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度集成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营造试错容错的宽松环境——制度集成创新系列谈⑤
海南日报· 2025-07-29 08:53
韩慧 海南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不是单点的突破,而是系统推进,涉及行业多,影响范围广,牵一发而 动全身,情况复杂难测,也意味着试错成本更高昂。这难免给"干将""闯将"增添一些心理负担。因此, 鼓励试错容错,势在必行。 制度集成创新任务越重,越需要营造鼓励试错、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由此传递鲜明导向,健全体 制机制,多措并举给足"挑担人"满满安全感。近年来,海南紧扣"三个区分开来",出台《海南自由贸易 港公职人员容错纠错办法》《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担当作为的若干措施》等举 措办法,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为推动制度集成创新保驾护航。 健全试错容错机制,充分发挥机制作用,关键在于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全面综合 考虑动机缘由、客观条件、程序方式、性质程度、后果影响以及挽回损失等情况,对"哪些错该容,哪 些错不该容"作出客观规范的甄别,以精准容错呵护每一份奋勇争先的激情。 改革开放以来,一句"成功为你欢呼,失败为你加油",让深圳千万创业者不知疲倦地奔跑在创新的 赛道上;今年年初,杭州刮起"六小龙"旋风,让当地特有的"冒险包容"文化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如今, 海南站在历史 ...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实录摘登
海南日报· 2025-07-24 10:48
封关运作政策落地 - 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将采取政策项目化、任务清单式、效果可评估的方式落实 [4] - 从增强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角度抓落实,确保企业和老百姓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4] - 从制度集成创新角度抓落实,推动封关运作政策与已落地自贸港政策贯通,发挥"1+1>2"叠加效应 [4] - 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角度抓落实,建设"两个基地""两个枢纽""两个网络" [5] 与阿拉伯国家合作 - 海南与阿拉伯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超30%,2024年超过240亿元 [6] - 已开通洋浦港与阿布扎比港海上航线、海口与迪拜空中航线 [6] - 阿布扎比哈利法经济区、迪拜国际自由区、迪拜杰贝阿里自由区是海南自贸港全球自贸区(港)伙伴 [6] 现代化产业体系 - 四大主导产业占GDP比重67%,5年提高13.7个百分点 [7] - "五向图强"打造新质生产力:向种图强、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绿图强、向数图强 [8] - 做好离岛免税、医疗、教育"三篇消费文章" [9] - 建设人才荟萃之岛、技术创新之岛 [9]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 2024年全省接待中外游客9720万人次,同比增长8%,其中入境游客增加1倍多 [10] - 环岛旅游公路全长988公里,见海率50%以上;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全长466公里 [10] - 连续5年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成为亚洲最大全球消费精品展示交易平台 [10] 制度集成创新 - 已培育形成20批166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40余项在全国推广 [12] - 创新案例包括全省信用修复"一口申请、一网办理"、"土地超市"平台等 [12] - 探索建立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创新"零关税"进口商品全流程监管模式等 [13] 货物税收政策 - "零关税"商品范围由1900个税目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占比从21%提升至74% [20] - 享惠主体范围扩大至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21] - 进口"零关税"商品及其加工制成品可在享惠主体间自由流通 [21] 加工增值政策 - 取消企业鼓励类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60%以上的限制 [27] - 将"零关税"进口货物纳入政策适用范围 [28] - 允许保税货物经过上下游不同企业加工制造产生的增值部分累计计算 [28] 海关监管 - 除需检验检疫或实行许可证件管理的货物外,对进口"零关税"货物等实施径予放行 [29] - "二线"出岛申报项目从105项压缩至42项 [30] - 创新实施"分批出岛、集中申报"通关模式 [30]
打造引领新时代对外开放重要门户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行具有里程碑意义 三部门发文明确货物税收政策
经济日报· 2025-07-24 06:05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标志着建设进入新阶段 [1] - 封关运作是标志性工程,将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全球优质要素集聚 [1] - 政策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包括海南自贸港法等法治保障 [1][2] 自贸港建设成效 - 5年来实际使用外资1025亿元,年均增长14.6% [2] - 境外直接投资97.8亿美元,年均增长97% [2] - 新设外资企业8098家,年均增长43.7% [2] - 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年均增长31.3%和32.3% [2] - 经济外向度提高到35%,176个国家和地区在琼投资 [2] 产业体系发展 - 四大主导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占GDP比重67%,5年提高13.7个百分点 [2] - 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一流 [2] - 建立国际商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 [2] 税收政策 - "零关税"货物免征进口税收(关税、增值税、消费税) [3] - 加工增值达30%的鼓励类产业企业货物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 [3] - 封关后"零关税"商品税目将从1900个扩大至6600个,占比74% [4] - 享惠主体范围扩大,基本覆盖全岛有进口需求的单位 [4] 海关监管 - "一线"进口提高通关便利化,"二线"突出智能高效监管 [4] - "二线"出岛申报项目从105项压缩至42项 [5] - 对"零关税"货物、保税货物等实施径予放行 [5] 制度创新 - 持续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5] - 推动设立全岛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 [5] - 加强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融相通 [6]
海南自贸港12月18日封关运作 开启高水平开放新篇章
中国经营报· 2025-07-23 20:31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 - 海南自由贸易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标志着建设迈入崭新发展阶段 [2] - 封关日期选择12月18日具有象征意义,纪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 [2] -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表示,接下来几个月将抓紧做好后续准备工作,帮助经营主体了解政策并开展业务测试 [2] 封关运作政策内容 - 封关意味着将海南岛全岛建成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政策制度 [3] - "一线放开"指海南与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实施自由便利进出举措 [3] - "二线管住"指海南与内地之间针对"一线"放开内容实施精准管理 [3] - "岛内自由"指海南自贸港内各类要素可以相对自由流通 [4] 封关意义与进展 - 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和里程碑,将进一步扩大开放 [3] - 封关后海南与国际联系将更加便捷,有助于吸引全球优质要素集聚 [4] - 5年多来海南在人员、物流、资金和数据流动四大要素进出方面更加便利 [2] - 目前85个国家人员可免签入境海南,"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国际航行船舶总吨位跃居全国第二 [2] - 资金可在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外账户间依法自由便利划转,数据出境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2]
确保既“放得开”也“管得住” 海南即将进入全岛封关运作新阶段
新华财经· 2025-07-23 16:03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进展 - 海南自贸港建设已进入成型起势阶段,即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具有重要象征意义[1] - 封关政策准备就绪,包括进口征税商品目录禁限清单、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等政策和配套文件[1] - 压力测试演练正压茬推进,确保既"放得开"也"管得住"[1] 封关运作落实措施 - 从增强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角度抓落实,确保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2] - 从制度集成创新角度抓落实,推动政策贯通发挥"1+1>2"叠加效应[2] - 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角度抓落实,加快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2] 海南自贸港发展目标 - 建设"两个基地""两个枢纽""两个网络",促进外资、外贸和外国人安居乐业[2] -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3] - 培育更多具有全国示范力和自贸港辨识度的制度集成创新成果[3]
三亚:聚力创新,挑大梁、当先锋
海南日报· 2025-07-23 10:15
自贸港核心政策落地进展 - 三亚锚定2025年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目标,加快推进核心政策落地,包括全国首单隔离期间同步DUS测试便利化、海南首笔民企数据要素资产质押融资、肉类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首单业务等创新案例 [6] - 封关运作项目高效推进,天涯反走私综合执法站通过科技手段实现25公里海岸线及310艘船舶的动态监管,建立全覆盖管理服务模式 [7] - 三亚凤凰邮轮港口岸查验设施建设项目完成,配备卫检/旅检智能闸机、行李CT机等设备,实现人脸识别无感通关,2024年接待国际邮轮旅客5.46万人次(全国首位),游艇出海12.79万艘次接待游客90.09万人次 [8][9] 制度创新与首单业务突破 - 全国首创进境种苗跨关区附条件提离模式,草莓苗通关时间压缩至1-2天,隔离检疫同步DUS测试使存活率提升至95%以上,缩短新品种审查周期 [10] - 三亚晨海实业完成肉类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首单业务,利用崖州中心渔港优势将进口牛肉加工增值超30%后内销 [11] - 城市聚焦打造"一标杆、五个区"发展定位,推动从"政策试验田"升级为"制度创新策源地",加速首单效应向规模效应转化 [12] 外向型经济发展成果 - 五年实际使用外资超31亿美元,引进285家"三类500强"企业,包括鹏瑞利外商独资医院、日本企业孵化中心、中意会客厅等项目 [13] - 英特尔、恒力集团、紫金矿业等企业以三亚为出海总部开展国际业务,地中海蓝鳍等外资企业实现当年落地投产盈利,境外投资手续时间缩短50% [13] - 落地海南首单大宗商品掉期清算、三亚首笔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境外艺术品保税通关等外向型业务 [14]
赤田之约,何以破解治水困局?
海南日报· 2025-07-17 09:32
赤田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 首创"水质、水量和行动"三维度生态补偿机制,补偿资金与水质目标、水量保障、治理行动刚性挂钩 [2] - 2022-2024年首个考核期筹集6亿元资金池,其中省级财政投入3.3亿元、三亚出资1.8亿元、保亭出资0.9亿元 [2] - 资金分配动态考核,三亚累计获0.84亿元补偿,保亭累计获5.16亿元 [3] 治理成效与项目落地 - 65个重点项目落地,验收合格率达93.4%,资金专项用于退耕还林补助、移民搬迁补偿、污水处理工程等 [4] - 水质显著改善:取水口国控断面水质从Ⅲ类提升至Ⅱ类,优级断面比例达85.7%的历史最好水平 [6] - 农民退耕还林后每亩土地支出减少550元,搬迁居民收入同比增加57%,1889名当地居民获得就业机会 [7] 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 - 保亭推广"林-菌-药"循环套种技术,生态产品增加2.58万千克/公顷,经济效益提升103万元/公顷 [7] - 科技赋能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污染源精准画像和治理效果量化评估 [7] - 群众对生态补偿政策满意度超87%,形成"赤田"生态品牌 [7] 制度创新与模式推广 - 通过"1+N"政策体系和闭环管理机制破解跨区域治理难题,形成上下游利益共同体 [5][8] - 赤田模式五次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已在海南17个市县推广,覆盖10条河流、4个湖库、18个断面 [9] - 未来将优化补偿标准动态调整、多元化投入机制及跨部门协同效率 [9]
海南深化“监督一张网”建设,推动监督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海南日报· 2025-07-16 09:28
监督一张网建设成效 - 海口新海港二线口岸项目通过"监督一张网"实现工期缩减过半 累计节约资金近亿元 [2] - 跨线桥项目审批涉及百余项手续 通过联合审批机制将工期从18个月缩短至10个月 [2] - 平台用户从26家增至4600余家 办件量从5000多件增至近5万件 实现监督全覆盖 [3] 制度创新与监督机制 - 搭建"1116+N"制度框架体系 贯通人大、民主、行政等各类监督力量 [3] - 纪检监察机关坚持"监督的再监督"定位 对推诿扯皮问题发起督办问责 [3] - 金鹿工业园区道路问题通过平台督办 4个月内解决久拖不决的交通安全隐患 [3] 重点领域治理成果 - 公共工程领域共享453条预警信息 立案960件 处分786人 纠治领导干部违规干预问题 [3] - 人社厅联合多部门重塑欠薪治理体系 实现欠薪案件动态清零 [4] - 办件平均提前17天办结 五星好评率达86% 推动建章立制3418件次 [5] 自贸港建设应用 - 平台已转办督办4500多个阻碍自贸港建设的难堵点问题 [5] - 推动"机器管招投标"与监督平台衔接 压缩权力寻租空间 [3] - 通过"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 完善制度830件次 [5]
全速推进“一号工程”
经济日报· 2025-07-12 06:21
海南自贸港政策推进 - 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为引领,封关运作作为"一号工程"全力推进,聚焦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压力测试清单"三张清单"[1] - 推动180多个自由贸易港政策文件落地实施,构建"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和"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为主要特征的政策制度体系[1] - 服务贸易年均增长超20%,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居全国第一位,涉外收支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1] - "四大主导产业"占比超过67%,现代化产业格局不断优化[1] 对外开放与贸易升级 - 先行先试高标准经贸规则,以市场准入、服务业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为切入点,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2] - 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降低进出口关税,释放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关税政策效应,提升贸易程序透明度[2] - 加大对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保税维修、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形成一批新型贸易业态[2] - 开展与发达国家在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监管标准与职业资格互认或单向认可工作[2] 营商环境与创新发展 -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经营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3] - 聚焦"4+3+3"主导产业、"五个图强"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分梯次组织实施人才培养项目[3] - 建立"平台+项目+人才"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提升高端化产业、高科技园区等主体的育才功能[3] - 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优化R&D经费投入结构和机制[3]
海南勇立潮头奋楫向前
经济日报· 2025-07-12 06:14
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展 - 党中央2018年4月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并探索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十四五"时期进入快速建设发展阶段 [1] - 2020-2024年期间实现多项政策突破:首张"中国洋浦港"船籍港证书、首架"零关税"飞机通关、首份RCEP原产地证书、首条第五航权国际客运航线等 [2] - 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累计为企业减免超2.5亿元关税,试点企业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产值从2023年47.8亿元增至2024年59.5亿元,预计2025年达80亿元 [2] 政策体系与产业效应 - 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已扩展至粮油、玉石、呼吸机、肉类等产品,推动"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中高端加工贸易发展 [3] - "十四五"期间落地180多项自贸港政策文件,形成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和"五自由便利"为核心的政策体系 [3] - 2024年海南企业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76.5亿元(同比+20%),其中出口1062.2亿元(+43.5%),进口1714.3亿元(+8.9%) [6] 国际招商与展会成果 - 2025海南全球产业招商大会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参与,西门子能源30年间在洋浦、文昌、东方等地完成多个能源项目 [4] - 第五届消博会规模创纪录:71国1767家企业参展,主宾国英国展区面积超1300平方米,品牌数量53个(同比翻倍) [5] - 泰佩思琦通过首届消博会落户海南,目前旗下品牌在海南开设14家门店,本届推出新子品牌"蔻驰之城" [6] 制度创新案例 - 电子提单将国际贸易单据传递周期压缩至小时级,海南已累计推出19批158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7] - 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特许审批新模式推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集聚2849家南繁企业,引进种质资源905批次(价值11.6亿元) [8] - 海口江东新区通过电子提单等创新实现散货贸易数字化,中远海运散运货轮运输案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7] 基础设施与服务保障 - 海南电网制定35项具体任务服务自贸港建设,一对一保障576个重大项目、100家重点企业用电需求 [6] - 海口海关联合地方政府创新种质资源引进机制,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