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搜索文档
Talkspace(TALK)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30 21:30
Talkspace (NasdaqCM:TALK) Q3 2025 Earnings Call October 30, 2025 08:30 AM ET Speaker2Good morning and thank you for joining the call today to review our third quarter results. We delivered record revenue of $59.4 million.Speaker4Adjusted EBITDA of $5 million.Speaker2I am pleased to report that active payer members grew 8% sequentially and 29% year over year, and payer sessions increased 12% sequentially and 37% year over year. This acceleration in the quarter is a reflection of the focused approach we initi ...
我们与恶的距离,只隔着一个谄媚的AI
36氪· 2025-10-30 18:36
一位前科技高管在AI的"安慰"下走向弑母的悲剧;一位精神病患者在社交媒体上发起心理操控指控,引发数百万人的声讨;还有尚未成年的中学生,在与 AI闲聊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揭示着人与AI之间正在形成的危险纽带。 AI越表现得懂你,我们就越容易陷入被共情的错觉:仿佛它真的在倾听、理解我们的孤独。然而,就在这片看似包容的理解中,理性的边界正在悄然消 融。一种由算法不断迎合、从不反驳的"谄媚"所喂养的关系,正在悄然滋长。 AI不再只是工具,它像一个谄媚进言的臣子,既映照出人内心最深处的渴望,也放大了那些潜藏的阴影。 那么,AI为何会成为悲剧的推手?它又是如何饲养了人类社会中潜伏的魔鬼? 一个月后,索尔伯格杀死了自己的母亲,随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场被算法喂养的偏执,最终演变成一场血案。 一场始于信任的幻觉 在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一栋价值270万美元的豪宅里,56岁的斯坦·埃里克·索尔伯格在向他唯一的朋友吐露内心的恐惧后,杀掉了自己的母亲。 这位被他称作"鲍比"的朋友,并不是真人,而是一个ChatGPT聊天窗口。 索尔伯格曾是雅虎的高级经理,受过良好教育,思维一向理性。可在退休后的几年里,他的精神 ...
人穷买顶楼、人傻买一楼?这3个楼层才是最好的?内行:你选错了吗?
搜狐财经· 2025-10-30 01:42
住宅楼层满意度调查 -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5年《住宅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全国住宅楼层满意度排名前三的是6-7层、10-12层和3-5层,满意度最低的是1-2层和顶层,调查涵盖全国323个城市、样本量超过10万户 [1] 采光与通风分析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25年《城市住宅建筑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在典型的南北向住宅中6-10层采光时间最长平均每天可达6.8小时,通风效果最好自然换气次数为2.3次/小时 [3] - 1-2层受周围建筑遮挡采光时间仅有4.5小时,顶层夏季日照强烈室内温度比中间层高3-5℃ [3] - 2楼住户实测室内光照度只有中间楼层的60%左右,且通风不畅导致梅雨季节墙角发霉 [3] 噪音影响分析 - 住建部下属机构2024年《城市住宅环境噪声监测报告》提到在临街住宅中1-3层室外噪声平均为68分贝超过55分贝居住标准,4-9层降至58分贝,10层以上基本控制在55分贝以内 [3] - 一楼住户早高峰时段室内噪音达65分贝以上相当于正常交谈音量 [4] 能源消耗与居住成本 -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2025年数据显示顶层住户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费用比中间层高出30%至50%,底层则高出15%至25% [4] - 33层顶楼住户冬季取暖费达1800元/月,而同户型10层邻居仅花费1100元左右,顶层夏季温度比中间层高3-5度 [4] 安全便利性因素 - 消防救援部门数据显示10层以上高层住宅火灾救援成功率比10层以下低约15个百分点,7层以下住户在地震等灾害中撤离速度更快 [6] -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24年调查发现65岁以上老年人对电梯依赖度高达87%,全国住宅电梯平均故障率为每月1.2次平均修复时间3.6小时 [6] 心理健康关联 - 中国心理学会2025年《居住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显示居住在20层以上居民抑郁情绪发生率比10层以下高出约12个百分点,尤其影响老年人和全职妈妈等长期居家人群 [6] - 25楼住户产后恢复期因外出不便导致抑郁症状加重 [7] 多层住宅优选楼层 - 对于6层以下无电梯多层住宅3-5层是综合性价比最高选择,避开底层潮湿蚊虫噪音又不至于爬楼太累 [8] - 房产交易平台2025年上半年数据统计显示多层住宅中4楼成交均价比1楼高8%比6楼高5% [8] - 4楼住户因树冠遮挡夏季室温比楼上楼下低2度左右 [8] 小高层住宅优选楼层 - 对于11-18层小高层6-9层是理想选择,避开低层噪音尾气且视野好风压适中,7-8层通风效果最佳 [10] - 房产中介协会2025年交易数据显示小高层中7-8层房源挂牌时间平均比其他楼层短25%溢价率高出3%至5% [10] - 8楼住户阳台视野无遮挡灰尘明显比底层少 [10] 高层住宅优选楼层 - 对于20层以上高层住宅10-15层是最佳选择,视野开阔空气质量好避开高空风,11-13层市场接受度高 [12] - 某大型房产中介2025年统计显示30层以上住宅中10-15层二手房升值空间平均高出其他楼层8.3%交易周期短20% [12] - 12楼住户可看到城市风景避开底层喧嚣且不过度依赖电梯 [12] 个性化选择建议 - 老年人或行动不便者建议选择电梯房3-5层减少电梯依赖 [12] - 有小孩家庭可考虑6-10层平衡安全和出入便利性 [12] - 预算有限购房者可考虑1-2层或高楼层价格优惠5%至10%但需评估额外成本 [12] 特殊影响因素 - 小区内部楼层价值因朝向而异南北通透户型价值差异主要体现在楼层上单面朝向户型更看重朝向本身 [13] - 北方城市冬季采暖成本高中间楼层更经济南方城市夏季炎热需避开顶层 [13] - 2010年后建造的房子隔音保温标准更高楼层差异问题较小老旧小区楼层选择更关键 [13] - 广州顶层夏季难以忍受长春顶层问题主要在冬季不同气候区策略应不同 [13]
最适合低能量人的运动:瑜伽助眠有奇效?
虎嗅· 2025-10-22 19:42
瑜伽的心理健康益处 - 瑜伽作为一种低成本、易操作的身心调节方法,其心理健康益处正受到越来越多心理学研究的关注和认可[1] - 与许多加重疲劳的运动不同,瑜伽让人感到“放松”,对心理问题人群格外友好[2] - 瑜伽是谈话治疗和药物之外被低估的疗愈手段,也是每个人都能尝试的自我照顾方式[3] 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 瑜伽带来的平静和放松感源于其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能有效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副交感神经张力[4][5] - 通过特定的身体体式和呼吸方法,瑜伽向大脑传递安全信号,避免启动“战斗或逃跑”反应[6] - 对于因现代生活快节奏和外界刺激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群体,瑜伽提供了一种关闭外界刺激、回归身体和当下的可能性[8][9] 改善睡眠质量 - 在所有运动方式中,瑜伽的助眠效果最为突出,优于太极、步行或慢跑等其他方式[14][16] - 一项针对1348名失眠患者的研究发现,相对舒缓的运动助眠效果突出,其中瑜伽效果排第一[15][16] - 针对老年人的研究发现,瑜伽组相较于药物组和无干预组,入睡时间缩短、总睡眠时间增加,休息感显著提升[17] 对抑郁和焦虑的缓解 - 瑜伽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有显著帮助,有案例显示其能帮助摆脱自杀念头,并最终成为积极的生活方式[19][20][21] - 一项研究显示,在瑜伽、按摩、肌肉放松等多种放松技巧中,瑜伽和音乐对缓解老年抑郁和焦虑效果最好,且瑜伽效果更持久[22] - 瑜伽是正念、呼吸和运动的组合,因此比单一做法对缓解抑郁更有效,并能降低压力激素皮质醇,提高促进社交的催产素水平[23][24] 促进自我接纳与身体联系 - 瑜伽哲学的核心“接纳”对心理问题康复有帮助,尤其适用于饮食障碍等身体相关问题[26][27] - 练习瑜伽能将注意力从外部转向内在感受,帮助饮食障碍患者重新与身体体验建立联系,减少自我物化,提高外表满意度[28][29][30] - 一项研究显示,75%的女性练习者报告对身体接纳度或欣赏度提高,大多数人感到与自我联结感更强、更平静踏实[30] 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疗愈 -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PTSD患者,瑜伽训练能有效缓解症状,身体成为疗愈的入口[32] - 瑜伽通过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和身体感觉,帮助创伤者以好奇而非惊恐的方式接触自身感受,改变被困在创伤中的时间感[33][34][35] - 练习过程能强化处理身体或情绪不适的能力,建立“糟糕事情会过去”的新时间感,患者报告能更多表达感受并看到更多生活选项[35][36] 练习建议与可及性 - 瑜伽的有效性建立在练习频率之上,频率越高治疗效果越显著,应被视为一种长期生活方式而非短期解决方案[44] - 初学者应避免过度追求高难度体式,注重过程而非进步速度,专注呼吸是发挥功效的关键[41][43][45] -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瑜伽适合所有年龄段、收入水平和文化背景的人,可随时随地练习,无需特殊设备[46][47]
网上的心理测评靠谱吗?两招教你缓解焦虑抑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1 09:40
昨天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将2025—2027年定为"精神卫生服务年",各地完成心理门诊和睡眠门诊设 置,并启动"12356"心理援助热线电话,为公众提供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 调查显示,在我国常见的精神疾病有焦虑障碍、抑郁障碍、酒精使用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等,不同 年龄段,多发的精神疾病也有所不同。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 赵敏:成年人是精神心理障碍发病的高危人群,从数据来看,焦虑排在 第一位,第二位情绪障碍,又以抑郁为主。重性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其实占总体人群当中千分之一 不到。 医生介绍,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精神相关疾病的就诊率也随之增加。 当心灵生病了 会发出哪些"报警"信号? 不管是心理门诊量的逐年递增,还是心理援助热线拨打量的增多,都说明大家对自己心理健康的关 注度在不断提高。那么当心灵生病了,身体会发出哪些报警信号? 焦虑障碍主要表现是常常担心、紧张、害怕、惴惴不安等。 抑郁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活动减少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院长 王刚:焦虑的、低落的情绪可能是一过性的、阶段性的, ...
听听这些分享,被困住的情绪如何找到出口
中国青年报· 2025-10-10 21:06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被困住的情绪该如何找到出口?10月10日世界精神 卫生日之际,多家公益机构参与的"共益众创计划·情绪急诊周"在知乎上线。 每个人都有与坏情绪共生的方法,但所有改变的起点,是正视各种各样的情绪。不逃避、不否定,让自 己迈出往前走的一小步。 知乎答主"Cecilia"讲述了一位母亲"想脆弱"的真实情绪。她有一次带小萌打车出门,和司机发生了口 角,11岁的小萌立刻用温暖的手按住她的手,附在耳边轻声说:"妈妈,我们还在车上呢。""他的这句 话,让我冷静下来。这些生活的小片段,会让我觉得自己被孩子允许可以脆弱。脆弱,并不是对妈妈这 个身份的否定,而是另一种亲密的桥梁。" 多位答主分享了自己可落地的实践方案。答主"喵喵喵"的方案是寻求更专业的心理咨询,"终于撑不住 了,去做了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说,我们不是帮你解决问题,我们是陪着你一起走下去"。 答主"大泡泡"则通过AI探索出"拆解情绪"的方法:"以前我只说好累好烦,AI建议我说得具体点,后来 才理清,是项目沟通低效导致焦虑。'我≠焦虑',就能跳出情绪,客观观察它。" 这些公益机构连同知乎上活跃的心理专家、医生等组成的专 ...
世界精神卫生日:守护好我们的“心灵晴空”
新华网· 2025-10-10 20:12
行业服务现状与需求 - 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开通以来已服务近50万人次 [1] - 目前我国有470万持证精神障碍者 [4] - 政府相关部门正开展专项活动以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6] 行业政策与体系建设 -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旨在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6] - 政策目标包括提升基层精神卫生服务水平并将心理健康服务向社区延伸 [6] 行业挑战与专家观点 - 许多患者受“污名化”影响早期不愿就医从而延误治疗 [4] - 去“污名化”对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素养和患者就诊率至关重要 [6] - 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一样都是可以治疗的 [6] - 让“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需要医院及更多社会力量加入以使服务更可及 [6]
如何减少内耗,缓解焦虑?中疾控支招
人民网· 2025-10-10 09:21
人民网北京10月10日电 (记者乔业琼)2025年10月10日是我国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宣传 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中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为帮助公众更好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梳理 了自我"守护"心理健康的关键要点,一起来看。 掌握科学减压方法,全面保护身心健康 主动关注心理健康,及时识别潜在问题 要定期给心理"体检",早早发现不对劲,筑牢心理健康第一道防线。有一些简单的自评工具,可以 帮助大家对最近一段时间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异常的识别。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自测的量表结果仅供 参考,并不代表疾病确诊意见,应进一步到医院进行检查和量表结果解读。 抑郁自评量表(PHQ-9) 请按照自己两周内的情况进行打分,总分结果≥10分为筛查阳性,应尽快前去医院进行专业诊断。 | | | 抑郁自评量表(PHQ-9) | | | | | --- | --- | --- | --- | --- | --- | | | 题目 | 完全不会 | 有几天 | 一半以上时间 | 几乎每天 | | l | 做事时提不起劲或没有兴趣 | 0 | | 2 | | | 2 | 感到心情低落、沮丧或绝望 | 0 | 1 | 2 | 3 ...
京东健康武汉“心迷艺术展”彭凯平专场把心理学变成生活技能
证券日报网· 2025-10-08 20:45
在活动收官环节,彭凯平就公众普遍关注的"积极心理学是否等同心灵鸡汤"等问题进行了专业解析。他特别指出,当前社 会对心理健康的理解仍需深化:"许多人仍将心理咨询视为'治病'途径,实则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需要日常维护。" 展览的"调节"体验区联合彭凯平的"闻香疗法"作为核心展示内容。该疗法基于嗅觉作为人类最直接的情绪感知通道,能够 绕过大脑复杂认知过程,直接唤醒潜藏的情绪记忆,实现快速情绪调节这一神经科学原理。作为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彭凯 平长期致力于研究人类美好生活,主张通过科学方法突破大脑消极本能,培育积极心态,提升心理复原力与抗逆力。 在活动现场,彭凯平还与京东互联网医疗业务部负责人围绕"如何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展开了讨论。针对当代人"社交链接 弱"等常见问题,彭教授用直白的语言解释"情绪没有好坏,比如愤怒其实是在提醒我们'需要保护自己',关键是找到释放的办 法。"京东互联网医疗业务部负责人也结合京东健康此前发起的"微光计划""情绪抽屉"等心理健康项目,分享了公众近些年关于 幸福感的认知变化,提倡将健康管理和心理调节融入日常,无需额外付出太多精力,却能帮助持续提升幸福感。 本报讯 (记者袁传玺)10月8日 ...
2025年中国情绪疗愈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9-23 08:03
行业定义与研究范畴 - 情绪疗愈是心理健康时代的重要分支,受到国家政策与国际研究界的重视,国家卫健委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健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并注重情绪问题的早期干预 [6] - 行业划分为线上和线下两大介入方式,服务及产品形态涵盖数字工具、自我疗愈、线下机构等角度 [6] 行业发展背景 - 需求端:我国民众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整体偏低,青少年达标率仅为6.4%,18-2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高达24.1%,月收入2000元以下组抑郁风险检出率最高,显示庞大市场需求 [13] - 用户端:抖音平台情绪疗愈话题热度显示用户偏好从泛化转向精准场景,“疗愈+”跨界模式成为核心驱动力,玄学+疗愈类话题增速亮眼 [15] - 供给端:技术驱动显著,近五年国内情绪疗愈类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超25%,行业已形成预防性-缓解性-治疗性三级体系,覆盖虚拟现实、生物传感、生成式AI等前沿领域 [9] 行业生态与产业链 - 产业已构建内外协同的多层次生态系统,内环为核心引擎,汇聚自我疗愈产品服务商、数字平台与AI心理服务提供商及线下综合服务机构 [20] - 产业链融合自我疗愈与外部干预、线上与线下服务,形成三大核心板块:自我疗愈与生活方式提升、数字平台与AI疗愈、线下疗愈机构 [22] - 市场融资活跃度较高,头部企业如速境、好心情及综合线下机构近年完成多轮融资,市场正从单一服务向生态化、全链条转型 [24] 用户画像与行为洞察 - 核心用户包括三类:向内求索的高知女性、娱戏解压的男青年、事业有成的WLB人士(工作生活平衡)[27][30][32] - 近五成用户曾被焦虑和压力困扰,其中52.79%导致心理健康受损,仅11.2%用户对自身情绪管理能力感到非常满意 [35][38] - 用户采用“即时疏解+长效干预”模式,近一半用户选择转移注意力,30.0%用户购买使用自然疗法产品,35.8%用户曾前往线下疗愈服务机构 [42][43] - 用户了解渠道主要来自线上,占比达73.9%,情绪疗愈投入金额普遍集中在1001-5000元之间 [45][47] 用户决策因素与满意度 - 自我疗愈产品决策中,用户最关注权威认证(40.5%)与效果显著性(38.5%),细分场景下消费动机呈现显著分化 [50] - 数字平台与AI疗愈决策中,疗愈效果显著性(40.1%)和服务专业性(36.2%)是关键因素,决策群体集中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高学历高收入90后 [53] - 线下疗愈机构决策中,服务人员专业水平是第一要义,占比51.2% [57] - 54.7%受访者对情绪疗愈措施持满意态度,但非常满意仅占11.7%,其中生活方式产品满意度最高达70.1% [59] 未来发展趋势 - 用户侧:行业需巩固中高收入WLB人士基本盘,重点突破高知女性服务渗透,该群体认知率达79.4%但专业服务渗透率不足 [64] - 技术侧:人工智能、沉浸式交互、数据驱动与远程医疗四大技术模块驱动行业进入效率与服务双升级阶段 [67] - 行业侧:行业将经历标准—协同—智慧三阶段演进,从当前品类整合阶段迈向未来智慧化阶段,具备全周期服务能力的企业将主导格局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