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
搜索文档
朱光耀:建议“十五五”时期保持4.5%—5%实际经济增速
证券时报网· 2025-10-31 14:39
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 - “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规模增加了40万亿元人民币 [1] - “十五五”期间建议经济实际增长率保持在4.5%至5%的区间 以符合潜在生产力水平 [1][4] -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 中国GDP目标将超过200万亿元人民币 人均GDP目标超过2万美元 [3] 高收入国家目标与现状 - 世界银行2025年高收入经济体标准为13935美元 较前一年度的14005美元下调70美元 [2] - 2024年中国人均GDP为13445美元 人均GNI为13660美元 与高收入经济体标准差距为275美元 [2] - 预计在“十五五”期间或初期 中国将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2] 中长期发展战略与路径 - 实现2035年目标需结合4.5%至5%的实际GDP增速和2%左右的通胀率 形成6.5%至7%的名义增长区间 [4] - 未来10年人民币汇率预计将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4] - 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水平参考区间为2.1万至2.5万美元 [4] - 需抓住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 推动传统产业更新换代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4]
【环球财经】澳大利亚2024-25财年经济或增长1.4% 与前一财年持平
新华财经· 2025-10-24 14:06
宏观经济增速 - 预计2024-2025财年澳大利亚GDP增长1.4%,增幅与前一财年持平,但显著低于2022-2023财年的3.6%和2021-2022财年的4.3% [1][3] - 按现价计算,2024-2025财年GDP增幅为3.7%,低于2023-2024财年的4%和2022-2023财年的10.3% [2][3] - 市场部门总增加值增幅预计为0.9%,低于非市场部门的2.7% [3] 人均GDP与国民收入 - 2024-2025财年人均GDP下滑0.3%,延续了前一财年下滑1%的走势,但跌幅有所减小 [2][3] - 实际国民可支配净收入预计增长0.7%,略高于前一财年的0.2% [3] 劳动生产率与成本 - 2024-2025财年每工作小时GDP减少0.7%,而前一财年则增长0.1% [2][3] - 市场部门每小时总增加值减少0.2%,非市场部门减少1.9% [3] - 实际单位劳动力成本增长2.2%,涨幅低于前一财年的3.6% [2][3] 价格与贸易条件 - GDP链式价格指数增幅为2.1%,低于前一财年的2.7% [3] - 贸易条件预计恶化4.0%,但较前一财年恶化6.3%有所改善 [3] 储蓄与财富 - 家庭储蓄率从前一财年的3%上升至6.1% [2][3] - 国家净储蓄达到约1142亿澳元,低于2023-2024财年的1373亿澳元 [2][3] - 国家净财富达到约21.4万亿澳元,高于前一财年的20.6万亿澳元 [2][3]
智利人均GDP增长停滞,与乌拉圭差距扩大
商务部网站· 2025-10-18 23:55
宏观经济表现 - 智利2025年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预计为35,286美元,在拉美地区排名第三 [1] - 与领头羊巴拿马(43,651美元)及乌拉圭(37,190美元)的差距持续扩大 [1] - 自2022年被乌拉圭反超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直至2030年智利仍无法重夺拉美次席 [1] 增长挑战与原因 - 智利货币贬值幅度大于乌拉圭是导致其相对排名落后的主因之一 [1] - 智利面临长期经济增长乏力及缺乏结构性改革的问题 [1] - 若无法通过提升投资、劳动生产率与就业参与率来突破2%的增长瓶颈,将难以跻身发达经济体 [1]
2024年万亿城市人均GDP排名:苏浙鲁粤霸榜
搜狐财经· 2025-10-17 13:48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万亿GDP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成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24年,全国共有27座城市的经济总量超过万亿, 这些城市的人均GDP排名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江苏省的无锡市以人均GDP 216989元的成绩,仅次于北京市,位居全国第二,这一成绩令人瞩目。 总体来看,万亿城市人均GDP的排名不仅展示了各城市经济发展的成就,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发展的参考和借鉴。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进一步提升人均 GDP,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将是这些城市面临的重要课题。 无锡的成功并非偶然。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无锡在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其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 为人均GDP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此外,无锡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也为其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贡献提供了保障。 | 序号 | 城市(省简称) | 2024年GDP(亿元) | 2023常住人 | 人均GDP(元) | | --- | --- | --- | --- | --- | | | | | □(万人) | | | 1 | 北京市(京) | 49843.1 | 2185.8 ...
美国人均GDP已经到了8万美元了,为啥老百姓还是觉得生活很困难?
搜狐财经· 2025-10-15 20:25
收入与财富不平等 - 美国GDP增长主要由科技、金融和大企业拉动,但财富高度集中,顶层1%人群获得了大部分增长红利,而底层90%人群收入增长缓慢 [1] - 从1979年至今,收入不平等显著扩大,2018年不平等现象拖累了整体需求增长,导致GDP增长减少1.5% [1] - 美国财富不平等在发达国家中最高,过去60年持续加剧,底层50%家庭拥有的财富不到全国总财富的4% [1] - 从1980年到2016年,美国收入不平等程度上升约20%,顶层10%人群收入份额持续扩大,中产阶级规模缩水 [3] - 收入不平等与整体金融脆弱性上升有关,企业债券债务随之增加 [3] 通货膨胀与家庭财务压力 - 2025年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9%,较7月有所上升,住房价格上涨贡献了2024年至2025年间通胀增幅的三分之二 [3] - 2024年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将通胀视为其最大的财务挑战,盖洛普民调显示通胀已连续四年被视为头号金融问题 [5] - 家庭支出增长预期约为4.9%,但工资增长未能跟上,一年期通胀预期为4.8%,远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 [5] - 过去三年,通胀是导致家庭财务困难的首要原因,52%的成年人对突发支出感到压力,49%的人无法储蓄 [11] - 2024年成年人整体财务状况较2021年更差,基本生活费、债务、能源和大学费用是主要压力来源 [11] 住房成本与短缺危机 - 过去六年美国房价上涨60%,房屋销售量跌至30年低点,2023年有31.3%的家庭住房负担过重(住房成本超过收入的30%),其中租户比例高达49.7% [5] - 全国低收入住房短缺超过700万套,极低收入家庭数量达1080万户,住房短缺数量从2012年的400多万套翻倍至2023年的820万套 [7] - 住房短缺在疫情初期增长最快,弗雷迪马克估计短缺数量从2018年的200多万套增至2020年的380万套,2021年有4200万家庭住房负担过重 [7] - 供给无法满足需求导致房价和租金持续上涨,对普通人的购房和租房能力构成压力 [7] 医疗支出负担 - 美国医疗支出全球最高,2023年总支出达4.9万亿美元,人均支出为14,570美元,较2022年增长7.5%,医疗支出占GDP的18%,远高于1960年的5% [9] - 2025年近一半成年人认为医疗负担沉重,无保险人群、黑人和西班牙裔群体感受尤为明显 [9] - 高医疗成本源于行政费用、药品价格及医护人员工资均高于其他国家,2024年许多成年人为医疗账单发愁甚至推迟治疗 [9] 教育债务压力 - 2025年美国学生贷款总债务达1.814万亿美元,2024年恢复增长,约有4300万人背负学生债务,占成年人口六分之一 [11] - 2021年学生贷款人数为4500万,人均债务约为3万美元 [11]
柬埔寨发布《国家战略发展计划》预计2025年经济增速为5%
商务部网站· 2025-10-10 16:42
宏观经济展望 - 柬埔寨政府预计2025年经济增速为5%,较2024年预期的6%有所放缓 [1] - 经济增长放缓主因是柬泰边境冲突和美国加征关税的双重外部因素冲击 [1] - 人均GDP预计持续增长,从2023年的2520美元、2024年的2713美元提升至2025年的近3000美元 [1] 经济增长驱动力 - 柬埔寨经济主要依靠五大支柱产业支撑:服装鞋类、旅行用品出口、旅游业、农业以及房地产与建筑业 [1] - 工业部门(以服装、非服装制造和建筑业为主)预计将实现7.1%的增长 [1] - 服务业(以旅游、交通、电信、贸易和房地产为主)预计增长3.8% [1] - 农业领域增幅预计将达到0.9% [1] 外部风险因素 - 自2024年8月1日起,美国对来自柬埔寨的输美商品统一征收19%的关税 [1] - 美国加征关税对柬埔寨出口造成明显压力 [1]
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厮杀”升级!谁才是第一城市群?
搜狐财经· 2025-09-15 14:48
政策导向与城市群格局 - 国家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推动成渝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增长极 增强中西部和东北城市群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 [1] - 中国将形成"3+2+N"城市群新格局 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为发展主力 [2] 经济规模对比 - 2024年GDP总量排名:长三角33.16万亿元>大湾区14.84万亿元>京津冀11.5万亿元 [4] - 2024年万亿GDP城市分布:长三角9个>大湾区4个>京津冀3个 [4] - 2024年人均GDP排名:大湾区17万元>长三角13.9万元>京津冀10.5万元 [4] - 城市数量对比:长三角41个>京津冀16个>大湾区11个 [5] - 人口规模对比:长三角23799万人>京津冀10925.2万人>大湾区8754万人 [5] 科技创新能力 - 研发投入强度:京津冀4.27%>大湾区3.54%>长三角3.33% [5] - 2025全球创新指数百强集群排名:深圳-香港-广州集群位列榜首 北京第4 上海-苏州第6 杭州第13 南京第15 [5] - PCT专利申请量:深圳-香港-广州集群117,542件 北京集群49,792件 上海-苏州集群42,819件 杭州集群11,128件 南京集群8,242件 [6] - 科学论文发表量:北京集群331,874篇 上海-苏州集群206,292篇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193,635篇 [6] - 风险资本交易量:上海-苏州集群8,705件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6,916件 北京集群6,727件 [6] 对外贸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Top10中三大城市群占据6席:上海港2706万标箱(增速6.1%) 宁波舟山港2105万标箱(增速9.8%) 深圳港1723万标箱(增速10.8%) 广州港1364万标箱(增速7.7%) 天津港1225万标箱(增速3.1%) 苏州港504万标箱(增速3.1%) [9] - 2025年上半年深圳以微弱优势超越上海成为全国外贸第一城 [8] - 广州出口增速位居外贸十强市首位 金华进出口增速在外贸十强市中位居首位 [11] 战略定位与特色优势 - 京津冀承载特殊政治功能和非经济功能 作为首都所在地代表国家脸面 [2][12] - 长三角以不到4%国土面积创造全国近四分之一经济体量 体现全面发展优势 [12] - 大湾区在"一国两制三关税区"条件下建设 具有资源丰富和开放性优势 [12] - 三大城市群形成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战略组合 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 [12]
超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今年人均GDP将居前苏联国家首位
观察者网· 2025-08-21 11:39
人均GDP排名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哈萨克斯坦人均GDP将达到14770美元 超越俄罗斯的14260美元和土库曼斯坦的13340美元 [1] - 前苏联国家人均GDP排名依次为格鲁吉亚9570美元 亚美尼亚8860美元 摩尔多瓦8260美元 白俄罗斯7880美元 阿塞拜疆7600美元 乌克兰6260美元 乌兹别克斯坦3510美元 吉尔吉斯斯坦2750美元 塔吉克斯坦1430美元 [1] - 哈萨克斯坦人均GDP跃居前苏联国家之首标志着其发展速度加快和区域地位巩固 [1] 经济增长表现 - 哈萨克斯坦前7个月GDP增长6.3% 其中实体经济增长8.3% 服务业增长5.2% 工业增长6.9% [2] - 运输和仓储业增速达22.5% 表现最为亮眼 [2]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哈萨克斯坦2024年经济增长率为5% 2026年为4.3% [3] 经济增长驱动因素 - 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铀及其他矿产资源储备是主要经济驱动力 [2] - 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吸引外国投资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2] - 地处欧亚交汇战略位置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 与俄罗斯、中国、欧盟等伙伴开展务实合作 [2] - 欧洲将大部分俄罗斯石油替换为哈萨克石油 国际公司将分销业务从俄罗斯转移至哈萨克斯坦 [3] 经济结构特点 - 经济高度依赖石油产业 国际原油价格每下跌1美元将损失约5.7亿美元 [3] - 2023年预算赤字达77亿美元 2024年面临通货膨胀问题 [3]
2021-2025年Q2贵州省GDP统计分析:2025年Q2贵州省GDP为11452.42亿元,同比增长5.3%
产业信息网· 2025-08-17 09:39
贵州省2025年Q2 GDP总体表现 - 2025年Q2贵州省国内生产总值达11452.42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累计同比增长5.3% [1] - 贵州省GDP占全国GDP比重为1.73% 较上年同期占比下降0.01个百分点 [1] - 人均GDP为2.97万元/人 比上年同期增加0.19万元/人 [1] 三大产业结构与增长 - 第一产业增加值1198.74亿元 占比10.5%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 [1] - 第二产业增加值3840.62亿元 占比33.5%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5% [1] - 第三产业增加值6413.06亿元 占比56%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 [1]
中国经济实力:换个角度看世界第一还是第二?
搜狐财经· 2025-07-23 13:53
中国经济规模与购买力平价 -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已超过美国 成为世界经济规模第一大国 [1] - IMF观点支持购买力平价更能反映真实经济实力 中国GDP总量跃居首位具有国际机构背书 [1][3] - 但中国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仅排全球第77名 不足美国的四分之一 凸显发展不平衡问题 [3] 经济发展质量与结构特征 - 中国发展路径与西方工业化国家不同 需同时应对规模增长与绿色转型的双重挑战 [3] - 新能源汽车产业表现突出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成为全球产业链关键参与者 国产锂电池技术支撑全球需求 [6][8] - 科技领域突破显著 5G 人工智能 量子计算等新兴领域正重新定义国家经济实力衡量标准 [6] 产业升级与全球竞争力 - 制造业完成从低端代工到高端制造的跨越 特斯拉依赖中国供应链 宝马研发中心与中国实时协同 [8] - 深圳前海高科技企业密度达全球标杆水平 杭州移动支付生态展现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6] - 产业控制力与科技创新正超越传统GDP指标 成为衡量国家实力的新维度 [8] 民生需求与发展挑战 - 移动支付等"新四大发明"提升生活便利度 但教育医疗住房等"三座大山"问题仍待解决 [5] - 城乡发展差距明显 北上广深与偏远山区形成强烈对比 反映人均GDP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3] - 未来经济发展需平衡规模增长与民生改善 实现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实质性提升 [5][10] 未来经济衡量标准演变 - 数据流量 绿色能源效率 科研产出等新指标将逐步取代传统GDP排名逻辑 [8] - 综合考量科技力量 产业深度 市场活力的新评价体系正在形成 [8][10] - 中国经济独特发展模式不再拘泥于西方标准 更注重内生增长质量与可持续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