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形机器人量产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优必选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焦继超:人形机器人量产不是数字堆积,而是技术、需求与成本的平衡
机器人圈· 2025-09-03 17:09
人形机器人,正从科幻走向现实,从舞台走向车间。 随着人工智能、精密控制与感知技术的突破,这一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的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 机遇。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预测,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150亿美元。国际机器 人协会预测,2021年至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71%。 面对广阔的发展前景,微软、英伟达、亚马逊、OpenAI、软银等全球科技巨头纷纷通过投资或自主研发的方式加 速入局。从特斯拉的Optimus、波士顿动力的Atlas,到Figure AI的Figure02,再到国内的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 和优必选,一场围绕人形机器人的全球竞赛已经全面展开。其中,优必选作为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于2023 年12月29日在港股挂牌上市,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2025年,公司在订单和交付端接连取得突破,产业化进程明 显提速。 近日,围绕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突破、量产挑战与行业趋势等话题,优必选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焦继超接受了专 访。在焦继超看来,人形机器人正处于从"单机自主"迈向"群体智能"的关键阶段,而这也将成为未来工业场景演 进的核心方向。 ...
特斯拉“造人”带火稀土永磁
深圳商报· 2025-09-03 01:24
行业动态 - 特斯拉对明年人形机器人产能给出非常乐观指引 要求供应商明年一季度做好产能爬坡准备 预计明年三季度单周产能有望达到1万台 [2] - 多家中国人形机器人企业推进量产计划 优必选宣布今年交付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并中标9051.15万元采购项目 智元和宇树分别中标预算1.24亿元中移杭州项目 [3] - 国际巨头特斯拉展示Optimus新进展 步态更稳动作更轻盈 量产成本预计2万至3万美元 今年试生产规模5000台至10000台 2026年目标提升至5万台 [4] 资本市场反应 - A股机器人概念股午后逆势拉升掀起涨停潮 浙江荣泰直线封板股价创历史新高 [2] - 京东一天内投资3家具身智能企业 助推7月行业融资额再创新高 [3] - 宇树完成IPO辅导备案 智元被传正谋划借壳上市 [3] 上游材料供需 - 8月以来稀土市场迎来涨价潮 主要品种价格普遍上涨超10万元/吨 部分企业排产已排至10月中旬 [5] - 单台人形机器人需消耗3.5公斤稀土永磁材料 是新能源汽车1.75倍 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机器人用磁材市场规模突破50亿元 [5] - 稀土永磁材料需求扩张推动供需格局趋紧 除出口管控趋严外 机器人量产带来几何级增长需求 [5] 供应链布局 - 金力永磁作为特斯拉独家供应商 依靠晶界渗透技术实现稀土节约 去年净利润突破5亿元 机器人业务占比有望从12%提升至25% [5] - 大地熊凭借低重稀土磁体技术进入特斯拉供应链 能降30%原材料成本 [5] - 正海磁材绑定优必选 依靠高磁性能配方保障关节稳定性 2024年机器人业务收入突破3亿元同比大增180% [5] 市场前景 - 人形机器人从研发测试跨向量产落地 竞争焦点从技术先进性转向交付速度 [3][4] - 机器人规模化生产将重塑稀土需求结构 目前新能源车仍是最大需求方 [6] - 产业链反应表明人形机器人量产进入倒计时 或开启继新能源汽车后又一个万亿级市场 [2][6]
A股五张图:一个菜没点,完了还要搭一个?
选股宝· 2025-09-02 18:34
1、行情 今天是抱团股重挫大,且全天大退潮的一天。 题材方面,昨日大涨的AI硬件今日集体重挫,大批跌停或跌超10%,个股不再赘述; 数字货币也同样大跌,中油资本、东信和平、恒宝股份、中科金财跌停,四方精创跌超10%,京北方、新国都、天融信、海联金汇、拉卡拉、楚 天龙等集体重挫; 低价股上午逆势走强,兆新股份4连板,白银有色、山子高科2连板,同时十余股首板涨停; 午后人形机器人逆势爆发,浙江荣泰、龙溪股份、拓普集团、泰尔股份、巨轮智能等涨停,上纬新材(20CM)、安培龙(20CM)、斯菱股份 (20CM)、五洲新春、宁波华翔等午后均一度涨停,但都炸板; 此外,工业母机、固态电池、PEEK材料等均有局部强势表现,算力、半导体、金融、强势股等集体大跌。 截至收盘,沪指、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收跌0.45%、2.14%、2.85%,市场超4000股下跌,1200余股上涨。 2、低价股 今天,低价股连续第二天骚动。 兆新股份4连板,白银有色、山子高科2连板; 这券商的低价股竞争这么激烈啊,怎么感觉发现了"低价炒作悖论啊"! 或者也可以搞"A股梯云纵"啊,太平洋上去了那只能炒最低的国海证券,国海上涨了就炒最低的中原证券,然 ...
专访优必选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焦继超:人形机器人量产不是数字堆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2 08:55
行业前景与市场规模 -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15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71% [1] - 科技巨头包括微软 英伟达 亚马逊 OpenAI 软银通过投资或研发加速入局 [1] - 特斯拉 波士顿动力 Figure AI及中国公司优必选 智元机器人 宇树科技参与全球竞争 [1] 优必选公司进展与战略 - 优必选2023年12月29日港股上市 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2025年产业化进程提速 [1] - 公司与东风柳汽 吉利汽车 一汽大众 奥迪 比亚迪 北汽新能源 富士康 顺丰合作推动Walker S系列工业实训 [4] - 2025年4月签订大型双足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 7月中标觅亿汽车9051.15万元项目创全球单笔金额纪录 [6] - 2025年产能目标1000台 交付数百台 2026年目标数千台 2027年力争万台级交付 [6] 技术突破与产品特性 - Walker S2具备自主换电技术 52自由度仿生躯体 第四代灵巧手 15公斤负载搬运能力 [4] - 采用纯RGB双目视觉方案 提升工厂环境适应性 续航和稳定性显著优化 [4] - 开发智能体技术Co-Agent 实现单机自主与群体协同 支持仿真环境下千台机器人并发 [5][6] - 在比亚迪工厂实训效率提升100% 稳定性提升30% 在富士康完成物流搬运任务 [6] 产业化挑战与应对 - 人形机器人存在关节电机过热 灵巧手载重不足 电池续航等技术难题 [7] - 量产需平衡技术 需求与成本 找到合适应用场景实现价值闭环 [7] - 行业盈亏平衡仍存挑战 优必选2025年上半年营收6.21亿元同比增长27.5% 亏损4.4亿元同比减亏18.5% [7] 应用场景发展路径 - 工业场景为首要落地方向 逐步向商业场景和家庭陪伴场景扩展 [8] - 当前聚焦帮助人类完成重复 简单 枯燥的劳动 家庭级应用需更长时间成熟 [8] - 行业从单机自主迈向群体智能 成为未来工业场景演进核心方向 [2][5]
专访优必选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焦继超:人形机器人量产不是数字堆积,而是技术、需求与成本的平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23:00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150亿美元 [2] - 2021年至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71% [2] 行业竞争格局与技术演进 - 全球科技巨头(微软/英伟达/亚马逊/OpenAI/软银)通过投资或研发加速入局 [2] - 行业从单机自主向群体智能演进 成为工业场景核心方向 [3][4] - 人形机器人涉及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多学科交叉 [4] 公司技术突破与产品特性 - 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具备52自由度仿生躯体和15公斤负载搬运能力 [5][6] - 开发自主换电技术解决续航问题 支持连续作业并降低人力维护成本 [5] - 采用纯RGB双目视觉方案提升工厂环境适应性 [5] - 推出智能体技术Co-Agent实现单机自主与群体协同(协同搬运/分拣/操作/质检) [6] - 仿真环境下支持千台机器人并发运行 [6] 公司商业化进展与产能规划 - 2023年12月29日成为港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2] - 2025年4月签订大型双足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 [7] - 2025年7月中标觅亿汽车9051.15万元采购项目 创全球单笔中标金额纪录 [7] - 2025年产能预计达1000台 交付数百台 2026年目标交付数千台 2027年力争万台级交付 [7] - 与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大众/比亚迪/富士康/顺丰等企业合作推动工厂实训 [5][7] 实训成效与性能提升 - 在比亚迪工厂实训使效率提升100% 稳定性提升30% [7] - 在富士康完成第一阶段物流搬运任务 第二阶段将扩大覆盖区域 [7] - 通过实训优化关节稳定性/电池续航/软件系统稳定性/定位导航/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 [7] 财务表现与战略重心 - 2025年上半年营收6.21亿元 同比增长27.5% [8] - 毛利2.17亿元 同比增长17.3% [8] - 期内亏损4.4亿元 同比减亏18.5% [8] - 现阶段重心为交付落地与产业价值创造而非盈亏平衡 [9] 行业量产挑战与趋势判断 - 特斯拉Optimus项目因关节电机过热/灵巧手载重不足/电池续航问题可能延期5000台量产目标 [8] - 行业量产需平衡技术/需求/成本三要素 强调应用场景价值实现 [8] - 人形机器人已具备爆发式增长的技术/产业链/市场成熟度条件 [8] 应用场景发展路径 - 商业化路径分三步:工业场景辅助→商业场景落地→家庭陪伴场景 [10] - 家庭级应用因技术与成本限制需更长时间成熟 [10]
A股机器人概念股今日整体上涨1.96%,板块内多只个股涨停
新京报· 2025-08-19 16:48
机器人概念股市场表现 - 8月19日机器人概念股整体上涨1.96% [1] - A股机器人概念股共568只股票 其中344只收盘上涨 [1] - 帝奥微 中科海迅 广东建科 悦达投资 泰豪科技 北矿科技 川润股份 南方精工 工业富联 富佳股份 夏厦精密 拓普集团 上海机电 四川长虹 科森科技 领益智造 宏润建设等多只股票收盘涨停 [1]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 - 2025年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2] - 中国凭借供应链降本与场景创新优势有望引领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2] - 产业面临三大核心挑战:AI泛化能力不足 真实环境数据训练成本高企 消费者预期价格与当前成本存在差距 [2] - 未来3至5年为规模化落地窗口期 工业领域驱动出货量跃升 家庭场景普及需等待通用AI突破及成本下探 [2]
见证中国技术进阶的窗口
科技日报· 2025-08-18 09:18
行业技术发展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标志着全球机器人产业从实验室向规模化应用跃迁 [1] - 机器人技术从单项突破迈向综合能力跃升 从步态蹒跚进步至自主完成复杂任务 [1] - 赛事作为技术压力测试 通过半程马拉松检验能源与步态协同 自由搏击测试环境感知与快速决策 5V5足球赛挑战群体智能与协同决策 [2] 产业生态建设 - 中国通过举办三大国际赛事(机器人马拉松/世界机器人大会/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提升行业话语权 并获取未来行业标准制定先发优势 [1] - 280支参赛队伍覆盖16个国家和地区 呈现全球机器人产业完整生态 [1] - 产学研联动加速技术转化 清华大学等高校提供基础研究 天工/宇树科技等企业推动成果落地 [2] 技术现状与突破 - 我国在机器人整机设计/传感器融合等核心领域实现持续创新积累 [2] - 运动灵活性和环境适应性仍存在提升空间 但技术迭代通过试错持续改进 [2] - 赛事展示10台机器人完成无人工干预攻防转换 百米竞速机器人实现运动控制精度突破 [1]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加速,带动传感器跨越产业化临界点
环球网· 2025-08-18 09:05
行业趋势 - 2025年被普遍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核心零部件企业将伴随整机出货迎来快速增长 [1] - 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以每年23%增幅增长 四年内将翻一倍以上 2024年市场规模470亿美元 预计2028年增至1080亿美元 [3]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六维力传感器出货量同比大增1100% 国产化率从四年前的19%跃升至57.8% [1] 技术突破 - 国产六维力传感器重复精度 分辨率 串扰度达到国际尖端水平 国产方案推动单传感器价格下降30%至40% 仅为海外同类的60% [1] - 医疗康复机器人通过力觉反馈完成95%的复健动作引导 家庭服务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300% [3] - 力传感器被认定为机器人物理交互能力核心 没有力传感器机器人的精细操作几乎不可能 [1] 商业应用 - 京东JoyInside平台已接入50余个品牌 证明标准化交互系统已成熟 [3] - 国产头部企业2024年六维力传感器出货量突破万台 [1]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正在加速 涵盖医疗康复 家庭服务等多个领域 [3] 企业动态 - 九鼎投资以2.13亿元收购南京神源生智能科技53.29%股权 股价公告后连续三日涨停 市值一度飙升近50亿元 [1] - 以蓝点触控为代表的六维力传感器研发厂商群体依托航空航天领域积累实现技术突破 [1]
历史首届!直击机器人运动会,亮点颇多!干货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18 08:02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 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于8月14日开启,竞技项目包括田径、羽毛球、篮球、足球3v3、足球5v5等,现场气氛热烈[1] - 易方达基金旗下机器人ETF(159530)是唯一公募基金官方赞助商,全程参与赛会[2] - 研究员王浩然表示开幕式机器人舞蹈展示复杂动作,显示我国人形机器人在平衡和运动系统取得显著进步[4] 人形机器人技术进步 - 人形机器人产业在动态表现和场景化处理能力方面进步明显,如酒店迎宾、医疗分拣等场景[4] - 高灵活性和通用性是人形机器人最大特点,田径跑、后空翻等表现展示出这种特性[4]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国内外企业正加快工业应用落地步伐[5] 行业发展前景 - 人形机器人处于"从0到1"量产关键期,类比2010年智能手机,突破临界点后或迎指数级增长[7] - 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未来可能每年翻一番,AI技术突破可能使年出货量突然达几十万台[7]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从消费券补贴到国企订单,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7] 投资工具比较 - 市场有两只机器人相关指数: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和中证机器人指数,编制规则差异较大[9][10][11] - 国证指数"人形含量"更高(80%),成份股50只,前十大占比40%;中证指数覆盖更广,成份股73只,前十大占比50%[13][14][16] - 国证指数4月10日修订后至8月14日上涨27.8%,跟踪该指数的易方达ETF规模从2亿飙升至48亿[17]
人形机器人量产需打通三大堵点
证券日报· 2025-08-14 00:23
行业现状与展会盛况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汇聚200余家企业及1500件展品 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参展数量创历史新高 反映产业化节点临近 [1] 技术突破需求 - 行业需实现从机械模仿到类人进化的技术跃升 核心突破方向包括轻量化 仿生肌肉及球形关节等关键零部件 [1] - 优必选Walker系列通过轻量化材料将机器人重量从2019年第一代的77kg降至2025年的52kg 灵活性显著提升 [1] - 松延动力小诺仿生机器人运用自主研发仿生皮肤还原人类皮肤真实触感 [1] 供应链协同要求 - 人形机器人量产需构建协同破局产业生态 纵向需主机厂与核心部件供应商建立联合开发机制以加速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化 [2] - 横向需制造业 特种作业及商业服务等领域与机器人企业深度合作 共同定义需求并推动安全标准与接口规范统一 [2] 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 高昂成本是量产最大障碍 需通过设计优化 供应链管理及制造工艺革新实现规模效应降本 [2] - 技术迭代是降低单机成本根本途径 参考新能源汽车产业路径 [2] - 初期可探索租赁 服务共享及功能模块订阅等灵活模式 聚焦高附加值或高危刚需场景以加速产业化落地 [2] 产业化发展核心 - 技术突破决定机器人类人高度 供应链协同维系产业生态活力 商业模式创新驱动产品从展品蜕变为普惠工具 [3] - 三大堵点需全部打通才能跨越量产临界点 开启生产生活方式变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