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营收缩水至2.91亿,逐渐“消失”的海伦司,与越来越多的“喝酒根据地”

36氪· 2025-09-08 21:0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34.02%至2.91亿元,归母净利润下跌27.77%至5033.10万元,业绩连续第三年下滑 [1] - 2024年总营收7.52亿元,同比减少37.8%,经调整净利润1.01亿元,较2023年下降65.5% [2] - 2021-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22.60%,经调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2.70% [5] - 毛利率从2021年的70.20%下降至2024年的57.90%,自有酒饮毛利率从80.20%降至76.60% [5] 门店经营与战略调整 - 重启直营门店计划,放弃"嗨啤合伙人"加盟模式 [2][11] - 直营及特许合作酒馆单店日均销售额2025年上半年为8300元,而嗨啤合伙人酒馆同期仅4200元 [12] - 门店数量从2022年的767家下降至2023年的479家,同比下降37.55% [11] - 2022年新开179家酒馆但关闭194家,净亏损13.12亿元中包含关店计提的8亿多元资产减值损失 [11] 行业竞争与消费趋势 - 年轻人饮酒场景多元化,包括精酿连锁(如跳海、北平机器)、新型Livehouse、复合型餐酒吧(如COMMUNE)及Homebar等新兴形态 [16][17][22] - COMMUNE餐酒业务四六开,经营时间超16小时,通过氛围营造和多元营销吸引客群 [19] - 《2023线上酒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60.2%的18-35岁年轻人选择居家自饮,45.2%选择日常配餐饮用 [25] - 超八成年轻人偏好轻饮酒,59.2%钟爱微醺状态,追求个性化与高质量社交体验 [26] 历史发展与挑战 - 2009年以20万元年租金在北京开设首店,2021年上市时市值超三百亿 [5][6][8] - 2021年门店数量激增至782家,但成本上升导致净亏损2.3亿元 [10] - 尝试下沉市场、烧烤店及加盟模式均未扭转颓势 [11] - 第三方产品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12.30%提升至2024年的30.00% [5]
远大医药(00512):全球创新放射性产品 SIR-Spheres®钇[ 90Y]微球注射液在欧洲获批新增适应症
智通财经网· 2025-09-08 21:08
核心产品进展 - SIR-Spheres®钇[90Y]微球注射液近期在欧洲获批新适应症的CE标志认证 新增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癌(ICC) 神经内分泌瘤肝转移(mNET)及其他肝转移适应症 实现肝癌治疗领域全方位覆盖[1] - 该产品于2025年7月获FDA批准新增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适应症 成为全球首个且唯一获FDA批准用于不可切除HCC和结直肠癌肝转移双重适应症的选择性内放射治疗产品[2] - 基于DOORwaY90临床试验中期数据 客观缓解率达98.5% 局部肿瘤控制率100% 中位缓解持续时间超300天[2] 商业化表现 - 产品在中国上市后快速放量 截至2024年末累计治疗近2,000例患者 2024年实现近5亿港币销售收入 同比增速超140%[2] - 全球累计超15万人次使用 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3] - 获得NCCN、ESMO、EASL、NICE等国际权威指南及中国CSCO指南推荐[3] 市场规模与需求 - 全球肝癌年新发病例约87万例(居肿瘤第六位) 死亡病例约76万例(居第三位)[4] - 中国年新发肝癌约37万例(占全球42.5%) 死亡约32万例(占全球42.1%) 占比均居全球首位[4] - 不足30%肝癌患者初诊适合根治性治疗 中国5年生存率仅12% 存在巨大未满足临床需求[4] 研发管线布局 - 核药抗肿瘤诊疗板块拥有15款在研创新产品 覆盖5种放射性核素(68Ga、177Lu、131I、90Y、89Zr)及7个癌种[6] - 5款创新RDC进入注册临床 其中4款进入III期阶段(TLX591-CDx、TLX591、TLX250-CDx、ITM-11)[6] - 诊断型放射性药物GPN02006在IIT临床研究中展现卓越安全性 所有受试者未报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6] 全球产业链能力 - 核药抗肿瘤诊疗板块全球员工超900人 研发基地覆盖波士顿与成都 生产基地布局波士顿、法兰克福、新加坡及成都[5] - 成都放射性药物研发及生产基地于2025年4月竣工 6月底投入运营 配备14条GMP生产线 实现100%自主生产[7] - 采用"中美双报"国际化注册路径 与Sirtex、Telix、ITM等企业合作搭建国际化研发平台[1][5] 行业地位 - 公司是中国进入III期临床研究的诊断和治疗类RDC创新药储备最多的企业[6] - 全球范围内拥有最丰富核药抗肿瘤产品管线及诊疗一体化布局的创新药企之一[6] - 通过全球首个核药全产业链闭环平台 巩固在核药抗肿瘤诊疗领域的领军企业地位[7]
创新药欢宴,石药集团虽迟但到
新浪财经· 2025-09-08 21:05
公司治理与市场信心 - 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之子蔡鑫于9月初首次增持公司10万股 买入价分别为10 64港元和10 87港元 被视为对公司长期看好的信号 [3] - 蔡鑫于2022年进入石药集团负责销售 并于2023年5月28日正式进入董事会 [3] 财务表现与集采影响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8 5%至132 7亿元 成药销售额下降24 4% [3] - 多柔比星脂质体在第十批国家集采中价格从近5000元一支降至98元 该价格于2025年4月陆续落地 预计对下半年业绩产生更大影响 [3] BD交易与首付款收入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企BD交易达72笔 首付款总额超过创新药行业一级市场融资额 [3][4] - 石药集团披露BD收入10 74亿元 实际首付款收入已达2 6亿美元 包括与百济签约的MAT2A抑制剂SYH2039首付款1 5亿美元 [7] - 2025年已披露BD交易包括:ROR1 ADC授权Radiance公司首付款1500万美元 伊力替康脂质体授权Cipla公司首付款1500万美元 AI技术平台授权阿斯利康首付款1 1亿美元 口服GLP-1授权Madrigal公司首付款1 2亿美元 [9] - 若计入百济交易 石药2025年实际首付款收入达4 1亿美元 接近恒瑞上半年2笔BD交易2 75亿美元的首付款规模 [5][7] 研发管线与创新进展 - EGFR ADC药物SYS6010于2025年1月获中国突破性疗法认定 适应症为非小细胞肺癌 有望年内上市 [8] - 2025年上半年四个品种获突破性疗法认定:SYS6010 HER2双表位ADC药物JSKN003 EGFR单抗JMT101 西罗莫司(白蛋白结合型) [12] - 公司目前开展临床试验160多项 其中近60项处于3期阶段 预计到2028年将有50多个创新药或新适应症申报上市 [12] 研发投入与效率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27亿元 研发费用率达20 2% 较2020年不足10%显著提升 [12][14] - 恒瑞同期研发费用32亿元 研发费用率稳定在20%以上 但石药单位研发投入强度更大 [12] - 石药创新药商业变现预计2026年加速 目前创新药销售反馈慢于恒瑞 [12]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创新药企BD交易首付款已成为重要资金来源 三生制药单笔交易获12 5亿美元首付款 [5] - EGFR ADC靶点因小分子药物竞争全球热度不高 但阿斯利康与第一三共联合开发的EGFR ADC于2025年6月24日在美国获批 为石药等企业指明方向 [7]
威高股份(01066)9月8日耗资约266.6万港元回购47.28万股
智通财经· 2025-09-08 21:05
公司股份回购 - 2025年9月8日耗资约266.6万港元回购47.28万股股份 [1]
*ST惠程(002168.SZ)股票撤销其他风险警示 继续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智通财经网· 2025-09-08 21:03
公司股票风险警示状态调整 - 公司股票自2025年9月9日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 [1] - 撤销其他风险警示后公司股票仍继续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 - 公司股票简称维持"*ST惠程"且日涨跌幅限制仍为5% [1]
小鱼盈通(00139.HK)出售GIBO合并后股份 之后不再持有任何GIBO合并后股份
格隆汇· 2025-09-08 21:03
公司资产处置 - 公司于2025年9月8日出售142,648股GIBO合并后股份 总现金代价约342,000美元(不包括交易费用) [1] - 出售价格为每股2.4美元 与当日纳斯达克收市价持平 [1] - 交易对手方为独立第三方李秋敏 经公司董事确认其独立性 [1] 持股结构变动 - 本次出售后公司不再持有任何GIBO合并后股份 [1] - 出售决策基于市场状况考量 [1] - 股份处置完成标志着公司完全退出GIBO持股 [1]
AI进化速递丨特斯拉开通“TeslaAI”官方微博

第一财经· 2025-09-08 20:58
政策支持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推动能源领域人工智能应用[1] -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上海市支持人工智能赋能广告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促进人工智能在广告行业的创新应用[1] 特斯拉动态 - 特斯拉开通"TeslaAI"官方微博账号并展示人形机器人外观设计[1] OpenAI发展 - OpenAI被曝光五年内烧钱达千亿美元级别并尝试自研芯片以降低计算成本[1] 机器人行业融资与产品 - 自变量机器人获得近10亿元A+轮融资由阿里云等机构领投[1] - 傅利叶智能最新款人形机器人GR-3正式开启预售[1][3] 人才培养合作 - 阿里巴巴向清华大学进行捐赠双方将共同培养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才[1][3]
日系标签——名创优品最大的桎梏

36氪· 2025-09-08 20:56
潮玩行业概况 - 潮玩是国内最具成长性的消费赛道 [2] - 泡泡玛特营收规模超百亿 在全球拥有7600多家店铺 股价2年飙涨十几倍 市值超过4000亿港币 动态PE一度接近60倍 [2] - 名创优品营收规模同样超过百亿 市值达600亿港币 全球店铺数量7600多家 比泡泡玛特多出数倍 [4] 公司对比分析 - 名创优品与泡泡玛特在产品形态上有相似之处 但经营效益和市值表现存在较大差距 [4] - 名创优品IP运营模式和能力远不如泡泡玛特 [6] - 名创优品面临日系标签的发展桎梏 [6] 名创优品日系标签的起源 - 2013年品牌创立时刻意打造日系形象 包括MINISO命名融合MUJI和DAISO风格 红白配色LOGO 门店标注"日本快时尚设计师品牌" 模仿日式陈列风格 [7] - 早期宣传强调日本设计师三宅顺也参与创立 弱化中国运营团队背景 [7] - 商品包装正面使用加粗日文制造进口错觉 真实信息"Designed by Japan,Made in China"以小字体置于背面 [7] - 2015-2019年间以年均500家门店速度扩张 [7] 市场环境变化 - 国潮兴起背景下消费者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2024年天猫数据显示"国潮"相关商品搜索量增长217% [9] - "日系风"搜索量下降43% 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连续三年关店超50家 优衣库客单价较2019年下降18% [10] - 新消费主力群体具有更强民族自豪感 对"假洋牌"反感度提高 [10] 日系标签的负面影响 - 2022年8月西班牙账号将穿中国旗袍公仔称为"日本艺伎" 签约仪式挂日本国旗 引发品牌形象危机 [9] - 2023年"樱花系列"笔记本封面出现疑似日本军旗图案 触碰民族情感红线 造成超2000万元损失 [9] - 负面舆情通过社交媒体快速传播 对品牌形象造成难以估量损害 [11] 行业同类案例 - 元气森林因日系风格包装和"元気"字样被批"文化剽窃" 品牌形象大受打击 [12] - 农夫山泉拂晓白桃味苏打气泡水宣传提及日本福岛县 引发虚假宣传争议 [12] - 奈雪的茶从"奈雪の茶"改为"奈雪的茶" 主动去日化 [13] 发展建议 - 名创优品需要摆脱日系标签束缚 明确品牌定位 重塑消费者形象 [15] - 应大力投入自有IP生态体系建设 优化供应链管理 [15]
中石油(00857.HK)2025年半年度分红派息每股派0.22元

格隆汇· 2025-09-08 20:56
公司分红计划 - 公司将于2025年6月5日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会审议2025年半年度利润分配事宜[1] - 分红对象为登记在册的全体A股股东[1] - 以总股本183,020,977,818股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2元人民币[1] 分红金额详情 - 共计派发现金红利约402.64亿元人民币[1] - 其中A股现金红利共计约356.23亿元人民币[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