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纳芯微
icon
搜索文档
从IP到集成方案,纳芯微通用信号链为何赢得头部客户信任?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15 09:07
近年来,纳芯微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及产业链协同方面不断突破,汽车芯片产品不仅广泛应用于 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还加速渗透至智能化和安全领域。 其中通用信号链产品作为这两年纳芯微打入汽车供应链的拳头产品,更是吸引了大量参会观众的目 光,而在与纳芯微信号链技术市场经理王良藩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也得以一窥纳芯微在内卷市场中 突围的底气。 从卷参数到重应用 在模拟芯片的这片市场中,通用信号链产品一度被视为技术门槛不高、竞争极其白热化的板块。过 去,国内玩家也多数徘徊在低端市场,缺乏区隔与差异化。但这几年,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我们更强调在主航道应用里的适配能力,而不是盲目追求全面覆盖。"在交流中,纳芯微信号链技 术市场经理王良藩这样说到。 国际大厂通常是按"Catalog"模式做产品,也就是围绕各种类型和子市场,把运放和 ADC 等全品 类都布上,几乎覆盖所有领域。 纳芯微的思路,恰恰相反——不是"什么都做",而是"聚焦在特定客户和场景里把事情做到极致"。 2025年4月15日,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 本 届 慕 展 上 , 纳 芯 微 携 收 购 麦 歌 恩 后 的 磁 传 感 器 系 列 、 ...
打新赚钱效应显著提升港股新股有望持续受资金关注
中国证券报· 2025-05-14 05:49
● 本报记者 周璐璐 近期,港股打新赚钱效应显著提升。根据Wind统计,4月14日以来上市的5只新股挂牌首日全部实现上 涨,并出现一只上市首日翻倍股。在此之前,今年以来上市的新股挂牌首日有涨有跌。同时,今年以来 有多只新股在一级市场受到投资者热捧。例如,日前登陆港股市场的沪上阿姨香港公开发售获3616.83 倍认购,蜜雪集团以1.82万亿港元冻资规模刷新港股纪录。 分析人士称,无论是一级市场认购情况,还是二级市场表现,均显示出资金正逐渐加强对港股新股的关 注,预计2025年港股IPO市场有望加速回暖。 连续5只新股挂牌首日股价上涨 根据香港交易所披露,4月14日以来,共计5只新股挂牌上市,分别为正力新能、映恩生物-B、博雷顿、 钧达股份、沪上阿姨。根据Wind数据,上述5只新股上市首日全部实现上涨,涨幅分别为1.45%、 116.70%、38.33%、20.09%、40.03%。 在此之前,2025年以来上市的新股挂牌首日有涨有跌。根据Wind数据,2025年初至4月13日,港股市场 共计迎来16只新股,其中8只新股上市首日实现上涨,3只新股上市首日收平,5只新股上市首日跌破发 行价。 不过,整体来看,港股新 ...
上证G60战略新兴产业成份指数上涨0.08%,前十大权重包含华友钴业等
金融界· 2025-05-13 23:33
指数表现 - 上证G60战略新兴产业成份指数5月13日收盘上涨0.08%报936.54点 成交额166.92亿元 [1] - 近一个月该指数上涨4.04% 近三个月下跌5.62% 年初至今上涨1.72% [1] - 指数基日为2016年5月24日 基点为1000点 [1] 指数构成 - 样本选取长三角G60九城市沪市上市公司中不超过50家规模最大的战略新兴产业证券 [1] - 十大权重股依次为:江淮汽车(9.66%)、华友钴业(7.25%)、恒生电子(6.21%)、亨通光电(4.81%)、中控技术(4.74%)、中国巨石(4.51%)、士兰微(4.48%)、晶方科技(2.9%)、纳芯微(2.73%)、泽璟制药(2.65%) [1] - 全部样本均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 [1] 行业分布 - 工业占比36.78% 信息技术30.00% 原材料14.21% 通信服务9.57% 医药卫生9.44% [2] 调整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同步调整 非调整期固定不变 特殊情况会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时立即剔除 并购分拆等情形按细则处理 [2] 跟踪产品 - 申万菱信上证G60战略新兴产业成份ETF为跟踪该指数的公募基金 [3]
4月9家公司首发上会全过 45家递表港交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3 23:07
4月份,A股IPO(首次公开募股)市场有9家公司首发上会,且全部过会,首发上会企业数创出自2024 年12月以来的月度新高。 在首发上会节奏有所加快的同时,A股市场的IPO终止潮似乎趋于尾声。4月份,A股IPO终止家数仅为5 家,创出自证监会2023年"8·27新政"以来的新低。上述5家IPO终止企业中,有2家公司此前已首发过 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外,4月份有45家公司递表港交所,这一数量创下2025年以来的月度 新高。 近期,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的热潮仍在持续。上述45家递表公司中,有11家为A股上市公司。 IPO公司过会创月度新高 4月份,A股IPO市场迎来9家公司首发上会,包括来自上证主板市场的天富龙和技源集团,来自深证主 板的瑞立科密和悍高集团,来自北交所的广信科技、宏远股份、岷山环能和鼎佳精密,以及创业板的山 大电力,这一首发上会企业数也创出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月度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5家已终止IPO公司中,除思锐光学外,其余4家均是在2024年之前 获得受理的,尤其是渡远户外,其早在2022年即已获得IPO受理。 与此同时,渡远户外和博达软件两家公司在此之前已首发 ...
倒计时3天,纳芯微汽车电子技术研讨会火热报名中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12 09:03
在智能化、电动化浪潮重塑汽车产业的大背景下,芯片不仅是技术的核心,更是系统演进的加速引擎。 5月15日,纳芯微将于广州举办【汽车电子技术研讨会】,围绕智能电动生态中的车身控制、车灯照 明、智能座舱、安全驾驶等系统应用,带来全方位的技术分享与应用展示。 活动时间 :5月15日 13:30-18:00 活动地点 :广州正佳广场万豪酒店 分会场一:车身控制与照明系统应用 半导体精品公众号推荐 ▲点击上方名片即可关注 专注半导体领域更多原创内容 ▲点击上方名片即可关注 关注全球半导体产业动向与趋势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 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 "半导体行业观察"交流群 | | | | | | --- | --- | --- | --- | --- | | LE PARTIS LE | | 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注明:加群+姓名+公司名称 | | | | · · RISC-V群 | · Al群 · | ● 先进封装群 | ● 汽车电子群 | | | ● Chiplet群 | ● 硅光群 ...
【招商电子】纳芯微:25Q1经营现状边际改善,麦歌恩并表带来成长增量
招商电子· 2025-05-11 20:45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9.6亿元,同比+49.53%,其中麦歌恩并表贡献7319万元,毛利率32.7%,同比-5.89pcts,归母净利润亏损4.03亿元,股份支付费用7090万元 [2] - 25Q1营收7.17亿元,同比+97.8%/环比+20.7%,麦歌恩营收约1亿元,本部营收6.17亿元同比+70.2%/环比+18.4%,毛利率34.37%,同比+2.37pcts/环比+2.84pcts,归母净利润亏损5134万元 [2] - 2020-2022年营收CAGR达90.4%,2023年受行业周期影响营收同比下降21.52%至13.11亿元,2024年恢复增长至19.6亿元 [13] - 2024年信号链、传感器、电源管理、定制服务及其他营收占比分别为49.14%、35.87%、13.98%、1.01% [3][15] - 2024年泛能源、汽车电子、消费电子营收占比分别为49.49%、36.88%、13.63%,汽车领域占比同比+5.93pcts [4][16] 产品布局与技术发展 - 公司产品型号超3300余款,其中麦歌恩为1000余款,覆盖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品类 [3][29] - 传感器产品包括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收购麦歌恩新增工业编码器、开关与锁存器、线性位置传感器等1000余款产品料号 [32][33] - 信号链产品中隔离类产品保持市场领先,MCU+产品累计出货超200万片,24M11推出实时控制MCU产品,通用信号链产品25年将规模化出货 [3][34][35] - 电源管理产品包括栅极驱动、电机驱动、音频功放等,推出锂电保护MOSFET系列和NS800RT系列实时控制MCU产品 [37][38] - 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车规级产品可快速移植到灵巧手、感知/通信、动力BMS、关节控制、热管理等应用场景 [4] 战略收购与市场拓展 - 2024年6月收购麦歌恩完善磁传感器业务布局,2024年11-12月麦歌恩并表贡献营收7319万元,25Q1贡献营收1亿元 [2][39][42] - 麦歌恩2023年营收3亿元,净利润0.19亿元,评估值10亿元,公司全资控股麦歌恩 [42] - 收购麦歌恩带来产品多样性增加、研发资源整合、市场与客户协同等优势,提升公司在磁传感器领域的竞争力 [39][40][41] - 2025年4月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拟筹集资金开拓海外市场,提升全球竞争力 [8] - 公司已在德国、美国、日本、韩国设立分支机构,持续拓展海外市场 [8]
纳芯微(688052):25Q1经营现状边际改善,麦歌恩并表带来成长增量
招商证券· 2025-05-11 20: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营收同比高速增长,股份支付压力减小,25Q1毛利率同环比回升 [4] - 产品矩阵布局趋于全面化和均衡化,收购麦歌恩完善磁传感业务布局 [4] - 汽车电子未来成长预期较高,工业和消费逐步复苏,前瞻布局机器人等领域 [4] - 预计公司25 - 27年营业收入为28.58/35.35/42.32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 - 1.47/0.13/2.06亿元,2026 - 2027年对应EPS为0.09/1.45元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内高端模拟芯片拓荒者,稳扎稳打屹立国产替代领军梯队 - 产品布局和下游拓展双向并进,拟港交所上市提高全球竞争力 - 保持高速研发节奏,收购麦歌恩拓展磁传感器领域,聚焦三大产品线服务多下游领域,产品品类不断完善 [8] - 2024年6月收购麦歌恩,2025年4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以开拓海外市场提升竞争力 [9] - 王升杨、盛云、王一峰为实际控制人,对主要子公司完全控股,苏州纳星间接持有麦歌恩31.72%股份,纳芯微直接持有68.28% [12] - 公司收入规模整体逐年扩大,毛利率和费用压力高峰年份基本过去 - 营收不断增长受益下游汽车电子需求旺盛和麦歌恩协同效应,2020 - 2022年CAGR达90.4%,2023年受行业下行影响下降,2024年再创新高,25Q1同比+97.82%/环比+20.66% [14] - 信号链产品营收占五成左右,电源管理与传感器产品营收占比不断增长,2024年信号链、电源管理、传感器产品分别占比49.14%、35.87%、13.98% [15] - 泛能源领域为主要营收来源,汽车电子需求旺盛营收占比快速增长,2024年汽车领域营收占比提升5.93pcts [18] - 近年来毛利率呈下降趋势,2024年为32.7%,同比下降5.9pcts,25Q1为34%有所恢复;2024年净利率为 - 21%,25Q1为 - 7% [22] - 各产品线毛利率均有所下降,2024年信号链、电源管理、传感器产品毛利率分别为37.59%、22.42%、43.8% [24] - 24年期间费用率为50%,同比有所下降,始终坚持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为5.4亿元,同比增3.52%,25Q1为1.79亿元,同比+17.57% [28] - 2019 - 2022年归母净利受益规模效应增长,2023 - 2024年受行业和费用影响亏损,25Q1同比大幅减亏 [30] “感知”“驱动”未来路线未变,共建绿色、智能、互联互通的“芯”世界 - 聚焦泛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逐步发展三大主力产品线 - 可提供超3000款产品,广泛用于多领域,目前有3300余款产品型号,麦歌恩有1000余款 [32] - 传感器:收购麦歌恩新增1000余款产品料号,压力和温湿度传感器有新产品满足需求 [35] - 信号链:通用信号链产品量产将在25年带来新动力,MCU + 产品出货超200万片,通用信号链产品量产料号超20个 [38] - 电源管理产品:推出锂电保护MOSFET与MCU新品并逐步贡献营收,在消费电子领域量产,NS800RT系列MCU适用于多领域 [41] - 成功全额收购麦歌恩,协同发展增强公司磁传感器类产品技术实力 - 麦歌恩专注磁传感器研发,产品应用广泛,在细分领域有领先优势,磁电流传感器2024年拓展至汽车三电系统 [43] - 收购麦歌恩增加产品多样性、整合研发资源、实现市场与客户协同,提升竞争力、研发实力和品牌市占率 [44] - 麦歌恩经营业绩良好,2023年营收3亿元,净利润0.19亿元,2024年11 - 12月并表营收0.73亿元,公司全资控股 [46] 财务预测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311|1960|2858|3535|4232| |同比增长|-22%|50%|46%|24%|20%| |营业利润(百万元)|(296)|(403)|(147)|13|207| |同比增长|-217%|36%|-63%|-109%|155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05)|(403)|(147)|13|206| |同比增长|-222%|32%|-64%|-109%|1535%| |每股收益(元)| - 2.14| - 2.83| - 1.03|0.09|1.45| |PE| - 86.5| - 65.5| - 180.1|2092.8|128.0| |PB|4.3|4.4|4.6|4.5|4.4|[5][54]
AI扩散规则或被取消,产业链相关公司有望修复
信达证券· 2025-05-11 20: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申万电子细分行业涨跌不一,北美重要个股普遍反弹 [2] - AI扩散规则或被取消,产业链相关公司有望修复,若取消限制短期内国内AI芯片进口压力或缓解,产业链估值有望修复,但需关注后续新规,自主可控仍重要 [2] - 建议关注算力链、国产算力、果链、晶圆代工、模拟芯片等相关公司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追踪 电子行业 - 申万电子二级指数年初以来涨跌幅分别为半导体(+3.21%)、其他电子Ⅱ(-2.61%)、元件(-1.87%)、光学光电子(-5.74%)、消费电子(-9.21%)、电子化学品Ⅱ(+5.39%);本周涨跌幅分别为半导体(-1.58%)、其他电子Ⅱ(+4.33%)、元件(+3.96%)、光学光电子(+2.18%)、消费电子(+3.73%)、电子化学品Ⅱ(+1.06%) [8] - 美股年初以来重要科技股涨跌幅有差异,本周部分个股有涨跌表现 [10] 个股涨跌 - 申万半导体板块本周源杰科技等涨幅靠前,芯原股份等跌幅靠前 [14][15] - 申万消费电子板块本周慧为智能等涨幅靠前,光大同创等跌幅靠前 [15][16] - 申万元件板块本周生益电子等涨幅靠前,南亚新材等跌幅靠前 [16][17] - 申万光学光电子板块本周ST宇顺等涨幅靠前,福光股份等跌幅靠前 [18][19] - 申万电子化学品板块本周三孚新科等涨幅靠前,格林达等跌幅靠前 [19][20] 重要公告 - 歌尔股份2025年5月9日发布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涉及激励对象6302人,拟授予股票期权6806万份,行权价格22.21元/股,有效期最长不超过36个月 [21] - 英集芯2025年5月8日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涉及激励对象145人,授予价格9.62元/股,有效期最长不超过36个月,分两期归属,有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标 [22] - 艾比森2025年5月8日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发行价格7.80元/股,发行数量不超过46153846股(若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实施完毕调整为不超过47058823股),由丁彦辉先生全额认购 [23] AI扩散规则或被取消,产业链相关公司有望修复 - 特朗普计划取消并修改拜登政府对先进人工智能芯片出口限制,《人工智能扩散框架》今年1月发布,该框架将全球国家分为三级 [24] - 第一层级10余个国家及地区可无限制购买,第二层级约120个国家及地区每年有采购上限,第三层级“重点关注”国家及地区被全面禁止出口高端人工智能芯片 [24] - 美国商务部发言人称拜登规则复杂官僚阻碍创新,将用简单规则取代,特朗普宣布消息后美国多家科技公司股价提振,若取消限制国内AI芯片进口压力或缓解,产业链估值有望修复 [28]
专家访谈汇总:世界开始重新定义“军工强国”
3、 《 多只数字经济ETF发行》摘要 ■ 2025年前4个月,中国出口总额达 8.3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 ,整体出口表现仍强于预 ■ 银行ETF优选(517900)、银行ETF易方达(516310)、银行ETF基金(515020)、银行ETF南方(512700) 等涨幅靠前。 ■ 短期调整不改中长期成长逻辑,建议关注 模拟芯片与汽车芯片国产替代链条 ,如中颖电子、华润 微、纳芯微等。 ■ 数字经济ETF聚焦国资数字化转型方向,具备 长期主题投资潜力 ,适合作为 新基建+数据要素 组合 中的核心配置工具。 4 、 《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审核提速》摘要 ■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与证监会联合发文,明确支持 股权投资机构通过科技创新债进行募资 ,扩 展资金用途至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标志着科技创新债正从单一融资工具转向引导长期资本投早投小 的制度性通道。 ■ 配套机制也进一步完善,从产品结构、投资主体到募资用途全线拓展,强化科技创新债服务硬科技 和中小企业的政策地位。 ■ 5月8日,上交所信息显示,包括 抚州高新区财投集团 在内的三只科技创新公司债获得交易所反 馈,其中部分项目受理时间长达半年,反映当前审查 ...
北大复旦校友联手创业,看上了国产自给率仅9%的市场,年入20亿冲刺港股
创业邦· 2025-05-11 11:25
公司概况 - 纳芯微是一家主营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设计研发的企业,采用Fabless模式运营,产品包括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数字隔离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 [3] - 公司在中国模拟芯片市场位列中国厂商第五名,在汽车模拟芯片、数字隔离类芯片、磁传感器市场均位列中国厂商第一名 [3] - 2022年已在A股上市,最新市值达266.5亿元(截至5月6日收盘) [4] 行业背景 - 中国模拟芯片自给率从2019年的9%提升至2023年的15%左右,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3] - 数字隔离芯片市场长期被欧美企业主导,如安华高、ADI、Silicon Labs、德州仪器等 [8] - 2018-2021年间全球芯片供应链剧烈震荡,美国对华实施芯片管制叠加疫情导致"缺芯潮",为国产替代创造窗口 [10] 发展历程 - 2013年由王升杨、王一峰、盛云创立,初期主攻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2014年推出首款三轴加速度计信号调理ASIC并实现收支平衡 [7] - 2015年拓展至工业和汽车赛道,2017年发布首款数字隔离器 [7][8] - 2021年实现全品类车规隔离产品量产,2022年科创板上市,当年营收超16亿元,净利润超2.5亿元 [10]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70亿、13.11亿和19.6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50亿、-3.05亿和-4.03亿元 [13] - 毛利率持续下滑,从2022年的48.5%降至2023年的33.9%,2024年进一步降至28.0% [14] - 亏损原因包括市场竞争加剧、研发投入增加以及股份支付费用 [14] 竞争压力 - 2023年德州仪器在中国市场发起价格战,电源管理芯片和信号链芯片成为"重灾区" [15] -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2-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4.04亿、5.22亿和5.40亿元 [14] 战略布局 - 汽车领域:2023年车用小电机驱动SoC和磁开关量产,汽车芯片出货量超1.64亿颗,汽车业务占比超30% [16] - 国际化:2024年在德国、日本、韩国等地设立子公司,境外营收占比15.58%,与大陆集团等国际Tier1合作 [18] - 人形机器人:将汽车电子技术迁移至该领域,聚焦感知链和控制链解决方案,推出全链路控制方案及兼容GaN器件的驱动芯片 [19][21] 资本运作 - 2022年成立纳星创投,已对外投资超100起 [11] - 2025年初全资收购麦歌恩,拓展磁传感器领域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