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权改革
搜索文档
安徽首单矿井水水权交易落地
水利部网站· 2025-11-04 16:00
交易概述 - 安徽省淮北矿业孙疃煤矿与淮北市东鑫矿业达成首单矿井水用水权交易,交易水量40万立方米,单价0.45元每立方米 [1] - 交易单价与当前矿井水水资源税标准基本持平 [1] 矿井水价值与应用 - 矿井水作为优质非常规水源,经分类处理后可广泛用于煤炭洗选、循环冷却及绿化灌溉等领域 [1] - 深度处理后可作为工业生产和市政用水的补充水源,有助于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 [1] - 煤矿企业可通过节水措施出让节余指标获得额外收益,激发企业主动节水的内生动力 [1] 政策与改革背景 - 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用水权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因地制宜推进包括矿坑水在内的非常规水资源交易 [1] - 安徽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用水权改革,初步建立用水权初始分配、交易、抵(质)押融资等制度体系 [2] - 开发上线全省统一用水权分配管理平台,实施用水权电子证照管理,推出线上"水权超市"服务 [2] 改革试点与模式创新 - 同步推进淠史杭灌区农业用水权改革、宁国市"水权+生态旅游"等试点 [2] - 探索非常规水水权交易、管网水水权交易、灌区渠道上下游用水权补偿以及"合同节水+水权交易"等多元化改革模式 [2] - 不断拓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2]
宁夏隆德:“节水贷”精准赋能用水权改革
中国经济网· 2025-10-27 22:51
近年来,隆德县紧紧围绕"节水增效"目标,系统推进全链条用水权改革。在制度层面,出台系列政策文 件,实施"指标到乡、分区管理"的用水总量控制模式,建立五年一动态调整机制,夯实节水管理基础; 在确权环节,将用水权明晰至最小单元,设定总量与效率双控指标,推动水资源配置从"政府主导、无 偿配置"向"市场主导、政府调节、有偿使用"根本性转变;在价格机制方面,构建符合"六权"改革要求 的资源价格体系,完善阶梯水价、农业灌溉定额管理与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有效破解地下水价值实现 难题,全面树立"资源有价、使用有偿"的绿色发展导向。 近日,宁夏固原市隆德县举行"节水贷"金融合作签约仪式,隆德县农村商业银行温堡支行与宁夏北莲池 矿泉饮用水有限公司签署100万元专项贷款协议,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节水领域,为县域绿色低碳发展 注入新动能。 此次"节水贷"的落地,是隆德县深化用水权改革、推动水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重要突破。通过赋予用水权 金融属性,拓宽节水项目融资渠道,标志着当地在构建水权交易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机制上迈出重要一 步。 下一步,隆德县水务局将持续创新用水权质押、租赁等多元化金融产品,探索设立"水银行"收储散户用 水权,进一步完 ...
银川贺兰“十五五”发力冷水鱼全产业链
中国经济网· 2025-09-30 11:23
冷水鱼全产业链发展规划 - “十五五”期间将重点发力冷水鱼全产业链建设 计划总投资超过30亿元建设以大西洋鲑 虹鳟为主的高端冷水鱼养殖基地 [1] - 项目将依托当地绿电资源与循环水养殖技术 打造集育苗 生产 加工 销售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区 预计年产值可达24亿元 [1] - 贺兰县已与香港汇鑫 中联智科等企业达成合作 力争在高端三文鱼市场形成重要影响力 [1] 贺兰县水产产业现状 - 2024年水产品产量达6.35万吨 产值9.4亿元 增速12.7% 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7.3% [1] - 尽管养殖水面仅占西北地区的2.3% 水产品产量却贡献了11.3% [1] - 全县水产养殖面积9200亩 其中河蟹养殖6200亩 年产值突破1.2亿元 [1] 河蟹产业发展模式 - 以河蟹产业为突破口 打造出首个产值过亿元的水产单品 [1] - 通过“宽沟深槽”稻蟹共生模式 当地河蟹较南方产区提前30天上市 实现“一水两养 一季双收” [1] - 依托生态养殖 河蟹肉质紧实鲜甜 水稻品质同步提升 形成规模化 生态化的现代产业格局 [1] 水资源集约利用措施 - 推广循环水养殖 鱼菜共生 池塘尾水处理等模式 构建“鱼池—环沟—稻田”闭合循环系统 单方水效益提升90%以上 [2] - 搭建水权交易二级市场 通过“合同节水+市场化交易”激活水资源 农业年节水量约3000万立方米 [2] - 坚持“四水四定”原则 既保障渔业用水需求 又实现节水增效 并积极“向盐碱地要效益” [2]
银川废水“再就业”,解城市缺水之困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09:36
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 银川市年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 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二分之一 通过再生水利用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2] - 再生水利用率达58%以上 年河湖生态补水量7000万立方米 形成多领域多元化利用格局[2] - 两座再生水处理厂2024年7月投入使用 日处理尾水5万立方米 年提供生态补水2600万立方米[2] 市场化交易机制创新 - 全国首例河湖生态再生水置换用水权交易落地银川 交易价格0.728元/立方米 总成交额109.2万元[3] - 三家新材料企业购得50万立方米黄河水指标 实现再生水-黄河水-产业用水的科学流转[3] - 累计完成100笔用水权交易 交易水量6.95亿立方米 成交金额7.14亿元 居宁夏首位[3] 经济与产业协同效应 - 再生水置换黄河水用于工业生产 年产生45亿元增加值 实现水资源从单向消耗向循环增值转变[2][3] - 再生水管网拓展至315公里 覆盖5座污水处理厂 服务河湖补水/园林绿化/工业生产/道路浇洒等多领域[2] - 交易平台涵盖中国水权交易所和银川市"六权"交易平台 形成市场化改革与生态治理双轮驱动[3]
宁夏银川:废水“再就业” 解城市缺水之困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1:06
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 银川市年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 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3] - 再生水具备一水多用 重复利用特性 能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 - 城市再生水管网已拓展至315公里 每年实现河湖生态补水7000万立方米 再生水利用率高达58%以上[3] 再生水工程基础设施 - 5座污水处理厂具备再生水输送能力 形成再生水多领域 多功能 多途径的多元化利用格局[3] - 两处再生水工程于2024年7月初投入使用 每天近5万立方米尾水回补江河 每年可提供2600万立方米生态补水[3] - 再生水成为典农河下游段第二水源 置换等量黄河水用于工业生产 每年可产生45亿元增加值[3] 水权交易机制创新 - 全国首例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置换用水权交易在银川落槌 3家企业以0.728元/立方米价格购得置换黄河水指标50万立方米[4] - 总成交额109.2万元 打通再生水—黄河水—产业用水科学流转通道 实现水资源从单向消耗向循环增值转变[4] - 累计完成用水权交易100笔 交易水量达6.95亿立方米 成交金额突破7.14亿元 位居宁夏首位[4]
【省水利厅】《陕西省水权交易管理办法》修订
陕西日报· 2025-08-19 08:05
政策修订背景 - 陕西省水利厅修订《陕西省水权交易管理办法》以完善用水权改革制度体系 [1] - 原2017年版管理办法在内容适用性和操作性方面出现滞后性问题 [1] - 修订目的是适应改革发展需求并与国家政策衔接 [1] 新管理办法框架 - 修订后管理办法共包含8章40条具体规定 [1] - 明确四种水权交易类型:区域水权交易、取水权交易、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和公共供水管网用户用水权交易 [1] - 分章规定各类交易的交易主体、期限、价格、流程和管理权限 [1] 监管与争议处理机制 - 从检查评估、交易报告、责任追究和处理处罚方面明确监管内容 [1] - 建立失职追责机制并提出争议处置方式 [1] - 推动用水权交易纠纷高效处置 [1] 制度创新内容 - 引入用水权无偿回收和有偿回购机制 [2] - 鼓励非常规水水权交易和用水权质押等创新形式 [2] - 推动水资源要素畅通流动和高效配置 [2]
綦江区累计完成108.5万立方米用水权交易
搜狐财经· 2025-08-04 13:04
水权交易案例 - 綦江区水利水电工程运行服务站与重庆世尊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水权交易,交易水量20万立方米,交易金额10万元 [1] - 交易水量来源于马颈子水库灌区节水指标,该灌区年许可水量392.25万立方米,通过技术改造和制度改革年增节水能力超100万立方米 [1] - 重庆世尊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交易水量开展古剑山大峡谷漂流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漂流滑道全长5公里,需集中在7-9月临时取水20万立方米 [1] 用水权改革成效 - 綦江区成功构建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机制,去年以来累计完成水权交易6起,交易水量108.5万立方米,交易金额35.25万元 [2] - 通过用水权交易实现用水效率提升与节水单位经济效益增长的"双赢" [2] - 綦江区计划进一步深化水资源管理,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2]
多地推进用水权改革——变水资源为水资产
经济日报· 2025-06-08 05:58
用水权改革核心观点 - 用水权改革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节约安全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重要举措 [1] - 水资源正逐步变为水资产,通过初始分配、市场化交易、平台建设和监管完善取得积极进展 [1] - 改革不仅是节水问题,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需持续推进高效节水工程和再生水利用 [3] 区域实践案例 宁夏吴忠市 - 通过滴灌技术推广使石家窑村亩均用水量从600立方米降至240立方米,节水超300立方米 [2] - 利通区建成数字孪生系统实现用水精准管理至每一立方米,并引入宁夏水发集团推进"投融建管服"一体化 [2] - 目标将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6,强制配置工业园区再生水置换新鲜水资源 [3] 甘肃省 - 黄羊河农工商集团通过跨区域用水权交易解决48.04万立方米地下水需求 [4] - 省级水权交易平台实现张掖抽水蓄能电站线上交易零突破,完成6.05万个取水口信息比对和5.7万个计量建档 [4] - 2023年全省用水权交易超900单,协调解决省列重大项目6800万立方米用水指标 [5] - 民乐县园区水务公司以取水权质押获兰州银行500万元贷款,系省内首笔"取水权质押贷款" [7] 河北省 - 累计开展用水权交易1632单,交易金额6377.13万元,激活3亿多立方米水资源流转 [6] - 元氏县农户刘树芬通过节水灌溉交易3992立方米取水权获400元收入,县供水公司借此扩大再生产 [8] - 入选全国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2024年交易水量128万立方米,金额13万元 [8] 创新机制与成效 - 甘肃以疏勒河流域确权试点为突破口,制定16项改革任务并启动分类试点 [5] - 河北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的水权流转机制,计划打通跨行业流转通道 [8] - 各地探索用水权收储、水权贷等模式推动"水资源"向"水资产"转变 [7]
宁夏:推进用水权改革让水往“高”处流
新华社· 2025-05-18 23:48
水资源管理改革 - 宁夏全面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通过确权、定价、赋能、入市推动水资源市场化流转 [1] - 宁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水资源高效利用成为高质量发展关键课题 [1] - 完成省级全域工农业用水权确权,农业领域确权到户,工业领域颁发用水权证建立产权基础 [1] 用水效率提升 - 用水权改革后全区万元GDP用水量下降30.8% [1] - 近五年压减水稻种植面积54.9万亩,高效节灌面积占比达60%,农业用水占比下降3.5个百分点 [1] - 向工业转换水量2.59亿立方米,51%工业门类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实现下降 [1] 水资源市场化交易 - 建立用水权价值基准和交易规则,累计完成用水权交易464笔,交易水量2.88亿立方米 [2] - 推动水资源金融化,35家银行开展用水权质押、授信、贷款62笔 [2]
宁夏首笔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置换用水权交易
中国经济网· 2025-05-15 11:06
交易概况 - 宁夏首笔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置换用水权交易在银川市完成 交易涉及3家新材料企业以0.728元/立方米价格各购买50万立方米用水权 期限一年 总成交额109.2万元[1] - 交易通过中国水权交易所与银川市"六权"交易平台同步线上多轮协商达成[1] 政策背景与试点地位 - 银川市2022年底入选全国首批19个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 2023年入选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名单[1] - 配套出台《银川市再生水置换收储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贯通再生水-黄河水-产业用水的工程和政策路径[1] 技术模式与水质保障 - 采用"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生态补水"创新技术模式 通过人工潜流湿地火山岩、卵石、湿地改性剂等物理和生物净化系统提高再生水水质安全性[2] - 项目依托银川市第二第四污水处理厂片区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项目 实现再生水、黄河水、产业用水的科学高效规范流转[2] 用水权改革成果 - 银川市累计完成用水权交易100笔 交易水量69379.45万立方米 交易金额7.13亿元[2] - 累计完成用水权抵质押9笔 贷款金额6000万元 累计用水权收储10笔 收储量139.94万立方米[2] 行业发展方向 - 银川市计划进一步健全用水权交易制度 加强监管和服务 推动水资源向水资产转变[2] - 通过用水权改革支撑水资源优化配置 持续推动水资源向水效高地流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