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搜索文档
求是专访 |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怎么看
中汽协会数据· 2025-11-04 13:53
宏观经济表现 -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00万亿元,同比增长5.2%,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2、0.4个百分点 [2] -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与上半年持平,其中30—59岁就业主体人群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4.0%,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4.8%,均比上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2][13]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基本稳定,前三季度同比下降0.1%,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月度涨幅连续5个月扩大,9月份上涨1% [2][15][17] 产业结构优化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6.7%,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同比分别增长9.6% [3][7] - 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9%,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8]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提高0.3个百分点 [8] 创新驱动发展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6%、9.7% [7] - 机器人减速器、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等智能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2倍、40.5%、29.8% [7] - 集成电路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生物药品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2.4%、20.5%、11.8% [19] 绿色转型进展 - 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9.7%、46.9%、14.0% [9] - 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9] - 单位GDP能耗、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继续下降 [9] 对外开放成果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长6.2%,占进出口总额的51.7%,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 [10] -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1.9%,"新三样"产品、铁道电力机车等绿色产品增速达到两位数 [10] - 前7个月成为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贸易伙伴,比上年同期增加14个 [10] 内需与收入增长 - 内需拉动经济增长3.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七成以上 [8] -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5.2%,与经济增长同步 [4]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43,同比缩小0.03,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快于东部 [8] 服务业发展 - 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占GDP比重达58.4%,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14] - 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文体娱乐、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等服务行业就业人数比二季度和上年同期均有增加 [14]
锐财经|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稳中有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04 13:19
宏观经济整体表现 -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前列 [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 [2]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创下2022年以来同期新高 [2] 制造业与产业发展动能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7%和9.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5.9%和16.7%,较去年同期提高2.1和0.8个百分点 [2] - 集成电路制造业和智能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大幅增长22.4%和12.2% [2] - 民用无人机和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43.2%和29.8% [3] - 新能源汽车和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增长29.7%和46.9% [3] 企业效益与出口表现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2%,9月份单月同比增长21.6% [2] - 多晶硅、硅片、碳酸锂等产品价格明显回升 [2] - 货物出口保持7.1%的增速,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分别达11.9%和9.6% [2]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2.4% [2] 消费与服务市场 - 服务零售额增长5.2%,群众体育赛事、演唱会等人气十足 [3] 有效投资与政策支持 - 近期安排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用于补充财力和扩大投资,其中新增2000亿元专项债券额度 [6] - 5000亿元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支持2300多个项目,总投资约7万亿元 [6] - 资金重点投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基础设施及交通、能源、地下管网等城市更新领域 [6] 农业与能源基础保障 - 累计安排4000多亿元中央资金支持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1.8亿亩 [4] - 安排200多亿元中央资金支持灌区建设改造工程 [4] - 全国统调电厂存煤2.2亿吨,可用35天以上,地下储气库已完成年度注气任务 [4]
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稳中有进(锐财经)
人民日报· 2025-11-04 04:35
宏观经济整体表现 -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前列 [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 [2]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创下2022年以来同期新高 [2] 产业发展动能与结构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7%和9.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35.9%和16.7%,较去年同期提高2.1和0.8个百分点 [2] - 集成电路制造业和智能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大幅增长22.4%和12.2% [2] - 民用无人机和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43.2%和29.8% [3] - 新能源汽车和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增长29.7%和46.9% [3] 企业效益与出口表现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2%,9月份单月同比增长21.6% [2] - 货物出口保持7.1%的增速,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分别达11.9%和9.6% [2]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2.4% [2] 消费与服务业趋势 - 服务零售额增长5.2%,群众体育赛事和演唱会等人气十足 [3] 投资与政策支持 - 安排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用于补充财力和扩大投资,其中新增2000亿元专项债券额度 [6] - 5000亿元资金已全部投放,支持2300多个项目,总投资约7万亿元,重点投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基础设施及城市更新等领域 [6]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大对经济大省和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的支持 [6] 民生保障与基础设施 - 累计安排“两重”等中央资金4000多亿元,支持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1.8亿亩 [4] - 安排中央资金200多亿元支持灌区建设改造工程 [4] - 全国统调电厂存煤2.2亿吨,可用35天以上,地下储气库已完成年度注气任务 [4]
提及能源!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釜山举行会晤
新华社· 2025-10-30 15:11
当地时间10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釜山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 习近平指出,中美关系在我们共同引领下,保持总体稳定。两国做伙伴、做朋友,这是历史的启示,也 是现实的需要。两国国情不同,难免有一些分歧,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时而也会有摩擦,这很正 常。面对风浪和挑战,两国元首作为掌舵人,应当把握好方向、驾驭住大局,让中美关系这艘大船平稳 前行。我愿继续同特朗普总统一道,为中美关系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也为两国各自发展营造良好的环 境。 习近平强调,中国经济发展势头不错,今年前三季度增长率达5.2%,对全球的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 4%,这是克服内外困难实现的,来之不易。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规模、韧性、潜力都比较大,我们 有信心也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未来5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建议。70多年来,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从来没有想挑战谁、取代谁,而是集 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做更好的自己,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这是中国成功的重要密码。中国将进 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进人的全面发 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相信这 ...
中国经济不靠奇迹,只靠真本事
搜狐财经· 2025-10-30 12:12
文︱陆弃 有些数字,比口号更有说服力。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把那些唱衰论、危机论、崩 溃论打得噤声。面对外部高压、内部困局,中国经济不仅没趴下,反而顶着压力往前挤出了一条稳中有 进的路。增长稳住了,就业守住了,物价稳住了,外贸回升了——一连串"稳"的背后,是14亿人的硬 扛,是企业家的苦撑,是政府的稳手,更是一个庞大经济体的惊人韧性。 有时候看中国经济,就像看一部长篇剧。外面风暴不断,剧情转折频繁,但主角始终没下线。世界经济 疲软、贸易保护升温、供应链割裂、地缘政治紧绷,本以为这是一场全球衰退的预演,结果中国又一次 稳住了节奏。GDP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制造业PMI重回扩张,社会消费反弹,新能源、智能制造、数 字经济等板块持续爆发。这不是"数据修辞",而是真实的生产线、满载的货柜、亮着灯的车间、络绎不 绝的订单。 这几年,中国经济像个老练的拳手,不靠花拳绣腿,靠的是防守反击的硬功夫。有人质疑增长质量,有 人担心投资热度,也有人说"消费不行"。可如果真的走进现实,会发现一个悄然变化的事实:不论是县 城的夜市、乡镇的电商,还是大厂的新工艺、新能源工地、港口的繁忙场景,经济的脉搏一直在跳。它 或许没 ...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三大重要因素支撑“中国信心”
环球时报· 2025-10-30 07:12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 建议》(简称《建议》)全文发布,引发各方高度关注。时值以"创新、变革、重塑下的全球金融发 展"为主题的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举行,记者在现场采访时感受到,与会的摩根士丹利、国际金 融协会等海外机构,对中国"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都表达出积极预期和信心。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去年9月26日一揽子增量政策陆续发布, 到今年的金融街论坛年会,已过去一年零一个月了,各界对中国经济预期的信心已上了一个新台阶。 邢自强认为,有三方面重要因素支撑了"中国信心"。首先,去年9月一揽子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充分 体现了国家宏观经济治理的能力。"正是由于这些政策给大家心里托了一个底,我们感受到的是,尽管 身处时代巨变洪流中,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前景越来越明确。"其次,随着资本市场等一系列金 融市场生态的恢复,企业的信心在增强。邢自强认为,"近年来,企业持续创新并加快出海,人工智 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不断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海外布局持续推进。好消息源源不断,中国实体经济 越来越活跃。"最后一个 ...
国信证券荀玉根:中国经济稳健前行 高质量发展彰显光明前景
新华网· 2025-10-29 11:32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环比增长1.1%,比二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 [1] -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1.5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快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 [1] - 三季度GDP总量达35.45万亿元,超过了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24年全年经济总量 [1] 工业生产与供给 - 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稳步攀升,截至三季度末达到74.6% [1][2]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回升至96.8% [2] -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显著高于规上工业增长水平 [2] - 集成电路制造、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等行业蓬勃发展 [2] 国内消费需求 -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 [3] - 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0.6个百分点 [3] -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0个百分点 [3]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3] 对外贸易表现 - 三季度进出口增长6%,已连续8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第一、二季度分别增长1.3%和4.5% [4] - 前三季度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1.9% [4] - 对东盟、非洲、拉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地区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4] 新兴领域与产业升级 - 人工智能、脑机接口、量子技术、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加快布局 [2] -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绿色设备及绿色材料等产品产量持续较快增长 [2] - 跨境电商、保税维修、市场采购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 [4] - 政策层面高度关注"反内卷",围绕光伏、汽车、电商、钢铁等行业推动行业向"新"而行 [2]
第八届进博会企业展面积超36.7万平方米 美国企业参展面积连续7年保持第一
证券时报网· 2025-10-28 10:56
进博会规模与参与度 - 第八届进博会企业展面积超过36.7万平方米 [1] - 共有138个国家和地区的4108家企业参展 [1] - 美国企业参展面积连续7年保持第一 [1] 中国市场潜力与进口数据 - 中国已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 [1] - “十四五”期间货物和服务进口额将超过15万亿美元 [1] - 未来十多年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过8亿 [1] 进博会历史成果与作用 - 前七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超过5000亿美元 [1] - 进博会助力各国企业共同应对国际市场波动 [1] - 进博会背靠中国大市场彰显共享市场机遇的决心 [1]
美国企业进博会参展面积连续7年保持第一
中国经济网· 2025-10-28 10:47
展会筹备情况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1] - 展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举办 [1] 参展规模与结构 - 企业展有138个国家和地区的4108家企业参展 [1] - 企业展面积超过36.7万平方米 [1] - 参展企业总数和展览面积均创历史新高 [1] - 美国企业参展面积连续7年保持第一 [1] - 有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 [1] 采购交易安排 - 43个交易团将到会洽谈采购 [1] - 700多个交易分团将到会洽谈采购 [1]
盘和林:从国富到民富,“中国人经济”的深层逻辑丨未来五年
搜狐财经· 2025-10-27 21:58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人经济”代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根本性转变,核心是从追求效率转向追求公平,从商品繁荣的规模经济转向重民生、藏富于民的人本经济 [1][9] - 这一转变是经济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必然要求,旨在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等挑战,并通过优化财富分配来实现经济持续繁荣与社会长治久安 [5][9] - 在全球层面,通过聚焦人类福祉提供“人本化方案”,将增强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并最终转化为金融和贸易优势 [8][9] 经济发展目标转变 - 发展目标从“追求效率”转型为“分配公平”,“共同富裕”成为新目标,通过优化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等制度来实现 [4] - 经济政策将更多聚焦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和提高就业率 [4] - 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关键在于增加普通人的收入水平,使经济繁荣与财富分配优化成为同一件事 [5] 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 发展模式从“规模经济”转向“人本经济”,财政政策从聚焦“铁公机”等规模效应领域转向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 [6] - 未来财政投资将更多聚焦于养老、健康、教育、生育等方面的定向补贴,以减轻普通人生存负担 [6] - 此转变源于规模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问题,追求“人的繁荣”和提升人口质量是经济长远繁荣的根本 [8] 全球影响力释放方式转变 - 中国经济规模庞大,需通过参与全球事务来扩大影响力,为商品、服务、金融的进入创造条件 [8] -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下,通过提高人类福祉、实现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来提供中国特色方案,以释放影响力 [9] - “人本化”方案将增强中国全球影响力,并最终转化为金融优势和贸易优势,推动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 [9] 未来社会具体变化 - 各地考核指标将从单一GDP扩展至法治、生态、创新、营商环境等多个维度 [9] - 财政政策将更注重提质增效,并向社会民生保障领域倾斜,关注人的生老病死 [9][10] - 收入分配制度将转向“共同富裕”,法治更注重公平公正,并在全球秉持和平发展理念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