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商产业研究院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5-06-30 09: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智能硬件作为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实体化载体,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竞争的核心赛道,中国政府构建全方位政策体系推动其发展,各细分领域在政策、技术等因素影响下呈现不同发展态势,未来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革新和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前景良好 [1][8][80] 各部分总结 智能硬件的定义与分类 - 智能硬件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通过软硬件结合实现设备智能化,具备感知、联网、交互及数据价值挖掘能力,产品涵盖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多类 [3] - 详细介绍各类智能硬件产品的代表产品、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 [4] 智能硬件行业发展政策 - 中国政府构建全方位政策体系,推动智能硬件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8] - 汇总 2021 - 2025 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最新政策,涉及国家战略规划、地方配套政策、行业标准制定及监管框架完善等方面 [9] 智能硬件行业发展现状 智能手机 - 2024 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 2.86 亿部,同比增长 5.5%,2025 年 1 - 4 月出货量达 0.87 亿部,预计全年出货量 2.91 亿部 [11] - vivo、华为、苹果、荣耀、OPPO 为 2024 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前五名,其中 vivo 和华为市场份额分别较上年增长 10.3%和 50.1% [13] 平板电脑 - 2024 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为 2985 万台,同比增长 4.4%,2025 年第一季度出货量 852 万台,同比增长 19.5%,预计全年出货量 3120 万台 [16] - 2024 年华为市场份额第一,为 32.3%,苹果第二,为 26.6%,小米第三,为 12.7% [19] 智能可穿戴设备 - 腕戴设备:2024 年全球腕戴设备市场出货 1.9 亿台,同比下滑 1.4%,中国市场出货量 6116 万台,同比增长 19.3%,预计 2025 年出货量 6728 万台;华为出货量同比增长率 34.6%,为全球第一 [21][23] - 智能眼镜:2024 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约 131.5 万台,2025 年第一季度出货量约 49.4 万台,同比增长 116.1%,预计 2025 年出货量 290.7 万台,同比增长 121.1%;多家企业布局 AI 眼镜项目 [26][29] - VR/AR 设备:2024 年中国 VR/AR 市场出货约 53.5 万台,同比下滑 26.3%,预计 2025 年出货量 114.9 万台;竞争格局激烈,国际巨头与本土企业均有布局 [30][32] 智能家居设备 - 智能家电:2024 年中国智能家电市场规模约 7560 亿元,同比增长 3%,预计 2025 年达到 7938 亿元;2024 年智能冰箱/洗衣机市场占比最大,为 24.6% [34][37] - 智能照明:2024 年中国智能照明市场规模 479 亿元,预计 2025 年达到 499 亿元;欧普、雷士、佛山照明为传统三强,新兴品牌如 Yeelight、邦奇依托技术差异化快速崛起 [40][42] 智能安防设备 - 2024 年中国智能安防软硬件市场规模达到 823 亿元,较上年增长 13.05%,预计 2025 年达到 913 亿元 [44][46] - 视频监控类产品占据主导地位,2023 年市场占比达 65%,其次是智能锁,占比 26% [47] - 中国智能安防重点企业综合实力 TOP10 包括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 [50] 教育智能硬件 - 2024 年中国消费级和机构级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分别达到约 575 亿元和 164 亿元,预计 2025 年分别达到 632 亿元和 173 亿元 [52] - 列举教育智能硬件各产品对应的传统硬件企业和新型科技企业 [55] 智能硬件行业重点企业 - 华为构建“1 + 8 + N”全场景生态战略,2024 年销售收入 8620.72 亿元,同比增长 22.4%,净利润 625.74 亿元,同比减少 28% [57] - 小米以“硬件 + 互联网 + 新零售”模式打造智能硬件生态链,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 1112.93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7.4% [60][62] - 美的集团通过“数智驱动”战略将智能硬件延伸至全屋智能领域,2025 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 1284.28 亿元,同比增长 20.61%,归母净利润 124.22 亿元,同比增长 38.02% [67][68] - 海尔智家以“场景化”为核心打造智能硬件生态,2025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 791.18 亿元,同比增长 10%,归母净利润 54.87 亿元,同比增长 15% [72] - 科大讯飞聚焦“AI + 教育”“AI + 医疗”场景,2025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 46.58 亿元,同比增长 27.74%,归母净利润亏损 1.93 亿元,同比增长 35.68% [75] 智能硬件行业发展前景 - 国家政策支持行业发展,形成“国家引导 + 地方落地”的协同发展格局 [80] - 技术革新驱动行业发展,生成式 AI 技术迁移、硬件形态演进、端侧 AI 芯片普及和国产半导体技术突破推动行业进步 [81][82] - 智能硬件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消费和产业领域均有新发展,AR/VR 设备向轻量化与实用化转型 [83]
2025年中国光电子器件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5-06-26 09: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光电子器件通过技术升级与需求爆发双重驱动,重塑多行业格局,未来随着硅光集成、CPO等技术成熟与国产化替代推进,中国光电子器件行业有望在全球市场占据更核心地位,为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提供关键基础设施支撑[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光电子器件的定义及分类 光电子器件是利用电 - 光子转换效应实现光信号与电信号相互转换的功能器件,广泛应用于通信、能源、医疗及智能制造等领域,根据功能与结构可分类[3] 光电子器件行业发展政策 中国政府将光电子器件行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等政策,明确支持光电子器件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5][6] 光电子器件行业发展现状 1. **产量**:2024年中国光电子元器件产量达18479.7亿只,较上年增长28.51%,预计2025年产量将超20000亿只[9] 2. **市场占比**:有源光器件市场占比约为83%,无源光器件占比约为17%[11] 3. **细分领域** - **光通信器件**:2024年中国光芯片市场规模约为151.56亿元,较上年增长10.13%,预计2025年达159.14亿元;2024年中国光模块市场规模达606亿元,同比增长12.22%,预计2025年接近700亿元[13][15][16] - **光显示器件**:2024年全球显示面板市场规模达到1.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9.41%,预计2025年达1.4万亿元;2024年LCD显示技术市场规模占比56.25%,OLED显示技术市场占比14.51%[17][20] - **激光器**:2024年中国激光器市场规模达到1455亿元,同比增长20.25%,预计2025年达1528亿元[21] 4. **企业注册量**:现存光电子器件企业数量达49.29万家,2023年企业注册量最多,达9.8万家,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省、湖北省、浙江省、广东省[25] 5. **最具发展潜力企业**:报告列出了2025年中国光电子器件行业最具发展潜力企业TOP15,包括华为元电子、三安光电、华工科技等企业,介绍了其核心业务领域、主要产品与技术、竞争优势和潜力亮点[28] 光电子器件行业重点企业 1. **三安光电**: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43.12亿元,同比上升21.2%,归母净利润为2.12亿元,同比上升78.5%;2024年LED外延芯片收入60.37亿元,占比37.48%,集成电路产品收入28.57亿元,占比17.74%,LED应用产品收入26.04亿元,占比16.17%[30] 2. **华工科技**: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33.55亿元,同比增长52.28%,归母净利润4.10亿元,同比增长40.88%;2024年光电器件系列产品收入39.75亿元,占比33.95%[34] 3. **中际旭创**: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66.74亿元,同比增长37.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83亿元,同比增长56.83%;2024年光通信收发模块收入228.9亿元,占比95.91%,汽车光电子收入7.619亿元,占比3.19%,光组件收入2.145亿元,占比0.90%[38] 4. **光迅科技**: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22.22亿元,同比上升72.14%,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上升95.02%;2024年数据与接入产品收入51.01亿元,占比61.67%,传输产品收入31.02亿元,占比37.50%[41] 5. **晶方科技**: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91亿元,同比增长20.74%,归母净利润6535.68万元,同比增长32.73%;2024年光学器件收入2.928亿元,占比25.91%[45] 光电子器件行业发展前景 1. **政策层面**:中国政府将光电子器件行业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通过多层级政策体系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加速国产替代进程,构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50] 2. **技术层面**:技术升级是行业发展核心驱动力,材料科学、器件、制造工艺等方面取得进展,头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器件向更高速度、更低功耗、更小体积方向发展[51] 3. **应用领域层面**:光电子器件应用场景加速拓展,通信、消费电子、医疗、工业等领域需求增长,新兴应用成为新增长点,拓宽行业边界[52]
2024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5-04-19 08: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4年黑龙江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回升向好,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转型升级扎实推进,高质量振兴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7] 各部分总结 综合 - 2024年全省GDP为16476.9亿元,同比增长3.2%,三次产业结构为19.4:25.2:55.4 [8] - 年末常住总人口3029万人,城镇化率68.05%,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 [14] -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4%,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3.5% [15][16] -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7.7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25.5% [17] 农业 -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04.1亿元,比上年增长3.1% [20] - 2024年粮食产量8001.7万吨,连续15年稳居全国首位 [20] - 全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8.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4% [23] -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23.7万吨,比上年下降1.1% [23] -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81.4万吨,比上年增长5.0%,木材产量16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7.9% [23] 工业 -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1%,采矿业下降10.2%,制造业增长2.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1% [24] - 石化、装备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9%、3.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 [25] - 部分重点监测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如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增长35.5%等 [25] 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 -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6.0%,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4倍,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3% [32] -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515.8亿元,比上年增长9.4% [33] - 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330.4亿元,比上年下降27.9% [33] 国内贸易 -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9% [34] - 部分热销商品零售额增长,如通讯器材类增长15.3%,新能源汽车类增长83.8% [34][35] - 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38.7亿元,比上年增长9.2%,占比12.9% [35] 对外经济 -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值3122.8亿元,比上年增长4.8%,出口869.7亿元,增长14.4%,进口2253.1亿元,增长1.5% [36] - 全年使用外资新设立企业263个,比上年增长9.1%,实际使用外资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 [36] - 全年实际利用内资4822.0亿元,比上年增长33.8%,新落地利用内资项目1945个,增长43.3% [36] 交通、邮电和旅游 - 全年主要运输方式货运量6.3亿吨,比上年增长1.3%,客运量5.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6% [38] - 年末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696.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5.3% [42] - 全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16.6亿件,比上年增长19.9%,电信业务总量2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0% [43] - 全年全省接待游客2823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1%,旅游花费3701.2亿元,增长67.1% [43] 财政和金融 -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4.0%,支出64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45] -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6465.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8%,贷款余额28262.8亿元,比上年增长5.5% [45] - 截至年末,全省有境内上市公司40家,总股本657.8亿股,比上年增长0.6%,总市值3669.5亿元,增长7.0% [48] - 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074.6亿元,比上年增长3.2%,赔付支出467.6亿元,比上年增长7.9% [50] 教育和科学技术 - 全省研究生培养单位30所,招生4.4万人,普通高校78所,招生27.9万人等 [51] - 全年取得各类基础理论成果860项,应用技术成果1437项,软科学成果63项 [51] - 全省授权专利28067件,比上年增长1.7%,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32.12亿元,增长13.9% [51] - 全省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420个,比上年增加16个 [52] 文化、卫生和体育 - 全省有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团体38个,文化馆142个等 [53] - 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2541个,床位数27.3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7.7万人 [53] - 全年全省运动员在全国比赛获奖牌455枚,在世界比赛获奖牌48枚 [54]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 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69元,比上年增长5.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467元,比上年增长6.4% [55] - 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43.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61.6万人 [62] - 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9.66万人,比上年下降6.5%,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2.17万人,增长5.6% [62] 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 全年全省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下降22.4%,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240 [63] - 全省城市空气优良天数占比94.0%,135个国考断面中优良水质断面占比84.4% [63] - 全省用水总量288.5亿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21.18% [64] - 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129个,面积566.3万公顷 [64]
2025年中国卫星导航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5-04-17 09: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是融合多领域技术的综合性产业,正朝着高精度、高可靠性、智能化方向发展,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中国卫星导航行业在政策支持、产业链完备、技术成熟及融合创新等因素推动下,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卫星导航行业概况 - 卫星导航是采用导航卫星对用户进行导航定位的技术,具有高精度、全天候、全球覆盖等优势,全球主要有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及一些区域卫星导航系统[3]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运营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当前已进入关键发展阶段,还规划建设下一代北斗系统[4] 卫星导航行业发展政策 - 卫星导航受国家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形成了以北斗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体系[7] - 2022 - 2025 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涉及卫星导航条例、数字贸易、农业机械补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试点、中央企业采购、未来产业创新、数字中国建设等方面[8] 卫星导航行业发展现状 - 2023 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达 5362 亿元,同比增长 7.09%,预计 2025 年将达 6021 亿元[11] - 产业核心产值 1611 亿元,占比 30.04%,关联产值 3751 亿元,占比 69.96%[12] - 2023 年智能手机产值占比 31.88%,乘用车导航仪占比 26.29%等[15] - 2023 年国内高精度应用终端总销量 280 万台/套,预计 2025 年达 350 万套[16][18] - 截至 2025 年 3 月底,卫星导航相关企业注册总量 6.97 万家,2024 年注册量最高为 1.24 万家[19] - 中国卫星导航企业呈四层梯队竞争格局,各梯队代表企业及业务方向明确[22] 卫星导航行业重点企业 - 北斗星通业务涵盖卫星导航和无线通讯,2024 年营收 14.98 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 3.5 亿元[26] - 华测导航聚焦高精度导航定位,2024 年前三季度营收 22.68 亿元,净利润约 3.9 亿元[31] - 海格通信有北斗全产业链研发与服务能力,2024 年营收 49.2 亿元,归母净利润 5313.58 万元[35] - 合众思壮聚焦三大业务领域,2024 年前三季度营收 9.05 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 6372.72 万元[38] - 中海达专注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产业链,2024 年营收 12.20 亿元,净亏损 1244.98 万元[44] 卫星导航行业发展前景 - 国家出台众多支持政策,鼓励推动北斗产业发展[48][50] - 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链完备,基础产品供应链稳定,技术不断成熟,可实现毫米级高精度定位[51] - “北斗+”融合深入,与新兴技术融合创新,催生新业态,“行业+北斗”跨行业协同发展,创新应用场景涌现[52][53]
2024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5-04-10 08: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2024年广州市面对市场周期性问题和经济增长结构性调整压力,坚持稳中求进,经济大盘运行平稳,新动能蓄势聚力,各产业和领域呈现不同发展态势,发展质效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5] 各部分总结 综合 - 2024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31032.50亿元,增长2.1%,三次产业结构为1.08:25.26:73.66,民营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占比可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6] - 年末常住人口1897.80万人,增加15.10万人,城镇化率87.24%,户籍人口1075.02万人 [8] - 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34.33万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0%,财政税收运行稳健 [10][13] - 经营主体规模持续扩大,新设经营主体60.32万户,增长11.6%,绿色发展深入推进,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增长 [15] 农业 -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6.73亿元,增长2.3%,粮食、蔬菜等产量有不同变化,肉类产量增长,水产品产量下降 [17] - 新增绿色食品企业6家,产品24个,认证面积5.87万亩 [17] 工业和建筑业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3.0%,三大支柱产业合计下降6.9%,先进制造业部分行业有增长有下降,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5.3% [19][20] - 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快速产出或保持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和利润下降,亏损面26.9% [20][22] -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478.22亿元,增长8.7%,建筑业企业数量增长 [22] 服务业 - 各服务业行业增加值有增有降,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7.1%,利润总额下降1.6% [24] - 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客运量等均有增长,邮电业务收入增长,快递业务量和收入增长 [26][29] 国内贸易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55.77亿元,增长0.03%,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下降,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长 [31] -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部分商品零售额有不同变化,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3.9% [32] 固定资产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2%,第一产业下降6.3%,第二产业增长13.6%,第三产业下降2.7% [35] -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7%,工业投资增长13.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4.3% [36] - 房地产开发业投资下降7.4%,商品住宅、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均下降 [40] 对外经济 - 商品进出口总值11238.38亿元,增长3.0%,出口总值增长7.8%,进口总值下降4.0% [41] - 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8445个,增长27.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30.99亿元,下降52.2% [49] 金融业 -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0802.37亿元,贷款余额81174.33亿元 [51] - 境内上市公司154家,总市值下降0.3%,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筹资增长14.5% [54] - 保险法人机构5家,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长8.3%,赔款及给付支出增长22.9% [55]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436元,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14元,增长6.0% [58]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50496元,增长2.1%,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29462元,增长5.4% [61] - 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有不同变化,医保基金收入减少,结余增长,社会救助标准提高 [61][62] 教育和科学技术 - 各级各类学校招生、在校生、毕业生人数有相应数据,专利授权11.29万件,发明专利授权增长4.4% [64] - 拥有众多科研机构和平台,服务在穗全职院士63人 [64] 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 年末有各类文化艺术机构,城市接待过夜旅游者增长6.1%,文旅消费总额增长6.6% [67] - 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床位、卫生技术人员等有增长,诊疗和住院服务人次增长 [69][70] - 举办多项体育赛事,培养输送运动员获多项冠军,体育彩票销售额增长 [70] 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 平均降水量偏多,水库蓄水总量上升,供用水总量59.92亿立方米 [72] - 灰霾日数少,水质断面达标率高,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全社会用电量增长 [72] - 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下降,食品、药品等抽检合格率高 [73]
2024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5-04-10 08: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4年长沙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效双升,各产业和领域呈现不同发展态势,如工业增长较快、消费市场稳定增长等,彰显了省会担当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综合 -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5268.78亿元,比上年增长5.0%,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85.03亿元、5457.05亿元、9326.70亿元,增速分别为3.9%、6.3%、4.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7%、45.6%、51.7%,占比分别为3.2%、35.7%、61.1% [5] -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4.54亿元,比上年增长3.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63.94亿元,增长2.3% [5] -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8%,涨幅扩大0.4个百分点 [6] -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6.78万人 [8] 农业 -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4.98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56.78亿元,比上年增长8.0% [8] -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9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1%,稻谷播种面积28.49万公顷,增长0.6%,油料种植面积6.52万公顷,增长1.8%,出栏肉猪352.74万头,下降5.2% [10] - 年末农民专业合作社12148家,家庭农场7103家,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649.5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90.1% [13] 工业和建筑业 -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1%,集体控股企业增长23.9%,私人控股企业增长9.4%,港澳台商控股企业增长24.6% [13] - 采矿业增加值下降7.5%,制造业增长9.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4% [13]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9%,装备制造业增长10.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6.4%,烟草制品业增长4.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5% [13] - 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9.7% [13]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658.52亿元,比上年增长3.0%,采矿业利润总额1.40亿元,比上年增长80.3%,制造业609.91亿元,增长0.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7.22亿元,增长56.1% [15] -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453.71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658.40亿元,比上年增长0.3% [15] 固定资产投资 -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3%,工业投资增长11.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9% [15] - 民间投资增长4.6%,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7%,采矿业投资下降56.8%,制造业投资增长14.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7.7%,建筑业投资增长19.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3% [16][17] -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356.8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8% [17] 国内贸易 -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24.92亿元,比上年增长4.2%,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992.51亿元,增长4.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32.41亿元,增长4.2%,餐饮收入522.02亿元,增长4.2%,商品零售5002.91亿元,增长4.3% [17][19] - 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下降14.2%,饮料类增长26.5%,烟酒类增长11.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5.5%,化妆品类下降14.3%,金银珠宝类增长71.3%,日用品类增长19.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9.9%,中西药品类增长11.0%,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8.7%,家具类增长8.2%,通讯器材类增长7.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1%,汽车类增长10.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6.8% [19] 邮电 -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193.32亿元(上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26.7%,邮政业务总量251.84亿元(2020年不变价),增长30.8%,邮电业务收入333.50亿元,增长9.3%,电信业务收入160.41亿元,增长4.6%,邮政业务收入173.09亿元,增长14.0% [20] - 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40.70万户,比上年末下降1.1%,移动电话用户1659.53万户,增长5.4%,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628.71万户,增长5.1% [21] 对外经济和旅游 - 全年进出口总额2777.41亿元人民币(折合390.3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2%,出口总额1781.31亿元,下降6.1%,进口总额996.10亿元,增长9.0% [21] - 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1165.30亿元,占65.4%,高新技术产品411.00亿元,占23.1%,进口总额中机电产品467.80亿元,占47.0%,高新技术产品408.5亿元,占41.0% [21] - 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50亿美元 [21] -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1501.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5%,旅游总花费2423.41亿元,增长10.5% [23] 金融 -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1257.18亿元,比年初增加541.55亿元,住户存款余额12423.85亿元,比年初增加1223.45亿元 [23] -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4979.00亿元,比年初增加2008.42亿元,短期贷款余额7079.47亿元,比年初增加367.1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6492.68亿元,比年初增加1640.85亿元 [23] -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679.00亿元,比上年增长4.4%,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07.77亿元,增长4.5%,人身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71.23亿元,增长4.3%,赔付支出290.57亿元,增长19.9% [23] 教育和科学技术 - 年末全市有普通高校56所,普通高中130所,初中学校287所,普通小学848所 [24] - 在学研究生9.4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4.9%,普通高校在校学生83.16万人,增长4.5%,普通高中在校学生20.98万人,增长4.7%,普通初中在校学生37.21万人,增长10.3%,普通小学在校学生89.55万人,增长2.6%,幼儿园在园幼儿32.67万人,下降12.4% [24] -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入学率103.4%,全年共投入学生免费入学和资助经费16.09亿元,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248.23万人次学生全部享受了免杂费入学,执行公办教育收费标准的237.3万人次学生全部享受了“一费制”全免入学,在长沙市就读的21.83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享受免杂费、免“一费制”入学,全年补助了8.93万人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 [24] - 全年授权专利37339件,比上年下降1.5%,其中发明专利15137件,比上年增长16.8%,签订技术合同18261项,成交金额1397.3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0% [26] 文化、卫生和体育 - 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31个,档案馆14个 [26] - 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648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32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3个,妇幼保健机构11个,卫生技术人员11.58万人,比上年增加0.31万人,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4.51万人,增加0.19万人,注册护士5.49万人,增加0.09万人,卫生机构床位8.99万张,减少0.07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8.12万张,减少0.23万张 [26][27] - 全年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102项次,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达810万人,年末拥有各级健身辅导站970个,各类体育场地35263个 [29] 环境、节能和安全生产 - 全市32个国控、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平均水质优良率和达标率均为100%,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Ⅰ类水质断面2个,占6.2%,Ⅱ类水质断面27个,占84.4%,Ⅲ类水质断面3个,占9.4% [29] -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80.9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0%,工业用电量225.75亿千瓦时,增长6.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52.86亿千瓦时,下降0.5% [29] -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52人,比上年下降8.6%,亿元GDP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099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302人,增长6.0%,万车死亡人数0.75人,下降1.3% [29]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 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1061.6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0%,城镇化率为83.99%,比上年末提高0.4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口出生率为7.48‰,死亡率为6.92‰,自然增长率为0.56‰ [29] -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658元,比上年增长3.5%,人均工资性收入39364元,增长5.1%,人均经营净收入9277元,增长5.5%,人均财产净收入8096元,下降5.0%,人均转移净收入12921元,增长3.3% [29][30] -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7201元,增长4.7%,食品烟酒人均消费12936元,增长9.6%,衣着人均消费2797元,增长0.4%,居住人均消费7945元,下降5.1%,生活用品及服务人均消费3188元,下降2.9%,交通通信人均消费5772元,增长13.3%,教育文化娱乐人均消费10122元,增长6.0%,医疗保健人均消费3335元,增长4.3%,其他用品和服务人均消费1106元,增长10.8% [30] -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632元,比上年增长5.6%,农民人均消费支出32434元,增长4.2% [30] - 年末参加全市劳动保障部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634.99万人,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53.2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城镇居民)为13.4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53.9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234.51万人,下降5.4%,全年新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8.3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为320.47万人,增长13.0%,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289.3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为493.06万人 [31]
2024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5-04-09 08: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4年成都市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各产业和领域呈现不同发展态势,社会主义现代化成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综合 - 2024年成都市GDP 23511.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三次产业结构为2.3:28.7:69.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9669元,增长5.1% [8][9] -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1830.1亿元,占GDP比重50.3%,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4:28.4:67.2 [11] - 年末常住人口2147.4万人,增加7.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0.8%,提高0.3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1623.6万人,增加25.3万人 [11][13] -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9.9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9万人 [13] -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持平,食品烟酒类等部分类别有涨跌 [13][14] 农业 -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80.1万亩,增长0.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79.5万亩,增长1.8%,部分作物有不同变化 [15] - 全年粮食产量234.6万吨,增长1.1%;部分经济作物产量有增减,生猪出栏下降8.1%,猪牛羊禽肉产量下降5.0% [15] - 全年建成高标准农田40.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9万亩 [15] 工业和建筑业 - 全年工业增加值4970.5亿元,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37个行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增加值增长 [16]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7%,五大先进制造业合计增长3.1%,部分产业有不同表现 [17] - 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有增减变化 [19] -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878.6亿元,增长5.4%,年末相关建筑企业竣工产值、房屋施工和竣工面积有相应数据 [19] 服务业 - 全年部分服务业增加值有不同增长或下降情况,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8.8%,利润总额增长2.6% [20] - 全年货物周转量562.7亿吨公里,增长2.9%,旅客周转量1660.9亿人公里,增长17.5%,机场旅客、货邮吞吐量有具体数据 [21][22] - 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764.0万辆,增长7.8%,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589.2万辆,增长8.6% [23] - 全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总量31.7亿件,增长24.3%,快递业务量28.7亿件,增长27.2%,快递业务收入226.0亿元,增长15.7% [24] 国内贸易 -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35.3亿元,增长3.3%,按经营地和消费形态分有不同增长情况 [25] - 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部分商品零售额有增长,消费升级类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8.9% [25] 固定资产投资 -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分产业看各产业投资有不同增长情况,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68.6% [26] -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3%,商品房新开工、竣工、销售面积均下降 [29] 对外经济 -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8390.0亿元,增长12.1%,出口额和进口额有不同增长,对部分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额增长 [30] - 国际(地区)定期直飞货运航线新开通2条,国际班列通达境外118个城市,全年开行超5300列 [33] -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711家,外商直接投资到位16.7亿美元,新设或增资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企业72家 [33] - 自贸试验区全年新增企业7.0万家、新增注册资本2182.6亿元,其中新增外资企业479家、新增外资注册资本103.2亿元 [35] 财政和金融 -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49.5亿元,增长1.1%,其中税收收入1373.6亿元,下降5.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10.4亿元,增长0.9% [36] -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2659亿元,增长7.9%;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6618亿元,增长10.1% [39] - 年末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49家,新增6家,全年A股上市公司首发募集资金30.5亿元,证券市场交易额累计22.9万亿元,增长24.9% [40][41] - 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356.4亿元,增长8.4%,各类保险赔偿与给付支出527.3亿元,增长10.0% [41] 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9%,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有不同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缩小0.03 [42][43] -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49.4万人,增加16.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8.8万人 [43] - 年末部分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年保障资金投入8.5亿元,年末共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490个,拥有床位7.0万张 [43] 教育和科学技术 - 全年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96所,新增学位11.0万个,各教育阶段学校、学生、教师数量有相应数据 [44] - 年末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46个,全年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研发项目142个,专利授权等相关数据有体现 [45] 文化、卫生和体育 - 年末文化相关机构数量有具体数据,广播电视台、公共广播和电视节目套数等有相应数据 [46] -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医院等数量及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等有相应数据,全年新增三甲医院1家,累计55家 [46][47] - 全年举办国家级体育赛事37项,年末建成体育公园、全民健身路径数量有数据,全年参与全民健身活动1297万人次 [47] 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应急管理 - 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城市道路面积有相应数据,供水、用水、天然气供应等情况有体现 [48] - 全年新改建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等有数据,公交线路、公交营运汽车、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及地铁客运总量有相应数据 [49] -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6天,优良天数比例83.6%,地表水水质、锦江流域水质等达标情况良好 [49] - 全年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新建绿道等有相应数据,落实林长制,修复大熊猫栖息地等有体现 [49] -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数量、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相应变化 [50]
2024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5-04-09 08: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4年合肥市经济承压奋进、再上台阶,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新质生产力优势赋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产业和领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和增长特点[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综合 - 全年生产总值13507.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三次产业结构为2.5:36.7:60.7,人均GDP136063元(折合19105美元),比上年增长4.1% [5] - 年末户籍人口812.7万人,常住人口1000.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6.38%,提高0.83个百分点,出生人口7.9万人,出生率7.98‰,死亡人口6.1万人,死亡率6.15‰,自然增长率1.83‰,比上年提高0.01个千分点 [10] -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4%,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6% [11] - 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市场活力持续增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14][15] 农业 -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1.8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6%,粮食总产量302.32万吨,比上年增长1.2% [16] - 年末生猪存栏76.90万头,比上年末下降2.9%,出栏159.92万头,下降5.1%,肉类总产量36.37万吨,比上年下降1.0% [16] -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11.73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7.4%,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36万亩 [17] -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0.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2% [17] 工业和建筑业 -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75户,比上年末增加228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8% [17] - 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新能源汽车增长84.5%,彩色电视机增长12.6%等 [19]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03.98亿元,比上年增长36.7% [19] -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876.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270.9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7.9%,房屋竣工面积3778.48万平方米,下降36.6% [19] 服务业 -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等各服务业增加值有不同程度增长或下降 [19] -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05.8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21] - 全年旅客运输量0.7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8%,货物运输量4.93亿吨,增长5.0% [21] - 年末汽车保有量315.5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8.0% [22] - 全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19.46亿件,比上年增长18.2%,快递业务量18.02亿件,增长19.5% [22] - 全年入境旅游人数9.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7%,收入4677.06万美元,按可比口径增长58.3% [22] 固定资产投资 -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9.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4% [24] -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582.46亿元,比上年增长2.4%,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974.03万平方米,下降12.2% [24] 国内贸易 -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94.24亿元,比上年增长4.2%,按经营地和消费类型统计有不同增长情况 [25] - 年末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4142户,比上年末增加106户,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部分品类有增长 [27][28] 对外经济 - 全年进出口总额3790.73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出口2572.74亿元,增长10.6%,进口1217.99亿元,下降3.4% [28] - 全年新成立外商投资企业215户,比上年增加10户,全市实际到位外资98.9亿元,增长36.8% [28] -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27.8亿美元,劳务合作年末在外人员5638人 [28] - 年末62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合肥投资设立法人企业100家,比上年末新增20家,中欧班列开行国际线路覆盖20个国家,156个站点城市,全年开行909列,比上年增长4.7% [28] 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5.01亿元,比上年增长2.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81.06亿元,增长12.0% [28] -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8343.5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4%,各项贷款余额30938.5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5% [30][31] - 全年新增上市公司4家,首发募集资金16.36亿元,年末全市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92家,比上年末增加4家 [32] - 全年债权融资5279.54亿元,增长27.8% [32] - 全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461.04亿元,比上年增长8.4%,赔款和给付201.28亿元,增长26.0% [32]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 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832元,比上年增长6.2%,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442元,比上年增长6.0% [32] - 年末参加各类保险人数情况,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续)保人数289.1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49.92万人,参保率达99.9% [35] - 全年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等救助情况,年末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176个,床位3.24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57万人 [35] - 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4%,筹集福彩公益金6.61亿元,全市慈善组织共接收社会捐款6736.87万元 [35] 教育和科学技术 - 年末全市各类高等院校59所,全年研究生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招生、在校生、毕业生人数情况 [36] - 2024年末,全市已建成4个国家大科学装置,有各类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37] - 全年登记科技成果5291项,授权专利6.17万件,比上年增长4.6%,年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8.14万件,比上年末增加1.34万件 [37] - 签订输出技术合同16731项,成交金额951.97亿元,比上年增长37.1%,签订吸纳技术合同10308项,成交金额626.84亿元,增长9.0% [37] 文化、卫生健康和体育 - 年末全市有文化馆、公共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9% [38] - 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4159个,卫生技术人员9.60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66万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7477.9万人次,孕产妇死亡率5.07/10万,婴儿死亡率1.43‰ [40] - 全年成功组织多项赛事,合肥市运动健儿获442枚金牌,2024年度全市注册运动员13394人,比上年增长8.5% [41] - 全市围绕居住小区和行政村完成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全年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688次,参加活动总人数达到78.61万人次 [41] - 全年销售体育彩票48.96亿元,比上年增长7.6% [41] 生态环境和应急管理 - 年末全市共有县级环境监测站5个,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56.7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0%,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3.7微克/立方米,下降1.5% [41] -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5天,优良率86.1%,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空气质量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41] - 20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水质优良率90%,31个省考断面全部达标,水质优良率达100%,巢湖水质持续向好,县级及以上在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41] - 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116人,比上年下降15.9%,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1.152人,下降4.56% [42]
2024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5-04-09 08: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4年云南省委省政府积极应对复杂形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全省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各领域有不同表现,如经济增长、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有进展也有挑战[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综合 - 2024年云南GDP 31534.10亿元,增长3.3%,三次产业结构为13.3∶32.8∶53.9,人均GDP 67612元,增长3.8%,全员劳动生产率11.09万元/人,提高3.1% [9] - 年末常住人口4655万人,城镇化率54.11%,提高1.19个百分点,出生人口40.2万人,死亡人口39.4万人,自然增长率0.17‰ [12][15] -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1.03万人,失业率均值5.0%,农民工总量993.6万人,本地增0.7%,外出降2.0% [16] - 居民消费价格涨0.2%,食品降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降0.1%,购进价涨1.0%,农产品生产者价降2.2% [19] - 民营经济增加值16791.90亿元,增长3.9%,占比53.3%,提高0.3个百分点,新登记经营主体118.99万户 [21] -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7%和19.0%,占比10.7%和10.3%,工业“新三样”及相关产品产量增长 [22] - 清洁能源发电量3763.25亿千瓦时,增长14.0%,占比86.3%,提高2.7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2.6%,水质和空气质量良好 [23][24] 农业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46.86亿元,增长2.6%,其中农业、林业、渔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增长,牧业产值下降 [25] - 粮食播种面积424.68万公顷,增加0.36万公顷,总产量1993.46万吨,增长1.0%,油料、糖料、茶叶、鲜切花产量增长 [26][28] - 猪牛羊禽肉总产量下降,禽蛋产量增长,生猪存栏和出栏下降,水产品总产量增长 [28][29] 工业和建筑业 - 全部工业增加值7453.92亿元,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不同经济类型和门类表现有差异 [30]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2.6%,利税总额下降10.2%,部分产品产量有增减 [31][33] - 全社会发电量4646.30亿千瓦时,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增长10.6%,不同发电品种有不同变化,原煤产量下降 [33][34] - 建筑业总产值8139.42亿元,增长3.2%,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27.2%,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1% [34] 服务业 - 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3675.96亿元,增长6.2%,不同行业表现有差异 [37]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7.4%,不含农户投资下降7.7%,一产投资增长,二、三产投资下降 [38][39] - 产业投资增长2.2%,占比52.1%,工业投资下降,基础设施投资下降,民间投资下降,扣除房地产开发民间项目投资增长 [41] -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8.5%,施工、竣工、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下降 [43]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90.84亿元,增长2.9%,城镇和乡村、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均增长 [44][45] - 限额以上单位部分商品零售额有增减,通过公共网络商品零售额增长19.7% [47][48] - 外贸进出口总额下降3.9%,出口降0.1%,进口降6.0%,新设外资企业下降,实际利用外资49.33亿元,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长10.7% [48][49]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 铁路、公路、水运货物运输总量增长3.2%,周转量增长0.5%,民用航空货邮吞吐量增长11.7% [52] - 铁路、公路、水运旅客运输总量增长8.9%,周转量增长7.4%,民用航空旅客吞吐量增长11.6% [54] - 民用汽车保有量增长5.5%,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邮政业务总量增长20.6%,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0.8%,电话和互联网用户有增加 [55][56] 财政金融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支出增长2.0%,部分支出项目有增减 [61] - 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0%,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5.7%,住户存贷款有不同变化 [64] - 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长14.5%,赔款及给付增长8.9%,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增加,企业证券市场融资有变化 [64][65] 教育和科学技术 - 全省有高等学校92所,不同教育阶段教师学历情况良好,高等教育招生、在校生和毕业生有不同变化 [66][68] - 年末有多个科研平台和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可观,获专利授权、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等有增长 [69] 文化、卫生和体育 - 年末有多个文化机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高,有出版单位和媒体 [70] - 医疗卫生机构多,县级公立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卫生技术人员和床位数有一定规模,诊疗和入院人数可观 [70][71] - 体育场地多,运动员在国内外比赛获奖,体育彩票销售额154.22亿元 [72] 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 国有建设用地供应下降,全社会用电量增长,不同产业用电量有不同变化,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消费量有增减 [74] - 水资源总量可观,水利工程蓄水增加,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完成多项造林和生态修复工程 [74][75] - 平均气温下降,降水量增加,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道路运输事故有伤亡 [76]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城乡居民有不同增长情况,脱贫县农村居民增长7.2% [77] -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9%,城乡居民有不同增长情况 [77][78] - 年末多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可观,有多人享受各类保障救助,社会服务机构和设施多,社会福利彩票销售额99.70亿元 [82]
2024年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5-04-08 08: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4年南京市面对复杂严峻形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产业及社会领域呈现不同发展态势,新兴产业、部分消费领域和对外经济部分业务有积极表现,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货物进出口总额下降等[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综合 - 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00.81亿元,比上年增长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3483元,比上年增长4.0% [7] - 年末常住人口957.7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万人,增长0.3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7.3%,比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 [10] -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1.94万人,提供就业岗位62.24万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0.6万人 [12] -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7%,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1.4% [12] - 全年新登记注册各类经营主体20.18万户,年末各类经营主体累计181.8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0% [13] 农业 -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4.61亿元,比上年增长4.5% [14] -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13.36万亩,比上年增加4.8万亩,增长2.3%,粮食产量100.29万吨,比上年增产0.94万吨,增长1.0% [15][16] - 全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81万亩、建设“吨粮田”3万亩,年末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86家等 [16] 工业和建筑业 - 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2%,部分行业和先进制造业相关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16][18] - 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135.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 [19] 固定资产投资 -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4777.29亿元,新兴产业投资增势较好,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增长2.4% [20] 国内贸易 -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4.3%,限额以上单位部分商品零售额和餐饮收入有不同增长情况 [20] 对外经济 -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5459.2亿元,比上年下降3.6%,出口增长3.9%,进口下降14.3% [20] - 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8.33亿美元,新设及增资项目490个,新增境外投资项目168个等 [21] 交通、邮电和旅游 - 全年多种运输方式货物和旅客运输量有不同幅度增长或下降,轨道交通运营里程483.3公里等 [21][22] - 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和收入有不同增长,快递业务量增长15.7% [22] - 全年旅游总收入2187.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0.6%,接待境内外游客18137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5.3% [22] 财政金融 -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6.02亿元,支出1705.26亿元 [22] -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6987.5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0%,贷款余额58818.1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2% [23][24] -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161.7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0.2% [25]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180元,比上年增长4.3%,人均消费支出44578元,比上年增长3.2% [26] - 年末多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明确,4.2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城乡低保标准统一增至每月1080元 [27][28] 科学技术和教育 - 全市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18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05万家左右等 [28] - 全年全市专利授权量67325件,发明专利授权量比上年增长9.6%,技术合同成交额1075亿元,增长7.3% [29] - 全市各类学校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有不同变化,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达标率达100% [29][30] 文化、卫生和体育 - 全市共有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76个,年末各类文化机构数量明确 [30] - 年末拥有卫生机构3979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7.4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1.69万人 [31] - 全年举办体育赛事“三进”活动130余项次,成功举办多项国际、国家级赛事 [31][32] 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803.2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增长3.0% [32] - 全年完成1720个减排项目,主要污染物完成省下达削减任务,空气质量和地表水水质良好 [32] - 全年全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73起,死亡44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2%、10.2%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