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太阳耀斑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气象局:太阳活动区14274爆发X4.0级耀斑
央视新闻· 2025-11-15 11:48
太阳耀斑事件 - 北京时间11月14日16时30分 太阳活动区14274爆发X4.0级耀斑 这是该活动区在当前自转周的第5次X级耀斑爆发 [1] - 随着太阳自转 该活动区将转出可见日面 [1] 对地球的直接影响 - 耀斑发生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白天 太阳辐射可能给无线电短波通信带来一定影响 [3] - 耀斑过程产生了日冕物质抛射 但发生区域位于太阳右侧偏北部 其物质传输方向相对地球所处位置较偏 [3] 未来空间天气预测 - 预计未来可能给地球带来地磁暴 但强度不会太大 [5] - 未来三天太阳活动水平低 爆发M级以上耀斑的可能性低 [5] - 16—17日可能出现小地磁暴 其余时间地磁活动以平静到微扰为主 [5] - 地球静止轨道能量大于10MeV高能质子通量将处于背景水平 [5] - 地球静止轨道能量大于2MeV高能电子日积分通量将处于中等水平 [5] - 电离层天气以平静为主 [5] 监测与服务 -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会密切关注太阳的最新动态 及时做好相关服务 [5]
强烈地磁暴来袭,我国北方多地有望邂逅极光
科技日报· 2025-11-14 14:35
地磁暴事件概述 - 北京时间11月12日8时起,地球经历一次显著磁暴过程,实时地磁活动指数一度达到最高级别9级,显示出强烈的空间天气活动[1] - 近三天内,我国北方地区有望观测到极光现象[1] 太阳活动与地磁暴成因 - 太阳耀斑强度分为A、B、C、M、X五个等级,每级能量相差十倍,X级为最强[1] - 11月5日凌晨,太阳连续爆发两次高强度耀斑,强度分别达到X1.8和X1.1级[1] - 11月5日晚间和11月6日清晨,太阳再次发生两次耀斑爆发,最大强度分别为M7.4和M8.6级,并伴随明显的日冕物质抛射现象[1] - 近期太阳表面出现一个面积庞大、磁场结构复杂的活动区,该区域已爆发多次中等以上强度耀斑,并伴随大量日冕物质抛射[1] - 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抵达地球附近时,对地球磁场产生强烈扰动,从而引发地磁暴[1] 极光形成原理与观测条件 - 地磁暴期间,高能粒子从太空落下,撞击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并使其发光,从而形成极光[2] - 极光本质是地磁暴的"副产物",太阳日冕物质携带巨大能量与地球相遇,部分粒子沿地球磁场线汇聚到两极区域,与距地面100至400公里高的大气层发生碰撞,能量交换以光芒呈现[2] - 极光颜色取决于不同高度的气体分子:400千米高度氧原子产生红色光,200千米高度氧原子产生绿色光,100千米高度氮分子产生紫色光[2] - 太阳活动强烈时期,极光观测范围向低纬度地区扩展,我国北纬40度线以北地区有机会观测极光[2] - 北纬40度以北公众可在夜间选择光污染较小地区,面向北方天空进行拍摄尝试,北纬35度左右地区如海拔较高也可尝试观测[2] 地磁暴影响与持续可能性 - 地磁暴可能对短波通信和卫星导航系统产生一定影响,但对人体健康影响微乎其微[3] - 极光现象仍在持续,随着太阳活动持续活跃,近期地球多地仍有可能再次出现极光现象[3]
科技日报:地球遭遇强烈地磁暴 我国北方多地有望邂逅极光
科技日报· 2025-11-14 10:21
地磁暴事件概述 - 北京时间11月12日8时起地球经历显著磁暴过程 实时地磁活动指数一度达到最高级别9级 [1] - 此次地磁暴源于太阳近期频繁强烈的活动 11月5日连续爆发两次高强度耀斑 强度分别达到X1.8和X1.1级 [1] - 11月5日晚间和11月6日清晨太阳再次爆发两次耀斑 最大强度分别为M7.4和M8.6级 并伴随明显日冕物质抛射 [1] 极光现象成因与观测 - 极光是地磁暴的副产物 高能粒子撞击大气分子原子使其发光形成 例如氧原子受撞击产生粉红色极光 [2] - 极光颜色取决于不同高度气体分子 400千米高度氧原子发红光 200千米高度发绿光 100千米高度氮分子发紫光 [2] - 当前太阳活动活跃期使极光观测范围向低纬度扩展 我国北纬40度线以北地区有望观测 北纬35度左右地区也可尝试 [2] - 观测建议在夜间选择光污染小地区 面向北方天空使用相机或手机拍摄 [2] 地磁暴影响与持续性 - 地磁暴可能对短波通信和卫星导航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3] - 地磁暴对人体健康影响微乎其微 公众无需担忧 [3] - 随着太阳活动持续活跃 近期地球多地仍有可能再次出现极光现象 [3]
近期可能出现极光,各位极光爱好者,做好准备了吗
环球网资讯· 2025-11-11 15:16
太阳活动概况 - 近期太阳连续爆发,编号12474的活动区已多次出现X级大耀斑 [1] - 北京时间11月10日17时19分左右,该活动区再次出现强度达X1.2级的耀斑,并持续至18时19分逐渐减弱 [1] 日冕物质抛射(CME)与地磁影响 - 伴随耀斑X射线流量下降,大量携带太阳磁场能量的物质被释放,此集中喷发过程称为日冕物质抛射(CME) [4] - 根据CME的喷发区域、强度、速度及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判断其是否会命中地球以及引发地磁活动的时间和强度 [4] 地磁暴预报与极光观测 -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预报,受多个CME影响,预计11-12日可能出现中等到大地磁暴,13日可能出现小地磁暴 [6] - 只要天气条件允许,此次地磁活动将使我国北方不少地区有机会观测到极光 [6]
星空有约丨太阳“打喷嚏”,地球会“感冒”吗?
新华网· 2025-11-10 22:24
太阳活动近期概况 - 11月5日和6日太阳爆发X1 8级、X1 1级、M7 4级和M8 6级耀斑,11月9日下午又爆发X1 7级耀斑[1] - 太阳耀斑强度通常用C、M、X三个字母表示,其中X级最强[2] - 相比去年,今年太阳活动已有所减弱[2] 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影响机制 - 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属于太阳活动,耀斑好比太阳表面火山喷发,数亿吨至数万亿吨物质以每秒数百公里速度被抛出[2] - 太阳活动引起日地空间环境短时间尺度变化被称为空间天气,地磁暴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2] - 耀斑强度不直接决定地磁暴强度,还取决于日冕物质抛射的速度和方向,11月9日爆发因正对地球影响较明显[5] 空间天气对高科技领域的影响 - 地磁暴会对航天、航空、通信等高科技领域造成干扰,例如导致卫星和空间站轨道发生变化[2] - 地磁暴分为弱、中、强三级,警报分别用黄、橙、红三色表示[2] - 11月9日X1 7级耀斑对应橙色警报,预报显示10日可能出现地磁活跃或小地磁暴,11日至12日可能出现小到中等地磁暴[2] 中国空间天气监测能力建设 - 子午工程二期于今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建成覆盖日地空间全圈层的综合性空间环境地基监测设施[5] - 新一代一体化空间天气业务系统"风云太空"于4月发布,标志空间天气监测预警能力迈上新台阶[5] - "羲和二号"日地L5太阳探测工程计划抵达日地引力平衡第五拉格朗日点,可提前4-5天观测面向地球的太阳活动,为空间天气预警提供数据支撑[5]
星空有约|太阳“打喷嚏”,地球会“感冒”吗?
新华社· 2025-11-10 19:14
太阳活动事件概述 - 近期太阳活动频繁,在11月5日、6日爆发X1.8、X1.1、M7.4和M8.6级耀斑,并于11月9日下午再次爆发X1.7级耀斑 [1] - 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均属于太阳活动,耀斑喷涌物质可达数亿吨至数万亿吨,日冕物质抛射速度可达每秒数百公里 [1] 空间天气影响 - 太阳活动引起的短时变化被称为空间天气,地磁暴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 [1] - 地磁暴会对航天、航空、通信等高技术行业造成干扰,例如导致卫星和空间站轨道发生变化 [1] - 太阳耀斑的强度(如X1.7级)并不直接决定地磁暴强度,日冕物质抛射的速度和方向也是关键因素,9日的爆发因正对地球而影响稍明显 [2] 监测预警能力建设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已于今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建成覆盖日地空间全圈层的监测设施 [2] - 新一代一体化空间天气业务系统“风云太空”已于今年4月发布,标志着空间天气监测预警能力提升 [2] - 我国正推动“羲和二号”日地L5太阳探测工程,该卫星计划抵达日地引力平衡点,可提前4至5天观测面向地球的太阳活动,为空间天气预警预报提供数据支撑 [2]
未来三天可能出现地磁暴!有哪些影响?
中国新闻网· 2025-11-07 08:21
太阳耀斑活动 - 北京时间11月5日19时19分和11月6日06时07分,太阳连续爆发两次耀斑,最大强度分别为M7.4级和M8.6级,并伴随明显的日冕物质抛射[1] - 此前在11月5日凌晨,太阳还连续爆发了两次X级耀斑,峰值时间分别为01时34分和06时01分,强度达到X1.8级和X1.1级[3] 地磁暴预测 - 受日冕物质抛射影响,预计未来三天可能发生较强地磁活动,可能出现中等甚至大地磁暴[1][3] - 未来三天太阳活动水平预计为中等到高,爆发M级以上耀斑的可能性大[3] 极光观测 - 受地磁暴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有机会观测到极光,黑龙江漠河、新疆、内蒙古等地甚至可能出现红绿复合极光[1][3] 地磁暴对行业的影响 - 地磁暴期间,地磁变化会影响航天活动、地质勘探和信鸽飞行等[4] - 飞行在大气层平流层底部高度区域的飞机会面临通讯环境变差和跨极区辐射的双重风险[4] - 地磁场剧烈变化会导致空间电场变化,产生异常电压,在长距离导电管网上电压可达上万伏特,可能极大影响电力系统和石油管道等[4] - 磁暴可能引起电离层扰动甚至电离层暴,进而影响依赖于无线电波的大部分技术系统[4]
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未来三天或现大地磁暴
证券时报网· 2025-11-06 22:52
事件概述 - 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预测未来3天可能出现大地磁暴 [1] - 北京时间11月5日19时19分太阳发生M7.4级耀斑 [1] - 北京时间11月6日06时07分太阳再次发生M8.6级耀斑 [1] - 两次耀斑活动均伴随明显的日冕物质抛射(CME) [1]
未来三天可能出现地磁暴!有哪些影响?
中国新闻网· 2025-11-06 18:59
太阳活动与地磁暴事件 - 北京时间11月5日19时19分和11月6日06时07分,太阳连续爆发两次耀斑,最大强度分别为M7.4级和M8.6级,并伴随明显的日冕物质抛射[1] - 此前在11月5日01时34分和06时01分,太阳还爆发了两次X级耀斑,峰值强度分别为X1.8级和X1.1级[2] - 受日冕物质抛射影响,预计未来三天可能出现中等甚至大地磁暴,太阳活动水平中等到高,爆发M级以上耀斑的可能性大[2] 地磁暴的物理机制 - 耀斑爆发引发连锁反应,大量太阳等离子体物质以每秒几百公里的高速飞离太阳,形成日冕物质抛射[2] - 如果地球处在抛射面上,且与太阳磁场方向相反,传导进入大气层后将引发地球磁场的快速变化,即地磁暴[2] 地磁暴对技术系统的影响 - 地磁暴期间地磁变化会影响航天活动、地质勘探和信鸽飞行等[4] - 飞行在平流层底部的飞机会面临通讯环境变差和跨极区辐射的双重风险[4] - 地磁场剧烈变化导致空间电场变化,可在长距离导电管网上产生高达上万伏特的异常电压,极大影响电力系统和石油管道等[4] - 磁暴可能引起电离层扰动甚至电离层暴,影响依赖于无线电波的大部分技术系统[4] 地磁暴的可见现象 - 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有机会看到极光,黑龙江漠河、新疆、内蒙古等地甚至可能出现红绿复合极光[1][3] 地磁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评估 - 地磁暴事件对航天器运行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对人们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微乎其微[4]
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太阳爆发活动持续,我国北方大部都有机会看到极光
格隆汇· 2025-11-06 13:01
太阳活动事件 - 北京时间11月5日19时19分和11月6日06时07分太阳发生两次耀斑爆发[1] - 两次耀斑最大强度分别为M7 4级和M8 6级[1] - 耀斑活动伴随较为明显的日冕物质抛射[1] 地磁活动影响 - 未来三天可能发生较强地磁活动[1] - 我国北方大部有机会看到极光[1] - 黑龙江漠河 新疆 内蒙古等地甚至有机会出现红绿复合极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