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收益率“注水”,实际到手缩水超1个百分点
第一财经·2025-11-10 20:35
部分产品还会在持有期间收取名为"超额业绩报酬"的费用。 首页宣传"成立以来年化3%",实际持有后才发现近三个月年化收益率仅1.5%——这并非个例,而是当下不少银行理财 产品真实的收益落差。随着2025年上半年理财市场规模突破30万亿元大关,越来越多的"收益率刺客"正浮出水面。 理财收益落差,被谁"抹"去了?记者调查发现,在收益率整体下行的背景下,不少银行仍将"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这 一虚高数据放在醒目位置,而近一个月、三个月等更能反映真实收益的指标,却被隐藏在层层页面之后。此外,部分 产品还通过上线初期参与"打榜"、短期拉升收益等方式营造高收益假象。 更让投资者措手不及的是,部分产品还会在持有期间收取名为"超额业绩报酬"的费用,其公示入口较为隐蔽,且规则 复杂。部分投资者未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被收取了该费用,进一步侵蚀了本就不高的实际收益。 展示利率雾里看花 看似光鲜的理财产品展示收益率背后,正藏匿着越来越多的"收益迷雾"。 记者近期查询招商银行APP时注意到,该行代销的一款R2级、最短持有7天的理财产品,标注的"成立以来年化收益 率"为2.2%,但近三个月的实际年化收益仅为1.94%。另一款代销的R2级、30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