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调整
搜索文档
伊莱克斯内部重组战略转移 严防欧洲中东非洲阵地失守
搜狐财经· 2025-11-10 08:39
伊莱克斯全球经营重心正在发生变化。 11月3日,据欧洲媒体报道,伊莱克斯集团正在重组并强化其区域业务。从2026年1月1日起,现有的欧 洲、亚太及中东和非洲业务部门(BAEA)将拆分为两个独立区域——亚太地区(APAC)和欧洲、中 东及非洲地区(EMEA)。伊莱克斯集团将从2026年起,进一步加强其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的布 局。 此次内部重组的目的有三: 一是提升区域市场的可持续盈利能力,稳固基本盘; 二是通过组织架构调整,提高执行效率; 三是强 化区域协同效应,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百年品牌的光荣与梦想 1919年诞生于瑞典的伊莱克斯,曾深刻影响了欧洲乃至全球家电行业。它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 式,也为家电产品注入了人文关怀与设计理念。 然而,商业的进化是残酷的。当日本、韩国和中国品牌相继崛起并在全球市场渗透时,伊莱克斯这位欧 洲"百岁老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亏损、重组、裁员、战略收缩,成为伊莱克斯这几年绕不开的 关键词。 因此,放弃部分"投入回报低"的市场,集中力量强化自身优势区域,成为伊莱克斯捍卫基本盘、避免市 场失守的理性选择。 历史上的高光时刻 与其说这次聚焦欧洲、中东和非洲是战略转移,不如 ...
影石刘靖康回应“大疆价格战”
第一财经· 2025-11-04 16:29
公司业绩与战略投入 - 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1] - 净利润下降主要因在芯片定制及战略项目上投入金额较大[1] - 若剔除芯片定制及战略项目投入因素影响 第三季度利润指标同比均实现提升[1] - 当前利润表现属于企业主动战略调整的阶段性特征 而非被动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局[1] 行业竞争格局 - 友商大疆进入全景相机市场后发起了价格竞争[3] - 价格竞争为全景相机市场扩容创造了条件[3] - 通过市场竞争提升行业增量是共同努力的目标[3]
星巴克中国“控制权归属”:博裕资本40亿美元拿下60%股权
华尔街见闻· 2025-11-04 08:03
完成此次交易后,星巴克计划在中国扩张至多达2万家门店,这一数字将超过其目前在北美的门店数 量。 全球咖啡巨头星巴克正式宣布出售中国业务控制权,这一战略调整将重塑其在全球第二大市场的发展格 局。 星巴克11月3日周一宣布,已同意将其中国业务多数股权出售给香港私募股权集团博裕资本,交易价格 40亿美元。这标志着这家美国咖啡连锁巨头在其第二大市场的重大战略调整。 根据协议条款,博裕资本将持有星巴克中国8000家门店最多60%的股权,而星巴克将保留40%股权并继 续拥有星巴克品牌。星巴克表示,公司将向新合资企业授权其品牌和知识产权。 星巴克透露,其中国零售业务的总价值超过130亿美元。据报道,该公司数月来一直在寻找投资者出售 其中国业务股权,上月在评估五家竞标方的报价时,博裕资本和美国私募股权集团凯雷集团成为主要竞 争者。 这一估值包括向博裕资本出售股权的收益、星巴克在合资企业中保留权益的价值,以及未来授权费用的 价值。 星巴克首席执行官Brian Niccol表示: 博裕资本深厚的本土知识和专业能力将帮助加速我们在中国的增长,特别是当我们扩展到较 小城市和新地区时。我们找到了一个与我们在优秀合作伙伴体验和世界级客户 ...
豫园股份: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约9%至92.9亿元
中证网· 2025-10-30 21:35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乔翔)10月30日晚,豫园股份(600655)发布2025年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公司 实现营收284亿元,同比下降约20%;其中,第三季度营收为92.9亿元,同比增长约9%。多位分析人士 认为,豫园股份正在加速对公司整体经营策略及核心产业的主动调整,这也使得公司短期内业绩面临阵 痛期,营收、归母净利润等主要财务数据等亦受到影响。但以其珠宝板块的表现来看,豫园股份已进入 调整周期的下半场,核心业务呈现逐步修复态势。 豫园股份珠宝板块的毛利率增长是其重点产业"增肌"的表现。黄金珠宝作为豫园股份最核心的业务板块 之一,其营收占比约达到公司总营收的60%以上。2025年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珠宝板块毛利率为 7.73%,同比有所提升。 济懋资产合伙人丁炳中表示,公司实施的"瘦身健体"战略及主营业务转型调整举措,在短期内对财务指 标造成一定压力,但这些主动变革也正在加速企业业绩重构与底部夯实。从长远发展视角看,有助于优 化业务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丁炳中认为,豫园股份本轮战略调整已初显成 效,随着消费市场呈现温和复苏态势,叠加上海国际珠宝时尚功能区建设推进及全球化布局深化等利 ...
三元股份(600429):25Q3点评:收入环比改善主业盈利能力提升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29 21:14
投资评级与市场数据 - 投资评级为“增持” [6] - 当前收盘价为4.91元,一年内最高价/最低价为5.85元/3.87元 [2] - 市净率为1.4倍,股息率为0.24% [2] - 流通A股市值为7,353百万元 [2] 核心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7亿元,同比下降10.1%,归母净利润2.36亿元,同比增长124.8% [5][6] - 单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4亿元,同比下降0.82%,归母净利润5,314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6] - 预测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9亿元、1.29亿元、1.56亿元,同比增长63.1%、44.3%、20.9% [5][6] - 最新收盘价对应2025年至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83倍、57倍、48倍 [6] 季度经营分析 - 第三季度收入降幅环比收窄,改善趋势延续 [6] - 分产品看,25Q3液态奶、固态奶、冰淇淋及其他收入分别为9.24亿元、2.5亿元和2.1亿元,同比变化-13%、+16%和+13% [6] - 分区域看,25Q3北京地区收入7.93亿元,同比增长10%,北京以外收入5.9亿元,同比下降20% [6] - 三季度末经销商总数2,384个,前三季度减少1,640个,体现渠道优化 [6] 盈利能力与费用控制 - 25Q3毛利率为18.7%,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主因成本红利减少和产品结构调整 [6] - 25Q3销售费用率为14%,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主因管理效率提升和市场费用控制 [6] - 25Q3管理费用率为4.5%,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6] - 25Q3投资收益为9,398万元,同比增长16%,资产减值损失为0,去年同期为-2,025万元 [6] 公司战略与展望 - 公司战略从收入导向转向利润导向,进行销售体系改革、薪酬体系调整,并聚焦重点业务和区域 [6] - 公司聚焦京津冀地区及鲜奶品类,精简SKU,优化经销商,三季度推出“北京鲜牛奶”新品 [6] - 随着战略聚焦和提质增效改革的推进,公司盈利能力未来仍有可观的提升空间 [6]
茅台集团突发换帅,张德芹意外卸任
搜狐财经· 2025-10-26 01:04
人事变动核心信息 - 茅台集团于10月25日上午召开干部大会,宣布由贵州省能源局局长陈华接替张德芹出任集团董事长 [1] - 张德芹执掌茅台集团仅一年半后卸任,此次人事变动在白酒行业与资本市场引起波澜 [1] 离任董事长张德芹的背景与风格 - 张德芹为“土生土长”的茅台干部,1995年进入茅台从基层酿造岗位起步,职业生涯与茅台紧密相连,曾历任习酒董事长、茅台集团副总经理等职 [3] - 张德芹的务实风格是其鲜明标签,被评价为“谦虚低调,敢做敢当,熟悉茅台发展逻辑”,在习酒期间通过控货稳价、打击窜货等举措维护市场秩序 [3] - 张德芹上任之初即面临茅台股价承压、飞天茅台终端价格回落、业绩增速放缓等多重挑战,其一年半的任期被认为不足以扭转局面 [5] 新任董事长陈华的背景与潜在影响 - 接任者陈华为彝族干部,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长期深耕能源领域,曾任盘江煤电集团董事长、贵州省能源局局长等职 [5] - 从煤炭行业跨界执掌白酒龙头,这一任命背后或蕴含地方政府对茅台战略定位的重新思考,茅台作为贵州省国资重要平台,其人事变动常与地方经济规划紧密联动 [5] 战略走向与行业影响 - 张德芹任内强调“尊重茅台传统”,其渠道精细化管控延续了公司一贯的市场治理思路 [5] - 白酒主业的核心逻辑仍需坚守,包括品牌价值、品质管控与渠道生态 [5] - 对于市值逾两万亿的贵州茅台,如何在保持主品牌价值的同时拓展增长曲线,以及如何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战略,将是新领导班子的核心课题 [6]
魏建国:凤凰湾区财经论坛帮助企业家研判新格局,积极谋划应对之策
凤凰网财经· 2025-09-24 14:29
凤凰网财经讯 9月23-24日,由凤凰卫视、凤凰网主办的"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5"在广州举行,本届论坛以"新格局·新路径"为主题,汇聚全球政商学界精 英,共同洞察变局脉络、探寻发展新机。 面对全球经贸格局的深刻变化,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魏建国在"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5"论坛上指出,中国企业 家应积极适应新形势,主动进行调整,以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他强调,布局、产品和自身战略的全面升级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 魏建国建议,企业家要重点瞄准东盟、非洲、中东、拉美等增长迅速的新兴市场。他以今年广东省组织企业家考察沙特等中东国家为例,指出此类活动成效 显著。各地政府也正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目前,中国对非洲在基建、电力设备、工程机械以及纺织等传统商品领域的出口已形成新一波 增长势头。 魏建国强调,未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将更多取决于技术创新和品牌附加值。他指出,当前中国企业在这方面仍有不足,亟需补强。广东、山东、江苏等地已 有不少企业加速推进技术升级和品牌建设,并取得积极进展。他相信,未来将有更多企业在此方面取得突破。 企业家需增强战略视野,密切关注政策动向 ...
红豆股份控股股东再陷司法风险
经济观察网· 2025-09-19 12:05
股价表现与司法冻结事件 - 9月18日公司股价涨停收于3.03元涨幅10.18% 但盘后公告披露控股股东8350万股被司法标记及1.645亿股被轮候冻结 合计占控股股东持股18.33%及总股本10.82% [1] - 9月19日股价再度大涨9.9%收于3.33元 逼近涨停板 市场反应与风险披露存在时间错位 [1] - 司法标记期限至2028年9月16日 轮候冻结涉及债权金额及执行费用合计6224万元 由无锡锡山区法院执行 [1][2] 控股股东股权结构现状 - 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62.73% 其中累计司法冻结与标记股份占其持股总数33.3% [2][3] - 司法标记占控股股东持股6.17%及总股本3.64% 轮候冻结占其持股12.16%及总股本7.18% [2] - 控股股东仍保持59.03%绝对控股权 未达控制权变更临界点 [3] 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68亿元同比下滑19.73% 归母净利润亏损1.09亿元(去年同期盈利4422万元) [3] - 扣非净利润亏损1.14亿元 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恶化 [3] - 总资产39.09亿元较年初减少10.7%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247万元(去年同期-1.06亿元)虽改善但仍薄弱 [3] 战略调整与资产处置 - 控股股东于2025年8月退出锡商银行 向无锡国联转让5亿股股份(原持股25%) 彻底退出股东名单 [4][5] - 锡商银行2024年末第一大股东为红豆集团持股25% 转让后无锡国联成为并列第一大股东 [4] - 退出银行股权被解读为剥离非核心金融资产 聚焦主业及优化资本结构的战略调整 [5][6] 行业背景与集团战略 - 民营银行面临盈利压力与监管趋严双重挑战 区域性银行业务规模及盈利能力有限 [5] - 传统民营企业集团正重构多元化扩张模式 从服装主业延伸至金融地产后逐步退出外围板块 [6] - 控股股东司法风险与主动资产处置交织 反映战略聚焦意图与潜在财务压力并存的复杂局面 [5][6]
百时美施贵宝(BMY.US)出售首家中美合资药企60%股权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18:43
公司战略调整 - 百时美施贵宝签署协议出售其在中国制药合资企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持有的60%股权 [1] - 公司表示此次出售是长期战略的一部分 旨在整合资源以支持全球网络中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1] - 公司承诺为所有受影响的员工提供支持 但未披露交易具体细节 [1] 合资企业背景 - 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2年 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家中美合资制药企业 [1] - 该合资企业在上海的生产工厂是中国首批现代化制药基地之一 曾承担将新技术专长引入中国的重要角色 [1] - 合资企业供应多种药物产品 包括盐酸二甲双胍片和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 [1]
星巴克中国出售业务进入倒计时
36氪· 2025-09-15 18:34
星巴克中国业务出售进展 - 星巴克中国业务出售进入最后阶段 博裕资本 凯雷集团 EQT与红杉中国成为最终候选收购方 交易预计10月底前敲定[1] - 初始吸引数十家竞标者包括高瓴 贝恩 KKR 腾讯 华润 美团等潜在买家 最终名单于8月27日竞标后确定[1] - 企业估值达50亿-60亿美元(约356亿-427亿元人民币)[1] 竞标方背景与优势 - 博裕资本近期完成北京SKP商场收购 具备高端消费领域布局能力 曾参与阿里股份回购及日上免税项目[2] - 凯雷集团2017年联合中信资本收购麦当劳中国80%股权 交易后门店年增超1000家 实现超6倍投资回报[2] - EQT于2022年完成对霸菱亚洲100%收购 并收购中国最大虫害防治运营商佳得安 资金实力雄厚[2] - 红杉中国近期收购欧洲音响品牌Marshall多数股权 在消费并购领域持续发力[2] - 春华资本因2016年入股百胜中国并推动数字化转型进入星巴克视线 但未进入最终名单[3] 交易结构与星巴克诉求 - 星巴克要求保留中国业务相当比例股权 计划保留30%股权 剩余70%由多家买家分摊 每家持股低于30%[1][9] - 要求竞标方提供企业文化 管理风格 可持续发展 员工待遇 交易结构及商业计划等信息[6] - 目标将中国门店数量从8000家扩展至20000家 同时坚持第三空间品牌定位[7][6] - 保留咖啡豆烘焙工厂控制权以保障品质管控[9] 市场背景与战略调整 - 星巴克中国营收2019-2024年间停滞于26亿-36亿美元 同期中国咖啡茶饮行业爆发式增长[8] - 2025年6月实施进入中国25年来首次降价 10款产品平均每杯降价5元 应对市场竞争压力[9]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营收7.90亿美元 同比增长8% 同店销售额增长2% 但客单价下降4%[10] - 中国市场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截至2025年6月29日门店总数达7828家 占全球门店总数19%[10] 历史态度演变 - 2023年9月星巴克明确表示中国业务不拆分 不引入战略投资者[8] - 2024年7月全球股东大会上首次松口 探索引入战略合作伙伴[8] - 2024年11月正式评估战略选择包括部分股权出售或引入投资者[8] - 2025年7月管理层路演吸引近30家机构参与 超20家机构提交非约束性报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