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标志着其建设进入新阶段,目标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制度体系[2][18] - 自贸港相较于自贸区具有区域更广、自由范围更宽、政策更丰富等特征,税收优惠(如企业所得税15%)将推动文化旅游、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集聚[2][8][22] - 自贸区作为制度型开放的“试验田”,已形成全国性示范效应,2024年以不足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全国24.3%的外资和19.5%的进出口,制度创新成果持续外溢[58][60] 海南自贸港政策框架与阶段规划 - 建设分三阶段:2025年前初步建立政策制度体系,2035年制度模式成熟,本世纪中叶建成高水平自贸港[8] - 核心框架为“6+1+4”: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及数据安全有序流动,辅以现代产业体系和四大制度保障[8] - 封关运作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零关税、低税率(企业所得税15%)、简税制成为税改方向[18][22] - 2024年修订的鼓励类产业目录新增176条,覆盖文化旅游、新能源、医药健康等领域,引导企业集聚[2][10] 自贸港与自贸区差异化特征 - 自贸港区域更广阔(海南全岛)、自由范围更广泛、贸易管制更简化、政策安排更丰富,改革实践直接对标国际通行做法[2][23] - 自贸区呈现“综合型”(如上海、广东)与“专业型”(如海南聚焦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轨布局,截至2023年全国已有22个自贸区,总面积超2000平方公里[33][36] 自贸区制度创新与成效 - 国家层面累计推广379项制度创新成果,2025年新增77条措施聚焦服务贸易、数字规则、知识产权等7方面[60][61] - 2024年自贸区实际使用外资282.5亿美元,占全国24.3%;上海自贸区外资企业超7.5万家,贡献近1/4的GDP[58] - 上海FT账户实现资金跨境自由流动与实时监控,天津自贸区放宽金融外资准入,凸显开放与风控并行[62] 市场与产业动态 - 本周(11.3-11.7)全A上涨0.63%,日均成交额20057亿元,锂电池、光伏概念表现强势[3] - 重点主题包括海南自贸港政策加码、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存储芯片“超级周期”延续[3] - 产业趋势上,特斯拉FSD有望在华获批、小鹏机器人亮相、新能源车Robotaxi投入运营,驱动科技领域突破[5]
海南自贸港:打造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产业赛道与主题投资风向标
天风证券·2025-11-12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