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里芬难题
icon
搜索文档
看不见的武器:黄金、石油与美元之网
虎嗅APP· 2025-11-01 22:11
美元霸权的历史演变 -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奠定美元中心地位 [7][8][9] - 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成为无锚信用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12] - 1973年石油危机后,美国与沙特达成石油美元协议,要求石油以美元计价结算,并将石油美元盈余投资美国国债,使美元锚定全球刚需的石油资源 [13][15] 全球美元清算与控制体系 - SWIFT系统作为全球银行间金融电报网络,覆盖11000家银行,负责传递支付指令而非资金 [18][20] - 全球95%的跨境美元交易通过纽约的CHIPS系统清算,日均处理超过1.8万亿美元,完全受美国法律管辖 [22][23] - 代理行体系要求外国银行在美国银行开设账户,为美元交易提供"美国关联",使美国获得长臂管辖权 [24] 金融制裁的执行机制 - 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通过特别指定国民名单(SDN名单)实施制裁,冻结名单实体在美资产并禁止美国主体与其交易 [25] - 2014年法国巴黎银行因违反制裁被罚89.7亿美元,相当于其当年全部利润,并暂停部分美元清算业务,产生全球寒蝉效应 [28][30][31] - 制裁引发全球银行业过度合规,形成价值千亿美元的合规行业,银行主动切断与敏感国家业务以规避风险 [32] 金融武器的实际应用与影响 - 对伊朗制裁导致人道主义物资流通受阻,全球银行因恐惧罚款而拒绝所有伊朗相关交易,形成金融绞杀 [34][35] - 2022年俄乌冲突后,美国联合盟友将俄罗斯主要银行踢出SWIFT系统,并冻结俄罗斯央行约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 [36][37] - Visa、万事达卡、苹果支付等美国公司暂停在俄罗斯服务,导致俄罗斯国内支付系统瘫痪,引发民众挤兑 [38][39] 去美元化趋势与体系反噬 - 2022年后全球央行加速增持黄金,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多月购入,以对冲美元资产政治风险 [42][43] - 中国推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作为SWIFT和CHIPS的替代方案,截至2024年底覆盖上百个国家 [44][46] - 数字人民币(e-CNY)具备点对点支付潜力,可绕过SWIFT和代理行体系,对美元霸权构成结构性挑战 [47][48]
金价已突破4200美元,别恐高,有底层逻辑支撑|财富与资管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15 17:00
金价近期表现 - 10月15日现货黄金突破4200美元/盎司大关,创历史新高 [2][3] - 年内金价已大涨近1600美元/盎司,涨幅约60% [3] 金价上涨驱动因素 - 美元走势:去美元化全球浪潮下美元走弱,黄金走强 [3] - 美国实际利率: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导致实际利率下行,黄金上扬 [3] - 市场风险偏好:地缘冲突加剧推升金价 [3] - 央行购金:各国央行出于安全考虑持续购买黄金 [3] 近期催化剂事件 - 特朗普政府计划从2025年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引发市场恐慌 [5] - 特朗普自2025年4月以来反复就关税问题施压,形成"威胁-缓和"循环模式 [5] - TACO交易策略(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在市场恐慌性下跌时买入资产,政策反转后卖出获利,2025年多次验证有效 [5] - 2025年9月29日美国政府停摆,10月1日触发近七年首次停摆,加剧经济放缓担忧 [7] - 市场定价美联储10月议息会议降息概率超过95%,12月降息概率约86% [7] 长期结构性支撑 - 特里芬难题: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面临贸易逆差输出流动性与贸易顺差维持币值的根本矛盾,美国债务膨胀削弱市场信心 [9][10] - 政治与金融交织:2022年俄乌冲突后美国冻结俄罗斯央行约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和黄金资产,美元成为制裁武器 [10] - 去美元化趋势: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关税战促使各国降低美元储备比重,黄金作为无国家属性资产受青睐 [10] - 桥水基金达利欧建议投资者配置多达15%资产于黄金,认为黄金比美元更具避险属性 [10] - 当前环境表现为美元走弱时黄金更强,美元相对走强时黄金也不弱 [11]
未来20年美元体系还值得信赖吗
搜狐财经· 2025-09-26 13:00
美元体系面临的系统性挑战 - 美元体系的全球主导地位在未来20年将持续弱化,可靠性面临系统性挑战 [1] - 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美元资产定价锚点,特朗普政府2025年超预期加征关税引发市场剧烈波动 [1] - 孤立主义行为动摇美元信用根基,包括单边退出国际协议和威胁债务违约等 [1] - 特里芬难题爆发,关税政策削弱美元输出路径,依赖贸易逆差维持储备货币地位的矛盾不可持续 [1] - 债务危机恶化,2025年美国国债规模预计突破44万亿美元,主权信用评级遭穆迪下调 [1] 去美元化进程加速 - 北美进口商遭海外供应商拒收美元比例从2024年23%飙升至60% [3] - 多边货币结算兴起,中意企业人民币结算占45%,美墨边境30%交易直接用比索 [3] - 金砖国家推动独立于SWIFT的支付系统 [3] - 全球央行黄金购买量创新高,美元在外汇储备占比降至57.4%(2025年Q1) [3] - 石油美元体系瓦解,沙特对华石油贸易用人民币结算,俄罗斯对华石油交易65%采用人民币 [3] - 人民币国际化突破,2024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额同比增23%,占中国国际收支53%,首次超越美元 [3] 美元地位演变趋势预判 - 美元指数进入长期下行通道,短期波动加剧但未现系统性抛售 [5] - 资本配置逻辑从"绝对锚"转向"相对资产",中期将转向多币种配置 [5] - 美元霸权地位或20年内终结,去美元化进程不可逆 [5] - 美元体系仍保有网络效应和金融市场深度等短期优势 [6] - 投资者需适应美元从"无风险资产"向"风险资产"的范式转变 [6]
经典重温 | 特朗普“大循环”与美元汇率的“重估”(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9-25 13:14
全球贸易失衡与美国孪生赤字框架 - 全球贸易失衡本质上是美国的结构性失衡 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占全球比重达6-7成 呈现"铁打的最后消费者与流水的世界工厂"格局 [3][24] - 失衡持续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内生或外生纠错机制 例如1985年《广场协议》通过政策协同实现再平衡 2008年金融危机则以需求收缩方式实现调整 [3][32] - 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伴随经常账户失衡同步升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成为再平衡转折点 [10][11] 美元特权与特里芬难题 - 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存在特里芬难题 美国需保持贸易逆差输出美元 但逆差损害美元信用 此矛盾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41][43] -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仍根植于"特里芬世界" 被称为布雷顿森林Ⅱ体系 新兴国家积累美元储备并实施出口导向模式 加剧全球失衡 [65][66] - 美元升值由经济基本面利差与安全资产需求驱动 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会强化避险逻辑 反而推升美元汇率 [36][62] 美国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关联 - 经常账户逆差是国内储蓄投资关系的镜像 国民收入恒等式表明净出口等于国民净储蓄 任何扩大投资储蓄剪刀差的政策都会加剧外部失衡 [77][83] - 特朗普时代财政顺周期扩张导致国民储蓄率下降 投资率上升 剪刀差扩大使经常账户逆差占GDP比重显著抬升 [91][97] - 孪生赤字假说成立 财政赤字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 经常账户逆差占GDP比重上升0.3-0.5个百分点 [5][98] 历史案例与再平衡路径 - 1971年尼克松冲击与1985年广场协议均通过美元贬值阶段性改善贸易收支 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在两阶段累计贬值20.7% [54][58] - 2018年特朗普关税战未能改善贸易逆差 商品贸易逆差规模从7900亿美元升至1.1万亿美元 仅改变中国份额而非整体格局 [37][61] - 再平衡有三类路径:储蓄投资关系调整、汇率调整和金融深化 支出转换与支出调整政策需协同使用 [32][34] 财政可持续性与债务风险 - 美国联邦政府杠杆率升至120% 外债净额占GDP达76% 但货币债务危机风险较低 因美元霸权提供融资空间与安全资产属性 [110][133] - 日本案例表明"高债务杠杆+低通胀+低外债占比+经常账户盈余"组合可维持财政可持续 美国外债占比仅30%且通胀预期稳定 [127][133] - 财政整顿需开源节流双管齐下 克林顿任期通过互联网革命增税减支实现盈余 奥巴马时期财政紧缩则拖累经济复苏 [140][149] 特朗普2.0政策展望 - 特朗普新任期可能延续里根大循环特征:强经济+强美元+高预算赤字+贸易逆差 但解决方案或不同 [108] - 关税具有双重性:对贸易失衡是工具性 对财政失衡是目的性 可作为增税减支矛盾的次优解 [166] - 美元汇率重估存在合理性 美元实际有效汇率达120接近1985年高点 但多边汇率协同需满足共赢原则而非美国优先 [172][177]
薛鹤翔:美国外汇期货的前世今生
搜狐财经· 2025-09-12 13:21
外汇期货诞生背景 - 外汇期货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导致国际货币体系重大变革 固定汇率制下汇率波动幅度限制在1%至2.25%范围内 外汇风险较低[1][4] -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与黄金挂钩为基础 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 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4] - 体系瓦解因"特里芬难题"制度缺陷及美国经济实力走弱 越南战争和财政赤字导致通胀高企 黄金储备快速下降 1971年暂停美元黄金兑换 1973年体系正式瓦解[5] 美国外汇期货发展历程 - 1972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成立国际货币市场分部(IMM) 推出7种外汇期货合约 包括英镑 加拿大元 西德马克等货币 标志市场正式成立[1][6] - 1976年《牙买加协议》允许各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 推动外汇期货市场迅速发展 1978年纽约商品交易所开始开展业务 1979年纽约证券交易所成立专门期货交易所[1][6] - 1982年费城证券交易所率先推出标准化外汇期权合约 1984年CME推出外汇期权 1985年纽约棉花交易所推出美元指数期货[1][6] 美国外汇期货发展现状 -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为美国最主要外汇期货和期权交易市场 提供多样化产品包括主要货币对 新兴市场货币对和交叉货币对 如欧元/美元 墨西哥比索/美元等[2][11] - 2024年CME外汇产品日均成交量达103万份合约 同比增长8% 拉丁美洲地区外汇产品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19% 增速高于其他地区[2][14] - 欧元为日均成交量最大外汇期货 达25.8万份 日元19.2万份 英镑12万份 澳元11.4万份[14] 美国外汇期货发展趋势 - 外汇衍生品需求因市场波动加剧而提升 美国债务压力及政策不确定性动摇美元信用 地缘风险推升波动 带动风险管理需求增长[16] - 新兴市场货币衍生品前景广阔 新兴经济体贸易规模快速增长 拉丁美洲等地区外汇期货成交量保持高增 更多相关衍生品将上市[2][16]
美国关税政策 与美元特里芬难题
搜狐财经· 2025-08-25 00:54
美元指数表现与资本流动背离 - 洲际交易所美元指数上半年累计下跌10.8% 创1973年以来同期最大跌幅 [1][2] - 美国国际资本净流入7677亿美元 同比增加4799亿美元增长2.78倍 [2] - 资本净流入规模较去年下半年减少2008亿美元下降20.7% [2] 资本流动结构变化 - 私人外资净流入6595亿美元 环比减少3258亿美元贡献资本流入降幅的162.3% [2] - 官方外资由净流出168亿美元转为净流入1082亿美元 环比多增1250亿美元 [2] - 外资净买入美国证券9419亿美元创半年度历史新高 环比多增319亿美元 [3] 外资资产配置调整 - 外资净买入美国长期证券9062亿美元 环比多增142亿美元 [4] - 净买入美债4278亿美元环比多增1294亿美元 其中中长期美债3180亿美元多增1714亿美元 [4] - 净买入美国公司股票2846亿美元环比少增903亿美元 反映风险偏好下降 [4] 官方外资行为变化 - 官方外资净买入美债1159亿美元 环比多增1735亿美元 [5] - 二季度官方外资净卖出美债66亿美元 环比多卖出1449亿美元 [9] - 官方外资持有美国长期证券资产中美债占比56.7% 公司股票占比32.6% [7] 美元储备地位变化 - 一季度全球美元外汇储备份额57.74% 回落0.05个百分点连续10季度低于60% [6] - 二季度末官方外资持有美国长期证券余额67407亿美元 较上季增加1736亿美元 [7] - 预计二季度全球美元外汇储备余额69002亿美元 较上季增加1799亿美元 [8] 贸易政策影响 - 新贸易协议要求贸易伙伴降低自美进口壁垒 增加采购能源农产品等产品 [11] - 美国贸易逆差缩小将导致外来投资净流入减少 二季度贸易逆差环比降1965亿美元 [13] - 沙特日本欧盟分别承诺对美投资6000亿/5500亿/6000亿美元 可能挤压证券投资空间 [13] 美元国际地位展望 - 美国贸易逆差与资本流入呈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达0.730 [13] - 美国政府减贸易逆差政策越有效 越可能冲击美元储备货币地位 [14] -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要求美国维持贸易逆差提供美元流动性 [12]
管涛:美国关税政策与美元特里芬难题︱汇海观涛
第一财经· 2025-08-24 20:35
美国国际资本流动与美元汇率表现 - 2024年上半年美国国际资本净流入7677亿美元 同比增加4799亿美元 增长2.78倍[2] - 同期美元指数累计下跌10.8% 创1973年以来同期最大跌幅[2] - 资本净流入规模较2023年下半年减少2008亿美元 下降20.7%[2] - 私人外资净流入6595亿美元 环比减少3258亿美元 贡献资本净流入降幅的162.3%[2] - 官方外资由净流出168亿美元转为净流入1082亿美元 环比多增1250亿美元[2] 外国投资者资产配置变化 - 外资净买入美国证券9419亿美元 环比多增319亿美元 创半年度历史新高[3] - 银行业对外负债由净增加1728亿美元转为净减少206亿美元 环比多减1934亿美元[3] - 外资净买入美国长期证券9062亿美元 环比多增142亿美元[4] - 净买入美债4278亿美元 环比多增1294亿美元 贡献长期证券买入增幅的909.1%[4] - 净买入美国企业债1915亿美元 多增386亿美元 贡献271.4%[4] - 净买入美国政府机构债22亿美元 少增636亿美元[4] - 净买入美国公司股票2846亿美元 少增903亿美元 主要反映特朗普衰退预期影响[4] 官方外汇储备配置结构 - 不含国际组织的官方外资持有美国长期证券余额67407亿美元 较上季增加1736亿美元[8] - 其中美债余额38192亿美元占比56.7% 公司股票21950亿美元占比32.6%[8] - 政府机构债5078亿美元占比7.5% 企业债2188亿美元占比3.2%[8] - 二季度官方外资净卖出美债66亿美元 环比多卖出1449亿美元[10] - 转为净买入公司股票237亿美元 多买入506亿美元[10] 贸易政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 美国新贸易协议要求提高输美产品关税 降低自美进口壁垒 增加采购美国产品[13] - 2009-2024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与货物贸易逆差强正相关0.865[14] - 外来投资净流入与货物贸易逆差中度正相关0.730[14] - 二季度美国贸易逆差环比下降1965亿美元 同期官方外资净买入长期证券减少近千亿美元[14] - 沙特 日本 欧盟分别承诺对美投资6000亿 5500亿和6000亿美元[15] 美元储备货币地位趋势 - 2024年一季度全球美元外汇储备份额57.74% 回落0.05个百分点[7] - 连续10个季度低于60%[7] - 新贸易协议执行后贸易逆差缩小将导致外来投资净流入减少[14] - 政府主导的对美直接投资可能减少官方证券投资 抑制美元储备积累[15] - 美国减贸易逆差政策越有效 越可能冲击美元储备货币地位[15]
债台高筑 美债、美元陷入“死亡双螺旋”
期货日报网· 2025-08-15 08:45
美国国债现状 - 美国国债总额首次突破37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达126.8% [1] - 美债占GDP比重已超过2009年希腊引爆欧债危机时的113%水平 [1] - 海外买家占美债投资规模的60% [1] 美债风险机制 - 美债危机核心在于美元信用而非债务总额 [2] - 美联储印钞还债会导致美元信用破坏与通胀上升的"死亡双螺旋" [2] - 美元信用依赖美国国力(军事/科技/金融)和美联储自律 [2] 美债增长原因 - 美国政府开支难以削减(医保/基建/军事等) [3] - 美债利息支出加速债务累积 [3] - 美联储加息反而加快美债积累速度 [3] 美元信用挑战 - 特朗普收缩政策削弱美国全球影响力 [4][5] - 贸易政策破坏"特里芬难题"平衡机制 [5] - 欧元/黄金/数字货币正在侵蚀美元份额 [6] 潜在解决方案 - 货币化去杠杆将导致恶性通胀和美元贬值 [8] - 美国采取"战略性讹诈"向各国转嫁债务压力 [8] - 建议各国央行转向黄金/科技股权/矿产等有价资产 [9]
近期特朗普政策引发美国金融市场动荡的初步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8-13 10:56
特朗普政策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 -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导致美国金融市场短期大幅波动,出现股债汇“三杀”局面,美元资产未表现出明显避险属性 [2] - 政策反复冲击市场信心,例如宣布暂停对大多数国家“对等关税”90天及豁免部分消费电子产品关税 [2] - “大而美法案”(OBBBA)将法定债务上限提高4万亿美元至40.1万亿美元,并延长和扩大减税措施 [2] - 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OBBBA法案将使2025-2034财年财政赤字增加至少3.4万亿美元,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将接近130% [2] - OBBBA法案引发对美国债务问题的担忧,导致美国国债发售遇冷,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升至5.05% [2]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美元持续小幅贬值,市场关注点在于此是否将成为美元资产溢价趋势的拐点 [3] 美元资产的溢价来源 - 外国资本大量流入为美国经济增长提供额外刺激,支撑其巨额财政赤字,持续推升美元资产溢价 [4] - 美元的“超级特权”是溢价的重要支撑,包括物价稳定、高流动性和安全性,使美元维持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 [4] - 缺乏足够强大的替代选项,主流观点仍是“TINA”(There Is No Alternative) [4] - 美国国债作为全球最重要“安全资产”,长期存在流动性和安全性溢价,1919-2008年平均便利收益达75个基点 [4] - 因美元“超级特权”,其他国家外汇储备持有长期美国国债使其溢价被压缩约160个基点 [4] - 资产价格上涨与经济增长的正反馈循环支撑美股存在较大溢价,全球投资机构普遍超配美股,主动股票型基金配置比例达56% [5] - 投资者热情推高美股估值,标普500指数股权风险溢价降为负数,反映美股存在较大“溢价” [5] - 有观点认为美元实际有效汇率被长期明显高估,自2015年以来高于其长期均衡水平,目前偏离程度达14% [9] 美元资产溢价来源受到的削弱 - 中长期看,美元资产溢价来源正受到侵蚀,美元的“超级特权”地位发生动摇,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自2015年起不断下降 [10] - 美国债务问题持续恶化,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美元主导地位为扩张性财政政策提供的“缓冲”已接近极限 [10] - 短期看,特朗普政策加剧冲击,OBBBA法案加剧债务不可持续性,而关税政策带来的收入有限,未来十年关税收入预计增加2万亿美元,不足以弥补财政缺口 [11] - 政策制定的反复无常大幅增加不确定性,导致风险溢价上升,反映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JKO指数”在2025年第一季度升至68%的历史高点 [11] - 特朗普“美国优先”主义削弱国际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偏好,加速战后全球化体系瓦解,全球资本流动范式将因此改变 [14] 前景与展望 - 短期内美国金融市场仍有较多潜在动荡因素,政策不确定性将持续扰动市场情绪,其冲击具有非线性特征 [15] - 美联储政策在通胀风险与衰退风险中面临艰难平衡,关税政策可能引发更持久复杂的通胀压力,并对经济与就业造成滞后性打击 [15] - 自4月下旬以来,美国经济活动整体出现小幅下降,半数联邦储备区经济活动出现轻微或温和下降,企业和家庭决策变得迟疑谨慎 [15] - 中长期看,美国难以在提高本土制造业竞争力的同时维持美元主导地位,特里芬难题意味着维持美元地位难以避免贸易逆差和债务累积 [16] - 若政策以重塑本土制造业为目标并减少贸易逆差,全球美元流动性将收缩,可能打破美元主导地位的正向循环,使美债美股需求萎缩 [16] - 未来地缘政治格局重构或将加速资本流向演变,投资者将更注重资产类型和地域分布的多元化,美元资产的集中度或将下降 [16]
赵建:从黄金美元、债务美元到美元稳定币——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大变局
搜狐财经· 2025-08-11 17:33
国际货币体系演进 - 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三次标志性演进 从黄金美元到债务美元再到美元稳定币 代表一百年内三次变局 [4] - 美元稳定币作为美元代币独立承担交易媒介功能 提高支付效率与便利度 可能进一步提升美元全球支付份额 [4] - 国际货币体系变局对人民币既是结构性机遇也是严峻挑战 [4] 黄金美元时代 - 布雷顿森林体系1.0时代通过美元锚定黄金实现主权货币超主权职能 35美元固定兑换1盎司黄金 [7][8] - 体系存在特里芬难题 黄金线性增长与贸易指数级增长矛盾导致1971年美元停止兑换黄金 [9] - 体系瓦解后黄金价格从35美元/盎司飙升至1980年880美元/盎司 [9] 债务美元时代 - 债务美元体系以国家信用为基础 通过银行复式记账实现贷款创造存款的瞬时货币创造 [11] - 欧洲美元创造主体为美国海外商业银行分行 承担境外美联储职能 [12] - 债务扩张经历三阶段:1970年代-次贷危机前新兴市场周期性危机 次贷危机后量化宽松 疫情后债务飙升 [15][16][17] 债务规模数据 - 2008年美国政府债务10万亿美元 2009年11.9万亿美元增长19% 2019年达22.7万亿美元 [16] -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危机前8000亿美元最高飙至4.5万亿美元 增长5倍多 [16] - 2023年9月美债突破33万亿美元 2024年连续突破34/35/36万亿美元关口 [17] 美元信任危机 - 乌克兰危机后多国央行调整外汇储备 减少美元美债占比 黄金占比2024年达20%超越欧元16% [18] - 2024年各国央行黄金净购买1045吨 连续三年超千吨 为本世纪前十年年均两倍 [18] 美元稳定币创新 - 稳定币依据货币职能分离理论 独立承担法币交易媒介职能 价值储存仍由法币锚定 [20] - 2024年稳定币交易额27.6万亿美元 超Visa和万事达总和 但99%为加密资产交易 [21] - 稳定币在一般贸易支付中交易次数仅占Visa的0.41%和万事达的0.72% [21] 技术基础与前景 - 稳定币底层技术包括区块链 智能合约 锚定机制和隐私计算 实现点对点跨境交易 [20][21] - 美元稳定币当前在加密资产外交易量较低 但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特里芬难题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