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概述 - 中国生物产业以生物制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为核心板块,依托国家政策支持实现高质量发展,2024年产业规模达21.4万亿元,同比增长3.88% [1][8] - 生物技术成为核心引擎,基因编辑(CRISPR-Cas9)、合成生物学(华大基因低成本基因片段量产)、细胞治疗(CAR-T疗法商业化)等领域取得前沿突破 [1][8] - 生物分类涵盖界、门、纲、目、科、属、种,产业链上游包括生物技术、资源及原材料,中游为研发生产,下游应用于医疗、农业、工业等领域 [2][7] 行业发展历程 - 起步阶段(1980s-1990s):生物技术以实验室研究为主,1986年“863计划”将生物技术列为重点领域 [3] - 初步发展阶段(1990s-2000s):1993年首个基因工程药品诞生,生物医药进入实质性发展 [3] - 快速发展期(2000s-2010):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形成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生物经济成为国家战略 [4] - 战略性新兴阶段(2010-2018):生物医药从仿制转向创新,2017年加入ICH加速国际化 [5] - 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至今):2022年《“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生物技术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5] 细分领域 生物制药 - 2025年3月生物药品制造业PPI指数为95.7,同比下降4.3%,但需求因老龄化、技术创新及政策支持持续增长 [10] - 竞争格局复杂,疫苗(中国生物、智飞生物)、诊断试剂(达安基因)、血液制品(华兰生物)等领域企业集中 [14] 生物能源 - 2024年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599万千瓦,同比增长4.19%,技术突破推动其从补充能源向主力能源转型 [12] - 国能生物(装机超500万千瓦)、马盛生物(年处理量80万吨)为行业代表企业 [15][16] 生物农业 - 隆平高科(杂交水稻)、登海种业(玉米育种)等企业主导,转基因技术获安全证书 [15][16] - 丰乐种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子产销量全国领先 [16]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华兰生物:2024年营收43.79亿元(同比降18.02%),净利润10.88亿元(同比降26.57%),血液制品和疫苗为核心业务 [18] - 隆平高科: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8.81亿元(同比增40.73%),净利润-4.75亿元(同比降12.44%),聚焦杂交水稻及转基因技术 [20] - 药明康德:全球领先生物技术公司,市值超2000亿元,提供全链条药物研发服务 [16] - 恒瑞医药:创新药领域领军企业,专注化学药与生物药研发 [16]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推动个性化医疗,生物能源效率提升(如超临界气化技术效率达45%) [22][23] - 生物能源发展:原料多元化(木质纤维素、藻类)、数字化融合(物联网优化流程)加速普及 [23][24] - 生物制造与农业融合:合成生物学降低生物基材料成本(如生物航煤量产),基因编辑提升作物抗性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