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水利
icon
搜索文档
数字赋能,智慧兴水 山东移动绘就齐鲁水利现代化新画卷
齐鲁晚报· 2025-09-19 13:25
核心观点 - 山东移动以5G AI 物联网 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 全面融入山东现代水网建设 构建全链条智慧水利体系 为水治理体系现代化升级注入数字动能 [1][10] 智能防汛系统 - 融合AI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智能防汛系统 在枣庄德州等重点区域实时接入气象水文工情多源数据 构建洪水演进模型 [2] - 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的跨越 汛情响应效率提升40% 预报准确率超90% [2] 智慧水库管理 - 部署5G 700M低时延高可靠网络 实现对大坝渗压位移变形等关键参数的毫秒级监测与回传 [3] - 在临沂等多地水库建成无人值守加智能诊断安全管理模式 人工巡检频次下降50% 故障预判准确率超92% [3] 智能灌区建设 - 在聊城彭楼灌区打造全光网络加AI决策智慧用水体系 铺设119公里主干光缆 部署智能感知与远程控制设备 [5] - 实现作物需水精准判断和闸门自动调控 灌溉用水节约20% 亩均增产约10% [5] 水质监测体系 - 依托OneNET物联网平台构建从水源地水厂到管网末梢的全流程在线监测体系 实现对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的远程调控与运维管理 [8] - 在济南枣庄等地区使水质综合达标率提高至98% 污水处理效率提升30% [8]
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人民日报· 2025-09-18 11:35
叶尔羌河畔村民告别"汛期守河",和田绿洲棉田迎来"准点供水",玛纳斯棉农靠手机"管水",塔里木河 流域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稳步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水利事业实现从"人逐水 走"到"水为人用"的跨越,交出了一份惠及民生、守护生态、支撑发展的答卷,成为新疆经济社会高质 量发展的坚实基石。 兴修工程,农田用水有保障 "过去每年5到8月,全村人都要守在河边防洪。"莎车县霍什拉甫乡阿尔塔什村村民玛尔江古丽·图尔荪 至今对10多年前的叶尔羌河记忆犹新。这条河曾是新疆洪涝灾害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每年汛期,流域 90%以上劳动力都要投入防洪。 改变开始于2011年阿尔塔什水利枢纽的破土动工。这座工程从一开始就面临"高面板堆石坝、高边坡、 高地震烈度、河床覆盖层深"的难题。"上百家参建企业施工人员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用10年时间啃下 了这块硬骨头。"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段新文说。 2021年工程投运后,叶尔羌河下游防洪标准大幅提升,灌溉面积从651万亩拓展至千万亩以上。玛尔江 古丽的生活变了样,"现在春灌、冬灌用水都准时,粮食产量翻了一倍!"她家买了运输车,还住进了宽 敞的新房。 智慧赋能,绿洲焕发新生机 在塔里木 ...
新疆水利事业实现从“人逐水走”到“水为人用”的跨越——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9-18 08:41
水利工程建设进展 -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投运后下游防洪标准大幅提升 灌溉面积从651万亩拓展至千万亩以上[2] - 大石峡水利枢纽2025年6月首台560吨机组转子吊装 投产后年发电量达18.93亿千瓦时[2] - 大石峡水利枢纽总库容11.7亿立方米 2026年完工后可为800余万亩农田提供水利保障[3] 农业生产效益提升 - 叶尔羌河流域粮食产量实现翻倍增长 春灌冬灌用水准时性显著改善[2] - 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累计供水239亿立方米 和田地区灌溉面积增至603.79万亩[4] - 玛纳斯县数字农田亩产增加20公斤 每亩单次灌水量从90立方米降至35立方米[7] 数字技术应用成效 - 乌鲁瓦提水利枢纽通过3D数字大坝实现水情实时监测与防洪调度优化[4] - 玛纳斯县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7 肥料利用率提高20% 人工节省70%以上[7] - 全县建成750平方米数字农业实训基地 培训2万余人次 培养2000余名专业管理员[7] 生态保护成果 -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累计超98亿立方米 拉里昆湿地水域面积持续扩大[4][8] - 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周边北山羊种群数量达300只 实现灌溉防洪发电生态多维效益[5] - 水利工程累计为流域提供生态用水 促进草木茂盛和生物多样性恢复[5] 区域经济发展 -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建设期间吸纳劳动力1.2万人次 培训技术工人超3000人[2] - 阿尔塔什村人均年收入达2.4万元 80%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2] - 全省建成671座水库 12.54万公里干支斗渠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8]
科技赋能,北京如何提升防御洪涝能力、构建韧性城市?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07:35
科技赋能,北京如何提升防御洪涝能力、构建韧性城市? 中新网北京9月11日电 (杜燕 陈小雨)在北京1.64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1万多平方公里山区。近年来极端 天气频发,像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如何综合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和韧性?在11日举行的2025北京水务科 技创新大会上,专家认为,韧性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方向,是城市洪涝防御的根本出路。 作为2025服贸会环境服务专题活动,2025北京水务科技创新大会以"科技赋能水务,创新服务生活"为主 题,汇聚各界力量探讨水务科技创新路径。 科技赋能首都水安全保障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侯君舒指出,北京始终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研发投入强度连 年超6%,居全球创新城市前列。在水务领域,北京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推动治 水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智能大坝、智慧水厂、数字孪生等项目落地见效,希望进一步打通 产学研用链条,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超大城市水治理的现实生产力。 "兴水利、除水害,古今中外都是治国安邦之大事。"水利部总规划师吴文庆谈到首都水安全时指出,要 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构建安全、韧性、现代首都水网,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 ...
川渝两地签署水利领域战略协议 将从5方面加强合作
作为指导未来一段时期川渝两地水利协同发展的总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和 工作内容。一是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保障防洪安全;二是加快区域水网重大工程建设,保障供水安 全;三是加强保护与修复,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四是加强数字融合,推进智慧水利建设;五 是深化创新协同,构建现代水治理体系,统筹推进川渝两地水利事业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区域水安全保 障能力。 当天,《川渝共建幸福河湖合作协议》和《川渝水利综合监督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同步签署。其中, 《川渝共建幸福河湖合作协议》明确,到2035年,川渝跨界规模以上流经场镇的河流总体建成幸福河 湖,川渝毗邻地区河流保护积极性全面激发,跨界河流治理效能大幅提升,跨界河流断面水质优良达标 率稳定保持100%。 近日,川渝两地水利部门签署《关于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利领域建设战略合作框架 协议》(下称《战略合作协议》)。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利领域战略合作协议成功签署
中国经济网· 2025-08-27 16:15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 川渝两地水利部门签署《关于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利领域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推动水利合作从点状局部联动迈向系统化一体化全域融合 [1] - 协议明确五大重点合作领域: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 加快区域水网重大工程建设 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推进智慧水利数字融合 深化创新协同构建现代水治理体系 [1] - 同步签署两项专项协议:《川渝共建幸福河湖合作协议》设定2035年目标 跨界规模以上流经场镇河流总体建成幸福河湖 跨界河流断面水质优良达标率稳定保持100% [3][4] - 《川渝水利综合监督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聚焦综合监督协作 涵盖体制机制建设 专家库共享 跨区域监督成果互认 人才队伍培养等全方位合作 [3][4] 合作目标与实施路径 - 双方以川渝一盘棋思想为指导 坚持优势互补 共建共享 协同联动 互利共赢原则 推动协议落地 [2] - 重点推进五方面工作:规划协同共绘水蓝图 生态共保共护清水绿 监管一体共织监督网 数字赋能共建智慧库 资源共享共下发展棋 [2] - 建立规划协同 应急联动 高效畅通工作机制 共同谋划重大水利项目 争取纳入国家大盘子 打造西部水利创新高地 [3] - 聚焦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旱灾害联防联控 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数字水利协同创新等领域深化合作 [4] 战略意义与定位 -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命脉和民生福祉基石 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3] - 合作旨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保障区域水安全 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 - 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提供水利支撑与保障 [4]
我国智慧水利由"框架建设"迈向"深度应用"阶段
智慧水利行业现状与规模 - 2024年中国智慧水利市场规模达102.3亿元 [4] - 2024年水利建设投资额1.35万亿元 同比增长12.8% 智慧水利项目占比显著提升 [4] - 行业形成"顶层设计-基础设施-重点应用-公共服务"全链条布局 [1] 技术应用与典型案例 - 科大讯飞智能叫应系统成功预警西林县山洪灾害 向57名责任人发送114条预警信息 协助89户361人转移避险 [1] - 企业打造"一平台三中台2+N应用"方案 实现水利场景数字化、模拟智慧化和决策精准化 [2] - 数字孪生引江济淮、龙云灌区等项目成为行业标杆 安徽省水利信息化平台实现全天候智慧防汛 [3] 行业现存挑战 - 50%中小河流缺乏监测设施 多数中小水库堤防未开展安全监测 [3] - 设备接口与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自动化率偏低 [3] - 跨部门数据整合共享程度不足 影响数据综合价值利用 [3] - 人工智能技术在防洪决策、工程预警等领域落地应用仍显不足 [3] 未来发展趋势 - 未来3-5年行业将从"框架建设"转向"深度应用"阶段 聚焦数字孪生+大模型+全域感知技术主线 [6] - 重点发展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系统 提升覆盖范围与监测精度 [5] - 数字孪生水利将围绕监测感知、数据底板、模型平台和智能应用进行建设 [5] - 水利部推动"人工智能+水利"专项行动 构建水利大模型应用框架 [4][5] - 通过统一数据标准与跨部门联动 推动省市县三级数据仓共享 [5]
先锋电子:智驰华芯是一家专注于智慧水利和工业物联网等领域传感器的高新技术企业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4 19:40
公司业务与技术 - 智驰华芯专注于智慧水利和工业物联网等领域传感器的高新技术企业 [1] - 公司拥有MEMS芯片、系统级先进封装、射频组件开发及传感器电路算法等领域的技术开发能力 [1] - 已成功量产24GHz/120GHz调频连续波毫米波雷达 用于水文水利、农田灌溉、地下管网和石油化工等领域液位监测 [1] 产品应用与市场 - 毫米波雷达产品用于河道水库、农田灌溉及地下管网的水位及流量监测 [1] - 产品广泛用于长三角、珠三角、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区域的智慧水利和智慧城市项目 [1]
从北江到韩江:广东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跨流域复用
水利部网站· 2025-08-07 08:37
智慧水利建设 - 广东省水利厅依托智慧水利建设基础和数字孪生北江建设经验,完成韩江流域防洪联合调度场景建设,实现"一地创新、多地复用、服务实战"的智慧水利建设新突破 [1] - 数字孪生北江作为全国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十大样板工程,构建了覆盖14座大中型水库、2座分洪水闸及潖江蓄滞洪区防洪工程体系的数字化模型,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 [1] - 广东省水利厅以数字孪生北江为蓝本,基于省级数字孪生平台建成"韩江流域一张图",整合水文预报、洪水淹没分析、溃坝分析、沿海风暴潮预警等模型,实现雨情、水情、工情动态可视化展示及"四预"功能初步应用 [1] 技术应用与创新 - 数字孪生北江技术支撑流域防洪形势智能研判和防洪工程联合优化调度演算 [1] - 广东省水利厅组建联合攻坚团队,严格遵循"统一技术框架、统一界面风格、统一用户登录"标准,快速完成韩江流域防洪联合调度场景的校验优化 [1] - 省水文局联合省水科院建立技术攻关和模型校验协作机制,破解水文预报、流域调度等模型研发应用难题,并优化单站与河系预报方案,持续提升模型计算精度 [2] 未来规划 - 韩江流域防洪联合调度场景建设验证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可复制性,可为同类场景快速部署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实践参考,避免重复开发,节省建设资金 [2] - 广东省水利厅将持续迭代升级韩江流域防洪联合调度场景应用,推动数字孪生技术在全省五大流域全覆盖,全面升级智慧水利防控体系 [2]
防汛“硬核”科技筑牢智慧水利安全防线 | 水利科普↓
央视网· 2025-08-03 15:58
智慧水利体系 - 水利部门在防汛关键期构建具有"四预"功能的数字孪生体系及决策支持系统,强调科学专业、支撑有力、反应迅速的要求 [1] - "四预"功能包括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是智慧水利的核心功能 [4] 预报功能 - 预报通过数学模型对降水、水位、流量、径流量、地下水位等水安全要素进行预测,为防汛工作争取时间 [3] - 预报是"四预"体系的基础和起点 [4] 预警功能 - 预警作为前哨环节,将信息直达水利工作一线,指导工程巡查、调度及人员转移等应急响应 [6] - 预警为提前采取防灾避险措施提供信息服务支持 [6] 预演功能 - 预演在数字孪生流域中对历史事件或未来场景进行模拟仿真,制定防风险措施 [8] - 预演环节涉及水利工程调度的模拟与方案优化 [8] 预案功能 - 预案根据预演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工程/非工程措施并落实责任主体,确保可操作性 [10] - "四预"四个环节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形成智慧水利的完整防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