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利润分配预案为以164,384,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25元(含税)[2]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876,318,695.08元,同比下降14.61%[23] - 公司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9,540,642.89元,同比下降12.79%[23] - 公司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2,566,841.72元,同比增长49.48%[23] - 公司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92元/股,同比下降14.02%[23] - 公司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35%,同比下降2.89%[23] - 公司2022年末资产总额为2,002,744,561.71元,同比增长0.08%[23] - 公司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366,658,696.62元,同比增长7.75%[23] - 公司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金额为58,981,409.28元[26] - 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87,631.87万元,同比减少14.61%[4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954.06万元,同比减少12.79%[4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9,055.92万元,同比减少17.97%[48] - 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87,631.87万元,同比减少14.61%[5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954.06万元,同比减少12.79%[5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9,055.92万元,同比减少17.97%[59]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876,318,695.08元,同比下降14.61%[62] - 建筑设计业务收入为826,494,741.32元,占营业收入的94.31%,同比下降13.29%[62] - 公司2022年净利润为149,540,642.89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主要受客户回款进度下降影响[95] - 公司2022年货币资金为449,345,042.86元,占总资产的22.44%,较2021年减少8.38个百分点[96] - 公司2022年应收账款为178,930,483.10元,占总资产的8.93%,较2021年增加1.48个百分点[97] - 公司2022年合同资产为256,729,462.11元,占总资产的12.82%,较2021年增加1.46个百分点[98] - 公司2022年现金分红政策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6元(含税),共分配现金红利61,722,000元[168] - 公司2022年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为每10股转增6股,共计转增61,722,000股[168] - 公司2022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102,740,000元,占利润分配总额的100%[170] - 公司2022年度母公司实现净利润147,303,404.50元,提取盈余公积14,730,340.45元[170] - 公司2022年度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为581,907,660.38元[170] - 公司拟以总股本164,384,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6.25元(含税)[171] 风险提示与未来计划 - 公司提醒投资者关注市场环境变化、市场竞争、区域市场不平衡及行业创新或技术革新带来的风险[2]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涉及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提醒投资者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2] - 公司将继续坚持“总部+区域分公司”经营管理模式,抵御区域市场不平衡的风险[123] - 公司始终重视新型建筑设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将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等进行整合研究[123] - 公司通过实施股权激励等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保证公司核心人员的稳定[123] 年度报告与公司治理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经董事会审议通过,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会议[2]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由公司负责人徐先林、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陈学利及会计机构负责人龙奋勇声明保证真实、准确、完整[2]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包含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等内容[3]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备查文件包括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4]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释义部分详细解释了公司全资子公司及相关术语[5] - 公司报告期内共召开了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1次临时股东大会[127] - 公司董事会设董事7名,其中独立董事4名,报告期内共召开了6次董事会[127] - 公司监事会设监事3名,报告期内共召开了6次监事会[127] - 公司独立董事在报告期内积极履行职责,促进了董事会的规范运作和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128] - 公司严格按照信息披露规定,确保所有股东能够平等地获得公司信息[128] - 公司治理的实际状况与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治理的规定不存在重大差异[129] - 公司在资产、人员、财务、机构、业务方面与各股东及其关联方相互独立[130] - 公司具备开展建筑设计及其相关业务的设计与咨询所必需的软、硬件设施[130] - 公司拥有独立的人事、工资、福利制度,高级管理人员专职在公司工作[131] - 公司设立了独立的财务会计部门,能够独立作出财务决策[131] - 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6.75%[132] - 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5.87%[132]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22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015.92万元[152] - 董事长兼总经理徐先林2022年税前报酬为175.29万元[152] - 副总经理马镇炎2022年税前报酬为166.77万元[152] - 独立董事陈东平、林俊、顾乃康、刘春城2022年税前报酬均为12万元[152] - 公司2022年共召开6次董事会会议,董事均未出现连续两次未亲自出席的情况[153] -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2022年召开4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21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等9项议案[156] - 公司董事在报告期内均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等要求履行职责,未提出异议[155] - 公司董事、监事报酬由股东大会决定,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由董事会决定[150] - 公司结合行业及地区薪酬水平,根据薪酬体系、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体系确定高管薪酬[150] 业务发展与市场布局 - 公司已完成全国性布局,在北京、上海、重庆、成都、西安等地设立分支机构,形成辐射全国的市场格局[33] - 公司在华南地区的营业收入占比为67.57%,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实施[55] - 公司参与的城市更新项目包括深圳福田八卦岭城市更新、绿景白石洲城市更新等,拆除重建用地面积分别达到235.47万平方米和60.57万平方米[55] - 公司在建筑智能化设计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深圳华润置地大厦(一期)项目荣获深圳市优秀建筑智能化专项奖一等奖[53] - 公司积极探索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设计研究,并在光伏建筑一体化方面进行了相关调研和技术探索[52] - 公司海绵城市设计项目包括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第二图书馆、深圳书城湾区城等,积极响应国家海绵城市建设政策[52] - 公司通过多BIM平台合作,挖掘国产BIM平台的可能性,特别是在装配式结构的BIM场景运用中取得成效[52] - 公司主编参编了多项国家及省市BIM相关标准,其中《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荣获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专项二等奖[52] - 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总额为5,189.91万元,研发人员174人,新立项研发项目8个[60] - 公司IPO募投项目“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截至2022年末投资进度为28.67%[60] - 公司2022年注销全资子公司筑全科技和筑博智能,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64] - 公司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为305,950,394.88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34.91%[65] - 公司2022年回答深交所互动易平台投资者提问71个,举办投资者关系活动2次,网上业绩说明会1次[61] - 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合计为305,950,394.88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34.91%[66] - 前五大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37,583,435.47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25.36%[66]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5.88%,主要由于业务活动下滑导致人员费用、业务招待和差旅费用降低[66]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9.86%,主要由于公司加强绩效管理减少了薪酬成本[67]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5.82%,主要由于公司加强收款管理减少了年度保理费用[68]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1.70%,主要由于研发人工投入有所下降[69] - 公司已完成“现代+民族”建筑设计初步研究,旨在促进民族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的融合[70] - 公司已完成高层连体建筑高空连廊柔性连接结构设计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为高层连体建筑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范式[71] - 公司已完成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医疗建筑中的应用研究,提升企业在医疗建筑设计中的竞争力[72] - 公司正在进行数字化技术在建设设计中的应用创新研究,预计2023年12月完成,旨在提升公司在数字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核心竞争力[74] - 公司预计2023年12月完成绿色节能技术在西藏地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初步应用研究[80] - 公司预计2023年12月完成基于BIM技术的“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信息服务系统研究及应用[84] - 公司预计2023年12月完成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开发及应用[86] - 公司预计2023年12月完成绿色建筑创新设计与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研究及应用推广[87] - 公司已完成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商业综合体创新整合设计研究[88] - 公司通过BIM技术提升设计水平,VR技术融入BIM模型,使用户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项目设计方案[80] - 公司在装配式建筑中采用BIM技术,建立标准化构件图库和预制构件装图库信息系统[84] - 公司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提升设计竞争力,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完善建筑行业虚拟现实技术[86] - 公司建立绿色建筑创新设计与研究技术平台,推动绿色建筑技术和理念的传播[87] - 公司在广东省开展商业建筑的绿色设计评价方法研究,编制《广东省绿色商业建筑评价标准》[89] - 公司2022年研发人员数量为174人,较2021年减少19.07%[91] - 2022年研发投入金额为51,899,122.51元,占营业收入的5.92%,较2021年增加0.19个百分点[92]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2,566,841.72元,同比增长49.48%[92] - 2022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2,164,531.74元,同比下降372.01%[92] - 2022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1,038,513.65元,同比下降159.62%[92]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70,636,203.67元,同比下降759.11%[92] - 公司2022年募集资金使用金额为8,716.94万元,累计使用募集资金25,867.61万元[108] - 公司累计利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239,800.00万元,累计赎回理财产品本金213,300.00万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未到期银行理财产品金额为26,500.00万元[10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结余募集资金(含利息收入、理财收益扣除银行手续费的净额)余额为28,354.13万元,扣除尚未到期的理财产品后募集资金余额为1,854.13万元[108] - 设计服务网络建设项目累计投入15,790.93万元,投资进度为90.01%[110] - 装配式建筑与BIM业务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累计投入191.94万元,投资进度为3.08%[110] - 技术研发中心(深圳)建设项目累计投入3,974.93万元,投资进度为33.41%[110] - 高原建筑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累计投入230.23万元,投资进度为4.55%[110] -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累计投入1,911.1万元,投资进度为28.67%[110]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累计投入3,768.48万元,投资进度为100.00%[110] - 公司募集资金投入进度已达到50.56%,计划进一步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122] - 公司将持续加大信息化、建筑智能化、建筑产业化、绿色建筑等技术领域的研发力度[121] - 公司已建设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RP系统,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121] - 公司将继续推进内部培养体系建设及外部专家和专业机构的培训,提高员工业务能力[121] - 公司拟通过收购兼并实现资源整合,包括具备相关行业资质的咨询公司和专项设计领域具备独特市场竞争力的机构[121] - 公司将继续完善短期、中长期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121] - 公司建立的协同设计平台大幅降低了跨部门、跨区域设计人员之间的沟通成本及运营成本[121]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 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超过90%,从2012年的400万平方米增长至2021年的20亿平方米[30] - 公司于2017年获批成为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并在2019年获批成为“广东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及“深圳市工程应用类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32] - 公司在BIM建筑设计方面获得多项荣誉,包括最佳BIM设计应用奖3项、“龙图杯”全国BIM大赛三等奖3项等[32] - 公司连续两年(2019、2020年度)被评为全国绿色建筑设计咨询竞争力30强企业,并获评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2020年度先进单位[33] - 2022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提出提升建筑绿色低碳设计水平,推进BIM技术全过程应用[36] - 2035年远景目标为建设世界建造强国,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建筑品质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高,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立,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37] - “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为初步形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框架,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建造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37] -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39] -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39] - 2022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44] - 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高[45] - 到2025年,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47] - 到2035年,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47] - 公司绿色建筑团队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绿色建筑设计,已积累丰富项目经验并获得多项奖项[181] - 深圳书城湾区城项目达到国家绿色二星标准,前海中冶科技大厦获得LEED金级预认证证书[181] - 保利天汇悦府项目按照WELL COMMUNITY金级标准打造健康社区[181] - 阳光保险大厦按照LEED金级和国家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建设[181] - 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第二图书馆项目以中国绿色建筑最高星级为标准设计[181] 员工与培训 - 公司2022年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总数为1,605人,其中技术人员占比最高,达1,424人[164] - 公司2022年培训计划围绕“技术精进”和“管理精进”专题开展,提升员工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165][166] - 公司2022年薪酬政策以“以岗定薪、为绩效付薪、为能力付薪”为导向,确保各岗位、各类人才得到相对公平的待遇[164] - 公司2022年报告期末母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1,450人,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155人[164] - 公司2022年报告期末员工教育程度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最高,达1,462人[164] - 公司严格保障员工权益,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购买五险一金,提供商业保险计划[184] - 公司重视员工培训,2022年组织了多项专业和管理培训课程[185] 股东与股权结构 - 董事长徐先林持股数量从21,079,000股增至33,726,400股,增幅为60%[132] - 董事杨为众持股数量从10,731,000股增至17,169,600股,增幅为60%[132] - 董事徐江持股数量从8,765,000股增至14,024,000股,增幅为60%[133] - 副总经理马镇炎持股数量从2,075,000股增至3,320,000股,增幅为60%[133] - 董事会秘书陈绍锋持股数量从30,000股增至48,000股,增幅为60%[133]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总数从42,680,000股
筑博设计(300564)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