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Keep(03650)
icon
搜索文档
KEEP 2024 年中报点评:减亏显著,看好成长
国泰君安· 2024-08-31 12: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公司的增持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进一步减亏,看好依托健身内容+运动产品为用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未来发展可期 [2] - 自有品牌营收恢复正增长,月活等核心经营数据表现亮眼 [3] - 经营规模和利润结构双向稳步改善,费用率有所降低 [3] - 自有品牌矩阵持续迭代,未来或探索海外AI领域 [3] 财务数据总结 - 2023年营业收入16.20亿元,同比下降3.3% [4] - 2023年经调整净利-2.95亿元,同比下降55.7% [4] - 预计2024-2026年经调整净利分别为-2.67亿元、-0.56亿元和0.81亿元 [4]
KEEP(03650)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3 17:07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10.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为46.0%,较去年同期的43.0%上升3.0个百分点[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调整净亏损额为1.6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23亿元人民币大幅收窄28.0%[3,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调整净亏损率为15.5%,较去年同期的22.7%收窄7.2个百分点[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收入为10.37亿人民币,毛利为4.77亿人民币[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研发开支为1.96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减少[8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亏损为1.88亿人民币[8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虧損淨額為163,353千人民幣[138]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虧損為0.35人民幣[139] - 2023年上半年每股攤薄虧損為0.52人民幣[144] 业务发展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平均月活跃用户为2966万,较去年同期的2955万增长[9,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平均月度订阅会员为328.2万,较去年同期的301.7万增长[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会员渗透率为11.1%,较去年同期的10.2%提高[10] - 公司2024年3月推出全新Keep App 8.0版本,提升了用户运动体验[14] - 持续创新并扩充线上布局,推出Keep App 8.0版本升级[15] - 拓宽运动品类和外部硬件接入,覆盖60余种运动品类[16] - 加大戶外场景投入,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10万条跑步路线[17] - 提升用户互动参与和运动数据价值体验,每周推出约200场主题活动[18] - 会员专属内容不断拓展,自研课程总数增至5,595节,会员课程锻炼次数增长超70%[20][21][22] - 探索并提升运动工具和数据的价值,提供身体评估和跑步能力评估等功能[25][26] - 调优线下赛事业务结构,推出多样化的线下活动以激发用户运动热情[27][28] - 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挖掘生态内长期联动机会[27] - 结合广告能力提升线下和B端的商业化能力[27] - 积极探索二次元、马拉松、骑行等细分领域的活动[27] - 2024年5月贊助「環西自行車中國挑戰賽•北京昌平站」,吸引近2,600人次參賽選手,並推出線上聯名賽事和實感騎活動[29] - 2024年5月蘭州馬拉松比賽中,作為官方技術服務供應商,實現了官方配速員線上組隊、領跑狀態全程可視化[30] - 2024年4月在北京舉辦「運動XIU場」運動主題集市活動,聯動8個品牌推出多個潮流運動課程[31] 产品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自有品牌運動產品實現反彈,鞏固領先的智能化和專業運動消費品地位[32] - 2024年8月發佈首款智能手錶,拓展更多運動場景的應用[33] - 2024年上半年自有品牌運動產品的毛利率由2023年上半年的27.9%上升至31.5%[35] - 2024年上半年自有品牌運動產品收入為人民幣501.5百萬元,增長7.5%[42] - 2024年上半年線上會員及付費內容收入為人民幣437.0百萬元,減少2.6%[43] - 2024年上半年廣告及其他收入為人民幣98.9百萬元,增長42.4%[44] - 自有品牌运动产品的成本增加2.1%至人民币343.3百万元,主要由于运动产品销售增加[49] - 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的成本减少21.8%至人民币140.4百万元,主要由于虚拟体育赛事收入减少、内容相关成本减少以及员工福利成本下降[50] - 广告及其他成本增加68.5%至人民币76.4百万元,主要由于广告制作成本增加[51] - 毛利增加12.7%至人民幣477.3百萬元,毛利率提升3.0個百分點至46.0%[52][53] - 自有品牌运动产品的毛利增加21.6%至人民幣158.2百萬元[54] - 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的毛利增加10.1%至人民幣296.6百萬元[55]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亿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亿人民币有所减少,主要由于经营及融资活动所用现金[7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无任何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的具体未来计划[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无任何未偿还银行借款,资产负债率为0.27[78,7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23.26亿人民币,总权益为16.93亿人民币[94,10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存货为1.82亿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9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为2.65亿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9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员工人数为920人,员工福利开支为2.82亿人民币[75]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長兼任首席執行官,董事會認為此架構有利於公司戰略規劃和決策[160] - 公司董事於報告期內嚴格遵守上市公司董事證券交易標準
KEEP:内容与硬件双驱动,构筑生态护城河
华泰证券· 2024-07-31 10:0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Keep (3650 HK)被评为"买入"评级。[2]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Keep 是中国领先的以"互联网+运动健身"为模式的公司,提供自有运动产品、会员订阅及线上内容、广告等多元化业务。[28][29] 2. 中国健身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线上健身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为Keep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52][53][55][61] 3. Keep在线上健身内容、智能健身设备等领域具有先发优势,构建了完整的运动健身生态闭环。[68][69][70] 4. Keep持续深化内容布局、拓展多元化触点,通过"内容+硬件"协同发展,有望实现稳健增长。[73][74][75][77][94][95] 5. Keep自有品牌产品性价比较高,有望成为"大牌替代"产品,带动消费品业务增长。[18][8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模式 - Keep 是中国领先的以"互联网+运动健身"为模式的公司,提供自有运动产品、会员订阅及线上内容、广告等多元化业务。[28][29][30] - 中国健身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线上健身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为Keep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52][53][55][61] 公司概况 - Keep 成立于2014年,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运动健身"公司,经历了从内容运营到商业化变现的发展历程。[34][35][36] - Keep 构建了完整的运动健身生态闭环,在线上健身内容、智能健身设备等领域具有先发优势。[68][69][70] 财务分析 - Keep 收入主要来自自有品牌运动产品、会员订阅及线上内容、广告等多元化业务。[39][40][41][42][43] - Keep 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得益于消费品业务供应链优化、会员业务规模效应等。[43][44][45] - Keep 持续投入提高运营效率,有望在中长期进一步释放规模效应。[47] 行业发展 - 中国健身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线上健身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为Keep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52][53][55][61] - Keep在线上健身内容、智能健身设备等领域具有先发优势,构建了完整的运动健身生态闭环。[68][69][70] 公司战略 - Keep持续深化内容布局、拓展多元化触点,通过"内容+硬件"协同发展,有望实现稳健增长。[73][74][75][77][94][95] - Keep自有品牌产品性价比较高,有望成为"大牌替代"产品,带动消费品业务增长。[18][89]
KEEP(03650)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16:56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度收入为2,137,834千元,较2022年度略有下降[5] - 毛利率在2023年达到45.0%,较2022年的40.7%有所提升[5] - 年内利润为1,105,908千元,较2022年的104,551千元大幅增长[5] - 流动资产总额在2023年为2,291,429千元,较2022年的2,429,200千元有所下降[6] - 非流动负债总额在2023年为9,476,589千元,较2022年的43,421千元大幅增长[6] - 2023年总收入为人民币2,137.8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3%[9] - 2023年毛利率由去年的40.7%上升至45.0%[9] - 2023年经调整净亏损额大幅收窄至人民币295.4百万元[9] - 2023年每名月活跃用户的每月平均收入为6.0人民币元,较2022年的5.1人民币元有所增长[8] - 2023年会员课程锻炼次数较2022年增长超过200%[14] 公司产品与服务优化 - 公司在2023年继续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运营效率,致力于打造优质线上健身内容和APP功能[8] - 公司推出了更丰富的会员专属录播课程[16] - 公司推出了独家会员专属的户外课程,提高了会员渗透率和平均月会员留存率[16] - 公司不断拓展与知名品牌或热门IP合作,推出各类虚拟体育赛事,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吸引新用户流量[17] 成本与毛利情况 - 公司采取了成本管控措施,构建可持续且稳健的商业模式,避免对产品、服务和销售网络的用户满意度造成影响[8] - 營業成本由2022年至2023年降低10.3%,主要得益于成功控制成本[33] - 毛利由2022年至2023年增加了6.8%[36] - 毛利率由40.7%增加至45.0%,主要由于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的收入及毛利贡献增加[37] 公司治理与股东事项 - 公司将于2024年6月19日举行股东年会,通告将按规定方式发布和寄发给股东[91] - 公司将于2024年6月14日至6月19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以确保股东有资格出席股东年会并投票[92] - 公司业务回顾和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业绩讨论分析详见年报第5至15页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93] - 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致力于提供健康生活方式和低碳生活方式[94] - 公司在法律合规方面表现良好,未涉及任何可能对业务、财务状况或运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法律程序[97]
KEEP2023年年报点评:减亏显著,未来可期
国泰君安· 2024-04-11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通过优化业务结构及控费举措推动减亏,未来发展可期[1] - 2023年营收分板块:自有品牌运动产品因推行降本增效、电商消费信心下降等因素减少,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增长,订阅会员渗透率稳步提升[2] - 2023年毛利率提升,多措并举实现显著控费,通过减少营销活动、提高用户获取率等措施效果显著[3]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丰富线上健身内容、虚拟赛事等模块,运动产品矩阵进一步完善,推出多个自研系列课程、智能设备等,受到好评[4]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根据市场表现分为增持、谨慎增持、中性和减持四个等级[13]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提供了海外当地市场指数的附表,包括亚洲、美洲、欧洲和澳洲等地区的指数名称[14]
2023年收入下降3%,经调净利润减亏明显
国信证券· 2024-04-01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收入下降3%,经调净利润减亏明显[1] - 公司2023年平均月活数下降18.2%,付费渗透率和单用户收入明显增长[1] - 公司2023年毛利率、费用率改善,经调净利润减亏明显[1] - 公司2024-2026年预计收入分别为22.7/24.0/25.2亿元,经调净利润为-2.4/-0.5/+0.3亿元[4] - 公司2023-2025年净利率预期下调,目标价下调至4.6-4.9港元[4] - 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38/2267/2400百万元,调整后净利润为-295/-239/-53百万元[5] - 公司2023年净利率为-13.8%,预计实现盈利时间延后至2026年[13] - 公司给予目标PS 0.95-1.0x,对应目标价4.6-4.9港元[14] - 公司认为PS应低于可比公司,给予目标PS 0.95-1.0x[14] - 公司综合考虑收入预期增速及净利率情况,下调目标价至4.6-4.9港元[14] 市场比较 - lululemon的市值在2023-2025年预计在472.3亿美元左右,净利率在14%左右[15] - Peloton的市值在2023-2025年预计在15.7亿美元左右,收入CAGR为5%[15] - 安踏体育的市值在2023-2025年预计在301.1亿美元左右,净利率在16%左右[15] - technogym的市值在2023-2025年预计在13.3亿美元左右,净利率在10%左右[15] - ON的市值在2023-2025年预计在112.8亿美元左右,净利率在4%左右[15] - KEEP的市值在2023-2025年预计在2.7亿美元左右,收入CAGR为6%[15] 其他 - 公司2023年收入小幅下降,但付费渗透率、月活用户平均收入均有明显增长[16] - 公司2024-2026年收入预计为22.7/24.0/25.2亿元,经调净利润为-2.4/-0.5/+0.3亿元[17] - 公司目标价下调至4.6-4.9港元,对应2024年PS 0.95-1.0x,维持“增持”评级[18]
KEEP(03650)发布年度业绩,实现营收21.38亿元 毛利率显著改善提升至45.0%
智通财经· 2024-03-28 17:55
公司业绩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显示,收入为21.38亿元,同比减少3.3%[1] - 公司2023年的毛利率显著改善,由去年的40.7%上升至45.0%,经调整净亏损额大幅收窄至2.95亿元[3] 公司使命 - 公司在2023年坚守“让世界动起来”的使命,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的个性化训练计划和专业线上健身内容,打造独特的健身体验[2]
KEEP(03650)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17:18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度收入为2,137,834千元,较2022年下降3.3%[1] - 公司2023年度毛利为961,644千元,较2022年增长6.8%[1] - 公司2023年度毛利率为45.0%,较2022年增长4.3个百分点[1] - 公司2023年度年内利润为1,105,908千元,2022年为亏损104,551千元[1] - 公司2023年度经调整虧損淨額为295,418千元,较2022年减少55.7%[1] 用户数据 - 公司2023年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29.8百万,较2022年同期下降18.1%[10] - 公司2023年平均月度订阅会员数为3.2百万,较2022年同期下降11.1%[10] - 公司2023年会员渗透率提高至10.7%[10] - 每名月活跃用户的平均收入在2023年同比增长17.6%[10]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推出了独家会员专属的户外课程,包括初学者的轻松跑、适合大体重跑者的间歇跑和马拉松选手的高级训练课程[15] - 公司推出了新型自发电智能单车C1 Mini+、B4 Lite手环、A1划船机和K4跑步机,受到广泛好评[20] - 公司持续提升核心装备与服饰品类的产品力,瑜伽服、健身器材、防护装备、运动内衣和健身裤等单品持续受到欢迎[22]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与知名品牌合作,拓展市场和地区参与度,满足不同用户群体对优质健身内容的需求[17] - 公司致力于成为追求智能和专业健身产品的用户首选[19] - 公司线上体育赛事的参与度和受欢迎程度持续增长,虚拟体育赛事付费用户平均收入比2022年增长超过30%[16]
KEEP(03650)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9 18: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號为3650的公司发布了2023年中期报告[1] - 公司的全球发售是指公司的全球发售[4] - 公司股份于2023年7月1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5] - 公司招股章程于2023年6月30日发布[6]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王宁先生、彭唯先生、刘冬先生、李浩军先生、葛新女士、单一刚先生、王海宁先生[6] - 公司核数师为罗宾汉永道会计师事务所[7] 业绩总结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984,656人民币千元,同比下降2.7%[8]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423,671人民币千元,同比增长2.5%[8] - 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为43.0%,同比增长2.1个百分点[8] - 2023年上半年期内利润为1,195,124人民币千元,同比增长356.8%[8] - 2023年上半年经调整净亏损率为22.7%,同比改善8.7个百分点[8] 用户数据 - 2023年上半年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29,549千名,较2022年同期的37,678千名下降[10] - 每名月活跃用户的每月平均收入为5.6人民币元,较2022年同期的4.5人民币元增长[10] - 2023年上半年平均月度订阅会员为3,017千名,较2022年同期的3,665千名下降[10] - 会员渗透率从2022年上半年的9.7%提高至2023年上半年的10.2%[10] 财务数据 - 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984.7百万元,同比下降2.7%[10] - 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40.9%增至43.0%[10]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亏损同比下降29.7%至人民币223.1百万元[10] 健身平台业务 - 公司通过线上健身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传统健身模式的痛点,重新定义了人们与健身的关系[9] - 公司提供广泛及专业的健身内容,配备由人工智能辅助的个性化训练计划[9] - 公司的健身平台不仅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运动,而且创造出个性化、互动式和沉浸式的健身体验[9] 公司股权及财务 - 王寧先生持有本公司14.93%的股份[64] - 彭唯先生持有本公司2.02%的股份[65] - 2023年7月12日,公司成功完成首次公开发售10,838,600股股份,股份于联交所主板上市[1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并不知悉任何可能影响本集团的重大事项[127]
KEEP(03650)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5 18:2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984.7百万元,同比下降2.7%[2][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40.9%增至43.0%[2][6]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亏损同比下降29.7%至人民币223.1百万元,2022年上半年为人民币317.4百万元[2][6] - 期内利润为人民币1,195,124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261,619千元增长356.8%[2] - 期内经调整亏损净额为人民币223,143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317,400千元下降29.7%[2] - 经调整净亏损率从2022年的(31.4)%收窄至2023年的(22.7)%,收窄8.7个百分点[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人民币9.847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0亿元下降2.7%[1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营业成本为5.6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983亿元减少6.2%[1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4.23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134亿元增加2.5%;毛利率为43.0%,较去年同期的40.9%增加2.1个百分点[1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履约开支为834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7860万元增加6.1%[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及营销开支为2.57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04亿元减少15.4%[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开支为1.1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202亿元减少6.8%[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开支为2.43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486亿元减少2.1%[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为零,去年同期约为100万元[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利润达12亿元,去年同期为26160万元;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2.231亿元及3.174亿元[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利润为11.95124亿元,2022年同期为2.61619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为2.23143亿元,2022年同期为3.174亿元[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5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亿元[30]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9.84656亿元,2022年同期为10.11707亿元;经营亏损为2.58646亿元,2022年同期为3.69828亿元[36] - 2023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7.60249亿元,2022年同期亏损1.29866亿元[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额为23.93527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26.33541亿元[38] - 2023年6月30日负债总额为9,129,44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143,704千元[39] - 2023年6月30日权益亏绌及负债总额为2,393,52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633,541千元[39] - 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984,656千元,2022年同期为1,011,707千元[45][46] - 2023年上半年总毛利423,671千元,2022年同期为413,442千元[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开支为12.56934亿元,2022年同期为13.49688亿元[4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益净额为3320万元,2022年同期亏损净额为3.7175亿元[47] - 2023年6月30日未确认递延税项资产为5.14344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4.5664亿元[5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净额为11.95124亿元,每股基本盈利8.64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2.61619亿元和1.89元[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净额为1195124千元,用于厘定每股摊薄亏损的亏损为237137千元,每股摊薄亏损为0.52元;2022年同期对应数据分别为261619千元、366621千元、0.81元[57] 用户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平均月活跃用户为29.5百万名,2022年同期为37.7百万名[5][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平均月度订阅会员为3.0百万名,2022年同期为3.7百万名[5][6] - 公司会员渗透率从2022年上半年的平均9.7%提高到2023年上半年的10.2%[5][6] - 每名月活跃用户的每月平均收入从2022年的4.5元增至2023年的5.6元,同比增长24.1%[5][6] - 会员渗透率从2022年上半年的9.7%上升到2023年上半年的10.2%[8] 会员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平台向付费会员提供的录播课程总数从2022年6月30日的1391节增加到2023年6月30日的2464节[7] - 2023年上半年会员课程锻炼次数比2022年同期增长超200%[7] 虚拟体育赛事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每名虚拟体育赛事付费用户平均收入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约30%[9] - 2023年6 - 8月与游戏IP合作伙伴举办的赛事吸引超100万用户参与[9] 自有品牌运动产品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Keep智能单车商品交易总量同比增长超20%[10] - 2023年上半年Keep手环商品交易总量同比增长超10%[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自有品牌运动产品收入为人民币4.664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5.154亿元减少9.5%[14] - 2023年上半年自有品牌运动产品收入466,355千元,2022年同期为515,404千元[45][46] - 2023年上半年自有品牌运动产品毛利130,096千元,2022年同期为143,300千元[45] 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收入为人民币4.489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4.080亿元增长10.0%[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收入为4.48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08亿元增加10.0%[15] - 2023年上半年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收入448,864千元,2022年同期为407,974千元[45][46] - 2023年上半年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毛利269,441千元,2022年同期为218,690千元[45] 广告及其他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广告及其他收入为694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8830万元减少21.4%[15] - 2023年上半年广告及其他收入69,437千元,2022年同期为88,329千元[45][46] - 2023年上半年广告及其他毛利24,134千元,2022年同期为51,452千元[45] 税务相关信息 - 香港利得税方面,合资格集团实体首200万港元利润按8.25%税率征税,超过部分按16.5%税率征税[49] - 中国从事研发活动企业,2018 - 2023年合资格研发开支额外税项减免金额为75%[50] - 中国境外注册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的企业,按25%税率缴纳中国所得税[51] -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向开曼群岛直接控股公司分派股息,须缴10%预扣所得税;向符合条件香港直接控股公司派付股息,按不超5%税率缴纳预扣税[52]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未就中国实体未分派盈利及储备产生递延税项负债,中国附属公司及结构性实体保留盈利无预扣税[52] 资产负债相关数据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职雇员数目为1079名;2023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3.352亿元,2022年同期为3.667亿元[3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偿还借款为5740万元[3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为3.81,2022年12月31日为3.85[3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无重大或然负债或担保[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1900万元借款以320万美元短期定期存款抵押,1540万元借款以境内存款抵押[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理财产品为1615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39864千元大幅减少;应收账款为218177千元,信贷亏损拨备为21979千元,总计196198千元;存货总计146607千元,存货减值准备开支为4091000元[58][59][63] - 2023年上半年应收账款期初为139864千元,添置1390千元,出售141758千元,期末为1615千元;信贷亏损拨备期初为6900千元,额外拨备15079千元,期末为21979千元[60][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为149077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54095千元略有减少[6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银行贷款总计57404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4524千元减少;未偿还借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2022年12月31日为3.3%[67] - 2023年6月30日,借款金额19021000元以3200000美元海外存款抵押,15364000元由境内存款抵押,23019000元由附属公司担保;2022年12月31日,借款金额36053000元以6150000美元海外存款抵押,25468000元由境内存款抵押[68] - 2023年及2022年上半年确认为营业成本(减值准备除外)的存货分别为412090000元及427805000元[64] - 公司向客户批准的信贷期一般为三个月,应付账款通常于发票日期三个月内支付[59][66] 公司上市相关信息 - 2023年7月12日,公司成功完成首次公开发售,按每股28.92港元价格发行10838600股股份并于联交所主板上市[69] - 公司于2023年7月12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发行10,838,600股股份,每股价格28.92港元,另需支付1.0%经纪佣金、0.0027%证监会交易徵费、0.00565%联交所交易费及0.00015%会财局交易徵费[74]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92.0百万港元,将用于招股章程载列用途[75] 公司治理相关信息 - 公司于2015年4月21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为有限公司[7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股份未上市,企业管治守则第2部分及标准守则不适用[70][71] - 主席与首席执行官由王宁先生兼任,董事会将适时考虑分开两者角色[70] - 全体董事自上市日期起至公告日期遵守标准守则规定[72] - 报告期及至公告日期,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72] - 审计委员会由葛新女士、单一刚先生及王海宁先生组成,葛新女士为主席[73] 股息相关信息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并无派付或宣派任何股息[65] - 董事会不建议派發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75] 报告发布相关信息 - 公司中期业绩公告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报告将刊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