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壳
icon
搜索文档
*ST威尔收购紫江新材沈雯资本腾挪自救:标的曾分拆上市失败 宁德系割肉、比亚迪坚守
新浪证券· 2025-07-25 18:06
交易概述 - *ST威尔拟以5.46亿元现金收购紫江新材51%股份,切入锂电池材料赛道 [1][2] - 交易双方*ST威尔、紫江企业及标的紫江新材的实际控制人均为沈雯 [1] - 交易完成后,紫江新材股东宁德新能源选择清仓退出,比亚迪则继续持有股份 [13] 紫江新材基本面分析 - 紫江新材主业为软包锂电池用铝塑复合膜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应用于动力、3C数码和储能等领域 [3] - 公司存在产品单一、技术独立性不足问题,12项发明专利中6项来自关联方或供应商 [4] - 2020-2022年研发费用率从6.11%下滑至4.01%,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4]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从1.19亿元缩水至0.54亿元,毛利率持续下滑 [5] - 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低于同行,产品售价低但毛利率异常高引发监管关注 [4] 交易风险与质疑 - 收购溢价高达105%,交易后商誉减值风险较大 [7] - 交易方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550万、7850万、9580万元,需实现22%、20%、22%的年增长 [7] - 宁德新能源、比亚迪兼具股东和大客户身份,存在售价公允性质疑 [4] - 比亚迪增资入股后采购量激增,且附有"2024年底未上市可要求回购"对赌条款 [4] *ST威尔现状 - 公司主营自动化仪器仪表,2023年净利润-1706万元,2024年-1724万元 [9] - 2024年扣除后营业收入仅1.63亿元,低于主板3亿元红线 [9][11] - 2025年若仍未能实现净利润转正或营收达标,将触发强制退市条款 [11] - 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亏损扩大 [11] 行业背景 - 2021年后CTP/CTB技术使软包电池成组效率处于劣势 [13] - 软包电池在动力电池出货量中占比持续下滑,影响铝塑膜需求 [13] - 宁德新能源亏损退出紫江新材,或反映对铝塑膜行业前景谨慎判断 [13]
亚泰集团四年半亏123.5亿负债率93.64% 拟12.57亿出售吉林银行3亿股“保壳”
长江商报· 2025-07-23 07:21
资产出售计划 - 公司拟公开挂牌转让持有的吉林银行3亿股股份,挂牌底价合计不低于12.57亿元,交易完成后对吉林银行的合并持股比例将由6.88%降至4.6% [1] - 本次转让包括直接持有的1亿股(挂牌底价不低于4.19亿元)和2亿股(挂牌底价不低于8.38亿元),采用市场法评估的吉林银行每股价值为4.19元 [1][3] - 公司表示此次交易旨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并补充流动资金,不会对主营业务和持续经营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3] 吉林银行背景与财务数据 - 吉林银行为吉林省唯一省级城市商业银行,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6.45亿元和40.74亿元,净利润14.15亿元和6.14亿元 [2] - 截至2025年3月末,吉林银行资产总额8012.17亿元,负债总额7465.48亿元,净资产546.69亿元 [3] - 公司直接持有吉林银行5.36%股份(7.04亿股),为第四大股东,通过子公司亚泰医药合计持股6.88% [2] 公司财务困境与保壳措施 -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连续四年半净利润亏损,累计亏损超123.49亿元,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8亿至8.9亿元 [6][7]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达93.64%,资产总额421.95亿元 [8] - 除吉林银行股权外,公司还计划出售东北证券29.81%股份及长春龙达宾馆100%股权(挂牌价不低于2393.08万元) [4] 股东增持与股份回购 - 长春国资控制的长发集团累计增持公司股份9128.54万股(占总股本2.82%),耗资1.1亿元 [8] - 2025年1至4月,公司回购股份1676.26万股(占总股本0.52%),回购均价1.61元/股,总金额2700.23万元 [8] - 截至7月22日收盘,公司股价1.91元/股,总市值61.73亿元 [9] 行业与业务挑战 - 公司主业为地产、水泥、证券,受东北水泥市场需求下降及房地产行业调整影响,地产产品量价承压,毛利率保持低位 [7] - 2024年7月公司股价曾跌破1元/股,濒临面值退市,促使公司采取增持、回购等自救措施 [8]
金浦钛业重组透视:实控人家族"先卖后买"的资产腾挪游戏
新浪证券· 2025-07-16 16:26
公司重组方案 - 金浦钛业股价在重组方案披露后首个交易日涨停,市场看好其跨界并购[1] - 公司计划通过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等方式收购利德东方100%股权,实现从化工行业向橡塑科技领域转型[2] - 此次重组本质上是将一年前剥离的资产重新买回,标的公司由实控人郭金东的二女儿郭彦彤实际控制[2] 资产腾挪与关联交易 - 2024年3月公司剥离金浦东裕31.81%股权,换得东邑酒店100%股权,但东邑酒店2024年亏损7513.14万元[2] - 2025年7月公司宣布反向收购利德东方,而利德东方2023年净利润8381.43万元,2024年增至1.21亿元[3] - 市场质疑为何公司在剥离时放弃盈利资产,转而接受亏损资产[3] 公司业绩与转型背景 - 公司2013年借壳上市后营收从8.42亿元增长至2018年18.55亿元,归母净利润最高达1.66亿元[3] - 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1.46亿元、1.61亿元、2.44亿元,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1.6亿-1.86亿元[3] - 钛白粉主业受产能过剩、成本高企、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盈利空间缩窄[4] 转型尝试与风险 - 2018年公司曾计划以56亿元收购古纤道绿色纤维100%股权,但溢价2倍的关联交易被证监会否决[4] - 2022年公司宣布投资百亿元建设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因锂盐价格暴跌未获收益[4] - 利德东方2024年1.21亿元净利润理论上可覆盖公司年度亏损,帮助摆脱退市预警[4] 跨界整合挑战 - 利德东方主营高铁制动软管、汽车胶管等产品,与公司原有业务无协同基础[5] - 标的公司2023年净利润8381万元,2024年增速突增至44%,业绩可持续性存疑[5] - 公司缺乏橡塑制品领域的技术、渠道和客户资源,整合存在极大不确定性[6]
*ST金比易主之路戛然而止:家族纠纷成“绊脚石”,保壳自救再添变数
新浪证券· 2025-07-15 14:47
控制权变更终止事件 - ST金比控股股东林浩亮、林若文与上海元一成物科技的股份转让及表决权放弃协议正式终止,新实控人未能入主 [1] - 原计划转让13.3%股份(总价3.46亿元,单价7.34元/股),并放弃剩余39.95%表决权,后续拟再转让14.7%股份至总持股28% [2] - 交易终止主因系受让方实际控制人涉及家族财产清算纠纷,导致交易落实存在不确定性 [3] 交易方案与潜在问题 - 转让价7.34元/股显著高于公告时及当前股价(7月14日收盘价5.63元/股,总市值20亿元) [2][4] - 受让方元一成物为2025年新设主体,其最终控股股东上海浩然春晖正面临强制清算及家族财产纠纷 [2] - 家族纠纷或导致支付能力存疑(3.46亿元对价)及表决权安排稳定性受损 [3] 市场影响与行业启示 - 案例暴露困境上市公司资本运作脆弱性,ST金比保壳自救计划受阻 [1] - 退市新规下,单纯依赖控制权转让"保壳"模式难持续,需回归主业提升盈利能力 [4] - 投资者需警惕"易主"题材概念炒作风险,当前公司股价较转让价已下跌23.3%(7.34元→5.63元) [2][4]
“保壳”不容乐观?青海春天预计上半年扭亏,第二季度却亏损
南方都市报· 2025-07-15 10:25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96万元至138万元,同比扭亏(去年同期净亏损5986.99万元)[1] - 上半年营收预计1.21亿元至1.26亿元,同比下降8.95%至12.65%[1] - 第二季度归母净亏损或为753.81万元至795.81万元(第一季度盈利891.81万元)[3] 业绩变动原因 - 营收下降主因市场环境变化及第二季度主营业务处于行业淡季[2] - 净利润扭亏因产品结构变化导致毛利率和毛利额增加,同时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减少[2] 主营业务分析 - 白酒产品听花酒第二季度销售遇冷,线上渠道750ml酱香酒合计销量仅12瓶,销售额约8.45万元[3] - 线下旗舰店恢复销售但具体销量不明,推断上半年销售不佳[3] - 听花酒定价过高、违规宣传负面影响及超高端市场竞争激烈(茅台、五粮液等主导)导致销售困境[4] 公司战略与应对 - 将摘星摘帽列为核心目标,推进业务多元化战略(医疗健康+航空领域)[7] - 控股子公司上海昀翔航空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拟开展民航器材贸易、维修等业务,但尚处规划阶段[7] - 高管表示将根据市场情况择机推出白酒新品[5] 监管与退市风险 - 因2024年业绩预告未及时更正及未充分提示退市风险,公司及高管遭上交所公开谴责[5] - 若2025年净利润或营收未达标(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3亿元),股票将终止上市[6]
上市25年七度“保壳” 科新发展业绩何以逆势狂飙
证券时报· 2025-06-24 02:58
公司摘星脱帽 - 公司因2024年年报触及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情形已消除,于5月20日成功"摘星脱帽" [2] - 公司上市25年来第7次成功撤销退市风险警示,成为A股市场"保壳王" [2] - 公司自2000年登陆资本市场后持续挣扎在保壳路上,曾用名包括天龙股份、山水文化等 [2][4] 公司业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434.28%,其中建筑工程业务贡献3.6亿元,同比增幅超500% [6][7] - 建筑工程业务毛利率为12.56%,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提达装饰、提达建设、提达机电开展 [7] - 提达装饰2024年贡献营收3.52亿元,净利润3788.7万元,占公司全年净利润近95%,而2023年该子公司亏损1.45亿元 [7] - 公司2024年新签项目39个,金额达8.47亿元 [8] - 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额2.28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60.93%,均为新增客户 [11] 行业对比 - 2024年Wind中信建筑装修板块28家相关上市公司中,18家归母净利润亏损,18家业绩同比下滑 [9] - 行业整体受宏观因素影响,竞争加剧,大部分同行企业业绩呈亏损或下降趋势 [9] 财务特征 - 公司2024年业绩呈现明显季节性,一、二季度净利润分别为-734.87万元、30.18万元,三、四季度分别达到1852.28万元、2850.11万元 [9]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3997.7万元中,非经常性损益贡献3187.57万元,包括出售资产收益1248.8万元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493.71万元 [17] - 公司2024年扣非净利润仅为810.13万元 [17] - 2022-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892.62万元、-3921.65万元、-1235.4万元 [18] - 2024年公司货币资金6111.02万元,应付账款2.16亿元,应收账款同比激增178%至2.33亿元 [18] 股东结构 - 2024年7月连宗盛出资2亿元,通过间接持有33.23%股份成为公司新实控人 [12] - 连宗盛为深圳市潮汕青年商会常务副会长,与潮汕资本巨头连氏家族关联密切 [12] - 公司前十大股东中包含五位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18.04% [17] 历史沿革 - 公司2000年以天龙大厦为核心资产上市,2001年因停业装修等因素亏损超7000万元 [4] - 2003年公司因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且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被实施ST [4] - 公司2004年首次成功保壳,此后在2007、2010、2014、2017、2020及2025年均完成保壳 [6] - 公司2009年及2013年均在前三季度亏损情况下,依靠第四季度实现全年扭亏 [6] 业务转型 - 公司主业频繁变更,从最初自有房屋租赁调整至红酒贸易、广告传媒,再到建筑装饰工程 [17] - 上市25年来公司扣非净利润仅在6个会计年度实现盈利 [17] - 当前公司主业包括建筑工程、写字楼出租和互联网广告营销三大类 [6]
*ST宝实重组方案生变 置入新能源资产能否“保壳”?
中国经营报· 2025-06-14 04:34
资产重组方案调整 - 公司调整重组方案,将置入资产与置出资产的差额支付方式由发行股份购买变更为现金支付,差价达3.41亿元(置入资产8.09亿元,置出资产4.68亿元)[2][3][4] - 调整原因在于电投新能源部分项目补贴回收及实施进度存在不确定性,包括太阳山风电场三、四期项目补贴资金回收不确定,盐池惠安堡750MW风光同场项目和高沙窝28万千瓦风电项目用地范围未确定、偿债压力大[3][4] - 电投新能源已将上述三个项目无偿划转至宁夏电投,以加快推进重组进程[4] 置入资产情况 - 电投新能源主营业务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及储能电站的投资开发和运营,目前光伏及风力发电合计并网规模约680MW,储能电站合计并网规模约300MW/600MWh[5] - 已并网光伏电站规模430MW,风电场规模248.5MW,另有约2.3GW新能源增量指标在建[5] - 电投新能源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585.51万元、7879.31万元和7850.91万元[5] - 2024年电投新能源光伏项目发电收入1.19亿元,风电项目发电收入1.88亿元,储能项目总收入8269.88万元[5] 置入资产财务状况 - 电投新能源主营业务毛利率呈下行趋势,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3月分别为51.63%、39.03%和41.61%,2024年较2023年下滑明显[6] - 资产负债率较高,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3月分别为78.42%、77.67%和83.07%[6] - 财务费用压力较大,2023年、2024年分别为7191.52万元、8628.41万元,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和融资租赁[6] 公司现状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2.37亿元,同比下滑20.46%,净利润亏损1.67亿元,同比下滑3.02%[9] - 轴承业务营收1.84亿元,占总营收77.62%,但毛利率为-4.73%[9] - 自2008年以来扣非净利润持续亏损,客户结构不合理,小需求量客户较多[9] - 公司希望通过此次资产重组实现主营业务转型,提升盈利能力[4][10] 重组影响 - 重组后公司主营业务将变更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及储能电站的投资开发和运营,以及船舶电器的生产与销售[4] - 公司预计重组后归母净利润和每股收益将有所提升,盈利能力显著优化[10] - 此次重组构成关联交易,因公司与电投新能源实控人均为宁夏国资[4]
上市30年,连亏22年的“保壳专业户”终于退市!*ST恒立临死拉个垫背的,火速起诉会所装无辜
市值风云· 2025-05-21 18:36
公司事件 - *ST恒立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收到深交所《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触及规范类退市情形 [5] - 公司2023年因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4年需满足盈利或营收不低于3亿元才能避免退市 [6] - 公司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营收预计3亿至3.5亿元(同比增长169%-214%),但亏损3300万至4300万元(同比扩大187%-275%) [7][8] 审计争议 - 公司2024年末更换年审机构为旭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3个月后双方在重大会计处理上存在分歧,导致年报未按时披露 [10][11][12] - 公司起诉旭泰索赔3827万元,指控其审计程序不当、沟通不及时等,但市场质疑公司故意选择审计能力薄弱的小所 [16][17][26] - 旭泰此前两年仅承接1单上市公司审计业务,2024年曾临时放弃新三板公司翰博设计的审计项目 [26][27] 历史经营问题 - 公司上市29年累计归母净利润亏损3.35亿元,扣非净利润连续22年亏损累计6.7亿元,多次通过变卖资产和政府补贴保壳 [31][32][34] - 业务涉及冷气设备、新能源电池、大宗贸易等但长期亏损,被市场称为"保壳专业户"和"不死鸟" [29][30][34] - 2024年6月新实控人石圣平以1亿元收购公司17.87%股份,半年后因退市面临重大投资损失 [36][37] 市场影响 - 公司股价在退市公告后连续3个一字跌停,散户投资者损失惨重 [38] - 部分专业投资者通过提前识别公司风险避免了损失 [42]
经销商锐减3693家,悬崖边的上海贵酒打算卖基酒、找“战投”
贝壳财经· 2025-05-16 23:14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为2.85亿元,同比下降82.54%,净利润为-2.17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546.18万元 [1][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仅为1498万元,同比下跌86.25%,净亏损1932.5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约-24万元 [2] - 合同负债为0.96亿元,同比减少58.22%,反映经销商打款意愿大幅减弱 [3] 公司经营危机与风险 - 受关联公司海银财富事件波及,公司资金紧张,拖欠工资和货款,实控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1][2] - 经销商数量锐减3693家,截至2024年末仅剩772家,经销商关系严重受挫 [2][3] - 高酱酒厂酱香白酒技改扩产工程计划暂停,累计投资金额超9亿元 [3] 管理层动荡与战略调整 - 2024年至2025年初,副董事长、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等多名核心高管密集辞职,管理层稳定性严重削弱 [7][8] - 公司计划增强高酱酒厂基酒销售力度,积极寻找战略投资者,但面临重大不确定性 [1][10] - 公司实施聚焦战略,收缩品牌和区域范围,导致部分经销商终止合作 [3] 法律纠纷与历史问题 - 涉诉讼、仲裁事项11件,计提预计负债1748.43万元,案件包括借款纠纷、商标纠纷等 [4] - 公司前身多次更名和变更主业,从房地产到互联网金融再到酱酒,曾因信息披露违规被处罚 [5] - 贵州贵酒与上海贵酒存在商标纠纷,公司收购高酱酒业52%股份引发后续争议 [6] 行业背景与竞争压力 - 白酒行业存货高企,18家上市公司存货同比增长,部分酒企存货增长率超30% [10] - 中小酒企面临严峻竞争,库存消化困难,上海贵酒转型基酒销售前景不明朗 [11]
*ST东晶(002199) - 002199*ST东晶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3
2025-05-13 18:50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 002199,证券简称 *ST 东晶 [1] - 2025 年 5 月 13 日下午 15:00 - 17:00 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召开业绩说明会 [1] - 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王皓,独立董事傅宝善,财务总监胡静雯,董事会秘书石佳霖 [1] 公司发展战略 - 依托石英晶体元器件领域产业优势,聚焦主业,提升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关注产业相关投资与合作机遇,探寻多样化发展机会 [1][14] - 2025 年加强市场开拓、保持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加强成本控制与人才管理,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9] 业绩相关情况 - 2024 年综合毛利率 5.64%,同比下降 0.37 个百分点,主要因销售单价下降 [2] - 2024 年应收账款较上年增加 31.92%,前五大客户正常回款 [2] - 2024 年销售费用增长 23.99%,持续关注车规晶振等应用场景 [6][7] - 2024 年海外市场收入 2530.50 万元,主要销往东亚、东南亚等地区 [9] - 2024 年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 38.25%,第一大客户不是索尼或三星 [5] - 2024 年新增发明专利 7 项,不涉及车规级晶振的技术突破 [5] - 2024 年研发人员 70 人,较上年仅增长 2.94%,各项研发项目按计划正常开展 [11][12] - 2024 年原材料采购成本中,晶片占比小于 50% [13] 业务相关情况 - 2024 年新建 5G 智能车间设计产能 6 亿只/年,产能利用率正在稳步提升 [1][2] - 2024 年没有向工业富联销售产品 [2] - 2024 年来自新能源汽车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不足 15% [2] - 2024 年度不涉及智能家居产品销售 [4] - 相关车规级温补晶振产品尚未进入比亚迪供应链 [10] 保壳相关情况 - 本年度晶振主业的持续发展和摘星摘帽是工作重点,采取加大晶振业务销售和研发投入、提升生产效率、加强成本控制、寻求新业务机会和利润增长点等措施 [5] 其他情况 - 截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公司在册股东总户数为 18190 户;截至 2025 年 5 月 9 日,公司在册股东总户数为 17957 户 [13] - 2024 年原大股东李庆跃每股 6.38 元转让给宁波宁聚的 1450 万股股份协议转让已于 2024 年 11 月完成过户登记 [13] - 目前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整重组、股权转让、投资合作意向等相关事项,重大事项以指定媒体披露公告为准 [2][5][8][14] - 截至目前,公司暂无回购增持计划 [8] - 公司不涉及化学原料药的生产销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