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曙光

搜索文档
生成式AI在多行业实现深度落地,人工智能ETF(515980)收涨1.07%,全天成交1.29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7-11 17:02
市场表现 - 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931071)上涨0 79%,成分股寒武纪上涨5 82%,卫宁健康上涨5 58%,用友网络上涨4 55%,深桑达A上涨4 33%,澜起科技上涨2 73% [1] - 人工智能ETF(515980)收涨1 07%,最新价报1 04元 [1] - 人工智能ETF近1年净值上涨33 84%,最高单月回报为30 38%,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43 97%,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6 80% [3] 流动性及规模 - 人工智能ETF换手3 81%,全天成交1 29亿元,近1周日均成交1 55亿元 [3] - 人工智能ETF最新规模达33 56亿元,融资买入额814 20万元,融资余额1 11亿元 [3] 指数构成 - 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选取50只最具代表性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人工智能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4]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2 07%,包括中际旭创、新易盛、科大讯飞、豪威集团、中科曙光、金山办公、寒武纪、澜起科技、浪潮信息、海康威视 [4] - 前十大权重股中,寒武纪权重6 33%,中科曙光权重6 42%,豪威集团权重6 11%,中际旭创权重5 80%,科大讯飞权重5 36% [7] 行业分析 - 人工智能行业遵循"技术-硬件-终端-应用"的发展范式,技术端由通信网络变为大模型理论研究,发展高度取决于上游AI芯片与算力硬件水平 [7] - 国产芯片厂商加速技术突破,应用生态持续完善,推动生成式AI在多行业实现深度落地 [7] - 大模型及其硬件基础架构构成产业核心价值,相关领域投资将同时获得技术突破红利与产业升级收益 [7] 产品信息 - 人工智能ETF(515980)场外联接包括华富人工智能ETF联接A(008020)和华富人工智能ETF联接C(008021) [8] - 人工智能ETF管理费率0 50%,托管费率0 10%,近1月跟踪误差0 011% [3] - 人工智能ETF近1年夏普比率1 18,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 26% [3]
“并购热潮”来袭,券商掘金并购业务!前三名业务量遥遥领先
券商中国· 2025-07-11 14:59
并购重组市场概况 - 2024年9月至2025年6月A股重大资产重组(含定增并购)共计196起,同比增幅达172%,月均案例数量增长12个[5] - 券商在并购业务领域占据全市场份额60%以上,44家券商参与服务并购重组项目[3] - 政策持续优化,包括2024年"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及2025年修订《重组办法》,建立绿色通道、分期支付机制等[6][7][8] 券商并购业务竞争格局 - 交易数量前三:中金公司(32单)、中信证券(30单)、华泰证券(23单),头部集中效应显著[3] - 交易金额前三:中信证券(2024.64亿元)、中金公司(1457.36亿元)、中邮证券(1163.67亿元),华泰证券以402.19亿元居第四[3] - 申万宏源、国泰海通等6家券商年内并购项目数超5单,交易金额均超百亿元[3] 标杆并购案例与行业趋势 - 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交易规模达1159.69亿元,为国内算力产业最大吸并案[4] - 科创板并购活跃度提升:事件占比从2023年4%升至2025年上半年18%,电子、计算机领域案例显著增加[10] - 证券行业整合加速,国泰君安合并海通证券、国信证券收购万和证券等案例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11][12] 政策驱动与产业整合 - 政策重点支持科创资产并购,如奥浦迈收购澎立生物应用"反向挂钩"机制[10] - 半导体领域案例频发,如北方华创控股芯源微,推动产业链技术协同[10] - 并购重组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工具,助力上市公司补链强链、提升技术水平[9][10]
上证指数冲击9.24高点,人工智能AIETF(515070)持仓股寒武纪大涨超5%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1 13:45
市场表现 - 今日A股大金融板块爆发,沪指站稳3500点,科技赛道震荡走强 [1] - 人工智能AIETF(515070)持仓股寒武纪大涨超5%,用友网络、中科星图、奇安信、深桑达A均有不错表现 [1] - 人工智能AIETF(515070)盘中大涨超1.3%,成交额突破7000万元 [1] 行业分析 - 2023年初和2025年初的两轮行情逻辑差异显著:早期以海外技术迭代为锚点,2024年四季度后国内巨头的AI资本开支成为核心驱动力 [1] - DeepSeekR1大模型发布加速了国产化进程,人工智能技术仍处早期,类比消费电子发展路径,关键技术突破将催化应用场景落地与规模化发展 [1] - 产业趋势明显,自主可控和产业链势能成为新特征,叠加无风险利率下降与政策支持,为行业创造有利环境 [1] 产品信息 - 人工智能AIETF(515070)跟踪CS人工智能主题指数(930713),成分股选取为人工智能提供技术、基础资源以及应用端个股,聚集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中游 [1]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寒武纪-U、海康威视、中际旭创、中科曙光、科大讯飞、豪威集团、新易盛、澜起科技、金山办公、紫光股份等国内科技龙头 [1] - 相关产品:华夏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联接A(008585)、华夏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联接C(008586) [2]
OpenAI“开放权重模型”最快下周上线,AI人工智能ETF(512930)盘中反弹超1.0%
新浪财经· 2025-07-11 11:07
OpenAI开放权重模型 - OpenAI计划推出"开放权重模型",最快下周上线,该模型通常为"闭源权重" [1] - 新模型"类似于o3 mini",具备OpenAI最新模型的推理能力 [1] - OpenAI已向开发者和研究人员展示该模型,并征求AI社区反馈 [1] 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11日10:37,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930713)上涨0.59% [1] - 成分股寒武纪上涨4.56%,奇安信上涨1.91%,浪潮信息上涨1.59%,萤石网络上涨1.42%,瑞芯微上涨1.39% [1] - AI人工智能ETF(512930)上涨0.52%,最新价报1.36元 [1] - 截至2025年7月10日,AI人工智能ETF近1月累计上涨2.80%,涨幅排名可比基金1/3 [1] - AI人工智能ETF最新规模达19.10亿元 [1] AI人工智能ETF费率与跟踪指数 - AI人工智能ETF管理费率为0.15%,托管费率为0.05%,费率在可比基金中最低 [2] - ETF紧密跟踪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该指数选取50只人工智能相关上市公司证券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2.8% [2]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中际旭创、新易盛、寒武纪、科大讯飞、豪威集团、中科曙光、海康威视、澜起科技、金山办公、浪潮信息 [2] - ETF场外联接包括平安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发起式联接A/C/E [2]
金融IT迎破局机遇!金融科技、稳定币概念大涨,重仓软件开发行业的信创ETF基金(562030)盘中拉升逾1%
新浪基金· 2025-07-11 10:55
信创ETF基金表现 - 信创ETF基金(562030)7月11日场内价格上涨1.14%,现价0.973元,成交额601.30万,基金份额1.47亿份,资产净值1.44亿 [1][2] - 成份股中星环科技涨幅超6%,格尔软件涨近6%,赢时胜、麒麟信安、东方国信等涨幅逾4% [1] - 该ETF跟踪中证信创指数,覆盖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等信创产业链核心环节 [4] 区块链与资产数字化动态 - 深圳区块链协会7月3日召开研讨会,推动万亿级实体资产(如房产、新能源设施)数字化流通,计划2025年9月发布《RWA技术规范》,涵盖数据跨境传输、链上确权等流程 [2] - 上海市国资委7月10日提出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推动科技、金融、产业融合 [3] 信创产业投资逻辑 - 国际形势驱动自主可控需求,国家政策扶持信创领域发展 [5] - 地方化债力度加大或带动政府信创采购回暖 [5] - 华为等国产厂商技术突破推动国产软硬件市场份额提升 [5] - 信创2.0加速推进,采购标准细化,金融、政务领域订单进入爆发期 [3][5] 大数据产业ETF布局 - 大数据产业ETF(516700)信创含量近70%,跟踪中证大数据产业指数,覆盖数据中心、云计算等细分领域,权重股包括中科曙光、科大讯飞等龙头 [6] - 数字中国顶层设计加速国产替代,科技自主可控前景广阔 [6] 金融科技革新趋势 - Robinhood股票代币发行引发金融科技革命,交易量迅速放大,国内互联网券商、金融科技公司或迎价值重估 [3] - AI商业化降低信创生态门槛,加速国产化从党政军向全行业渗透 [3]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训推一体机行业全景分析:随着AI泛应用,企业对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需求不断增加,训推一体机市场规模将迎来显著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1 09:33
训推一体机行业定义及分类 - 训推一体机是一种集成了AI模型训练和推理部署功能的专用计算设备或系统,具有软硬件一体化、本地化闭环及动态资源分配等特点 [1] - 根据部署位置可分为云端一体机、边缘一体机、混合一体机;根据垂直化程度可分为通用型、行业专用型 [1]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AI训推一体机市场空间为168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主要受AI大模型需求爆发、国产化替代加速、政策支持等因素驱动 [3] - 政务、金融、医疗等领域渗透率提升是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 [3]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芯片(CPU、GPU、存储器)、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硬件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 [5] - 中游为训推一体机研发生产及系统集成 [5] - 下游应用于政务、金融、医疗、制造业、能源、教育等领域 [5] 电子政务领域应用 - 训推一体机在电子政务领域覆盖智慧城市、政务决策、公共安全、民生服务等场景,凭借数据本地化处理、高效模型迭代、隐私安全保护等优势加速落地 [7] - 2024年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市场规模约4732亿元,其中硬件规模1440亿元,预计2025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元 [7]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国产化主导、头部集中、垂直细分加速"特点,主要参与者包括ICT巨头、AI芯片厂商、云计算服务商及垂直领域解决方案商 [10] - 代表企业包括阿里巴巴、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科大讯飞、华为、中兴通讯、软通动力、恒为科技、云天励飞、云从科技等 [10] 代表企业动态 - **浪潮信息**:2024年营业收入1147.67亿元,同比增长74.24%,推出适配不同行业场景的大模型一体机产品 [12] - **中科曙光**:2024年营业收入131.48亿元,同比下降8.40%,净利润19.11亿元,同比增长4.10%,发布全国产DeepSeek大模型超融合一体机 [14] - **科大讯飞**:联合华为发布星火一体机,支持全栈国产化部署 [11] - **华为**:推出FusionCube A3000训推超融合一体机,适配DeepSeek私有化部署 [11]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融合、场景下沉、国产替代、绿色计算是行业四大变革方向 [16] - 未来将向高性能国产化(如Chiplet技术)、轻量化训练(LoRA微调)、多模态融合(文本+视觉一体机)方向发展 [16]
国产GPU加速突围:业绩爆发,上市竞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21:22
国产GPU芯片行业现状 - 国内头部GPU芯片公司在2024年迎来收入和潜在收益大爆发 得益于AI智算需求跃升 [1] - DeepSeek兴起推动国内AI芯片需求 尤其在AI端侧落地方面 2024年前三月头部公司收入快速成长 [1] - 自主架构和软件生态体系构建仍在蓄力 影响公司盈利能力 [1] - 国内计算芯片生态探索更高效聚合的成长方式 包括产业链整合 自研ASIC芯片 发力超节点集群 [1] 公司业绩表现 摩尔线程 - 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4.32亿元 同比大增25702% [2] - 收入结构变化 2022年桌面级图形加速占7144% 2023年专业图形加速为主 2024年AI智算占7763% [2] - 2024年主营业务毛利率7232% 2023年为2784% [2] - AI智算产品增长源于大模型训练 推理部署 GPU云服务需求提升 [2] - 2024年合同负债173亿元 同比增长22037% [5] 沐曦集成电路 - 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742亿元 同比暴增13549% [3] - 2024年训推一体GPU板卡占收入6899% GPU服务器占2829% [3] - 2025年一季度主营业务收入32亿元 达2024年全年收入的43% [3] - 2024年主营业务毛利率5348% 2023年为6427% [4] - 2024年合同负债134亿元 同比增长29412% [5] 寒武纪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111亿元 同比大增423022% 归母净利润355亿元 同比大增25639% [5] 海光信息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076%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533% [5] - 一季度合同负债3237亿元 同比增长25847% [5]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AI服务器市场外购英伟达 AMD芯片比例预计从2024年63%降至2025年42% [6] - 中国本土芯片供应商如昇腾等 2025年占比预计提升至40% [6] - 英伟达在硬件和软件生态层面有近20年积累 地位难以撼动 [7] 技术路线与生态建设 - 沐曦集成电路提出全栈自主方向 自主构建MXMACA软件栈 兼容CUDA生态 [8] - 摩尔线程具备全栈IP技术自主化 支持万卡级规模扩展 单集群可部署超1000个计算节点 [8] - 沐曦集成电路预计2026年达到盈亏平衡 摩尔线程预计2027年实现盈利 [9] - 海光信息计划收购中科曙光 有望形成芯片到服务器的完整生态链 [11] - DeepSeek爆发推动国产GPU芯片公司适配 如沐曦曦云C550和摩尔线程MTT S4000完成大模型适配 [11] - 国内探索超节点集群产品 通过交换芯片提升数据处理效率 [12] - 华为 寒武纪等自研ASIC芯片的必要性凸显 带动AI服务器市场向不同生态体系发展 [12]
超节点时代来临:AI算力扩容!申万宏源:关注AI芯片与服务器供应商
格隆汇· 2025-07-10 16:09
算力需求趋势 - 大模型参数爆炸式增长推动算力需求从单点向系统级整合加速转变 [1] - Scale-up与Scale-out成为算力扩容两大核心维度 Scale-up追求硬件紧密耦合 Scale-out实现弹性扩展支撑松散任务 [1] - Scale-up突破传统单服务器、单机柜限制进入"超节点"时代 节点内GPU数量从2卡增至8卡 实现跨服务器、跨机柜互联 [1] 技术架构与硬件差异 - 超节点是算力网络系统在机柜层面的Scale-up 节点内采用铜连接与电气信号 跨机柜引入光通信 [2] - Scale-up与Scale-out硬件边界为NIC网卡 外部依赖光模块、以太网交换机等设备 架构设计、协议标准存在本质差异 [2] - 芯片厂商分化明显 英伟达、博通、华为、海光深耕Scale-up 以太网厂商(博通、海思、盛科通信)聚焦Scale-out [2] 产业链整合动态 - 英伟达近6年完成8宗并购 覆盖网络技术(Mellanox)、软件定义网络(Cumulus)、行业应用(Parabricks)等领域 构建芯片到应用闭环生态 [2] - 海光信息拟吸收合并中科曙光 形成CPU+DCU与服务器+云基础设施协同 完成从芯到云全产业链部署 [3] - AI芯片厂商强化纵向整合 但不会切入代工业务 如AMD收购ZT System后剥离代工板块 [4] 产业链分工与投资机会 - 超节点趋势下产业链分工细化 板卡设计能力成为核心差异化要素 代工环节分化为板卡设计与机柜代工供应商 [4] - 建议关注硬件互联与场景适配双线布局 标的包括海光信息、中科曙光、浪潮信息、紫光股份等AI芯片与服务器供应商 [4]
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人工智能ETF(515980)全天成交1.10亿元,单月最高回报超30%!
搜狐财经· 2025-07-10 15:57
市场表现 - 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931071)下跌0 26% 成分股涨跌互现 乐鑫科技领涨5 77% 广电运通上涨3 23% 三六零上涨1 60% 中科星图领跌 寒武纪 光环新网跟跌 [1] - 人工智能ETF(515980)最新报价1 03元 [1] - 人工智能ETF近1年净值上涨35 14%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30 38% 最长连涨月数3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43 97%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6 80% [3] - 人工智能ETF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 26% [3] 流动性及规模 - 人工智能ETF换手率3 27% 全天成交1 10亿元 近1周日均成交1 50亿元 [3] - 人工智能ETF最新规模达33 88亿元 融资净买额217 82万元 融资余额1 16亿元 [3] 产品特性 - 人工智能ETF管理费率0 50% 托管费率0 10% [3] - 人工智能ETF近1月跟踪误差0 012% [3] - 人工智能ETF近1年夏普比率1 18 [3] 指数构成 - 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选取50只最具代表性上市公司证券 反映人工智能产业整体表现 [4]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2 07% 包括中际旭创(5 80%) 新易盛(3 89%) 科大讯飞(5 36%) 豪威集团(6 11%) 中科曙光(6 42%) 金山办公(5 06%) 寒武纪(6 33%) 澜起科技(3 48%) 浪潮信息(2 90%) 海康威视(未列具体权重) [4][6] 成分股表现 - 中科曙光下跌0 66% 权重6 42% 寒武纪下跌2 15% 权重6 33% 豪威集团下跌0 08% 权重6 11% [6] - 中际旭创上涨0 89% 权重5 80% 科大讯飞下跌0 02% 权重5 36% 金山办公下跌0 73% 权重5 06% [6] 行业动态 - 英伟达股价创历史新高164 42美元 日内涨幅2 8% 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 成为全球首家达到该里程碑的公司 [6]
“中科队”联手出击!中科星图联合中科曙光进军太空计算领域
观察者网· 2025-07-10 15:18
合作框架协议 - 中科星图与中科曙光签署《太空计算领域的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共同推动"太空计算"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 [1] - 合作内容包括技术研发、太空算网建设等课题,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一戎、中科曙光总裁历军见证签约 [1] 核心技术开发 - 双方将联合开发空天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算力与数据服务,推进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专用核心部件研发 [3] - 合作覆盖"芯片—整机—算网—数据—应用—生态"全链路技术创新 [3] 太空算网建设 - 构建"天地一体化"协同智能计算架构,覆盖"用户(端)-星上(边缘)-天基(云)-地基(云)"的算力资源互联调度 [3] - 推动太空芯片接口规范、空天数据处理模型等核心技术与应用标准制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开发技术产品 [3] 行业应用拓展 - 推动"在轨智能处理 + 地面深度应用"模式,覆盖应急救援、气象、海洋、农业等传统场景及低空空域管理、电磁感知等新兴领域 [4] - 赋能通信、环境监测、智能交通与导航、边缘计算与物联网等行业,构建"空天数据-算力处理-应用输出"闭环 [4] 公司背景与资源 - 中科星图成立于2006年,2020年科创板上市,去年归母净利润3.52亿元,专注于数字地球产业 [6] - 中科曙光以国家"863"计划成果为基础,专注高端计算机、存储、数据中心等领域,拥有完整产业链 [6] - 合作将结合中科星图空天数据资源与中科曙光超算中心、云计算平台等底层算力 [6] 太空计算定义 - 太空计算指在太空中部署具备数据处理、分析和决策能力的系统,集成AI、云计算和边缘计算能力于卫星 [4] - 目标为减少对地面数据中心依赖,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和实时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