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市场回暖,银行信贷员的日子怎么反而变难了?
虎嗅·2025-05-02 17:03

行业现状 - 全国范围限购门槛降低导致刚需涌入市场 上海10月至12月连续3个月二手住宅成交超2万套/月 2024年初单月达2.6万套 [3] - 银行个人按揭业务量增加但信贷员单量仅增长10%-20% 贷款金额和成数偏低 利率普遍3%开头导致利润压缩 [8] - 市场回暖但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下滑 主因包括房价波动(如1000万房产三年后估值850万) 客户杠杆使用率从70%降至50% 提前还款增加 [10][11][12] 信贷员收入结构 - 基本工资+提成模式转变为仅最低基本工资(上海标准) 业务量增加但收入同比下降 [6][8] - 开单量上升但分配不均 客源/渠道优势机构获得更多业务 部分网点出现"忙闲两极分化" [9] - 利率下调导致利润空间收窄 首套利率从4.1%降至3.5% 二套转首套使利差减少1%-2% [14] 风险暴露 - 坏账率从0-1单/100单升至2-3单/100单 主要集中于2021年发放的经营贷(300万贷款对应现估值700-800万房产) [19][24][25] - 坏账处理中资不抵债情况最严重 需返还业务抽佣并扣减当月收入 单笔坏账即可导致收入负增长 [23][28] - 个人贷款不良资产快速上升 反映在近期不良资产折价幅度加大 [26] 市场竞争 - 获客成本上升 渠道佣金达0.3%-0.5%/单 银行从"开发商求银行"转变为"银行求渠道"的供需关系逆转 [31][32] - 营销费用增加用于客户拜访KPI完成 但对公优质客户和按揭资源均有限 [30] - 小银行处境尤为艰难 夹在四大行稳定基本盘和灵活渠道之间 [46] 人员流动 - 信贷员离职率创新高 部分转行中介/保险 或通过副业(如小红书太极课99元/节)补充收入 [37][38][39] - 留存人员积极探索新获客方式(短视频等) 但仍面临高强度KPI压力 [40] - 行业压力直观体现为从业人员外貌变化(消瘦/脱发) 仅少数通过线上转型改善状况 [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