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资金入市现状 - 我国社保与保险资金股票投资占比低于15%,远低于政策规定上限与国际主流水平[1] - 截至2024年Q3,社保基金持有A股市值4599亿元,占全A总市值0.54%;2023年合计持有市值4081亿元,占总资产13.54%,占交易类金融资产26.60%[13] - 截至2024年Q3,财险公司股票占资金运用余额比例7.05%,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合计占比16.97%;人身险分别为7.55%、12.97%[24] 入市意愿低迷原因 - 我国股市波动大,保险资金风险厌恶程度高,对股票等高风险投资占比保守[2] - 2010 - 2024年沪深300指数年化收益率0.66%,夏普比率0.06%,远低于标普500指数[27] - 管理人考核压力大,影响资金入市意愿,且长线资金占低使市场更投机、波动大[33] 国际经验 - 美国200家最大养老基金超半数用衍生品工具,另类领域平均配置达26%[34] - 2023年日本GPIF海内外权益与债券投资各占约1/4,合计接近50%,投资回报率22.67%[34][40] - 截至2024年3月,加拿大CPP基金总资产超6000亿元,过去一年年化收益率8.0%,10年年化收益率9.2%[44] 本轮政策影响 - 实施方案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10%,大型国有险企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30%投A股[4] - 方案要求对中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降低国有险企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4] - 预计2025年资本市场政策持续发力,货币政策与预期管理是重要工具[4] 未来增量政策 - 长线资金投资范围或扩大,投资工具或丰富[5] - 港股及海外资产投资渠道或拓展[5] - A股上市公司治理或深化,退市机制或持续完善[5] 投资建议 - 长线资金入市利好运营稳健、股息率高的央国企,以及券商、保险板块[6]
策略专题报告:资本市场“压舱石”,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有何影响?
中泰证券·2025-01-26 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