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上市

搜索文档
Noon 接近盈利,计划两年内于阿联酋、沙特实现双重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9-10 14:49
提升运营效率现已成为 Noon 战略的核心。公司正测试自动驾驶配送货车及三轮车(采用租赁而非购买模式),以削减成本。阿拉巴尔明确表示,这些自 动驾驶设备将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运营,到2027年有望将配送员数量减少一半 —— 这一举措预计将对提升盈利能力产生实质性帮助。此外,Noon也在考虑 并购交易,印度正成为其潜在的扩张目标。 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Noon仍迫切希望与硅谷企业"长期亏损"的模式划清界限。阿拉巴尔强调,Noon必须先证明自身具备盈利能力,之后才会推进 IPO。他在接受《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采访时表示:"我们的董事会、整个市场以及银行机构,都不会再接受那种(长期亏损的)不合理模式 了。" 作为中东本土电商巨头,Noon 正计划向公开市场迈出大胆一步——拟在两年内于阿联酋和沙特实现双重上市。 创始人穆罕默德・阿拉巴尔表示,公司目前已 "接近" 盈利,这为其选择合适时机推进首次公开发行(IPO)奠定了基础。若IPO顺利,Noon将跻身该地区 首批公开上市的大型数字企业之列。 Noon成立于2016年,初期获得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 ...
星谦发展拟“2并1”基准进行股份合并
智通财经· 2025-08-25 23:09
公司战略举措 - 公司董事会决议在新加坡交易所进行双重上市 计划在香港交易所主板及新交所凯利板同时上市 [1] - 新加坡上市需满足三项核心条件 包括获得新交所等监管机构批准 达成所有上市要求 并视市场环境而定 [1] - 为实现新加坡上市 公司拟进行股份合并 按每两股现有股份合并为一股合并股份的基准操作 [1] 股份结构调整 - 新交所凯利板规则要求最低发行价不低于每股0.20新元 而公司当前港股收盘价1.22港元(约0.198新元)低于该标准 [1] - 股份合并后每手交易单位将由4000股现有股份调整为2000股合并股份 [1] - 股份合并方案针对所有已发行及未发行现有股份实施 [1]
星谦发展(00640)拟“2并1”基准进行股份合并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23:02
公司战略举措 - 公司董事会已议决在新加坡交易所进行双重上市 计划在香港交易所主板及新交所凯利板双重上市 [1] - 新加坡上市需满足多项条件 包括获得新交所等监管机构批准 达成所有上市条件 并视乎市场氛围及状况方可作实 [1] 股份结构调整 - 公司建议进行股份合并 按每两股现有股份合并为一股合并股份的基准实施 [1] - 股份合并原因为香港交易所每股收市价1.22港元(约0.198新元)低于新交所最低发行价0.20新元 [1] - 股份合并后每手买卖单位由4000股现有股份变更为2000股合并股份 [1]
石头科技董事长昌敬减持套现8.88亿后清空账号 他怎么能这样干?
搜狐财经· 2025-08-20 18:25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总收入34.28亿元 同比增长86.22% [3] - 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67亿元 同比下降32.92% [3] - 出现营收增长但盈利能力减弱的"增收不增利"现象 [3] 管理层动态 - 创始人董事长昌敬2023至2024年累计减持262.82万股 套现约8.88亿元 [3] - 昌敬在减持套现同时呼吁投资者保持耐心共度战略转型期 引发争议 [3] - 2025年4月16日清空所有社交媒体内容后未公开露面 [3] - 公司层面未对投资者询问作出正式回应 [3] 资本市场动作 - 公司在2024年利润下滑及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持续滑落背景下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谋求双重上市 [1][4] - 昌敬身价从2021年160.5亿元缩水至2025年减少几十亿元 [4]
里昂:削新秀丽(01910)目标价至22港元 维持“高度确信跑赢大市”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8-13 15:07
财务预测调整 - 将公司全年销售预测下调至同比下跌6% [1] - 将经调整纯利预测下调至同比下跌25% [1] - 下调2025至2027年收入预测7%至10% [1] - 下调2025至2027年经调整EBITDA预测18%至19% [1] - 下调2025至2027年经调整纯利预测23%至28% [1] 季度业绩表现 - 预计第二季销售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下跌6% [1] - 第二季跌幅较首季的5%跌幅进一步扩大 [1] - 第二季毛利率预计维持在59% [1] - 第二季经调整EBITDA利润率预计维持在16.6% [1] - 预计第三季可出现按季改善 [1] 评级与估值 - 目标价由30港元下调至22港元 [1] - 维持"高度确信跑赢大市"评级 [1] - 考虑估值不高及未来前景有望改善 [1] - 未来双重上市带来重评机会 [1] 影响因素 - 短期旅业弱势影响业绩 [1] - 旅游需求减弱导致销售下滑 [1] - 业绩表现与奢侈品消费调查结果相符 [1] - 面临旅客压力及关税不确定性 [1] - 低基数及旅客量回升将带动改善 [1]
里昂:削新秀丽目标价至22港元 维持“高度确信跑赢大市”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8-13 15:04
财务预测调整 - 全年销售预测下调至同比下跌6% [1] - 全年经调整纯利预测下调至同比下跌25% [1] - 2025至2027年收入预测下调7%至10% [1] - 2025至2027年经调整EBITDA预测下调18%至19% [1] - 2025至2027年经调整纯利预测下调23%至28% [1] 季度业绩表现 - 第二季销售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下跌6% [1] - 跌幅较首季的5%进一步扩大 [1] - 第二季毛利率维持59% [1] - 第二季经调整EBITDA利润率维持16.6% [1] 影响因素 - 短期旅游行业需求减弱 [1] - 旅游需求减弱与奢侈品消费调查结果相符 [1] - 存在旅客压力及关税不确定性 [1] 未来展望 - 第三季可能出现按季改善 [1] - 改善动力来自低基数及旅客量回升 [1] - 未来双重上市带来重评机会 [1] 投资评级与估值 - 目标价由30港元下调至22港元 [1] - 维持"高度确信跑赢大市"评级 [1] - 考虑估值不高及未来前景有望改善 [1]
大行评级|里昂:下调新秀丽目标价至22港元 预计第二季销售将按年下跌6%
格隆汇· 2025-08-13 11:44
销售表现 - 预计新秀丽第二季销售按固定汇率计算将按年下跌6%,较首季的5%跌幅进一步扩大,主要受到旅游需求减弱的影响 [1] - 将新秀丽今年全年销售预测下调至按年跌6% [1] 利润率 - 预计毛利率及经调整EBITDA利润率将分别维持于59%及16.6%,按季大致持平 [1] - 相信在低基数及旅客量回升带动下,至第三季可出现按季改善 [1] 盈利预测 - 经调整纯利预测下调至按年跌25%,以反映短期旅业弱势 [1] 估值与评级 - 目标价由30港元下调至22港元 [1] - 考虑估值不高及未来前景有望改善,以及未来双重上市带来重评机会,仍维持"高度确信跑赢大市"评级 [1]
关于火爆的港股IPO,高盛做了个要点问答
华尔街见闻· 2025-07-17 11:04
香港IPO市场复苏 - 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场显著复苏 已有51家公司上市 募集资金1240亿港币 超过200家公司排队等候 [1] - 复苏驱动因素包括市场表现强劲重燃融资兴趣 港交所宽松上市规则 监管层支持双重上市 [1] - 基石投资者中外资占比最高 全球长线投资者参与度上升 [1] 复苏原因分析 - 恒生指数上半年表现为十年最佳 受益政策转向 AI乐观情绪和中美紧张缓和 [2] - 港交所规则优化 包括缩短申请时限至40个工作日 推出科技企业通道 优化定价要求 [2] - 监管层积极推动 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对港合作措施 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3] 双重上市动机 - A股公司通过香港上市建立离岸融资渠道 吸引海外投资 提升国际知名度 [3] - ADR公司双重上市可缓解退市风险 约80%ADR机构投资者已涉足香港市场 [3] - 双重主要上市可接入南向资金 非次要上市独享此优势 [3] 市场流动性影响 - 今年IPO募集额占总市值和成交不足1% 流动性影响有限 [4] - 低利率环境支撑参与 港元利率大降 全球资金从美国转向香港股票 [4] - 历史数据显示大型IPO短期影响市场 但南向和主动基金流入强劲 [4] 投资者结构 - 基石投资者认购占总募资额42% 其中三分之二为外国投资者 [5] - 全球长线投资者(养老金 主权基金)参与度增加 [5] - 散户兴趣创多年高点 需求-供给比平均9% 低于过去五年25% [5] 后市表现驱动 - 2024-2025年港股IPO后市平均首日回报10% 首月17% 三个月41% 远超此前五年 [6] - 基石持股30%-50%的公司表现最佳 [6] - 高增长潜力公司获得更高回报 公司规模影响不大 [6] A股溢出效应 - 香港IPO活跃时 A股市场往往表现良好 不影响回报或成交量 [7] - 行业同业短期受益 11个MSCI中国行业中有8个在同业上市后一周跑赢市场 [7] 指数纳入影响 - 约1340亿美元被动资金追踪MSCI中国指数 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有280亿和240亿美元 [8] - 新上市公司满足条件后可快速纳入指数 主要上市股可接入南向资金 [8] - 11家双重主要上市ADR被纳入南向交易 持股比例一年内增至7%-16% [8] 行业投资机会 - 市场恢复利好港交所和离岸经纪商增长 [9] - 消费 医疗和技术行业新股需求更高 消费股三月后回报最高 [9] - 高盛筛选20只高质量A股 具备盈利增长>10% PEG<2倍 外资持股>2% [9]
纳斯达克(Nasdaq)上市|新三板上市企业可以去纳斯达克上市吗?
搜狐财经· 2025-06-21 15:40
政策环境 - 2024年修订的《证券法实施条例》明确新三板为"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允许企业保留新三板挂牌地位的同时申请境外上市 [1][6] - 中国证监会自2023年起实施《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简化备案流程,2024年全年超96家企业获批境外上市(含赴美上市51家) [3][6] - 境外上市备案效率显著提升,典型案例显示从提交备案到获批平均仅需45个工作日 [6] 上市条件与路径 - 新三板企业需完成中国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并符合纳斯达克财务标准(如年净利润75万美元或估值5000万美元) [3] - 纳斯达克分层机制灵活:全球市场层要求市值≥7500万美元或总资产+收入≥7500万美元,资本市场层对盈利要求较低 [3][7] - SPAC合并成为捷径,2025年新增SPAC快速通道,未盈利企业通过反向并购上市后估值提升幅度普遍达300%-500% [8] 操作案例 - 华谌科技(原新三板代码871560)在2024年获批备案后直接递交纳斯达克IPO申请,未摘牌新三板 [3] - 长城华冠(原新三板代码833581)通过SPAC方式估值12亿美元上市 [3][6] - 东源物流通过传统IPO路径在纳斯达克全球市场层募资800万美元 [7] 市场效应 - 双重上市企业形成"新三板融资+纳斯达克定价"的良性循环,2024年同步挂牌企业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62% [9] - 跨市场协同效应显著,但需注意两地信息披露差异带来的合规成本增加问题 [9]
香港交易所庆祝成立25周年:推动互联互通,一起把饼做大!
南方都市报· 2025-06-20 21:54
香港交易所25周年庆典 - 香港交易所举行成立25周年庆祝仪式,回顾过去25年推动香港市场发展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国际市场的历程[1][3] - 公司从本地交易所起步,发展为拥有多元化投资者群体和丰富产品生态圈的国际金融市场[8] - 活动邀请现任及历任董事高管参与,包括前主席史美伦、周松岗、夏佳理与现任主席唐家成共同展望未来[10][12] 市场发展与改革成果 - 香港交易所通过改革上市制度(如"第18章A"和"第18章C"法规)及互联互通机制,为市场创造新机遇[10] - 2025年初至今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额超2400亿港元,较2000年130亿港元增长超17倍[12] - 衍生产品市场日均成交量达176万张合约,远超2000年的37500张[12] 上市公司结构 - 香港2600家上市公司中近60%来自内地,占香港总市值80%以上[10] 新股市场表现 - 2025年初至6月20日完成31宗IPO,集资额超884亿港元,新股集资额全球第一[12] 粤港澳大湾区合作 - 公司欢迎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双重上市"政策,强调与内地交易所合作推动互联互通[5] 社会责任与未来规划 - 香港交易所慈善基金将捐款至少2500万港元启动为期三年的照顾者支援计划[12] - 未来将重点推动市场互联互通和可持续发展[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