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TM)
搜索文档
4.46 万亿,美国新关税或导致日本汽车业巨亏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28 21:51
美国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的核心影响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2025年4月2日起对所有汽车进口征收25%关税,对全球经济和自由贸易原则产生深远影响[5] - 日本将面临严重后果,汽车行业首当其冲,预计国内生产总值至少下降0.2%[9][37] - 日本对美出口总额达21万亿日元(1400亿美元),其中30%(6万亿日元)来自汽车产品[9] 日本汽车行业受到的具体冲击 - 日本主要车企股价大幅下跌:丰田跌2.8%,日产跌3.1%,斯巴鲁暴跌5.8%,本田跌2%,马自达跌5.6%,三菱跌4.5%[11] - 美国2024年汽车销量1600万辆中,日本车企贡献130万辆(另有40万辆在墨西哥生产)[13] - 高盛预测2026财年营业利润下滑:丰田11%,本田23%,日产66%,马自达34%[16] - 日本前六大汽车制造商将额外支出114亿美元关税成本[16] 受影响最严重的车企 - 日产和马自达受冲击最大:日产35%美国销量依赖墨西哥出口,马自达30%[19] - 摩根大通预计日本车企潜在损失4.46万亿日元(294.4亿美元),马自达和斯巴鲁最脆弱[19] - 极端情况下营业利润冲击:丰田损失5700亿日元,本田3500亿日元,日产1300亿日元,马自达600亿日元[19] 供应链和零部件企业的影响 - 电装公司来自墨西哥/加拿大对美销售额2200亿日元,爱信公司600亿日元[21] - 波士顿咨询估计日本在汽车和零部件方面将承担110亿美元关税负担[21] - 高盛预计电装和爱信利润可能锐减550亿日元和150亿日元[21] 日本车企的应对措施 - 减少在日本为美国市场生产的车辆数量[23] - 本田最具本土化优势,去年仅从日本向美国出口5379辆汽车[25] - 丰田在美国销售中只有23%来自日本本土生产出口[27] - 斯巴鲁和马自达受影响较大:斯巴鲁50%美国销量来自进口,马自达55%[27] 对日本经济的整体影响 - 汽车业占日本对美出口28%,美国进口汽车占其总销量46%[13] - 可能破坏日本刚形成的"工资-物价良性循环",推入经济衰退[35] - 野村预计关税将使日本GDP至少下降0.2%,可能导致经济空心化[37]
Why Toyota Motor Stock Is Falling Today
The Motley Fool· 2025-03-28 02:46
文章核心观点 - 关税战冲击汽车行业,丰田股价下跌,虽短期关税或使车价上升、销量受影响,但长期看其作为管理良好的行业领先企业,股价回调或带来买入机会 [1][3][5] 关税战影响 - 关税战使投资者担忧丰田成为受害者,周四中午丰田股价下跌4% [1] - 美国对进口汽车及部分零部件加征25%关税,丰田受影响,2024年汽车占日本对美出口的28%,丰田部分车型在列 [2] - 丰田虽在美国有一定制造规模,但短期内难以扩大国内生产,关税或使车价上升、销量受影响 [3] 丰田优势与投资建议 - 丰田的竞争对手也有国际业务布局,且丰田在效率方面是行业领先者,在成本波动环境中有长期优势 [4] - 目前关税和贸易战言论会导致股价波动,能承受不确定性并关注长期的投资者,可在丰田股价持续下跌时买入 [5]
4 EV Stocks Soaring As Tesla Tumbles
Benzinga· 2025-03-27 05:11
文章核心观点 - 特斯拉因CEO马斯克深度参与新政府事务致电动汽车销售受挫股价下跌,其他电动汽车制造商迎来发展机遇,推荐四只非特斯拉电动汽车股票 [1][2] 特斯拉情况 - 今年股价下跌超32%,因马斯克参与新政府事务冲击其电动汽车销售 [1] - 欧洲销量较去年下降40%,美国1月销量下降11%,在中国首次被本土竞争对手超越 [2] 非特斯拉电动汽车股票情况 比亚迪公司(BYD Company Ltd.) - 本月早些时候电池技术突破消息推动股价创新高,新Super - E平台充电五分钟续航249英里 [3] - 过去12个月股价上涨88%,近三个月上涨43%,在中国销量超特斯拉,且获政府政策支持 [3] - 业务多元化,汽车部门贡献80%收入,市盈率32倍低于特斯拉,股价呈上升趋势 [4] 大众汽车集团(Volkswagen AG) - 正摆脱多年下跌趋势,特斯拉在欧洲失利使其受益,多款车型注册量飙升 [5] - 过去12个月股价下跌超25%,但今年迄今上涨超20%,MACD指标发出看涨信号 [6] - 市盈率4.8倍,股息收益率8%,德国刺激政策将惠及该公司 [6] 丰田汽车公司(Toyota Motors Corp.) - 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市值超2510亿美元,年收入约3090亿美元,专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7] - 占全球汽车市场份额超10%,有机会抢占特斯拉电动汽车市场,近期季度毛利率20.32%、利润率10.86% [8] - 市盈率8.80倍,市销率0.86倍,被低估,股息收益率3.5%,股价突破50日移动平均线 [8] 本田汽车有限公司(Honda Motor Co Ltd.) - 以可靠安全车辆闻名,有多款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车型 [9] - 在Benzinga Edge评级中价值和质量得分高,市盈率6.6倍,市销率0.32倍,利润率4.8% [10] - 2024年12月股价触底后回升,股价接近50日移动平均线,关注是否突破 [10]
Tesla Market Sentiment Sours: Here Are the EV Winners
MarketBeat· 2025-03-25 20:30
特斯拉面临挑战 - 特斯拉股价承压 因首席执行官忙于美国政府裁员事务 同时业务面临多重阻力[1] - 首席执行官支持并实施的政策对电动汽车市场不利 且疏远客户 客户在特斯拉场地抗议 以创纪录速度置换车辆 普遍对前景产生不利影响[1] - 特斯拉失去先发优势和有利的消费者情绪 即使疲软的前景也面临危险 忠实客户不再像以往那样购买新车[2] - 面临Cyber Truck召回和竞争加剧等其他问题[2] 宝马竞争地位 - 宝马稳步改进其电动汽车阵容 现成为从特斯拉夺取份额的主要竞争对手[2] - i4和Polestar系列价格略高 但提供更豪华选择和可比性能[2] - 电动汽车销售占2024年收入不到20% 但预计2025年增长 到2030年达到50%[2] - 预计业务增长与整个汽车行业一致 同时电动汽车将占其收入和整个电动汽车市场的更大份额[2] - 分析师评级为持有 但存在价值 共识目标在2025年上升 预测股票有高个位数上涨空间[3] 丰田混合动力策略 - 丰田RAV4价格较低 采用混合设计 结合减排和增加续航的优点[5] - 为不满的特斯拉车主提供多种激励 并获得高评级 60%车主推荐 42%给予5星评级 Edmunds评分7.7/10 citing平稳驾驶和宽敞性[5] - 预计未来几年以低至中个位数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评级为持有[5] 技术投资与创新 - 宝马和丰田已投入人工智能、机器人和下一代交通技术 使其同样具有吸引力[6] - 丰田 specifically投资数百万美元于Joby Aviation 后者是获得FAA广泛批准其电动垂直起降技术的主要候选者[6] - 一旦获批 丰田将帮助该公司提高产量并开始空中出租车运营[6] Lucid集团机遇 - Lucid定位良好 从特斯拉衰退中受益 Air系列价格较高 但提供空间、豪华功能和整体质量等优势[9] - 市场预计2025年获得 traction Gravity车型生产已开始 预计很快开始交付[9] - 分析师情绪仍然疲软 但有改善迹象 覆盖股票的分析师数量在2024年底和2025年初增加 情绪上升[10] - 评级为持有 但现在存在看涨偏见 表明市场底部已形成 机构购买趋势符合该预测 在2025年第一季度升至多年高点 净买入近15亿美元股票[10] - MarketBeat跟踪顶级研究分析师推荐的股票 Lucid未上榜 而其他五只股票被推荐为更好买入选择[12]
电动汽车零火灾能实现吗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20 23:36
电池安全技术发展 - 技术进步正在解决电动汽车电池的火灾风险问题 包括软件和实体防护措施的开发[5] - Qnovo公司推出SentinelX软件 能以98.7%准确率预测电池危险 并集成到电池管理系统或云端[9] - 软件通过实时监测电池性能 识别异常老化 优化充电周期能量流动 防止热失控[11] 火灾事故数据与风险 - 电动汽车起火频率为每10万辆25起 显著低于燃油车的1530起[7] - 电池化学特性导致灭火困难 韩国仁川事故造成140辆汽车损毁 灭火耗时8小时[7] - 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研究显示快速充电可能引发热失控[11] 软件解决方案进展 - LG能源解决方案的电池管理系统异常检测率超90% 监测短路/电压波动等指标[13] - AI驱动的预测性维护可跟踪健康状态(SOH) 检测过程变化 满足可持续标准[13] - Qnovo收集实验室和道路测试数据 计划2023年实现软件商业化搭载[13] 实体防护技术创新 - 汉高开发阻燃锂离子电池涂层和耐高温密封技术 防止热失控[15] - 欧瑞康复合热屏蔽材料能将温度从1000℃降至400℃ 并设计散热/电池单元分离方案[15] - 消费电子产品阻燃技术(如隔热罩)有望扩大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17] 替代电池材料研究 - 通用汽车采用合成石墨 碳足迹减少90% 降低供应链依赖[17] - 钠离子/锂硫/镁/锌碳电池受关注 镁电池具非易燃特性但电解质稳定性待突破[17] - 滑铁卢大学开发新型无腐蚀电解质 提升镁电池电压标准和使用寿命[19] 固态电池突破 - 中国科学院研究显示固态电解质可显著提升安全性 丰田/奔驰/本田积极研发[19] - 丰田开发全固态氟离子电池阴极材料 能量密度翻倍且降低热失控风险[21][22] - AI辅助材料设计优化电池耐用性/性能/可持续性 推动行业技术升级[22] 商业影响与市场前景 - ABI Research预测2030年先进电池管理系统每年可为车企节省180亿美元[24] - 智能电池软件支持多供应商采购 增强制造商供应链灵活性[26] - 美国汽车协会调查显示55%消费者担忧电池更换成本 安全改进将降低维护频率[27]
Deriva Energy's 100 MW Wildflower Solar Facility Now Operational
Prnewswire· 2025-03-18 20:30
文章核心观点 Wildflower Solar在密西西比州德索托县上线并发电,这是Deriva Energy在该州的首笔投资,项目对当地有经济益处,且助力丰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1][2][3] 项目情况 - Wildflower Solar在密西西比州德索托县上线并发电,是Deriva Energy在该州首笔投资 [1] - 项目为丰田企业可持续发展倡议的前沿项目 [2][3] - 项目安装期间雇佣近300名建筑工人,将提供长期就业机会,为当地税收做贡献并向丰田北美销售可再生能源 [3] 公司情况 Deriva Energy - 是清洁能源行业领先企业,在美国有超6000兆瓦运营资产和超12500兆瓦开发中资产 [4] - 是布鲁克菲尔德旗下投资组合公司,总部位于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 [4] 丰田 - 在北美近70年,通过丰田和雷克萨斯品牌及超1800家经销商推进可持续下一代出行 [5] - 在北美直接雇佣近64000人,14家工厂设计、工程和组装近4900万辆汽车 [6] - 2025年春季北卡罗来纳州工厂将开始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目前提供31种电动选择 [6]
丰田将暂缓在欧洲推出小型电动车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17 23:56
欧洲小型电动车市场趋势 - 欧洲汽车制造商正加速推出售价2万欧元以下的低价电动小型车,以应对中国小型电动车进入欧洲市场的竞争[6] - 大众、雷诺、达契亚和雪铁龙已宣布将推出欧洲本土生产的纯电动小型车[6] - 目前欧洲市场两款售价低于2万欧元的小型电动车均为中国进口车型:零跑T03和达契亚Spring[15] 丰田在欧洲市场的策略 - 丰田暂缓在欧洲推出低成本纯电动汽车,认为当前电池成本下难以盈利[6] - 丰田欧洲高管表示2万欧元电动车在便利性、可负担性和实用性方面仍存在不足[7] - 丰田计划今年推出HEV版Aygo X,该车型是唯一未电气化的高销量欧洲车型[11] - 2023年西欧注册的丰田汽车中77%为HEV车型[11] 小型车市场现状 - 2023年欧洲小型车销量下降22%至543784辆[13] - 丰田Aygo X销量增长50%至98723辆,成为该细分市场增幅最大车型[13] - 菲亚特Panda以120135辆销量保持领先,现代i10以69393辆排名第三[13] - 市场下滑原因包括菲亚特停产ICE版500车型(减少41783辆)和欧盟对中国产电动车加征关税(减少38115辆)[13] 竞争对手动态 - 大众计划2027年推出售价2万欧元的ID1,CEO表示虽利润率低但有助于获取新客户[15] - 大众CFO坦言ID1实现正利润将很困难,但可减轻ID2等大型电动车的定价压力[17] - 雪铁龙C3低价版将在斯洛伐克生产,雷诺新一代电动Twingo将于2026年在斯洛文尼亚投产[17] - 比亚迪将于春季在欧洲推出售价"远低于"2万欧元的改款海鸥[17]
丰田拟2026年前在欧洲推15款EV,不含低价车
日经中文网· 2025-03-12 11:22
丰田欧洲纯电动汽车战略 - 公司计划2026年前在欧洲推出15款新型纯电动汽车,其中丰田品牌乘用车6款,雷克萨斯品牌3款 [1][2] - 纯电动汽车占新车销售比例将从5%提升至20% [1] - 已公开3款车型:续航600公里的小型SUV"C-HR+"、铃木贴牌生产的"Urban Cruiser"、新款"bZ4X" [1] 产品与技术特点 - 雷克萨斯SUV"RZ"将首次搭载通过电信号连接和控制转向系统和轮胎的新技术 [2] - 公司提倡不偏不倚的全方位战略,但2024年纯电动汽车销量仅13.9万辆,占比1.3% [2] - 3款新车型将从日本和印度出口至欧洲,暂不考虑本地化生产 [3] 市场竞争与定价策略 - 欧洲市场竞争对手(大众、雷诺、比亚迪)正加速推出2万欧元以下的低价纯电动汽车 [1][2] - 公司在中国推出11万元的低价车型"bZ3X",但明确表示在欧洲市场不急于跟进低价策略 [1][3] - 欧洲法人社长认为"没有像其他车企全力转型电动,所以能稳步推进战略" [2] 销售目标与市场判断 - 维持2026年在欧洲销售25万辆纯电动汽车的目标,但承认"计划可能会推迟" [2] - 认为欧洲纯电动汽车需求正在放缓,需要更谨慎看待实际需求 [2] - 指出纯电动汽车在欧洲"越来越被接受为生活的一部分" [1]
中日韩在美国造电池,产能翻番,前景未卜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08 21:09
美国电动汽车电池行业扩张 - 2025年美国将有超10家新电池工厂投产 使本土电池制造能力增长至4215GWh(较此前翻倍) [4] - 主要参与者包括LGES SK On 三星等电池巨头及丰田 福特 本田 现代 特斯拉 Stellantis等车企 [4] - 2024年美国电动汽车销量达130万辆(同比+73%) 市场份额达81%(2021年32% 2022年58% 2023年73%) [4] - 销量增长受消费者激励措施和有利融资推动 通用 福特 现代等车企表现突出 [4] 新工厂投产的五大影响 - 供应链自主性:减少进口依赖 降低国际供应链中断风险 [6] - 成本下降:规模效应有望降低电池生产成本 推动电动车价格竞争力提升 [6] - 产业促进:保障电动车制造商供应 加速电动化转型 [6] - 就业创造:直接带动大量岗位 刺激当地经济发展 [6] - 技术创新:吸引研发资源 提升美国在全球产业链地位 [6] 日韩企业主导的产能布局 - 丰田投资140亿美元在北卡罗来纳州建厂(产能30+GWh) [13][15] - 松下能源在堪萨斯州投40亿美元建厂(30GWh 主要供特斯拉) [15] - LGES与本田合资在俄亥俄州建厂(44亿美元 40GWh) [15] - SK On与福特合资在肯塔基州(110+亿美元 86GWh)和田纳西州(110+亿美元 43GWh)建厂 [15][16] - 三星SDI与Stellantis合资在印第安纳州投31亿美元建厂(33GWh) [15][18] 政策与市场不确定性 - 特朗普政府可能取消电动汽车税收抵免 并对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 [8][9] - 原材料供应受限:美国锂 镍 钴等关键矿物开采加工能力不足 [9] - 技术依赖风险:部分工厂由外国电池商主导 本土企业存在技术短板 [9] - 市场需求波动:若激励措施取消叠加关税提高 或导致需求不及预期 [9][11] 初创企业面临挑战 - Kore Power取消亚利桑那州12亿美元建厂计划 因未能获得关键联邦贷款 [20] - Freyr放弃乔治亚州26亿美元电池厂项目 转向改造现有设施 [20] - 初创企业普遍面临技术一致性 规模精度等制造障碍 [20] 行业未来关键变量 - 政策变化对车企 电池商 消费者的影响程度 [20][22] - 工厂投产后的实际利用率水平 [20] - 原材料关税若提高可能削弱本土工厂盈利能力 强化中国电池产业优势 [22] - 行业认为美国电动车转型趋势已定 本地化生产或抵消激励减少的负面影响 [22]
进击的“巨人”:丰田觉醒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08 16:19
核心观点 - 广汽丰田推出首款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纯电车型铂智3X,以14.98万元起售价将激光雷达高阶智驾打入14万级市场,打破合资品牌电动化智能化落后的刻板印象 [4][6][8] - 合资品牌集体加速电动化转型,通过本地化研发、价格战和配置升级与自主品牌展开正面竞争 [14][16][22] - 丰田通过人事调整、供应链合作和研发体系改革加速中国市场的智能化电动化布局 [18][20][24] 产品策略 - 铂智3X搭载27个感知硬件(126线激光雷达+11摄像头+12超声波雷达+3毫米波雷达)和254TOPS算力英伟达Orin-X芯片,配置对标20万元以上车型 [6][8] - 采用"一口价"策略,入门版10.98万元(叠加补贴后最低9.18万元),高阶智驾版14.98万元,较预售预期降价30%以上 [8][22][24] - 针对中国用户优化车机系统(12.3寸屏+三模式亮度调节)和内饰质感,提供3000元雅马哈音响等选装权益 [20][22] 市场竞争 - 东风本田S7起售价25.99万元搭载鸿蒙3.0技术,大众ID.3改款后累计销量达20万辆,形成合资阵营差异化竞争 [4][11][14] - 铂智3X直接对标比亚迪元PLUS,通过五座中型SUV定位和9万元级实际售价争夺市场份额 [24] - 2024年合资品牌普遍采用"一口价"策略,如凯迪拉克CT5降价7.39万元、天籁12.78万元起,引发价格战 [26] 企业转型 - 丰田建立中国首席工程师制度,由本土团队主导铂智3X研发,区别于全球车型bZ4X的开发模式 [16][18] - 首次任命华人担任丰田中国总经理,计划2027年在上海投产雷克萨斯纯电车型 [20] - 与比亚迪、Momenta等本土供应商成立合资公司,在智能座舱和智驾领域采用渐进式合作策略 [20] 市场反馈 - 铂智3X发布当日4S店试驾预约爆满,工作日进店客流量达两位数,店员对转化率表示乐观 [4][24] - 广汽丰田内部承认此前电动化产品力不足,将铂智3X视为改变消费者认知的关键产品 [24][26] - 行业观察认为合资品牌已补齐新能源叙事和配置短板,下一阶段将进入现金流消耗战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