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延伸

搜索文档
万达化工注册成立新材料公司
大众日报· 2025-08-05 09:05
近日,山东东材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东材新材料")在东营市垦利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高达2000万 元,由山东万达化工有限公司(下称"万达化工")、山东耐斯特炭黑有限公司(下称"耐斯特")共同出 资,其中,万达化工持股99%、认缴出资额1980万元。这也意味着,万达化工正式迈出延伸新材料产业 链条的步伐。 工商信息显示,东材新材料以从事研究和试验发展为主,经营范围覆盖新材料技术研发、大数据服务、 信息技术咨询、知识产权服务、技术进出口等多个高附加值领域。 根据《东营市橡胶轮胎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年)》数据分析,"橡胶轮胎产业子午线轮胎总产能 1.66亿余条,占全市综合产能的近90%,但单个企业平均产能仍仅有1800万条,明显低于赛轮轮胎、玲 珑轮胎等省内头部企业;企业间'集而不合',上下游未形成有效协作,钢丝帘线、炭黑、橡胶助剂等配 套产品供需存在缺口,本地配套率不高。" 按照东营市部署,到2028年,橡胶轮胎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条进一步优化,集中力量培育3 —5家领航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橡胶配套企业,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端橡胶轮胎产业基 地。在产业规模上,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 ...
豆盟科技发盈警 预计中期收益同比减少至约1800万-1900万元
智通财经· 2025-08-01 19:34
公告称,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综合中期业绩预期收益减少及净亏损增加主要由 于:(1)为增强长期竞争力,集团加速从品牌代运营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强化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及自 有商品矩阵建设,自有品牌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投入加大,导致经营成本阶段性上升,且短期内尚未 进入全面收益转化期,致使公司利润承压;及(2)公司计提财务资产预期信贷损失,导致亏损额增加。 豆盟科技(01917)发布公告,预期(i)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将约人民币1800万元至人民币 1900万元,而去年同期的收益约为人民币2020万元;及(ii)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净亏损将约人民 币1150万元至人民币1250万元,而去年同期的净亏损约为人民币410万元。 ...
云天化上半年营收超355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7-31 09:24
公司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超355亿元 利润总额超30亿元 经营业绩稳中有进 质效双升 [1] - 统筹生产经营与改革发展 展现卓越战略谋划与执行能力 发展韧性持续增强 [1] 生产管理 - 全面实现精细化管理 强化生产全流程管控 推动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双提升 [1] 市场拓展 - 迭代"产业+商贸+物流+金融"全球供应链 深化与国内外经销商合作 向产业组织者转型 [1] - 通过南博会 国际橡塑展 亚洲化肥论坛等国际展会提升品牌影响力 拓宽销售渠道 [1] - 上半年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品牌价值持续增长 [1] 产业链延伸 - 布局精细化工 新材料等新兴业务板块 依托技术优势与市场洞察力 [1] - 精细化工领域成功研发高性能 高附加值产品 [1] - 新材料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瓶颈 提升集团竞争力 [1]
核心业务发力 国邦医药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2.6%
证券日报· 2025-07-29 23:4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0.26亿元,同比增长4.6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6亿元,同比增长12.60%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转正至1.03亿元 [2] 业务板块发展 - 医药原料药优势地位稳固,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形成稳定收入支柱 [2] - 动保业务成为利润增长新引擎,氟苯尼考出货量突破2000吨,市占率持续提升 [1] - 盐酸多西环素获批欧洲药典适应性证书(CEP),销售国家突破50个,客户超200家 [1] - 植保项目成功试产,项目稳步推进 [1] - 七方杯系列健康饮品投向市场,切入食药同源领域 [1] 研发与认证进展 - 获批18个产品CEP证书 [2] - 通过FDA认证产品7个 [2] - 国际认证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2] 全球化战略 - 产品覆盖全球六大洲117个国家及地区 [2] - 供销合作伙伴超5000家 [2] - 参加18个国内外医药、动保等相关展会 [2] - 通过高频次、高规格展会互动深化全球市场渠道布局 [3]
海南鳄珍集团加大科技创新 年产值突破1.5亿元
海南日报· 2025-07-29 08:53
公司发展 - 海南鳄珍集团成立于2019年,创始人为欧阳俊和喻志林,在东方市红草村投资超1.2亿元建设现代化鳄鱼养殖基地 [2] - 公司养殖场存栏量达5万多条鳄鱼,其中种鳄近6000条 [2] - 2024年公司升级为集团化运营,旗下涵盖养殖、生物科技、产业研究、皮具四大子公司 [6] - 公司销售网络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通过专卖店、商超、抖音、快手、京东、天猫等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 [6] 产业链与产品 - 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延长鳄鱼产业链,开发出鳄鱼口服液、鳄鱼肽蛋白粉、鳄鱼鞭酒等专利产品 [4] - 2024年公司鳄鱼营养品、皮具、鳄鱼酒三项核心品类销量居全国前列 [4] - 公司年产值突破1.5亿元 [1][4] 科研合作 - 公司采用柔性引才策略,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开大学、耶鲁大学、海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 [4] - 科研合作帮助公司精通鳄鱼生物学特性,为产品研发开辟新思路 [4] 行业现状 - 东方市鳄鱼小镇已入驻50多家养殖企业,鳄鱼养殖超过40万条,产出鳄鱼种苗占全国市场份额半数以上 [4] - 鳄鱼产业成为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新名片 [4] 土地与扩张 - 公司面临产业用地饱和问题,通过"点状供地"模式解决用地需求 [5] - 公司拍下24.78亩土地,包含13个小地块,用于建设精深产品加工厂及配套服务设施 [6] - 新地块用途包括餐饮、零售商业、图书与展览用地等,旨在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集群 [6]
“中国新特产”成为带动百姓增收“致富果” 产业链多点开花、品类多
央视网· 2025-07-24 15:34
行业概况 - 中国橄榄油产业发展迅速,国产特级初榨橄榄油市场份额占比已达30%左右 [1] - 陇南市油橄榄种植面积11735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一半以上,基地面积、鲜果产量、初榨油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居全国第一 [7] - 油橄榄全产业综合产值从2015年11亿元增长至45亿元,增幅达300%以上 [1] 区域优势 - 陇南市武都区地处北纬33度油橄榄"黄金种植带",湿度低、年均降雨量600毫米左右、光照充足,独特地理气候孕育高品质橄榄果 [12] - 当地特级初榨橄榄油产量占国产特级初榨橄榄油70%左右 [1] - 油橄榄种植从初期100多个品种优化至10余个高产高油率品种,包括引进良种和培育本土品种 [23] 生产技术 - 采用物理冷榨技术,温度控制在27℃以下(传统为60℃),完整保留风味和营养成分 [14] - 每10斤鲜果仅能压榨15斤橄榄油,采收需在霜降前后以保证营养与成熟度最佳平衡 [12] - 鲜榨橄榄油经充氮隔氧、避光恒温储存两个月沉淀,获得特级初榨品质 [16] 产品创新 - 开发出橄榄木艺品、调味品、文创、护肤品等6大类80余种产品,实现产业链延伸 [22] - 研发风味橄榄油(如柠檬香味、当归红枣混合)等功能性饮品 [20] - 对果渣萃取制作有机肥,从橄榄油提取化妆品和医药用营养物质,利用率达"吃干榨尽" [22] 市场拓展 - 特级初榨橄榄油出口至美国、西班牙、日本、新加坡等数十个国家 [2] - 国产特级初榨橄榄油50%以上产自陇南,产品获多个国际金奖 [18] - 形成"种植户+合作社+协会+基地+公司"合作模式,推行订单农业稳定供应链 [25] 产业价值 - 油橄榄种植使白龙江流域荒山披绿,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增加群众收入 [9] - 采收旺季鲜果24小时内完成压榨,保障风味留存 [26] - 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深度研发多酚、黄酮、角鲨烯等成分,挖掘潜在价值 [28]
探访黄金危废处理龙头企业,“资源绿色高效利用”如何做?|一线调研
第一财经· 2025-07-24 11:39
黄金产业政策与规划 - 九部门联合印发《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强化资源绿色高效利用,建设绿色矿山和工厂,支持重点黄金矿区资源整合 [1] - 方案目标到2027年黄金矿石处理量500吨/日以上矿山产量占全国70%以上,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升到35%以上,推进黄金回收体系建设 [11] - 政策强调推动氰渣协同处置及全组分利用,支持低品位、难处理、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 [5] 黄金固废处理行业现状 - 中国黄金行业尾矿及尾渣堆存量分别达15亿吨和1.5亿吨以上,年新增量超2亿吨和2000万吨,综合利用率不足40%和20%,远低于矿业发达国家62%的平均水平 [8] - 行业面临技术瓶颈,如硫铁矿深加工存在砷含量超标导致的设备腐蚀难题,能实现高效深加工的企业较少 [8][9] - 机构测算到2027年仅山东省黄金危废资源化市场规模将突破180亿元,设备投资需求超300亿元 [11] 山东鸿承的技术与业务布局 - 公司开发多级浮选富集循环系统,硫回收率提升至92%,尾矿硫含量降至5%以下,年处理尾渣120万吨,年产硫铁精矿粉60万吨,年产值2.1亿元 [2] - 成功研发高硅浮选尾矿有价元素回收项目,年处理能力100万吨,分离后的高硅质残余转化为胶固材料 [4] - 建立24万吨/年硫铁矿深加工项目,采用一体化工艺生产工业硫酸,余热发电5600度/小时,年发电量4500万度,形成负碳模式 [4] - 向下游延伸布局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包括6万吨/年氨基磺酸、18万吨/年硫酸镁、4万吨/年二氧化锰等项目 [5] 行业技术突破方向 - 需突破氰化尾渣无害化充填、含氰废水回收利用、低品位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 [5][6] - 专家建议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构建高度整合的黄金产业链 [12]
湖南靖州商贸物流“链”式增长密码:茯苓出山、竹品出海、电商通途
央视网· 2025-07-21 09:27
茯苓产业 - 靖州茯苓贸易大市场2023年交易量11万吨,交易额20亿元,占全国交易量70% [2] - 茯苓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延伸至保健品、食品、美容品等领域,推出茯苓面、茯苓茶、茯苓面膜等多款产品 [2] - 区块链溯源系统实现茯苓种植、加工全流程可追溯,鲜茯苓通过怀化国际陆港枢纽实现72小时全球鲜达 [3] 竹制品产业 - 辰铭竹业上半年发运出口标柜126个,竹筷单月订单超2万件,物流效率提升节省5天时间 [4] - 领高新材料竹纤维食品包装获美国FDA及欧洲SGS等认证,订单达3.5亿元,物流成本降低18% [4] - 靖州竹产业上半年产值突破30.6亿元,全国首部竹产业单行条例实施后原料运输时间缩短4小时 [5] 电商与物流 - 电商直播间实现48小时全国直达,产品覆盖200多个城市,跨境电商竹制茶具东南亚月销超万件 [7] - 怀化国际陆港海铁联运班列使石油焦运输时间缩短1-2天,成本降低30%,上半年吞吐量35万吨同比翻倍 [8] - 新能源重卡电车实现2小时内货物分拨至湘黔桂三省交界区域,支撑周边四省供应链需求 [8] 区域经济联动 - 靖州通过"铁路+海运"专线连接广州南沙、广西钦州等港口,辐射韩国仁川、日本大阪、美国纽约等国际市场 [4] - 商贸物流体系整合茯苓、竹制品、石油焦等产业,形成"出山、出海、通途"三位一体的全球枢纽格局 [1][8]
活力中国调研行|“盖被”、科创、延链——探寻“黑土粮仓”的增收密码
新华社· 2025-07-19 22:33
黑土地保护与耕作技术 - 梨树县推广"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技术,覆盖东北近1亿亩耕地,有效减少黑土风蚀水蚀、增加土壤有机质[1] - 宏旺农机合作社采用标准化生产单元(100公顷/单元),粮食增产同时经营成本下降5%以上,已建成45个单元覆盖30万亩耕地[2] - 保护性耕作通过秸秆覆盖("盖被"方式)改善土壤松软度,技术推广面积从最初225亩扩展至全国适宜区域[1][2] 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 长春国家农高区集成80多个玉米/大豆新品种和50余项先进技术,打造万亩级技术示范田,实现良种良法配套[2] - 现代种业产业园吸引鸿翔、先正达等龙头企业入驻,配备现代化育种平台和种子加工厂[3] - 数智设施示范产业园采用激光补光技术,年育苗能力将达1亿株,三年来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3] 玉米产业链延伸与增值 - 吉林省农嫂食品日均生产60万袋鲜食玉米产品,包括真空充氮玉米粒等创新品种,销往20多国,深加工后单穗玉米售价最高达20元[3][4] - 公司与江南大学共建研发中心,带动3000农户每公顷增收4000-5000元,形成种植-加工-出口全链条[4] - 长春国家农高区聚焦玉米精深加工及食品产业,形成八大现代农业园区集群[2][3] 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梨树模式"推广使粮食产量稳定提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5%以上[2] - 鲜食玉米加工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较传统玉米销售实现倍数级溢价[4] - 农高区建设项目密集落地,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全产业链增值[3][4]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 推动杂粮产业发展——辽宁朝阳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观察
新华网· 2025-07-16 09:55
行业概况 - 辽宁省朝阳市杂粮种植面积达105.4万亩,占全省79%,总产量34万吨,产值近80亿元 [1] - 朝阳杂粮产品年出口额突破1000万美元,主要销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6] - 朝阳杂粮产品平均利润仅为0.1~0.15元/斤,低于中高端产品平均利润0.4~0.5元/斤 [6] 产业链发展 - 朝阳市位于北纬42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培育出"朝阳小米"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省级区域公用品牌 [3] - 辽宁王老汉生态农业公司开发小米油产品年产300吨,产值9000万元,并延伸开发小米面膜、洗面奶等20余种美妆日化产品 [3] - 建平县采用"企业+农户+合作社"模式,累计带动农户1.2万户,农民增收1200万元 [7] 市场拓展 - 朝阳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大会上签署三大类合作领域、八项协议,涵盖科技金融支持、大宗粮食流通合作、市场渠道拓展 [1] - 建平县怀志杂粮公司创造29.5小时内销售60吨有机小米的记录,通过直播展示自动化生产线提升消费者信心 [6] - 朱碌科镇建成1万平方米杂粮交易市场和5公里长"购销长街",90%以上种植户与企业签订收购合同 [6] 发展挑战 - 朝阳杂粮产业面临规模化程度低、附加值效益不高、市场定价被动等困境 [6] - 市场上"初"字号、"原"字号产品占多数,尚未形成全产业链体系 [6] - 杂粮市场认知度参差不齐,主食消费仍以精细加工产品为主 [7] 专家建议 - 中国农科院首席研究员建议延伸产业链条,理顺全产业链,拓宽消费场景 [3][7] - 建议探索以销定产模式,强化品牌意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