期发展,认为行业拐点临近,应关注反内卷结构性机遇[38][39]。 - 郑澄然认为新能源行业走出产能过剩,光伏需求有望重回高增长,海缆板块下半年有望业绩和估值双击[39]。 - 陆彬认为新能源行业盈利有改善迹象,锂电、光伏、风电各有亮点,投资机会丰富[40]。 - 李晓星认为新能源内部分化,锂电、光伏、风电有投资机会,汽车出海有弹性,长期看好机器人、低空经济[40][41]。 - 施成关注新能源应用去库存结束后的产品升级和终端汽车投资机会,以及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变化[42]。 如何看待周期品投资机会 - 罗佳明认为美国法案通过使美元利率下行、资源品价格中枢上移,相关公司股价未充分反映景气前景[42]。 - 李晓星看好受益于流动性改善的有色板块,相对更看好工业金属,对不同行业有不同配置倾向[42]。 - 叶勇认为资源股价值核心是价格中枢稳定抬升,三季度资源品股票有望上行,关注中游周期行业反转机会[44][45]。 - 谭丽从美元周期角度配置贵金属和资源品,谨慎选择周期性行业公司[44]。 如何看待军工投资机会 - 李晓星认为国防军工行业基本面好转,关注无人化、信息化、智能化及军民融合领域投资机会[45]。 - 何崇恺看好全球防务支出提升趋势,看好军用电子、军贸、飞机发动机产业链[47]。 - 万方方表示军工板块二季度反弹后调整,未来有望形成短中长期投资节奏共振[47][48]。 如何看待医药投资机会 - 葛兰认为政策稳定,创新药融资渠道有望改善,看好创新药械、OTC、消费医疗等领域,关注创新药全球合作和临床数据披露[48][49]。 - 李晓星看好国内创新药产业趋势,持仓以行业龙头为主[50]。 - 赵蓓增加研发实力强、有出海潜质的创新药公司配置,减持小市值高估值公司,对CXO行业有不同操作,关注消费医疗和医疗设备拐点[51][52][53]。 - 梁跃军认为优质创新药公司业绩有阿尔法,部分医疗器械企业有望迎来业绩拐点[53]。 如何看待消费投资机会 - 李晓星认为下半年消费是结构性行情,外需冲击结果或好于预期,内需大宗消费下半年或承压,服务类消费回暖,看好潮玩、宠物赛道[54][55]。 - 焦巍思考新老消费界限和估值差异,采取分散投资和波段操作参与新消费,跟踪传统消费基本面[56]。 - 胡宜斌认为部分新兴消费品类将成为消费中最具成长性的方向[57]。 如何看待红利投资机会 - 焦巍减持全国性大行,加仓非银行金融、股份制银行和部分城商行,看好保险公司金融消费属性[58]。 - 李晓星认为银行经营稳健,是长期资金配置选择,保险盈利能力将回升,券商有重新配置必要,关注房地产市场企稳情况[58]。
哪些科创债已经调整出性价比?
兴业证券· 2025-07-29 22: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7月21 - 25日债市调整,科创债ETF指数成分券领跌,部分科创债已跌出性价比,配置盘可关注剩余期限4 - 5年的部分交易所科创债,交易盘可关注1 - 2年期、前期调整多、存续规模大且估值高于1.67%的科创债指数成分券,后续科创债ETF有扩容空间,可适度参与等待利差修复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首批科创债ETF上市一周快速扩容 - 2025年7月17日10支科创债ETF集中上市,截至7月25日总规模超千亿,募集规模约290亿元,7个交易日增速超250% [15] - 科创债ETF产品跟踪对象集中于三个指数,但产品要素存在差异,申赎方式、产品久期、成分券容量不同,且5年及以上成分券占比不高,中长期科创债仍欠配 [20][23] 本轮调整中科创债ETF指数成分券领跌 - 净值波动上,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和科创债ETF净值回撤多;申赎数据上,科创债整体净申购5.56亿元,短融ETF和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受冲击大,机构赎回或为应对流动性冲击 [4] - 调整速度上,科创债指数成分券率先利差走阔,银行间科创债调整滞后;调整程度上,交易所科创指数成分券和银行间科创债信用利差走阔多;超额利差角度,交易所非科创指数成分科创债券和银行间科创债更抗跌 [4] 哪些科创债已经跌出性价比 - 调整后科创债整体收益率上升,前期短端成分券估值与1年期AAA存单收益率倒挂现象改善,但2025年7月25日部分AAA级科创债指数成分券收益率仍低于1年期AAA存单收益率 [39] - 同一发债主体在银行间和交易所的期限相近个券估值利差表现分化,部分主体交易所科创债调整大,部分更抗跌 [44] - 科创债ETF后续有扩容空间,预计规模可能扩容至1346亿元,相对利差走阔的指数成分券科创债有性价比,配置盘可关注4 - 5年交易所科创债,交易盘可关注1 - 2年期相关指数成分券 [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