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瑞银(UBS)
icon
搜索文档
UBS Group to Miss Workforce Reduction Goal Post CS Takeover
ZACKS· 2025-08-18 23:55
瑞银集团员工削减进展 - 瑞银集团计划在2026年完成对瑞士信贷整合时将员工数减至85,000人 但目前进展落后于计划 截至2025年6月30日员工数仍超过105,000人 [1][2] - 自2023年3月收购瑞士信贷以来已削减近14,000个岗位 但2024年起裁员速度放缓 目前每季度仅减少1,300个职位 [2][10] 员工削减放缓原因 - 自愿离职率下降至历史水平以下 低于常年7%的自然流失率 使公司难以通过自然减员实现目标 [3] - 瑞士信贷客户迁移工作持续进行 需在2026年3月底前完成超100万零售客户的系统迁移 在此之前无法完全关闭重叠平台 [4] 成本削减措施与成效 - 非核心及遗留业务风险加权资产(RWA)已减少62% 超出原定计划 目标在2025年底前将RWA降至80亿美元以下 2026年底降至16亿美元 [6][7] - 已实现91亿美元成本节约 完成70%的130亿美元总目标 主要通过缩减非核心业务组合实现 [7][10] 行业其他银行裁员动态 - 汇丰控股计划2026年前在法国裁员348人(占当地员工10%) 作为15亿美元成本削减计划的一部分 [13] - 花旗集团拟在2025年第四季度前裁撤中国上海和大连技术中心的3,500个岗位 以简化全球技术运营 [14] 公司股价表现 - 过去六个月股价上涨18.1% 低于行业26%的涨幅 [9]
新恒汇十大流通股东格局生变:巴克莱银行等新进
新浪财经· 2025-08-18 19:44
十大流通股东变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报告期 新恒汇十大流通股东全部为新进股东 共计10位 [1][2] - 巴克莱银行持股82.96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1.82% 为第一大新进股东 [1][2] - 高盛公司持股75.18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1.65% 为第二大新进股东 [1][2] - 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中国宏泽基金持股59.43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1.31% [1][2] - 摩根士丹利国际持股57.97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1.27% [1][2] - 瑞银集团持股54.76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1.2% [1][2] - 中金公司持股52.61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1.16% [1][2] - 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CICCFT10(R)持股43.21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0.95% [1][2] - 中信证券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客户资金持股35.85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0.79% [1][2] - 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CICCFT8(QFII)持股35.27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0.77% [1][2] - 国泰海通持股35.24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0.77% [1][2] 股东持股集中度 - 前十大流通股东合计持股532.48万股 [2] - 前十大流通股东合计持股占流通股比例达11.7% [2]
特朗普施压美联储“降息太慢” 瑞银警示罢免鲍威尔或引爆市场风险
智通财经· 2025-08-18 14:53
这将进一步削弱现金存款的价值,进而提升优质债券所提供的稳定收益的吸引力,其中就包括美国国 债。瑞银预计,美国国债仍将保持其作为全球金融体系核心支柱的地位。 上周,特朗普再次对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提出批评。他在个人社交媒体平台上写道:"幸运的是, 美国经济好得不得了,瑞银已经克服了鲍威尔和美联储理事会的保守阻碍。不过,鉴于鲍威尔在美联储 大楼建设管理工作中表现出的糟糕透顶、严重失职,我正在考虑批准针对他的重大诉讼。" 虽然特朗普有权以"有正当理由"为由启动对美联储理事的罢免程序,但相关法律标准及其对美联储主席 的适用性仍存在解释空间。历史上,从未有美联储理事因"正当理由"被解雇。1951年《财政部-美联储 协议》确立的美联储独立性框架,在此前的政治挑战中始终屹立不倒。 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批评美联储降息行动过于迟缓,引发了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若直接挑战美 联储的自主权,可能会推高美国国债的风险溢价,还会削弱市场对美元的信心。但瑞银发表文章认为, 特朗普不太可能冒此风险。美联储的政策仍将主要以劳动力市场和通胀数据为导向,基于此,瑞银预计 到2026年6月,降息幅度或将达到100个基点。 特朗普对美联储的降 ...
瑞银Q2减持美股科技巨头 真金白银押注纳斯达克100指数回调
智通财经网· 2025-08-15 18:55
美股持仓总市值 - 瑞银集团第二季度美股持仓总市值达5800亿美元 环比增长7% 上一季度为5400亿美元 [1][2] 投资组合调整 - 新增1084只个股 增持4403只个股 减持4324只个股 清仓1055只个股 [1] - 前十大持仓标的占总市值14.79% [1][2] - 整体资金净流出占总投资市值3.82% [2] 前十大重仓股变动 - 微软成为头号重仓股 持仓3160万股 市值157亿美元 占组合2.72% 持股数量减少3.95% [3][5] - 英伟达位列第二 持仓9619万股 市值152亿美元 占组合2.63% 持股数量减少5.16% [3][5] - 苹果位列第三 持仓5413万股 市值111亿美元 占组合1.92% 持股数量减少10.86% [3][5] - 亚马逊位列第四 持仓3588万股 市值79亿美元 占组合1.36% 持股数量减少4.52% [4][5] - 博通位列第五 持仓2552万股 市值70亿美元 占组合1.22% 持股数量减少7.53% [4][5] - 第六至第十大重仓股依次为:Meta、标普500指数ETF(SPY)、摩根大通、纳斯达克100指数看跌期权(QQQ PUT)、谷歌 [4] 期权策略调整 - 纳斯达克100指数看跌期权(QQQ PUT)持仓大幅增加84% 市值达49亿美元 占组合0.85% [5] - 标普500指数ETF(SPY)持仓减少19.7% 市值63亿美元 占组合1.1% [5] - 前五大买入标的包括:QQQ PUT、英伟达PUT、标普500指数CALL、奈飞、Alcon Inc CALL [6][8] - 前五大卖出标的包括:标普500指数PUT、苹果、联合健康、标普500指数ETF、瑞银集团股票 [7][8] 行业配置特征 - 信息技术板块仍占主导地位 前十大重仓股中有微软、英伟达、苹果、博通四家科技公司 [3][4][5] - 金融板块配置增加 包括标普500指数ETF、摩根大通及多只期权产品 [4][5][8] - 通信服务板块持有Meta和谷歌 持股数量分别减少5.21%和6.52% [5]
瑞银:在美的集团的持股比例升至5.02%
格隆汇· 2025-08-15 17:40
瑞银集团持股变动 - 瑞银集团在美的集团持股比例从4.37%上升至5.02% [1] - 持股变动发生于2023年8月11日 [1] - 持股比例变动幅度为0.65个百分点 [1] 股权信息披露 - 信息披露机构为香港交易所 [1] - 信息披露日期为2023年8月15日 [1]
瑞银集团在美的集团的持股比例于8月11日从4.37%升至5.0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17:31
持股变动 - 瑞银集团在美的集团持股比例从4.37%增至5.02% [1] - 持股变动发生于8月11日 [1] - 香港交易所披露该持股信息 [1]
本以为首个撑不住的是乌克兰,没想到是瑞士,瑞士金融业近乎完蛋
搜狐财经· 2025-08-15 16:09
核心观点 - 美国对瑞士征收39%关税引发严重金融危机 导致1200亿美元资金外流和瑞士经济衰退 [3][14] - 瑞士因放弃中立传统参与国际制裁引发信任危机 导致全球富豪资金撤离和金融体系崩塌 [7][18] - 新加坡成为资金转移主要受益者 私人银行客户数增长48% 托管资产增加3000亿美元 [7][18] 历史性决策影响 - 2022年2月瑞士冻结俄罗斯82.3亿美元资产 打破1815年以来永久中立传统 [7] - 配合美国制裁拦截伊朗人道主义物资 导致石油订单转向中国和印度 [7] - 2024年6月与美国签署金融数据互换协议 打破银行保密制度 [7] 金融机构危机 - 瑞士信贷市值缩水97% 2023年被瑞银以30亿瑞士法郎收购 [10][25] - 瑞银2025年遭美国司法部指控协助俄罗斯寡头转移12亿美元资产 [10] - 瑞银股价暴跌至18瑞郎 较2023年高点缩水60% 欧盟限制其核心业务 [10] 资本流动变化 - 48小时内1200亿美元资金从瑞士银行撤离 [3] - 沙特国家银行亏损11.6亿美元后 与2700多家家族办公室转移资金至香港 [7] - 新加坡私人银行托管资产暴增3000亿美元 [10] 美国关税政策 - 2025年8月对瑞士手表/巧克力/机械制品征收39%关税 较欧盟关税高出近两倍 [14] - 关税导致瑞士GDP预计下降0.7%以上 引发失业潮和经济衰退 [14] - 瑞士为应对危机将政策利率降至0% 但银行利润空间被压缩 [16] 行业转移趋势 - 瑞士企业将生产和研发转移至新加坡/爱尔兰等国 [16] - 新加坡股市资本化预计2030年超1万亿美元 [18] - 迪拜以"免税/保密/不问来源"政策吸引原瑞士客户 [7] 央行应对措施 - 瑞士外汇储备2025年7月达7160亿瑞郎创历史新高 [22] - 央行通过增加外汇储备稳定瑞郎汇率 [22] - IMF指出瑞士将是欧洲受美国关税打击最严重国家 [22] 产业结构变化 - 瑞士私人银行业务原占GDP12% 现面临系统性崩溃 [18] - 苏黎世奢侈品店出现疯狂甩卖现象 [3] - 制药业等主要出口行业受关税直接影响 [14]
本以为第一个倒下的是乌克兰,没想到是瑞士,瑞士金融业近乎完蛋
搜狐财经· 2025-08-15 16:08
在俄乌战争爆发的那一刻,许多人都认为乌克兰将会是最先崩溃的国家。毕竟,俄罗斯的炮火几乎就在乌克兰的家门口,基础设施面临着被摧毁的危险,工 业生产有可能停滞,人口不断外流,财政赤字越来越严重。这一切看似让乌克兰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然而,现实却给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答案。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富豪的广泛警觉——今天被冻结的是俄罗斯人的资金,明天会不会轮到我呢?于是,资金开始悄然流出瑞士,纷纷转向了新加坡、迪 拜,甚至一些加勒比海的离岸地。瑞士的繁荣并非因其强大的军力,而是凭借其长期保持的中立地位。在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时期,甚至911事件后,瑞士 都能够左右逢源,既能与西方国家做生意,又能与非西方国家建立联系。 但俄乌战争改变了这一切。美欧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全球不再允许任何国家"骑墙",必须选择站在西方阵营,支持制裁俄罗斯,或者被彻底排除在全球体系 之外。瑞士明白,若不站队,它将面临被西方金融体系排斥的风险,一旦这种情况发生,瑞士的银行业、保险业及信贷体系将不再具备竞争力。因此,瑞士 最终选择了与欧美阵营站在一起,宣布参与对俄罗斯的制裁。 这一看似为保全自己利益的选择,却也埋下了自毁的种子。瑞士最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
瑞银示警:美股要跌!现在就是标普年内高点,年底看6100点
美股研究社· 2025-08-14 18:01
瑞银全球策略报告核心观点 - 将2025年底标普500指数目标从5500点上调至6100点,2026年底目标从6100点上调至6800点,反映美国经济及企业健康状况近期好于预期 [5] - 关税最坏情景未出现,财政支持信心增强、美元走弱缓解盈利冲击,利差低位和资金流动持续支撑市场 [5] - 预期不利因素延迟出现导致周期性前景承压,美国经济增长与通胀组合可能恶化,短期内市场或走低,2026年下半年预计明显反弹 [5] 上行风险因素 - 科技及相关公司盈利超预期可能推动标普500指数升至7200点 [7] - 受关税影响的公司利润率在关税提高情况下仍能维持 [7] - 关税对美国通胀影响小于预期,消费者持续消费支撑经济 [7] - 美国资本支出和工业生产因本土生产回流、外国直接投资及新技术应用回升 [7] - 美联储政策比预期更宽松,美元走弱及全球经济增长强于预期 [7] 下行风险因素 - 提高关税引发报复性关税,公司大规模裁员损害消费者收入 [9] - 超额储蓄耗尽且实际可支配收入停滞导致消费者大幅削减支出 [9] - 美联储降息幅度低于预期打击市场情绪,进口成本上升挤压公司利润率 [9] - 对《通胀削减法案》及产业回流的积极增长信心下降 [9]
9月降息概率逼近95%!瑞银料美联储开启“连降”周期至2026
智通财经网· 2025-08-14 14:32
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 - 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会议降息概率接近95% 一个月前不足60% [1] - 劳动力市场疲软引发讨论 部分观点主张单次降息50个基点 [1] - 财政部长贝森特建议美联储采取更积极宽松政策应对经济挑战 [1] 通胀与消费表现 - 企业通过提价传导成本压力 物价呈现温和上行态势 [1] - 住房领域通胀持续放缓 消费者对价格变化敏感度提升 [1] - 消费能力受限将部分抵消关税政策影响 [1] 利率路径预测 - 瑞银预计美联储下月重启降息 2026年1月前每次会议降息25个基点 [1] - 累计降息幅度预计达100个基点 [1] 资产配置影响 - 宽松货币政策环境支撑股票市场表现 [1] - 优质债券及黄金等避险资产将受益 [1] 投资策略建议 - 建议通过高度分散化投资组合抵御市场波动 [2] - 对冲基金和私募市场等非传统渠道适合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