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内循环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内循环”下,9月起对百姓有什么影响,房子越来越不值钱?
搜狐财经· 2025-09-11 14:33
经济内循环下的地产"冷思考":房子,究竟还能为你"增值"多少? 上周末,一场与老友的久别重逢,将话题不经意间引向了炙热的房地产市场。席间,一位在地产行业摸爬滚打了十余载的朋友,无奈地吐露心声:"如今的 市场,真是越来越难做。公司项目的去化率仅在六成左右徘徊,库存积压的压力让我们都不敢再轻易扩张拿地。"而另一位刚在城市郊区购置新居的同学, 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抛出一连串问题:"听说'经济内循环'的影响日渐显现,房价还会继续下跌吗?我手里的房子,究竟该不该现在就卖掉?" 这份普遍存在的焦虑,并非空穴来风。随着2025年9月新一轮经济调整措施的落地,关于"房子是否会逐渐失去其价值"的讨论,如同潮水般涌动在各大社交 平台。究其原因,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家庭而言,房产往往是承载家庭财富最主要的载体,其价格的任何风吹草动,都直接牵动着家庭财富的稳定之弦。 "内循环"时代,经济引擎的全新转向 那么,何谓"经济内循环"?简而言之,它描绘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国内市场、国内需求以及国内供给,从而构建起一个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的发展新格局。这一战略性概念在2020年首次被提出后,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演变的背景下,已逐渐成为中 ...
税收数据显示“两新”政策实施以来成效明显
人民日报· 2025-08-23 17:09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效果 - 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7.3% [1] - 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9.8% [1] - 信息传输软件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27.8% [1] - 科技服务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28.3% [1] - 民营企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9.3% [1]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 - 日用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44.5% [1] - 视听设备销售额同比增长22.8% [1] - 家具零售额同比增长30.1% [1] - 卫生洁具零售额同比增长13.6% [1] - 服务型机器人制造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1.1% [1] - 全国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81.7% [1] 政策对整体经济影响 - 两新政策直接拉动零售业需求增长 [1] - 政策反作用于供给端带动制造业设备更新升级 [1] - 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 [1] - 经济内循环更加顺畅 [1]
“两新”政策实施以来成效明显
人民日报· 2025-08-23 06:14
设备更新政策效果 - 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7.3% [1] - 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9.8% [1] - 信息传输软件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27.8% [1] - 科技服务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28.3% [1] - 民营企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9.3% [1] 消费品以旧换新效果 - 日用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44.5% [1] - 视听设备销售额同比增长22.8% [1] - 家具零售额同比增长30.1% [1] - 卫生洁具零售额同比增长13.6% [1] - 服务型机器人制造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1.1% [1] - 全国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81.7% [1] 政策综合影响 - 政策带动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 [1] - 零售业需求增长反作用于供给端 [1] - 经济内循环更加顺畅 [1]
最新税收数据显示:“两新”政策持续显效 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央广网· 2025-08-17 09:38
政策效果显现 -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行一年多来效果持续显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带热多元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畅通循环 [1] - 2024年4月至2025年7月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3%,信息传输软件业、科技服务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7.8%、28.3% [1] 消费领域增长 - 日用家电、视听设备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4.5%和22.8%,家具、卫生洁具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1%、13.6% [1] - 服务型机器人制造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1.1%,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81.7% [1] 制造业与零售业联动 - 零售业需求增长显著带动制造业企业推进设备更新升级,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 [2] - 经济内循环更加顺畅,未来税务部门将通过强化"政策+服务"双轮驱动推动政策持续显效 [2]
“两新”政策实施成效明显
经济日报· 2025-08-17 09:24
设备更新政策成效 - 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3% 其中工业企业增长9.8% [1] - 信息传输软件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27.8% 科技服务业增长28.3% [1] - 民营企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9.3% 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1] 消费品以旧换新效果 - 日用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44.5% 视听设备增长22.8% [1] - 家具零售额同比增长30.1% 卫生洁具增长13.6% [1] - 服务型机器人制造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1.1% [1] - 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81.7% 增长势头迅猛 [1] 经济循环影响 - "两新"政策拉动零售业需求增长 反作用于制造业供给端 [2] - 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 促进经济内循环顺畅 [2]
7.3%、44.5%、81.7%,增长!……“数”里行间看“两新”政策成效
央视网· 2025-08-16 11:22
政策成效 -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一年多来成效显著 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提振消费需求 畅通经济循环等方面持续显现 [1] 设备更新领域 - 2024年4月至2025年7月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3% 其中工业企业采购金额同比增长9.8% [3] - 信息传输软件业和科技服务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近30% 显示政策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 [3] 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 - 日用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44.5% 家具零售额同比增长30.1% 显示政策持续带动多元消费需求 [6] - 服务型机器人制造业销售额增幅超50% 反映智能化消费需求激增 [6] - 全国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81.7% 增长势头迅猛 显示政策惠及汽车行业 [6] 产业联动效应 - 政策实施带动零售业需求增长 进而推动制造业企业设备更新升级 形成从政策驱动到需求释放再到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 [10] - 2024年4月至2025年7月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 显示经济内循环更加顺畅 [10]
税收数据显示:“两新”政策实施以来成效明显
央视新闻· 2025-08-15 17:03
政策实施成效 -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一年多来成效持续显现 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提振消费需求 畅通经济循环等方面发挥作用[1] - 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3% 其中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9.8%[1] - 信息传输软件业和科技服务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近三成 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1] 消费领域表现 - 日用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44.5% 家具零售额同比增长30.1%[1] - 智能化消费需求激增 服务型机器人制造业销售额增幅超50%[1] - 全国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81.7% 增长势头迅猛[1] 产业联动效应 - 零售业需求持续增长带动制造业企业推进设备更新升级[1] - 形成从政策驱动到需求释放再到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1] - 截至今年7月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 经济内循环更加顺畅[1]
一财社论:以“两贴息”夯实消费支点,以保障体系打造消费安全垫
第一财经· 2025-08-14 21:49
政策核心内容 - 四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反映决策层通过财政金融联动推进消费增长的战略布局 [1] - 该政策是中央层面首次实施的新"国补"措施 旨在推进消费增长并坚定中国发展模式转型信心 [1] - 政策意义不仅在于市场实效 更在于政策积极有为的试错本身 为探寻经济发展边界提供努力 [1] 居民消费现状 - 7月住户贷款减少4893亿元 同比多减2793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827亿元 中长期贷款减少1100亿元 [2] - 前七个月住户存款增加9.66万亿元 新增存款同比增速高于GDP增速 反映居民以预防性储蓄应对不确定性 [2] - 居民不愿举债消费主要缘于对未来存在不安感 包括AI技术推进带来的就业担忧和单位GDP增长提供就业岗位边际收敛 [2] 政策实施挑战 - 若居民消费呈现低欲望特征 服务性消费最易被压缩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将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3] - 居民牺牲当期消费舒缓未来不确定风险 导致当前市场需求缺乏有效弹性 [3] - 政策需警惕面临有劲无处使的尴尬 需营造增加市场需求弹性的消费场景 [3] 政策落地条件 - 需营造增收环境 走出投资刺激模式 打造公平无歧视就业环境 完善就业市场市场化改革 [3] - 推进以放手放权的市场化改革 为所有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准入环境 [3] - 完善防护型保障体系建设 社保福利到位可修复经济内循环 释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诉求 [4] 政策预期效果 - 政策为惠民生促消费探求新的信用杠杆支点 为放大公共资金乘数效应提供新可能性 [4] - 提高需求弹性才能夯实杠杆支点根基 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诉求转换成消费订单 [4] - 防护型保障体系解决后顾之忧后 消费信用杠杆才能产生乘数效应 [4]
大A创下4年来新高,这是什么信号?
大胡子说房· 2025-08-13 19:50
市场表现 - 沪指盘中突破3674.4点,创2021年12月17日以来新高,收盘3683点,涨幅0.48%[1] - 深成指涨1.76%至11551.36点,创业板指大涨3.62%至2496.50点[2] - A股成交量时隔114个交易日重回2万亿以上,呈现量价齐涨[3] 上涨驱动因素 - 美国7月CPI同比增速2.7%低于预期,市场对9月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4] - 全球股市同步上涨,包括美股、港股恒生指数、日经指数及韩国综合指数[5][6] - 流动性宽松预期推动资金流入A股,形成消息面红利[7] 市场逻辑转变 - 经济目标转向内循环,地租经济向股权经济转型[9] - 国家队任务转向做多资本市场,量化及杠杆资金配合控盘形成慢牛[12] - 本轮行情以机构资金主导,散户参与度低,呈现逼空式上涨[10][12] 结构性行情特征 - 中证2000指数6月底以来涨幅18%,市盈率达148倍,表现强于纳斯达克[15][17] - 微盘股受量化资金推动,一个半月内上涨300点,与基本面脱钩[20][21] - 沪深300指数同期下跌6.15%,显示流动性而非基本面主导市场[23] 投资策略建议 - 优先配置宽基指数,避免追涨热点题材个股[25] - 若参与题材需采用中长线策略,以时间换空间[25] - 当前行情类似纳斯达克慢牛,适合普通投资者通过指数工具参与[25]
二季度中国消费者消费意愿调查结果显示消费意愿处于景气区间
消费意愿总体趋势 - 2025年二季度中国消费者消费意愿处于景气区间 最近3个季度指数筑底企稳[1] - 未来半年消费者在家电及数码产品 服装鞋帽箱包 旅游 教育培训 休闲健身领域有较大购买需求[1] 家庭支出分配 - 家庭余钱主要用于储蓄(518%) 子女教育(453%) 旅游(344%) 还房贷(325%) 医疗(304%)[1] - 其他支出包括投资股票基金保险 美容养生 还车贷 购买保值商品 房租 家政服务等[1] 汽车消费领域 - 未来半年购车意愿比重94% 较上季度微增06个百分点[2] - 混合动力汽车选择比重294% 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 纯电动汽车比重209% 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2] - 燃油车选择比重347% 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上升但增速减缓[2] - 10-20万元价格区间购车意愿占比最高达438% 国产品牌选择率达613%[2] 家电数码消费 - 家电及数码产品购买意愿连续两季度排名第一 较上季度上升17个百分点 较去年同期增加46个百分点[2]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凸显[2] 旅游消费趋势 - 旅游消费选择比重较上季度增加13个百分点 较去年同期增加34个百分点[3] - 未来半年计划旅游消费者比重较上季度增加18个百分点 较去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3] - 消费者旅游预算提升 文旅融合具有广阔发展空间[3] - 需挖掘文旅融合潜力 开发满足情绪价值的项目 延长法定节假日 完善自助游基础设施[3] - 顺应Z世代与银发族双轮驱动趋势 加强城乡文旅资源联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