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生态

搜索文档
黄质潘“挂帅”后首次上新,“慢节奏”的星纪魅族需要一个爆款
华夏时报· 2025-09-18 13:43
这次发布的主题是"归航"。黄质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解读:"'归航'不是喊口号,先在牌桌上,才能 谈以后。我现在要保证我们的产品、口碑,不需要所有人都认可我,要把粉丝牢牢抓在手上,然后把新 的用户再拉进来。" 刚刚成立时,星纪魅族还有着雄心壮志,比如"三年内回到国内中高端手机市场前五的位置"的豪言,但 从黄质潘近来的发言中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的发展理念应该是更加务实了。业内人士认为,星纪魅族需 要一个爆款来带领该公司进入"快节奏"的发展状态。 姗姗来迟的旗舰 这次发布的重磅产品之一,是魅族22系列。从魅族20系列到魅族21,发布间隔仅8个月,但从魅族21到 魅族22,却用了一年零9个月的时间,星纪魅族官方此前也在微博上承认魅族22已跳票两次。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石飞月 北京报道 黄质潘于今年夏天上任星纪魅族CEO,近日,他终于迎来了自己掌舵后的第一场重磅发布。从内容来 看,这次发布依然延续了该公司的"三件套"风格——"手机+XR+智能汽车(软件)",看来新领导上任 并没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星纪魅族中国区CMO万志强在发布会上回应了魅族22延期发布一事,称"魅族22迟迟未能发布,我 ...
小米研发投入将增至2000亿元,雷军:全面对标iPhone,正面迎战!
搜狐财经· 2025-09-15 13:32
产品发布与战略 - 小米17系列提前至本月发布并直接对标苹果iPhone 17 [1] - 公司强调产品力跨代升级并正面迎战苹果 [1] - 高端战略成果体现为从参数领先转向体验优先及软硬件深度融合 [3] 研发投入规划 - 过去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人民币 [5] - 未来五年研发投入将加码至2000亿元人民币 [5] - 2024年研发投入约240亿元 2025年预计突破300亿元 [8] - 2021-2025年累计投入约1050亿元 2026-2030年将增至2000亿元 [8] - 年均研发投入将从约210亿元提升至400亿元 [8] 技术布局与成果 - 研发重点覆盖AI大模型、澎湃OS、芯片自研及智能驾驶 [8] - 研发人员占比达48.6% 全球专利超4.1万件 [8] - 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位列全球第8 [8] - 研发投入强度约6.57% 苹果约为7.80% [8] 高端化进展 - 五年发展积累高端市场信心 获得行业与消费者认可 [3] - 高端化道路进展体现在体验优先与软硬件深度融合 [3]
17.98万元起售,押注生态硬件,方程豹「钛7」抢占年轻家庭市场丨智驾前线
雷峰网· 2025-09-11 08:25
品牌表现与市场定位 - 方程豹品牌21个月累计销量突破15万台 年增长率达265% [2] - 钛3车型上市5个月累计销量超3.8万辆 其中6月单月销量突破1.2万辆 [45] - 钛系列定位个性化科技移动空间 豹系列专注越野性能 形成差异化产品矩阵 [2] 产品核心配置 - 推出四款车型:两驱Pro版17.98万元(135km续航) 两驱Max版18.98万元(200km续航) 四驱Max版20.68万元 四驱Ultra版21.98万元(搭载激光雷达) [4] - 车身尺寸4999×1995×1865mm 轴距2920mm 得房率70.9% 乘员舱有效长度3310mm 高度1364mm [23][34] - 搭载1.5T发动机(115kW) 双电机四驱版前电机160kW/后电机200kW 采用新一代刀片电池 最大放电322kW 均温性能提升45% [30] - 电池包26.593kWh/35.624kWh CLTC纯电续航135-200km 综合续航1300km 快充17.5分钟(30%-80%) 支持6.6kW外放电 [30][32][33] 智能生态创新 - 首搭BYD Pad自研平板 具备45项车控功能 支持主流品牌平板接入 [9] - 与大疆合作车载无人机系统 支持25km/h动态起降/全向避障/随动跟拍 [17] - 集成支付宝/蚂蚁集团座舱刷脸支付 实现智能点单+车载支付无缝体验 [19] - 首发自研电动滑板(续航15km/时速15km/h) 智能宠物安全座椅 倍轻松按摩设备合作 [11][13][15] 智能驾驶与安全系统 - 全系标配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 探测距离350米 支持雨雾天气障碍物识别 [27] - 搭载云辇-C悬架控制系统 智能防晕车模式 爆胎识别传感器(支持140km/h场景稳定控制) [34][35][37] - 采用七横九纵车身结构 热成型钢加固 9安全气囊 经过156次真实碰撞测试 [39] 目标市场与竞争策略 - 明确瞄准年轻家庭用户和户外场景 主打"科技大空间SUV"定位 [4][45] - 通过生态合作强化"移动科技空间"概念 契合年轻人数字化生活方式需求 [45] - 面临中大型SUV细分市场竞争 需验证科技与场景化能力对家庭用户的价值吸引力 [46]
售价17.98万元起,比亚迪方程豹钛7上市
北京商报· 2025-09-10 16:48
产品发布 - 公司旗下方程豹品牌全新车型豹7正式上市 定位大五座家用硬派SUV [1] - 新车共推出4款配置 售价区间为17.98万-21.98万元 [1] - 推出最高价值超3.6万元的购车权益 [1] 智能生态 - 首搭公司自研BYD Pad平板设备 支持45项车控功能 [3] - 兼容多品牌平板设备 [3] - 支持智能宠物座舱 儿童安全座椅互联及支付宝车载支付功能 [3] - 实现语音点单 刷脸支付及导航到店一体化服务 [3] 市场进展 - 豹7已开启交付 [3] - 全国方程豹门店均可试驾体验 [3]
公牛集团:上半年新能源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3.52%
中证网· 2025-09-03 13:03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1.68亿元 归母净利润20.60亿元 [1] - 新能源业务板块营业收入3.86亿元 同比增长33.52% [1] 业务板块与市场地位 - 形成电连接 智能电工照明 新能源三大主营业务 [1] - 转换器 墙壁开关插座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充电枪产品在天猫市场线上销售排名均为第一 [1] 战略举措与渠道建设 - 积极推动渠道变革 提升装饰渠道旗舰店和新能源渠道网点覆盖率 [1] - 加快海外业务拓展 形成良好发展势头 [1] - 持续深化智能生态 新能源和国际化战略落地 [2] 技术实力与资质认证 - 获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授予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资质 [1] 股东回报与资本管理 - 累计回购股份497.22万股 占总股本0.27% [2] - 累计支付回购金额2.47亿元(不含交易佣金) [2]
美的鸿蒙生态大会共探智能新路径,全屋智能战略引领未来
搜狐财经· 2025-09-02 18:46
公司战略与产品布局 - 美的集团作为全球智慧物联网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分享智能生态战略规划和合作成果 [1] - 公司推出Smart for Joy全屋智能战略 通过AI技术提升用户体验 实现智能家电与家居产品全方位方案 [1] - 积极拓展智能门锁 摄像头等硬件设备 推出"美的慧选"生态品牌 丰富智能家电与智能家居联动体验 [1] - 美居App内置小美AI家庭助手 作为家电行业首个智能家庭助手 提供多元化智慧服务 [1] - 美的楼宇科技参与开源鸿蒙建筑领域标准建设 作为鸿蒙建筑专委会发起单位之一 [4] 行业合作与技术标准 - 与华为 中国移动 TCL等企业共同发布《GIIC智家统一互联技术标准白皮书1.0》 解决跨品牌设备协同问题 [2] - 在鸿蒙展区展示基于GIIC智家互联1.0标准的本地互联方案 实现智能空气炸锅与中国移动家庭网关便捷配网 [2] - 模拟智能汽车场景 实现离家布防/回家撤防模式下智能摄像头 门锁等设备联动 提供跨厂商车家互联体验 [2] 生态大会与行业影响 - 第二届鸿蒙生态大会吸引超过3000名行业精英参与 探讨智能生态新发展方向 [1] - 公司展现智能产业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角色 体现中国企业在全球智能生态竞争中的战略眼光 [4] - 通过开放合作推动智能产业升级发展 为用户带来更智能便捷的生活体验 [4]
华为鸿蒙空调全球首发,APF6.03超一级能效震撼行业
搜狐财经· 2025-09-01 23:00
华为鸿蒙智选空调产品特点 - 首款智能空调MEIPONT风神之眼全球首发,融合AI科技与空调专业能力,支持鸿蒙全场景联动与星闪连接 [2] - APF值达6.03,超一级能效标准,刷新行业纪录 [2][11] - 采用纯铜电机、无刷直流电机和海立压缩机,支持高温60℃不停机、零下35℃制热,外机使用石墨烯材质和独特设计铜管提升换热效率 [9] - 搭载毫米波雷达技术,用于精准感知人体活动或环境状态 [11] - 支持远程手机控制、语音指令及场景面板操作,无需更换空调即可接入智能生态 [11] - 实验室数据显示年省电520度 [20] 华为技术积累与战略布局 - 华为间接蒸发冷却技术蝉联中国市场份额第一,该技术常被用于空调系统,通过换热器降低制冷负荷 [7][9] - 作为华为"1+8+N"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的重要一环,鸿蒙智选关注家庭智慧生活 [11] - 华为拥有超10亿手机用户基础,通过鸿蒙系统可快速转化智能家居用户,智能家居设备联动率比小米高37% [20] - 华为线下体验店超过1万家 [20] 行业竞争格局影响 - 华为空调以2999元定价切入中端市场,避免与低端空调品牌价格战,通过技术溢价保护利润空间 [20] - 华为入局可能促使整个行业在维持性价比优势的同时,被迫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力 [20] - 中高端市场(3000-5000元)的竞争格局或将重塑,影响首当其冲的是格力 [21] - 华为入局被视为空调行业重新洗牌的契机 [21] 格力与小米竞争现状 - 7月份线上空调市场份额前三名是美的(19.98%)、格力(16.41%)和小米(13.50%),格力领先小米近3个百分点 [14] - 空调业务是格力的主业,营收占比一直在八成左右,而小米空调只是小米的"副业" [14] - 小米第二季度科技家电收入增速66.2%,其中空调增速60%,上半年空调出货量540万台 [16] - 小米2025年上半年营收2272亿元,同比增长38.23%,净利润228.3亿元,同比增长146% [16] - 小米空调2025年1000万台的销量目标有望实现 [16] 格力面临挑战 - 格力目前APF值最高才5.4,低于华为鸿蒙智选空调的6.03 [15] - 格力在智能家居协议互通上存在感较弱,其HiLink生态合作更多停留在2019年的基础互联层面 [15] - 格力营收由2018年的2000亿元跌至2024年的1900亿元 [15] - 在低端机型有小米冲击,中高端机型有华为虎视眈眈 [15]
美的亮相鸿蒙生态大会,携手共筑智能开放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8-31 23:06
公司战略与生态布局 - 美的集团作为全球智慧物联网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参与第二届鸿蒙生态大会 全屋智能总经理发表主题演讲阐述智能生态战略及与鸿蒙合作成果 [1] - 公司推出Smart for Joy全屋智能战略 以AI驱动用户体验升级 打造智能家电与家居全场景产品方案 深度打通"人·车·家"全生态 [3] - 公司通过布局摄像头 智能门锁等硬件及推出"美的慧选"生态品牌 丰富"智能家电+智能家居"联动体验 [3] - "美的美居"App搭载小美AI家庭助手 成为家电行业首个智能家庭助手 提供智慧化多元服务 [3] 行业标准与互联互通 - 美的与华为 中国移动 TCL 长虹 海信 海思等企业联合发布《GIIC智家统一互联技术标准白皮书1.0》 支持局域网控制并兼容主流通信协议 实现跨品牌设备互联互通与场景联动 [4] - 公司作为GIIC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及智能家电家居专委会发起单位之一 推动解决跨品牌设备协同难题 提供行业首个跨品牌本地互联解决方案 [4] - 美的联合中国移动与华为基于GIIC智家互联1.0标准展示本地互联场景方案 包括智能空气炸锅一键配网及智慧屏模拟智能汽车场景联动摄像头 门锁等设备 [6] - 美的楼宇科技作为鸿蒙建筑专委会发起单位 深度参与开源鸿蒙在建筑领域的标准建设与行业应用 [6] 行业生态发展 - 超3000名行业专家 企业代表及开发者参与鸿蒙生态大会共探智能生态发展新路径 [1] - 中国企业通过开放协作加速从"技术跟跑"向"生态领跑"跨越 为全球智慧生活普及与升级贡献动能 [6]
黑芝麻智能中报:收入同比增四成,全球化突破打开估值空间
经济观察报· 2025-08-29 13:3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5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0.4% [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19.7亿元 较去年底增加5.2亿元 [3] - 资产负债率降至37.5% 资金实力增强 [3] 核心业务进展 - A1000系列芯片方案已在银河E8、星耀8、东风奕派007/008等车型实现量产出货 [2] - 新一代C1200系列方案的城市NOA功能在多地完成测试 即将在多家新能源车企部署 [2] - A2000系列芯片加速开发验证 目标年内与头部客户达成定点 支撑L3/L4及端到端大模型算法落地 [2] 海外市场突破 - 上半年新增多款海外车型定点 创历史新高 [2] - 下半年起相关车型将陆续交付海外市场 [2] 跨场景业务拓展 - 基于C1200和A2000芯片的机器人方案已与国内足式机器人头部企业建立合作 [3] - 布局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 [3] - L4级无人车系统在港口、园区等封闭场景持续出货 [3] - 智能影像解决方案扩展至AI智能眼镜等新兴产品 [3] 战略规划 - 形成车端、机器人、新消费三线并行的生态布局 [3] - 加快推进对高性价比、低功耗AI芯片企业的收购 [3] - 目标在全场景AI推理芯片领域建立领先地位 [3]
两轮电动智能化的新竞争,从操作系统开始
钛媒体APP· 2025-08-28 15:42
行业技术转型 - 两轮电动车行业从机械时代迈入智能时代 [4] - 九号公司发布行业首个自研全域操作系统凌波OS 以持续升级、能力融合、云边端协作为核心特性 [4] - 2019年为智能两轮车发展元年 公司推出RideyGO无钥匙解锁功能革新用户体验 [5] 操作系统开发背景 - 公司2018年提出机器人的两轮车理念 以机器人技术优化交通工具体验 [5] - 缺乏统一操作系统导致产品能力依赖供应商 底层软件环境不统一引发Bug共性问题 [5] - 凌波OS解决零部件与处理器供应商绑定导致的产品能力割裂问题 [6] 技术架构特性 - 云边端高度协同为凌波OS技术核心 端侧统一集成Ridey Go、智能仪表等交互功能 [6] - 通过OS打通传感与执行数据 基于机器人实时操作系统确保极端场景安全控制 [6] - 底层架构具备高效开发、高适应性、标准统一、安全可靠特点 [8] 功能应用创新 - 云端算力协同实现复杂AI功能 包括电池诊断预警和路况自适应调节骑行体验 [6] - 支持一键OTA升级 老车型同步享受新功能 功能迭代周期大幅缩短 [6] - 智能配件无感融入整车交互 如智能头盔与车机导航实时联动拓展出行场景 [6] 生态战略规划 - 开放第三方开发者平台 推动短途交通智能生态繁荣发展 [8] - 开发模式从PGC转向PUGC 吸引专业用户参与用户体验开发 [8] - 全栈自研底层架构使零部件基于统一DNA开发 数据与算法无缝互通 [8] 产品理念升级 - 硬件决定产品下限 软件决定体系上限 公司以软件定义产品实现长期进化 [9] - 操作系统覆盖所有车型零部件 实现千车千面常用常新骑行体验 [9] - 当前基于凌波OS开放约20项新功能 未来覆盖全部新老车型解锁更多智能功能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