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创板八条
icon
搜索文档
首批科创板成长层3只新股采用约定式限售 A股打新市场又有新变化
新浪财经· 2025-10-16 08:03
近日,首批科创板成长层3只新股在陆续申购。这3只新股在网下申购环节,均采用了约定限售方式,这 是A股首次出现这一限售方式。此为落实"科创板八条"的要求,在科创板试点对未盈利企业公开发行股 票锁定比例更高、锁定期限更长的网下投资机构,相应提高其配售比例。"在传统的摇号限售和比例限 售基础上,新增约定限售方式。预期后续未盈利企业网下限售和配售安排更为灵活,也对承销商定价与 销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申万宏源证券称。(券商中国) ...
首批!新注册科创成长层新股来了!核心要点一文速览
证券时报· 2025-10-15 07:54
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公司动态 - 禾元生物于10月14日申购,西安奕材于10月16日网上申购(发行价8.62元),必贝特于10月17日网上申购 [1] - 三家公司截至招股意向书披露日均处于未盈利状态,若上市时仍未盈利将自上市之日起纳入科创成长层,成为该板块首批新注册公司 [1][3] - 业内普遍认为三家公司大概率将成为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公司 [3]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禾元生物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是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家过会并取得注册批文的企业,主营创新药研发,共有8个在研药品管线,其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HY1001)已于2025年7月获批上市 [4] - 必贝特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研发管线中已有一款1类创新药BEBT-908获批上市,另有多款产品处于III期或I期临床试验阶段 [4] - 西安奕材采用科创板第四套上市标准,是"科创板八条"公布后首家获受理并过会的未盈利企业,基于2024年月均出货量和年末产能,为中国内地第一、全球第六的12英寸硅片厂商 [4] - 2025年上半年,禾元生物、必贝特和西安奕材亏损额分别为8162.78万元、7389.29万元和3.40亿元 [5] 差异化发行与限售安排 - 三家公司是首批采用网下发行差异化限售与配售安排的新股,旨在鼓励专业机构在新股定价中发挥更大作用 [7][8] - 禾元生物网下整体限售比例不低于40%,设三档差异化限售档位(限售期9个月/70%、6个月/45%、6个月/10%) [7] - 西安奕材设三档限售档位(限售期9个月/60%、6个月/45%、6个月/25%) [7] - 必贝特设三档限售档位(限售期9个月/60%、6个月/40%、6个月/20%) [7] - 禾元生物最高限售档位投资者的配售比例不低于最低档位的9倍 [8] 投资者参与情况与交易机制 - 禾元生物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335.9036万户,网上发行初步中签率约为0.036%,最终中签率约为0.054% [10][11] - 截至9月22日,已有500万户投资者开通科创成长层交易权限 [12] - 科创成长层股票简称后增加特殊标识"U",新注册股票添加标签"成",存量股票添加标签"成1"以资区分 [12]
A股重磅!科创成长层,要上新!
中国基金报· 2025-09-22 23:28
禾元生物发行上市 - 禾元生物正式启动科创板发行工作 成为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上市企业[1][4] - 公司为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后首家过会并取得注册批文的企业[6] - 采用网下发行差异化限售与配售安排 整体限售比例不低于40% 最高限售档位配售比例不低于最低档位9倍[7] 企业技术创新 - 全球首创"稻米造血"技术 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7] - 创新药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于2024年7月获批上市 有望解决人血清白蛋白长期依赖进口局面[7] 科创板改革进展 - 科创板"1+6"改革政策实施以来新增受理15家IPO申请 含4家未盈利企业和1家第五套标准企业[9] - 目前3家未盈利企业IPO注册生效 其中2家为第五套标准企业[10] - 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已全部纳入科创成长层[12] 市场配套建设 - 上交所技术系统完成全网通关测试 科创成长层交易权限开通达500万户投资者[11][12] - 新增科创创新药ETF等多只ETF产品 丰富科创板投资工具[13] - 改革彰显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展 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导向[7][14]
A股重磅!科创成长层,要上新!
中国基金报· 2025-09-22 23:27
禾元生物发行上市进展 - 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22日晚间在上交所网站披露招股意向书、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正式启动发行工作 [2] - 禾元生物是科创成长层新注册企业中首家启动发行工作的企业 [6] - 如果禾元生物完成发行工作,将成为科创成长层的首批新注册上市企业 [4] 禾元生物业务与技术亮点 - 公司全球首创“稻米造血”技术,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 [6] - 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药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已于今年7月通过国家药监局审评获批上市,有望解决我国人血清白蛋白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6] 科创板“1+6”改革与市场动态 - 禾元生物启动发行是落实科创板“1+6”改革、增强对优质科技型企业的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的重要体现 [6] - 自今年6月宣布科创板“1+6”改革政策以来,科创板新增受理15家公司IPO申请,其中4家为未盈利企业,1家适用第五套标准 [9] - 目前已有3家未盈利企业IPO注册生效,其中2家为第五套标准企业 [10] 科创成长层建设与投资者参与 - 科创成长层新注册企业的发行准备已经就绪,上交所技术系统已完成全网通关测试并陆续上线 [10] - 证券公司有序组织投资者签署参与科创成长层交易的风险揭示书,已有500万户投资者开通科创成长层交易权限 [10] - 新增科创创新药ETF等多只ETF产品,为投资者投资科创板提供更多选择 [11] 发行承销规则创新 - 禾元生物是首家采用网下发行差异化限售与配售安排的公司,其网下整体限售比例不低于40% [6] - 公司对投资者报价设置了3档差异化限售档位,申购最高限售档位投资者的配售比例不低于最低限售档位的9倍 [6] - 今年3月上交所修订发行承销业务规则,明确未盈利企业可采用约定限售方式,鼓励专业机构在新股发行定价中发挥更大作用 [7]
走访上市公司 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系列(二十三)
证监会发布· 2025-08-29 18:16
上海证监局走访成效 - 联合上海市区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沪深北证券交易所累计走访286家上市公司 覆盖率达2/3 [3] - 通过常态化走访累计搜集500余条问题诉求和意见建议 超过一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5] - 指导辖区87家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制定市值管理制度 督促23家长期破净公司制定估值提升计划 [6] - 2024年以来上海760余家次公司累计公告现金分红超过2800亿元 其中110余家次公司宣告中期分红超过360亿元 [6] - 回购增持专项贷款创设以来上海共有56家次公司发布回购增持专项贷款公告 获得贷款额度超过118亿元 [6] - 2024年以来上海累计披露重大资产重组20余单 已披露重组金额超过2700亿元 [6] 江苏证监局走访成效 - 截至7月底江苏证监局已走访上市公司458家 覆盖率达64.78% 推动解决问题446项 [8] - 今年1—7月江苏上市公司股权融资512.33亿元 [12] - 截至7月31日江苏共有"A+H"上市公司8家 另有5家已公告筹划发行H股 [12] - "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江苏资本市场新增披露并购重组209单 实施完成122单 完成并购重组总金额超过650.84亿元 占全国总量的12% [12] - 今年1—7月江苏辖区共有83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方案或增持计划 总金额达159.24亿元 [13] - 辖区共有160余家公司计划开展中期分红 占年初上市公司总数的25% 同比增长11.72% 药明康德、常熟银行分别公告实施首次中期分红10亿元、5亿元 [13] 浙江证监局走访成效 - 累计走访210余家上市公司 民营企业走访占比超九成 [17][18] - 通过走访上市公司累计收集汇总问题诉求160余项 其中超八成已推动解决或取得实质性进展 [18] - 今年以来浙江辖区上市公司新增披露并购重组251单 [20] - 新增94家次披露回购增持计划 专项贷款家数和金额均居全国前列 [20] 行业与企业动态 - 辖区相关汽车、家电行业公司近九成实现盈利 [10] - 辖区一家上市公司自主研发新药上市申请成功获得美国FDA批准 [10] - 辖区29家企业入选"中国海洋经济股票价格指数" 数量居全国首位 [10] - 一家半导体公司上市以来实现了业绩翻倍 在多个领域市场占有率全球排名数一数二 [4]
★"第五套上市标准"蓄新能 科创板制度包容性不断提升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9:56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实施成果 - 科创板开板6年来已有20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上市 另有3家未盈利创新药企业通过红筹标准登陆 [1] - 第五套标准面向未盈利但具备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 2024年证监会提出强化"硬科技"定位并支持优质未盈利企业上市 [1] - 20家采用第五套标准的公司中19家自研45款药品获批 全部实现核心产品上市或申请受理 2024年合计营收142.10亿元(+44.17%) 其中4家营收超10亿元 [1] 代表性企业商业化进展 - 迪哲医药2024年销售收入3.60亿元(+294.24%) 其高瑞哲成为全球首个PTCL领域JAK1抑制剂 [2] - 艾力斯从上市零收入到营收突破35亿元 核心产品伏美替尼助力2年5个月实现"摘U" [3] - 神州细胞2024年营收25.13亿元 安佳因市占率居同类第一 上市5年获批5个产品并建成完整生产线 [4][5] 资本市场赋能创新生态 - 君实生物通过科创板累计融资80多亿元 推动临床项目开展并与全球机构建立合作 [2][3] - 盟科药业募资10.61亿元投入抗菌药研发 形成"研发-转化-再研发"闭环 [5][6] - 科创板推动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持续高位 促进产学研结合及国际竞争力提升 [4][6] 制度创新对企业影响 - 第五套标准打破传统盈利限制 为研发阶段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如百济神州等红筹企业受益 [1][2] - 上市后企业银行评级提升 债权融资渠道拓宽 支持生产基地建设等资本开支 [5] - 制度推动企业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优先 实现发展逻辑重构 [6]
制度创新助科创企业“乘风破浪”
证券日报· 2025-06-19 00:22
科创板八条措施核心内容 - 科创板八条措施通过包容性制度设计串联科技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 提供从初创到成熟的全链条支持 形成良性发展生态 [1] 破除优质未盈利企业上市壁垒 - 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 提升制度包容性 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并支持研发持续 [2] - 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12英寸硅片厂商)、北京昂瑞微电子(射频/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上海超硅半导体(半导体独角兽)等未盈利企业IPO先后获受理 体现制度包容性 [2] 引导创新资源要素集聚 - 建立"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 打破传统固定资产估值模式 精准识别技术储备强的高成长性企业 [3] - 该标准使企业获得政策扶持和金融机构精准授信 促进产学研合作与创新要素汇聚 9家科创板公司按此标准申请再融资 合计拟融资247.96亿元 其中2单已获批 [3] 支持并购重组生态构建 - 提高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 鼓励股份/现金/定向可转债等多元支付方式 降低交易成本并认可技术价值 [4] - 措施发布后新披露并购交易106单 海光信息拟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交易规模超1000亿元) 加速集成电路/信创/人工智能产业链国产化 [4]
坚守“硬科技”定位 科创板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证券日报· 2025-06-19 00:10
科创板改革成效 - "科创板八条"落地一周年,突出"硬科技"定位,IPO受理和审核端持续释放支持优质"硬科技"企业上市的积极信号 [1] - 政策改善融资环境,促进科技创新型企业上市,增强市场关注度和认同感,引导资源流向科创板并提升企业估值 [1] - 科创板上市公司达588家,超八成来自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领域 [2] 产业集群效应 - 集成电路领域科创板公司达119家,涵盖芯片设计、晶圆代工、封装测试全产业链,形成完整发展格局 [2] - 深圳佰维存储科技构建从存储解决方案研发到测试设备的完整自主技术链路,未来将加强芯片设计等能力 [3] - 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晶圆代工企业产能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实现产销两旺 [3] 企业研发与国际化 - 中控技术将上市资金投入研发,加快核心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并灵活配置资源进行战略布局 [3] - 2024年科创板公司境外收入合计4303.61亿元,同比增长6.1%,173家公司境外收入增长超30% [4] - 仕佳光子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21%和1004%,胜科纳米服务全球客户2000余家 [4] 生物医药与国际化布局 - 生物医药领域科创板公司达113家,在全球创新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5] - 迪哲医药上市两款全球突破性创新药,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推进全球商业化布局 [5] - 百利天恒药业、杰华特微电子等科创板公司加快赴港上市步伐,提升国际竞争力 [5]
制度包容性提升 科创投资发展预期进一步增强丨“科创板八条”一周年
证券时报· 2025-06-18 08:07
科创板八条政策影响 - 政策明确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未盈利企业上市,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并拓宽创投机构退出通道 [1] - 未盈利科技企业普遍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不确定性特点,短期未盈利属常态,此类企业是创投机构主要投资标的 [1] - 政策发布后首批受理的未盈利企业IPO项目(西安奕材、昂瑞微)均为盛世资本投资项目,显示创投机构为直接受益方 [1] 并购重组与退出机制 - 政策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并购,提高估值包容性,尤其鼓励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 [2] - 创投机构与科创板上市公司业务协同性强,并购或成潜在退出渠道,但需解决估值匹配等技术性问题 [2] - 2024年上半年科创板上市公司背后的创投机构渗透率达100%,显示创投与科创板深度绑定 [2] 制度包容性与市场生态 - 提升对未盈利科技企业的制度包容性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需完善评估体系并提供持续政策支持 [3] - 创投行业期待延续性政策支撑,特别关注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生物医药企业能否突破 [3] - 政策目标包括弥合一二级市场估值差异,形成可持续退出生态,以促进"投早投小投科技"的资本循环 [2][3]
未盈利企业科创板IPO有序推进 制度持续优化赋能企业发展丨“科创板八条”一周年
证券时报· 2025-06-18 08:07
科创板八条政策实施一周年成效 - "科创板八条"发布一周年以来,监管部门提升了对未盈利科技企业的制度包容性,4家未盈利企业申报科创板IPO获受理,6家上市时未盈利公司适用"轻资产、高研发投入"标准再融资,28单并购交易涉及收购未盈利标的 [1] - 政策明确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兆芯集成成为最新一家未盈利IPO获受理企业 [3] - 证监会将科创板企业研发投入门槛从6000万元提升至8000万元,发明专利要求增至7项并强调产业化能力,强化"硬科技"导向 [4] 未盈利企业IPO与再融资进展 - 已有54家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其中生物医药企业21家、集成电路企业18家,2024年总营收达1700亿元同比增长24%,净利润缩亏36%,22家实现首次盈利(占比41%) [9] - 上交所发布"轻资产、高研发投入"再融资标准后,9家科创板企业披露方案(募资250亿元),其中6家为未盈利企业,迪哲医药成为首例落地案例 [6] - 科创板支持企业收购未盈利"硬科技"标的,沪硅产业70.4亿元收购控股子公司少数股权、芯联集成58.97亿元收购芯联越州等大额交易涌现 [7] 未盈利企业产业化与研发投入 - 未盈利企业加速技术产业化,例如百利天恒将ADC药物全球权益授权给BMS,潜在交易额达84亿美元 [9] - 2024年科创板未盈利企业合计研发投入459.44亿元(同比增长5.86%),研发营收占比中位数37.74%,显著高于板块中位数12.64% [10] - 政策助力企业突破资本瓶颈,54家未盈利企业中41%已实现盈利,行业集中在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等新质生产力领域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