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

搜索文档
100观察|吉利汽车将全资控股极氪:品牌深度整合成为“降本增效”最优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9 22:30
中国汽车市场格局演变 - 未来两三年中国汽车市场加速从增量驱动转向存量竞争 新能源汽车重构市场格局 竞争阶段由初期无序分散向高质量全方位演进 [1] - 企业生存发展更依赖前瞻战略布局 精细成本管控及持续技术创新 [1] 吉利汽车与极氪合并 - 吉利汽车全资控股极氪 解决资源重复投入问题 优化运营效率 合并后形成"一个吉利"战略 [2][3] - 极氪聚焦豪华智能纯电市场 领克深耕年轻运动化细分 银河定位高价值新能源主流品牌 中国星系列专注节能智能化燃油车 [2] - 合并强化智能新能源赛道竞争力 极氪豪华基因与吉利主流市场积淀互补 技术研发与供应链协同效应显著 [3] 美团外卖卫星店扩张 - 美团计划2025年底前开设超10000家外卖卫星店 目前已有800多个头部餐饮品牌合作 建成5500家 [4] - 卫星店运营成本下降50%-70% 人效坪效提升70% 成本回收周期压缩至8-10个月 将标配"明厨亮灶"后厨直播 [4] 腾讯元宝接入QQ音乐 - 腾讯元宝AI助手接入QQ音乐 支持歌词/MV片段搜索歌曲 可辅助视频剪辑选背景音乐 需升级至2.30版本以上 [5][6] - 依托QQ音乐5亿月活用户及版权库 构建音乐交互场景差异化竞争力 强化用户黏性 [6] 隆基绿能海外项目 - 为加勒比最大发电企业EGE Haina供应60MW Hi-MO 9组件 采用HPBC 2.0技术 与西班牙Elecnor联合建设多米尼加光伏电站 [7] 小米与比亚迪高层会面 - 雷军带王传福参观小米汽车工厂 引发社交平台热议 或探索智能汽车供应链协同及新赛道合作 [8] 宁德时代与必和必拓合作 - 签署采矿设备电动化 快充基建 储能与电池回收领域合作备忘录 推动矿山运营电气化转型 [9] 萝卜快跑与Uber合作 - 计划将数千辆无人车接入Uber全球出行网络 年底前在亚洲和中东部署第六代无人车 累计提供超1100万次出行服务 [10] 阿里云与凯德集团合作 - 围绕AI 大数据 ESG深化合作 通义大模型将提升凯德在华购物中心 酒店等智慧商业运营效率与客户体验 [11][12]
立讯精密20250718
2025-07-19 22:02
立讯精密 20250718 立讯精密全球化布局领先,受贸易政策影响相对较小,此前股价下跌主 要为情绪冲击,而非基本面恶化,后续修复可期。特朗普提出的全球关 税方案低于预期,且公司可能获得豁免或减免政策。 立讯精密在苹果产业链中表现出色,不断推出新产品,并参与 iPhone 等核心产品的组装,同时积极拓展汽车和通信领域,尤其是在服务器组 装业务上展现出强大潜力,在 AI 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通过收购莱尼并表,立讯精密在汽车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与吉利等国 内外企业合作,在 TIER one 方向上展现出巨大潜力,质量和环节表现 优秀,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苹果高端产品如 Pro Max 占比提升,使得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利润率波动 相对较小,即使果链销量有所波动,对立讯精密的整体业绩影响有限, 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对于公司的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立讯精密海外业务增长潜力较高,主要通过收购成熟客户和渠道,并利 用中国强势供应链进行降本,历史上这种模式的成功率非常高,因此从 潜力和确定性来看,海外业务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Q&A 摘要 立讯精密在今年上半年因关税冲击导致股价下跌,您认为这对公司有实质性影 响吗? 立讯精密在 ...
孚能科技20250718
2025-07-19 22:02
纪要涉及的公司 孚能科技 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展**:2024 年底建成全固态电池调试线,完成多款测试研发,进度从实验室进入中试交付阶段;预计 2025 年底广州基地建成 0.2GWh 中试线并交付 60Ah 电池,2026 年扩产至 GWh 级别 [2][3] 2. **产品路线与规划**:秉持氧化物加聚合物、硫化物两条路线;氧化物加聚合物路线到第三代至四代,已装机使用,预计 2027 年落地;硫化物路线今年底建 0.2GWh 中试线生产,一代产品无电解液,能否 2027 年大批量装车取决于成本和设备投资 [4][11] 3. **产品技术优势**:坚持软包封装和高镍三元加软包加叠片技术,全国软包出货第一、全球前三,产线调试和产品验证经验丰富;已开展复合聚合物加氧化物半固态路线及大量终端验证 [2] 4. **量产规划**:采用“投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策略迭代产品;2025 年交付 400Wh/kg 一代产品,2026 年推 500Wh/kg 二代产品,2027 年推三代超 500Wh/kg 产品 [2][5] 5. **客户合作**:与广汽、东风等合作,这些客户有望成全固态重要客户;为低空客户提供半固态产品,循环超 3000 圈,能量密度 330 - 350Wh/kg,满足高 SOC 起飞、低 SOC 降落等场景,充放电倍率 8C - 12C [2][4][20] 6. **成本情况**:成本约 20 元以上,含 2022 年定增投入和近期股权转让等因素 [13] 7. **SSPS 产品情况**:赣州和广州基地上半年投产,约一半产能生产交货,下半年良品率和产能利用率提升;新一代设计成本和全柔性化有革命性意义;赣州基地 2024 年量产交付,广州基地今年放量,预计年底达预期;今年建固态重制线,明年底或明年中出货和盈利提升 [14] 8. **工艺选择**:中试线工艺间距干法和湿法设备,以湿法为主探索干法;湿法前端似传统液体体系,干法需重新设计调试前端设备,面临等静压连续生产等问题未解决 [18][19] 9. **固态电池发展趋势**:固态电池成熟后,液态、半固态、固态电池仍共存,比例或变但格局不变;电池形态由应用场景决定,储能和成本场景选液态电池,兼顾性价比安全选半固态,绝对安全高成本选固态电池 [15][17] 10. **技术领先优势**:软包叠片工艺深耕多年,全国第一、全球前三,有专利布局;产线调试等与供应商合作久经验丰富;开展复合聚合物加氧化物半固态路线及大量终端验证 [10] 11. **铝塑膜情况**:国产化显著提升,已完全国产化,比之前便宜 10%,与供应商合作提升性能,如冲坑深度增加,电芯厚度限制减少 [29] 其他重要内容 1. **中试线情况**:设计规模 0.2GWh,年底投产交付,工艺以湿法为主探干法,用刚性膜,集流体镀镍与之前方案一致 [2][7] 2. **封装形式**:固态电池不一定要软包,但软包能吸收极片膨胀,适合固固界面和极片膨胀问题,实验室验证高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表现好 [9] 3. **全固态产线进展**:推进氧化物和聚合物路线,100%兼容;投资硫化物路线,年底建 0.2GWh 中试线交付样品,后续扩产看投资和行业商品化属性,预计 2026 年扩至 GWh 级别量产 [18] 4. **低空产品性能**:为低空客户提供产品向成熟液体体系指标靠拢,循环超 3000 圈,能量密度 330 - 350Wh/kg,满足高 SOC 起飞、低 SOC 降落等场景,充放电倍率 8C - 12C [4][20] 5. **工艺难点**:干法前端设备要重新设计调试,有等静压连续生产、温度压力边界探索、材料混合一致性问题未解决 [18] 6. **半固态电池情况**:所有三元产品为半固态且量产出货,应用于 EVOTO、机器人、乘用车、商用车等;车载是主要商业化导入和批量生产领域,商用车需求预计增长,EVOTO 和机器人预计未来两三年产能爆发 [33][34] 7. **铝塑膜情况**:半固态和全固态铝塑膜区别不大,后续或小调整 [30] 8. **硫化物技术及供应商**:探索硫化物技术匹配软包叠片工艺;使用国产硫化锂,测试显示不同生产方式对性能影响有限,暂不透露供应商信息 [35][36] 9. **固态电解质国产化**:使用的硫化锂已国产化,不同生产方式对性能影响不大,适配量产需求 [37]
国际观察|中国新能源汽车“链通”东南亚共赢未来
新华社· 2025-07-19 16:4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东南亚布局 核心观点 -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产业链协同出海模式深度布局东南亚市场,推动属地化生产和技术迁移,与当地共建产业生态 [1] - 东南亚地区凭借政策支持、供应链优势及市场潜力,正成为中国车企"延链"核心目的地 [2][3] - 中国品牌已在泰国、印尼等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本地化生产推动销量显著增长 [4][5] 区域合作优势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东盟国家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中国企业落户 [2] - 泰国具备5G网络、数据中心及强大物流能力,安美德工业园拥有650家汽车配套工厂 [2] - 新加坡应用区块链技术提高供应链透明度,越南简化通关程序,马来西亚推广智能制造技术 [3] 市场潜力与销售表现 - 东南亚中等收入群体2030年预计达4.72亿人,电动汽车销售额或从2021年20亿美元增至2035年800-1000亿美元 [4] - 印尼2023年上半年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267%,中国品牌占比超90% [5] - 长城汽车哈弗H6在马来西亚混动SUV市场销量排名第二 [5] 产业链落地案例 - 比亚迪泰国工厂实现冲压/涂装/焊接/总装全流程生产,并引入柔性生产方案 [6] - 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2023年下线全球第300万辆新能源车 [4] - 吉利入股马来西亚宝腾汽车并参与建设丹戎马林汽车高科技谷 [6] 技术输出与生态共建 - 中国车企向东南亚输出智能座舱、自动泊车等新技术,提升当地产业现代化水平 [6] - 比亚迪计划在泰国引入插电混动技术,吉利助力马来西亚打造东盟汽车产业中心 [6] - 中国新能源全产业链(研发/电池/基础设施)优势与东南亚环保需求高度契合 [5]
多部门密集部署,新能源汽车产业“反内卷”思路明晰
第一财经· 2025-07-19 16:39
政策部署与行业整治 - 三部门联合召开新能源汽车行业座谈会,部署规范竞争秩序工作,强调价格监测、一致性检查、缩短账期等举措 [1][2] -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三大措施: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生产一致性检查、督促车企落实账期承诺 [1][4] - 中央第四指导组开展专项调研,聚焦非理性竞争问题,与车企及协会座谈交流 [1][5] - 工信部将加大"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和一致性抽查 [2] - 6月9日工信部发布通知,组织开展2025年度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工作 [3]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行业盈利水平下降,无序竞争成为效益下降主因 [2][5] -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长41.4%和40.3%,渗透率达44.3% [5] - 竞争压力向产业链传导,供应商账期加长、资金周转困难现象突出 [4] - 17家车企承诺将供应商账期缩短至不超过60天,工信部开通投诉窗口受理反馈 [4] 监管措施与长效机制 - 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可揭露不合理定价行为,防止低于成本倾销 [3] - 生产一致性检查是守住质量安全底线的必要手段,禁止偷工减料和虚假宣传 [3][4] - 国常会要求健全规范竞争长效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和标准引领 [5] - 中央指导组强调建立常态化治理机制,引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质升级 [5] 企业应对与创新方向 - 广汽集团实施研产销一体化运营模式,重组技术研究院构建"大研发体系" [6] - 东风汽车表示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坚持长期主义和用户价值 [6] - 行业需从技术创新、产品品质、用户体验、品牌文化等多维度发力 [1] - 产业链企业加快创新,如固态电池、燃料电池技术和智能网联生态建设 [6]
沃尔沃纯电小型SUV EX30CC全球同步上市 主打年轻与都市出行
环球网· 2025-07-19 13:50
产品发布 - 沃尔沃汽车推出全新纯电动小型SUV EX30 Cross Country 全球同步上市 售价23 38万元[1] - 新车定位为品牌入门级电动SUV 目标客群为追求时尚 注重环保与科技的年轻都市消费者[1] 技术平台与性能 - EX30CC基于吉利集团SEA浩瀚纯电平台打造 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动力版本[3] - CLTC工况综合续航里程覆盖多个区间 具体数据待上市配置补充[3] 设计与内饰 - 延续沃尔沃最新家族式设计语言 包括标志性"雷神之锤"前大灯和简洁流畅的车身线条[3] - 内饰采用斯堪的纳维亚简约设计理念 大量应用环保可回收材料[3] 智能化配置 - 搭载基于谷歌安卓系统开发的新一代信息娱乐系统 支持丰富互联应用[3] - 配备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可实现L2级别辅助驾驶功能[3] 战略意义 - EX30CC是沃尔沃加速电气化转型战略的重要一步[5] - 旨在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纯正的沃尔沃设计 安全与电动体验[5] 市场布局 - 新车已在沃尔沃全球主要市场启动销售[5] - 采用线上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5]
除了人形,哪些机器人领域还在默默高增长?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19 11:40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人工智能机器人行业正迎来技术迭代与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转折点,通用人形机器人仍需时间培育,但垂直领域的专业机器人已率先突破,开启万亿级市场的序幕 [1] - 行业呈现"通用机型蓄力突破,专业机型多点开花"的发展态势,通用人形机器人预计将在2028-2030年迎来爆发期,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0万台以上 [3] - 工业协作、商业服务、家庭陪伴等垂直领域的专业机器人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3][4][6] 细分领域发展 工业协作机器人 - 2023年市场规模达7.89亿美元,预计2028年增至27.8亿美元,2023-2028年CAGR高达29% [4] - 在汽车制造、3C电子、半导体等行业发挥关键作用,提升生产效率30%以上 [4] - 2030年将渗透至80%的汽车工厂 [6] 商业协作机器人 - 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430万美元飙升至2023年的7270万美元,预计2028年突破12亿美元,CAGR达75% [4] - 在无人零售、餐饮自动化等场景应用广泛,分拣配送效率较人工提升5倍以上 [4] - 2030年在餐饮行业的普及率将达30% [6] 家庭机器人 - 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624亿元人民币,2024-29年CAGR达60%,渗透率将从2024年的2.3%提升至14.6% [6] - 卧安机器人以11.9%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最大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提供商,日本市场收入占比达57.7% [6] - SwitchBot App连接设备超910万台,用户复购率达55.2% [6] 技术发展路径 - 英伟达发布全球首个开源通用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GR00T N1,采用双系统架构,模型性能提升40%,开发时间成本降低60%以上 [7][8] - 华为通过盘古大模型5.5及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实现工业、康养等场景的技术孵化,技术转化为量产的效率提升50% [10] - AI大模型与机器人硬件的深度融合将推动行业在未来5-10年迎来爆发期 [10] 企业竞争格局 - 英伟达与华为在大模型领域的突破以及垂直整合方面的实践,勾勒出技术演进的清晰路径 [7][10] - 中国企业凭借供应链优势与场景丰富度,正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10] - 华为生态的技术输出配合数千家机器人中小企业,共同构成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竞争力 [10]
极氪被曝用0公里二手车虚增销量
快讯· 2025-07-19 11:19
极氪汽车销售争议事件 核心观点 - 极氪汽车被指控通过直营门店体系将已投保过户的库存车辆伪装成新车销售 涉嫌欺诈消费者并虚增销量 [1] - 操作手法涉及"0公里二手车"概念 与2024年12月深圳和厦门公司户销量异常现象相关联 [1] - 全国多地消费者投诉提车时发现车辆已购买交强险或完成过户登记 维权遭遇推诿或拒赔 [1] 销售操作细节 - 公司利用"限时优惠"等营销话术向消费者兜售已登记为二手车的库存车辆 [1] - 涉事车辆集中在2024年5月后销售 覆盖贵州 重庆 广州等多个地区 [1] - 消费者通常在支付定金后提车阶段才发现车辆存在投保或过户记录 [1] 行业影响 - 事件暴露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在销量冲刺压力下可能存在的违规操作风险 [1] - "0公里二手车"手法被用作虚增销量的工具 可能扭曲行业真实销售数据 [1] - 作为吉利控股旗下品牌 极氪事件或对母公司声誉及行业监管加强产生影响 [1]
汽车早报|长城汽车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0.2% 丰田召回约64万辆汽车
新浪财经· 2025-07-19 08:43
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分析 - 2025年1-6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企业共销售1315.9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4.1% [1] - 十家企业中东风公司和广汽集团销量同比下降,其他企业销量均同比增长 [1] - 预计7月乘用车终端销量190万辆左右,较6月有所下降 [1] 新能源汽车发展动态 - 比亚迪在澳大利亚累计交付6万辆新能源汽车,6月单月交付量同比增长368% [2] - 比亚迪澳大利亚预计2025年全年交付量将突破4万辆 [2] - 上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揭牌,20个重点项目集中落地 [1] 车企财务与产品动态 - 长城汽车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23.67亿元同比增长1.03%,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下降10.2% [2] - 比亚迪方程豹钛7将于四季度上市,短期内不加推纯电动力版本 [2] - 吉利银河A7推出基础辅助驾驶版型,预售指导价分别为9.78万元和11.38万元 [3] 国际车企动态 - 丰田召回约64万辆汽车,包括主力车型"埃尔法" [3][4] - Stellantis集团股东会批准任命Antonio Filosa为董事会成员及执行董事 [4] - 法拉第未来发布FX Super One车型,付费预订单已达10034个 [4] 企业人事变动 - 郭荣健任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3]
汽车业整合之势不可避免
经济日报· 2025-07-19 05:56
吉利汽车与极氪合并 - 吉利汽车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这是吉利控股集团推动旗下业务回归"一个吉利"战略的重要一步 [1] - 此前吉利控股集团已将极氪和领克两个品牌整合为极氪科技集团 [1] - 合并将对双方未来发展产生多方面积极影响,包括整合资源与降低成本、技术与产品协同提升、优化品牌架构、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推进国际化战略 [1]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 - 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 1万辆和1565 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 5%和11 4%,首次双超1500万辆 [1] - 扣除出口量后国内汽车产销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表明行业已进入存量市场竞争阶段 [1] - 国内汽车市场经营主体过多,2024年具有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超过200家,企业质量良莠不齐 [3] 存量市场竞争特点 - 增量市场竞争阶段比拼速度,存量市场竞争阶段比拼效率 [2] - 企业不能简单以品牌和车型数量制胜,应通过技术创新与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 [2] - 规模大不等于实力强,品牌多不等于销量高,兼并重组是产业迈向成熟期的必然现象 [2] 行业整合趋势 - 部分大汽车集团已优先进行内部整合,如吉利汽车与极氪合并、东风汽车集团整合乘用车业务、广汽集团强化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等 [2] - 企业间兼并重组将与弱势企业退市同步展开,重塑产业竞争格局 [3] - 国际经验表明兼并重组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如美国形成三大巨头,日本三大车企着手合并 [3] 政策导向 -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4] - 兼并重组是治理内卷的重要手段,头部汽车集团已占据近90%份额 [4] - 加快企业整合可进一步提升优势汽车集团全球竞争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