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转移
搜索文档
致欧科技(301376):汇兑影响短期业绩,供应链优化后有望重拾利润增速
东吴证券· 2025-11-02 20:32
投资评级 - 报告对致欧科技的投资评级为“买入”,且为维持评级 [1] 核心观点与业绩简评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82亿元,同比增长6.18%;实现归母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小幅下降2.09% [9]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20.37亿元,同比增长1.53%;实现归母净利润0.81亿元,同比下降23.31% [9]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为0.63亿元,同比下降36%,主要受汇兑损失增加及管理费用上升影响 [9] - 公司供应链优化举措已见成效,东南亚产能转移完成约50%,对美出货已下订单率达约70%,预计第四季度北美地区销售收入将迎来修复 [9] - 报告将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下调至3.3亿元、4.5亿元、5.4亿元,但维持“买入”评级,认为公司估值处于低位且品牌、供应链优势突出 [9] 财务表现与预测 - 盈利预测显示,公司2025年预计营业总收入为89.95亿元,同比增长10.72%;2026年预计为114.43亿元,同比增长27.22% [1]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3.3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2026年预计为4.50亿元,同比增长35.34% [1] - 基于2025年10月31日收盘价,公司2025-2027年预测市盈率分别为23倍、17倍、14倍 [9]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35.2%,销售净利率为4.0%,同比分别下降0.27和1.29个百分点 [9] 渠道与区域市场分析 - 公司加大对亚马逊VC(Vendor Central)渠道投入,2025年上半年该渠道收入达4.6亿元,同比增长59.50% [9] - VC模式虽售价较低导致收入增速放缓,但其佣金费用率更低、利润率更高,有助于提升公司整体利润水平 [9] - 欧洲市场是收入增长主力,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25.7亿元,同比增长12.8%,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4% [9] - 北美市场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3.7亿元,同比增长1.9%,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4%,随着供应链切换推进,增速有望恢复 [9] 成本与费用控制 - 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5.0%、4.1%、0.8%、0.9% [9] - 管理费用率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主要系人员数量增加、人才引进及薪酬调整所致 [9] - 财务费用率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主要受外汇汇率波动影响,导致汇兑损失增加 [9] - 物流成本持续优化,2025年上半年欧洲尾程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北美尾程费用占比同比下降1.93个百分点 [9]
致欧科技(301376):供应链转移,收入增速放缓,Q4业绩有望加速
兴业证券· 2025-11-02 18:14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公司的投资评级为“增持”,并予以维持 [1] 核心观点 - 公司供应链转移导致收入增速阶段性放缓,但预计第四季度业绩有望加速 [2] - 东南亚供应链成本低于国内,随着体量增加仍有持续降本空间,中长期盈利能力被看好 [3] - 公司公布的激励计划设定了积极的增长目标,彰显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3] 主要财务表现 - **收入与利润**: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0.37亿元,同比微增1.53%;归母净利润为0.81亿元,同比下降23.31% [3];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60.62亿元,同比增长6.18% [3] - **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9亿元、5.18亿元、6.40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3.6%、36.8%、23.5% [3] - **毛利率**: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35.01%,同比微降0.09个百分点;第三季度毛利率为35.17%,同比微降0.27个百分点,整体保持稳定 [3] - **费用率**: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0.93个百分点至0.91%,主要受汇兑收益变动影响 [3] 分市场表现 - **北美市场**: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为6.08亿元,同比下降18.8%,主要受产能切换影响,预计第四季度将得到修复 [3] - **欧洲市场**: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为13.75亿元,同比增长14.8%,保持稳定增长 [3] 未来增长驱动 - **欧洲市场**:增长将基于现有产品优化带来的市占率提升,以及新品类和具备新特性的老品类拓展 [3] - **北美市场**:增长将来源于家居家具产品的开售 [3] 股东回报 - 公司公布前三季度利润分配预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元人民币(含税),合计派发8015.54万元 [3]
SITC INTERNATIONAL(01308.HK):3Q25 FREIGHT RATES IN LINE WITH EXPECTATIONS;UPBEAT ON PERFORMANCE IN PEAK SEASON
格隆汇· 2025-10-29 03:43
The trend of industrial relocation may accelerate under the latest US tariff policy, supporting further growth in intra-Asia cargo volumes. Driven by ongoing supply chain relocatio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recorded YoY export and import growth of 9.6% over January–September 2025. We expect the shift of Chinese industry to Southeast Asia to accelerate under the current US tariff framework, further stimulating economic growth in ASEAN nations and supporting stable expansion in intra-Asia freight volume. Fi ...
美国三巨头,逃离中国?别急,只是小意思而已美国三巨头,逃离中国?别急,只是小意思而已
搜狐财经· 2025-10-20 13:50
媒体报道事件概述 - 部分媒体报道美国三大科技巨头加速撤离中国并引发供应链洗牌,但实际情况与标题描述存在较大差异 [1][3] - 相关报道源于自媒体博主未经证实的爆料,真实性存疑 [3] 微软在华业务分析 - 微软在中国的主要制造业务仅限于Surface设备,其全年销量约为300万台,且部分产品本身不在中国制造 [5] - 即使微软将生产迁出,对中国PC行业影响有限,国内PC厂商增长迅速,可轻易承接相关订单 [5] 亚马逊与谷歌在华业务分析 - 亚马逊在中国的业务主要为少量服务器代工,其Kindle代工业务早已停产,因此迁移影响甚微 [7] - 谷歌的手机制造已不在中国,其在华的服务器产品代工业务也有限,其去留重要性不高 [7] 中国供应链的韧性与优势 - 即使巨头将生产迁往东南亚等地,其供应链仍处于中国企业在当地设立的子公司覆盖之下,难以完全剔除中国供应商 [7][9] - 中国供应链不仅承担组装环节,更具备核心技术、质量及成本优势,这是其他地区产业链难以替代的 [9]
脱钩完成?中国被“取代”,降为美国第三大进口国,前两名是谁?
搜狐财经· 2025-10-13 16:45
中美贸易格局变化 - 202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为4626.2亿美元,低于墨西哥的5058.5亿美元和加拿大的4212.1亿美元,在美国进口来源地中排名降至第三 [2] - 2024年上半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为1686亿美元,被墨西哥的1950亿美元和加拿大的1760亿美元超越 [2] - 中国在美国总进口中的份额从2017年的22%下降至2024年的16% [4] 美国贸易政策影响 - 美国自2018年起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拜登政府2024年维持高关税政策 [4] - 高关税导致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下降17.9%,电子产品、服装等品类全线受挫 [4] - 美国企业采用"中国+1"策略,将供应链转移至墨西哥等近岸地区以规避关税 [7] 墨西哥贸易表现 - 2024年美国从墨西哥进口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较前一年增长6% [5] - 主要进口品类为汽车零部件、电子设备和机械 [5] - 中国对墨西哥出口在2024年增长20%以上,中资工厂在墨西哥生产并转口美国 [7] 加拿大贸易表现 - 2024年美国从加拿大进口额稳定在4000亿美元以上,主要品类为能源和原材料 [7] - 加拿大供应了美国63%的进口原油,达1.48亿桶 [7] - 在USMCA协议下,加拿大出口至美国的商品享受零关税待遇 [9] 中国出口结构变化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以美元计价下降12.4%,对日本、韩国、德国和欧盟出口分别下降4.7%、4.6%、9.8%和6.6% [9] - 中国出口总增速放缓至5%左右,但全球出口份额上升至14.5%,保持第一大出口国地位 [11][13] - 企业向高端制造转型,2024年高科技出口占比升至35% [17] 产业与供应链调整 - 美国汽车制造商将生产线转移至墨西哥,蒂华纳和华雷斯工业区产能扩大 [7] - 电子和机械等高附加值品类受关税冲击最大,美国企业转向越南和印度采购 [11] -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在2024年翻倍,达到120万辆,主要市场为欧洲和东南亚 [17] 新兴市场贸易拓展 - 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2450亿美元,同比增长26%,中国对俄出口增长78% [13] - 中国对巴西机械出口增长15%,对非洲基建物资出口增加 [13] -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13] 经济影响评估 - 美国近岸化采购使成本上升10-20%,推高2024年CPI至3.2% [15] - 中国在芯片和AI领域自研投入超过3000亿元,华为等企业推动技术创新 [17] - 全球贸易呈现"选择性脱钩"特征,关键品类供应链调整而非完全切断 [17]
美国服装业“压力山大”
新华社· 2025-09-13 06:05
行业整体影响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全球时尚及服装鞋帽行业面临成本上升、利润压缩和供应链不确定性压力 整个行业感到紧张与焦虑[1] - 关税政策不确定性成为全球时尚供应链和市场信心的关键变量 业内人士称近几个月对整个行业非常艰难[3] 企业应对策略 - 加拿大特里巴尔时装公司将2026年春季系列女装价格上调约7% 在市场接受度和生存压力之间寻求平衡[1] - 部分企业考虑将供应链转移至其他地区化解成本压力 但由于原材料特殊性和生产质量因素无法轻易迁移[2] - 美国布拉沃集团因细分市场对价格敏感 涨价幅度非常有限 面临被竞争对手价格战挤出市场的风险[2] 供应链依赖性 - 加拿大特里巴尔时装公司在中国、危地马拉、印度、孟加拉国和土耳其设有生产基地 中国在泳装和牛仔产品面料工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优势[1] - 美国布拉沃集团男士衬衫、牛仔裤和外套均产自中国 与山东、浙江和福建工厂合作多年形成稳固供应链[2] - 美国环球鞋业公司以中国广州、宁波和温州为主要产地 中国制造在皮革质量、生产工艺和成本方面具明显优势 东南亚试制样品质量不及中国[2] - 加拿大奥兰治时装汇公司竹棉牛仔系列与中国供应链深度绑定 因竹子产自中国且竹纤维产品最适合在中国生产[3] 企业合作关系 - 加拿大奥兰治时装汇公司与长期合作零售商保持多年关系 不希望涨价影响客户关系[3]
Cricut (CRCT)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05 01:50
公司:Cricut (CRCT) 核心财务与运营表现 * 公司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2% 其中平台业务增长4% 实体产品业务抵消了部分增长[2] * 付费订阅用户数同比增长7% 是业务中的亮点[5][7] * 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 其中4个百分点得益于外汇汇率的有利影响[31][32] * 国际业务占总收入的21%[33] * 平台业务的毛利率高达80%以上[52] 产品与创新 * 公司在2025年2月底推出了两款新产品:Cricut Maker® 4 和 Cricut Explore® 4 这是对2021年发布的第三代产品的重大更新[22] * 新产品的切割速度提升至上一代的两倍 并推出了新颜色[22][23] * 公司增加了硬件和平台的投资 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新产品推出[24][25] * 公司拥有超过2500个SKU(库存单位)[41] 市场需求与销售策略 * 第二季度出现了需求前置(pull forward)现象 主要发生在配件和材料业务端 部分原因是零售合作伙伴为应对关税不确定性而提前备货[10][11] * 北美市场年内至今(year-to-date)的销售表现强劲且持续向好 但欧洲主要市场则显现出一些疲软[12] * 公司通过提供将机器与订阅服务捆绑的促销套餐来吸引用户进入其生态系统[6] * 公司提供了30天的免费试用期以提升付费订阅的转化率[6] * 库存水平已恢复健康均衡 渠道中的sell-in(销售入库)和sell-out(销售出库)数据关联性更强[15] 营销与用户获取 * 公司在2023年底决定将年度营销支出增加约2000万美元以重振市场需求[17] * 营销策略从去年侧重于广泛提升品牌知名度(填充漏斗顶部) 转变为今年更专注于推动潜在用户通过转化漏斗(中漏斗教育)[20][21] * 在一些欧洲市场 品牌知名度大约只有北美市场的一半[33] 竞争格局与市场份额 * 在零售渠道 主要零售合作伙伴纷纷推出自有白标品牌 使竞争加剧[27] * 公司通过将供应链大量移出中国 在关税环境下获得了更具竞争力的供应链优势[27][29] * 针对在线市场(如Amazon) 公司推出了专属的“价值线(value line)”材料产品 以更好地竞争[28][29] 国际业务拓展 * 公司业务已覆盖全球50个国家 但目前暂不计划开拓新的地理市场 而是专注于深化已进入市场的运营[31][32] * 在国际市场 有更高比例的用户属于“专业消费者(prosumers)” 他们制作物品是为了转售获利 因此对成本价值 proposition 更敏感[35][36] 关税与供应链影响 * 全球关税环境依然动态多变 公司通过灵活调整生产地来应对[39][40] * 关税对利润的全面影响预计将在2026年显现 而非2025年[41] * 公司没有为了规避关税而放缓生产或发货 以确保假日季的供应[42] 资本配置与股东回报 * 公司资本配置优先级为:1) 资助有机增长(营销与研发) 2) 并购(M&A) 3) 将超额现金回报给股东[45] * 公司于7月支付了每股0.75美元的特殊股息和每股0.10美元的常规股息[46][47] * 特殊股息主要由COVID后库存减少所释放的现金提供资金[46][47] * 常规股息(每半年0.10美元)由持续盈利的有机运营提供资金[47] * 公司目前有一个5000万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 这是公司实施的第三个此类计划[48] * 公司目前零负债 但对为加速增长或并购而举债持开放态度[45][49] 管理层认为被市场低估的方面 * 订阅业务贡献了公司80%的利润 其高盈利能力和用户粘性被低估 投资者常误将公司视为纯硬件公司[50][52][53] * 公司正在重新架构其平台 旨在2025年提供更简化、更面向大众市场的用户体验 以促进用户参与度和吸引新用户[50][51] * 公司实现可持续增长后 其盈利和现金流所能产生的财务杠杆效应巨大[53] 风险与不确定性 * 消费者需求可持续性仍待观察 公司正密切关注终端销售(sell-out)数据[2][11] * 关税可能引发的通胀环境对公司 discretionary(非必需)消费品构成潜在风险[13][40] * 核心零售合作伙伴之一JOANN的破产对公司未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需求已转移至其他渠道伙伴[16]
赛维时代20250829
2025-09-01 00:21
公司财务表现 * 赛维时代2025年二季度营收28.87亿元,同比增长21.4%,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下滑18.3%,扣非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4.3%,为2024年三季度以来首次扣非净利增速回正[1][2]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3.46亿元,同比增长28%,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下降28.2%,扣非净利润1.86亿元,同比下滑11.3%[2] * 二季度净利率4.23%,扣非净利率5.04%,环比一季度均有改善,主要受益于非服饰业务亏损收窄[2][3] * 非经常性损益包括理财收益和一笔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亏损,股份支付费用同比增加3000多万元,剔除这些因素后2025年上半年利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 业务板块表现 * 服饰品类2025年上半年收入39.3亿元,同比增长30.9%,占主营收入比重从72.2%提升至73%[1][4] * 非服饰业务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2.5%,占比从24%下降至19%[1][4] * 物流业务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151%,占比6%[1][4] * 男装品牌扣芬迪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9%,家居服品牌伊口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27%[1][4] * 内衣品牌everylove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23%,女装品牌则果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30%,童装品牌增长57%[4] 区域市场与渠道表现 * 欧洲市场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32%,其中服装业务增长超过80%,占公司主营收入7%[1][5] * 亚马逊平台占主营业务收入77%,较去年有所下降[1][5] * Temu平台占比提升至3%,TikTok平台占比提升至2%[1][5] 供应链管理 * 公司在越南设有自有工厂,与东南亚地区多个供应商合作,正在推进面辅料向海外转移[1][6] * 海外供应链效率低于国内,订单转移量较少,主要考量国内外订单价格及灵活性[1][6] * 2024年开始在越南建厂,集合中小产能协同,对稳定产品与中型或大型加工厂合作下达预订单[15] * 目前实际下单转移量仍较少,因关税缓和使得海外供应链成本优化不明显[20] 利润率与定价策略 * 二季度利润率提升主要来自非服饰业务亏损减少和部分产品提价[7] * 提价幅度取决于各产品竞争特性,部分产品在二季度提价[8] * 关税缓和后整体价格未显著调整,基于竞争态势动态处理价格[8] * 2025年下半年将控制利润中线水平,三季度因旺季前上新周期利润率可能略低于二季度[2][14] * 2025年全年利润率已恢复至稳态水平[2][14] 库存与备货策略 * 库存连续三个季度环比下降,2025年不会出现像2024年那样的大幅增加[10] * 今年整体备货额度相比去年大幅缩小,更加谨慎备货[19] * 不再广泛铺开新品,而是在已有基础上进行优化[10] 非服业务发展策略 * 非服业务一半以上产品线已实现盈亏平衡[11] * 对趋势良好业务继续投入资源,对表现不佳业务考虑保留或剥离[11] * 策略是精简品类和缩减亏损,严格控制发展速度[12] * 对小幅亏损品类采取减亏为主策略,不再大规模投入资源进行市场扩张[13] 未来展望与预期调整 * 2026年因关税不确定性,将增速预期从30%以上调整至15%-20%[2][14] * 如果关税问题缓解,有望实现更高增长[14] * 需要持续调整海外供应链布局,提高备货效率[14] 组织架构调整 * 2025年上半年进行人员优化,员工数量减少至约2900人,比之前减少三四百人[2][19] * 未来将继续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团队活力,提升人效[2][18] * 2024年团队人员大幅增长是基于市场机会和品类拓展需求[18] 市场竞争环境 * 服装行业竞争主要来自中型或大型卖家,中小卖家对头部大卖家直接冲击较小[16] * 亚马逊第三方卖家增速从一季度5%提升到二季度10%,表明平台间存在流量转移[9] * 自营网站增速相对较弱,因受限于小包业务发展、贸易形态效率低及广告投放成本上升[17] 季节性表现 * 2025年Black Friday整体表现与2024年相似,但Prime Day热度因购物周期拉长而分散[19] * 欧洲区Prime Day表现较差,但由于占比不高对整体影响有限[19]
综述|关税阴影下,美国服装业市场“紧张并焦虑”
新华社· 2025-08-25 11:19
关税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全球时尚及服装鞋帽行业面临成本上升、利润压缩及供应链不确定性压力 整个行业感到紧张与焦虑 [1] - 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使制造商感到恐惧 企业需在不完全转嫁成本给消费者的情况下应对政策变化 面临巨大挑战 [1] - 美国关税政策走向仍是全球时尚供应链和市场信心的关键变量 行业近期非常艰难 [3] 企业成本与定价策略 - 加拿大女装品牌特里巴尔时装公司因关税压力将2026年春季系列女装价格上调约7% 以平衡市场接受度和生存压力 [1] - 美国男装企业布拉沃集团因细分市场对价格敏感 涨价幅度非常有限 过度涨价可能被竞争对手价格战挤出市场 [2] - 部分企业通过自行消化成本上升压力或适度调高价格转嫁给消费者 但受限于市场竞争和客户关系维护 [2][3] 供应链调整困境 - 企业考虑将供应链转移至其他地区化解成本压力 但因产品原材料特殊性和生产质量因素无法轻易迁移 [2] - 中国在泳装和牛仔产品的面料和工艺方面具有优势 难以找到同等质量和价格的替代生产地 [1] - 美国企业环球鞋业公司曾尝试寻找东南亚工厂替代 但试制样品质量不及中国制造 决定维持现有供应链 [2] 地区供应链依赖性 - 加拿大女装品牌特里巴尔时装公司在中国、危地马拉、印度、孟加拉国和土耳其等国设有生产基地 不同国家在某些产品领域具有特殊优势 [1] - 美国男装企业布拉沃集团产品均产自中国 与山东、浙江和福建等地工厂合作多年 供应链非常稳固 [2] - 加拿大女装企业奥兰治时装汇公司主打竹棉牛仔系列 因竹子产自中国 竹纤维产品仅在中国生产最为合适 [3]
美国贸易战的思想根源
虎嗅· 2025-08-24 11:02
贸易政策理念 - 美国贸易政策需在保护主义与全球化间寻求平衡路径 [12] - 贸易不应仅被视为实现永久和平的手段 存在局限性 [13][15] - 贸易摩擦未必破坏国家联盟关系 可同时管控风险 [17] 历史关税水平 - 美国加权平均关税在19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很少低于20% [21] - 罗斯福新政时期关税仍保持百分之十几水平 [23] - 2019年美国加权平均关税仅2.85% 低于欧盟的3.0% [24] 制造业岗位流失 - 2000-2016年美国流失500万个制造业岗位 [29] - 制造业外包导致美国家庭收入中位数停滞 [29] - 未受大学教育中年白人群体死亡率显著上升 [31] 贸易赤字问题 - 长期贸易赤字需通过出售资产弥补 不可持续 [40] - 新冠疫情暴露美国医疗设备供应链过度依赖外国 [41] - 中国供应链停摆直接影响美国公司运营 [42] 就业社会价值 - 稳定高收入工作对公民尊严和社会秩序具核心作用 [45][46] - 制造业岗位流失破坏地区社会结构 [66] - 数字科技公司雇佣人数远低于传统制造业 [36] 北美贸易协定 - 新协定要求汽车75%部件价值在北美生产 [54] - 规定40-45%汽车部件需由时薪16美元以上工人制造 [55] - 预计为美国新增8万个就业岗位 [55] 产业转移影响 - 美国CEO推动制造业外迁追求效率最大化 [28][58] - 1994年以来美国汽车业流失35万岗位 墨西哥获得43万 [50] - 服务类工作如呼叫中心仍存在外包风险 [37] 对华贸易立场 - 指责中国实施出口补贴和技术转让要求 [19] - 认为中国加入WTO后军事实力增强 [22] - 通过关税手段要求中国购买更多美国产品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