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成果转化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央视新闻· 2025-09-18 15:58
各部门各地方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试平台。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立89个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与创新 创业、投融资机构合作,形成覆盖试验验证、市场对接等成果转化全链条的服务网络。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下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科技部相关负责人介 绍,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落地的重要关口。"十四五"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再上新台阶,2024年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8万亿,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0年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40家单位在三年试点期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 合同金额累计120.9亿元,比试点前三年增长126.5%,带动28个省市近700家单位开展省级赋权试点。 2022年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试点,带动17个省市开展改革实践,探索更加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 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试点形成的经验做法,将在更大范围推广。 国家技术转移体系不断健全。中国技术交易所、上海技术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3家国家级知识产权 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12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及高校院所自建的1084家技术转移机 构、与企业共建的1900 ...
实验室“科技原石”变身“热卖品”
新华日报· 2025-09-18 10:43
这座特殊的"超市",以超市运营逻辑搭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把实验室"科技原石"当"待售商品", 把企业需求当"采购清单",破解"走出实验室难、走进产业难"的困局。中心运营一年来,技术经理人团 队扩充至77人,成功举办74场校企对接活动,累计对接成果达742项,成功转化项目61个,让高精尖技 术真正结出生产力之果。 □ 本报记者 杨频萍 程晓琳 走进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超市"的鲜活场景扑面而 来:紫色的"高校成果新质悦享卡"像精致的商品价签整齐排列,技术经理人拿起扫码枪对准其中一张, 只听"滴"声轻响,北京理工大学"面向多场景的MIMO穿墙雷达"技术的详尽参数与应用场景即刻跃然屏 上。 如今,高强的团队已获得多家能源企业的订单,今年目标产值500万元。"中心帮我们对接江苏的风电企 业,下个月就要谈合作。"李教授只需每半个月来一次南京进行技术辅导,"不用管工商、税务,不用跑 市场,我只要专心搞研发就行。"视频里,李教授的笑容格外轻松。 目前,通过这座"核心货架区",10余件像5G定位这样的"科技商品"完成商用认证,6件进入批量生产, 曾经"锁在实验室仓库"的技术,正持 ...
IASP2025年世界大会发布“中关村倡议”
新浪财经· 2025-09-17 17:24
会议概况 - 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2025年世界大会于9月1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 [1] - 北京第四次举办该全球科技园区顶级盛会 此前曾于1995年、2005年、2015年举办 [1] 倡议内容 - 北京市科委和中关村管委会发布《IASP2025北京中关村国际科技园区创新合作倡议》 [1] - 倡议提出建设"创新园区、绿色园区、智慧园区、人文园区、开放园区"五大发展方向 [1] - 倡议呼吁全球科技园区共同构建协同创新网络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培育高水平创新人才 [1] - 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被列为倡议重要组成部分 [1] 历史意义 - 这是IASP世界大会首次发出倡议 [1] - 倡议凝聚了国际科技园区广泛共识 提出了科技园区未来发展方向 [1]
国务院国资委:国资央企将努力在更深层次融入国家技术转移体系
新华财经· 2025-09-17 14:56
新华财经北京9月17日电(记者沈寅飞)在1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 表示,"十四五"以来,国资央企把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持续强化企业科技 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业链创新链高效衔接,着力打通从科技攻关到成果转化,再到产业化的卡点堵 点,带头构建"创新-产业-创新"的良性循环。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聚焦"从0到1"的技术突破,切实破解产业"卡脖子"问题。中央企业充分发挥市场和技术两个方面的 优势,既当好"出题者"、又当好"答题人",不断提高科技供给和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匹配度。比如,通 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新材料、工业软件等领域攻克了一批急需紧缺技术,有效弥补了产业短 板;比如,积极参与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联合高校院所、协同上下游企业,凝练提出行业科技创新 需求,推动解决了一批生产实践当中的科学问题;再比如,8家转制院所探索组建行业共性技术研究 院,也是为了掌握更多的产业底层技术和根技术,不断夯实产业发展的"技术底座"。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二是聚焦从"1到100"的成果转化,切实搭建从技术到产品的"桥梁"。科技成果敲不开"市场的大门",导 致大量 ...
服务手册发布!中央企业开放134个中试验证平台
新华社· 2025-09-17 13:18
中试验证平台,是指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研发阶段向大规模产业化生产过渡过程中,提供中间试验的综 合性支撑平台。 业内认为,中央企业通过发布行业资质、能力参数、联系方式等信息,更好对接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大 中小企业中试需求,将有助于带动全社会创新主体共同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 力。(记者王希) 为推动中央企业中试验证服务共用共享,国务院国资委9月17日正式发布《中央企业中试验证平台对外 开放服务手册(2025年版)》。 手册共对外开放中试验证平台134个、服务项目291项,覆盖资源开发、能源利用、制造工程、信息网 络、先进材料、生命健康、绿色环保、公共安全等产业技术领域,提供技术熟化、工程化放大、可靠性 验证、小批量试制、性能评价等方面能力。 ...
两个国家级分中心落子南京一年 超百项科研成果“飞向”生产线
南京日报· 2025-09-17 10:43
"3年免租的办公场地,李教授来南京的差旅费全报,还有人才公寓拎包入住——这些政策,让我敢 放下世界500强企业的工作,专心创业。"静界智控创始人高强博士的办公室里,墙上的"设备设施减灾 防灾智能管控解决方案"海报格外醒目,桌上的电脑屏幕正显示着某火电厂发电机组的实时振动数据。 这两组持续攀升的数字,是两大国家级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地南京一周年交出的亮眼答卷:前者为 成功转化的科技成果项目总数,后者为累计对接入库的成果总数。 一年前的9月14日,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其中,全国高校生 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落地南 京,着力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范式。 如今,彼时的期待已化作超百项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生产线"的实效。 一年"转"出上百项成果 108项!2189项! 作为2025年初在南京信息通信分中心落地的企业,静界智控承载着军工领域的"大牛"、北京理工大 学教授李惠彬的技术梦想。李惠彬团队研发的故障智能诊断技术,曾服务于大型火箭和军用车辆等国之 重器,通过信号处理与AI算法,能在设备不停机的情况下实时监测并分析故障, ...
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在沈举行
辽宁日报· 2025-09-17 09:23
本次活动充分发挥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策源地的重要作用,通过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与校企精准对接 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尽快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区域经 济高质量发展。当日,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工程学院5所高校 与东北华能、华润电力等企业,就战略性金属材料及产品产业化项目、新能源消纳与深度脱碳项目等签 订合作协议,落地转化9项重大科技成果。 活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辽宁省教育厅、沈阳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主办,以开 放、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汇聚全国90余所高校,300余名高校科研团队、技术经理人代表,500余 家企业、科技服务机构参加活动。活动中共推介发布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能源、生物制造、 现代农业、智能文创六大领域高校高价值科技成果700余项,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作品300余件,组织近 百位高校专业技术经理人现场推介成果,撮合交易。 9月16日,第三届辽宁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暨高校科技成果东北地区对接活动在沈阳市新世 界博览馆举行。活动包括高校科技成果超市体验、企业需求高校竞标、大学生创新创业市集等内容,一 批高校科技成 ...
服务手册发布! 中央企业开放134个中试验证平台
新华社· 2025-09-17 08:32
为推动中央企业中试验证服务共用共享,国务院国资委9月17日正式发布《中央企业中试验证平台 对外开放服务手册(2025年版)》。 手册共对外开放中试验证平台134个、服务项目291项,覆盖资源开发、能源利用、制造工程、信息 网络、先进材料、生命健康、绿色环保、公共安全等产业技术领域,提供技术熟化、工程化放大、可靠 性验证、小批量试制、性能评价等方面能力。 中试验证平台,是指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研发阶段向大规模产业化生产过渡过程中,提供中间试验 的综合性支撑平台。 业内认为,中央企业通过发布行业资质、能力参数、联系方式等信息,更好对接服务产业链上下 游、大中小企业中试需求,将有助于带动全社会创新主体共同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快培育形成新 质生产力。(记者王希) ...
创新图强 实干兴川——四川省党员干部在经济发展一线勇挑重担
四川日报· 2025-09-17 08:17
走进四川省营山县朝阳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灌溉水渠四通八达,万亩稻田泛着金黄。"多亏了高 标准农田整治项目帮我们补齐配套设施短板,每亩产量能增加120公斤左右!"位于园区核心区的骆市镇 建通村党支部书记孙桂华笑容灿烂。 这背后,营山县发改局干部没少奔走。他们与乡镇、农业农村部门沟通,编制高标准农田整治方 案,争取项目资金,协调施工队进行田土调形、渠系配套…… 今年以来,四川省委鲜明树立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研究制定进一步激励干部 担当作为的若干措施,广大党员干部在经济发展一线"拼闯干"。今年上半年,四川GDP同比增长5.6%。 "我们要随时学习,把握前沿动态" "这是单光子探测车载光雷达,能大幅提升叉车在港口、码头等复杂环境下作业的安全性。"成都高 新区天府绛溪实验室里,量子互联网前沿研究中心主任周强手指展台上的产品,话锋一转:"我们擅长 搞研究。从'书架'到'货架',离不开有关部门的支持。" 光雷达产业化背后,是省市前瞻布局:支持项目列入四川量子研究专项,成都高新区干部积极促成 产业公司与政府投资平台对接,协调解决研发与生产空间…… 2021年,四川启动首批4家天府实验室建设。成都未来科技城发 ...
硅基OLED微型显示技术点亮未来“视界”
科技日报· 2025-09-16 17:10
2015年,中国电科五十五所微显示研发部研发团队的第一款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样机问世,并在第二 年凭借首款高分辨率单色高亮产品及其扎实的技术积累,在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和"直通卡"特权。 AR眼镜像普通眼镜一样轻便,VR头显的画面清晰如真实世界,手持夜视仪、户外望远镜在极端环境下 也能稳定工作……这些场景的实现,都离不开一项关键技术——硅基OLED微型显示技术。 近日,在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公布的"未来产业领军企业"榜单中,南京国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国兆光电")榜上有名,其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引领优势,在硅基OLED微型显示技 术领域形成独特竞争力。 国兆光电是脱胎于中国电科五十五所的高科技企业。自2019年独立运营以来,其硅基OLED微型显示技 术已经完成多项成果转化。 硅基OLED显示技术是一种通过有机材料在电场激发下自发光的显示技术。硅基OLED微显示器的核心 结构由多层有机半导体薄膜组成,每个像素可独立控制发光,无须依赖传统液晶(LCD)所需的背光 源。 简单来说,它融合了OLED的自发光特性和半导体硅基板的精密控制能力。这种特性使得由它制作的显 示屏不仅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