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绿色转型

搜索文档
中能观察丨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取得哪些新突破?
国家能源局· 2025-08-01 12:40
中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速成型 ——《2024年度中国电力市场发展报告》解读 翻开2024年中国电力市场的成绩单,一组数据尤为醒目: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6.1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 62.7%;新能源市场交易电量达9569亿千瓦时,占新能源发电量的52.3%;绿证交易量同比激增364%,绿电交易电量增 长235.2%。 这些数字背后,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铿锵足音,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多级协同"的全国电力市场体系 正加速从蓝图走向现实。 交易规模扩大 市场结构优化 过去一年,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在变革中展现出强劲活力,新能源加速迈向舞台中央,市场化机制深度渗透行业脉络。 《2024年度中国电力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33.49亿千瓦大关,全年新增装机4.29亿千 瓦,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光伏、风电规模的爆发式增长——其新增装机3.58亿千瓦独占鳌头,贡献了全部新增装机的 83.4%,累计装机容量跃升至14.07亿千瓦,同比增长33.9%,新能源正从补充角色迅速蜕变为电力供应的中坚力量。 与装机增长交相辉映的是发电量的显著提升。2024年,全国总发电量达10.09万 ...
我国首台第四代商用快堆初步设计完成,核能发展迈关键一步
华福证券· 2025-07-27 13: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设备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我国首台第四代百万千瓦商用快堆CFR1000完成初步设计并具备上报审批条件,是“热堆 - 快堆 - 聚变堆”三步走战略的重大进展,钠冷快堆优势明显且有运行经验,对能源安全与核能可持续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3] - 多方协作助力快堆产业发展,座谈会汇聚各方力量,成立研究院、工作站,签署合作协议,获批快堆分会,凝聚协作动能 [4] - 核电具有清洁、安全、高效等特点,年发电利用小时数高且生产过程不排放多种污染物,在能源转型和保障能源安全方面优势大,未来还将在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技术突破 - 7月22日中核集团宣布我国首台第四代百万千瓦商用快堆CFR1000完成初步设计并具备上报审批条件,快堆是四代先进核能系统优选堆型,钠冷快堆优势明显,超400堆年运行经验奠定技术基础 [3] 多方协作 - 座谈会汇聚福建省委常委、国家部委代表、院士专家及中核集团等多方力量,中核先进核能研究院揭牌,李依依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霞浦核电签署多项合作协议,中国核学会快堆分会获批 [4] 核电优势与建议关注企业 - 核电机组年发电利用小时数常年超7000小时居首,生产过程不排放多种污染物,是清洁、安全、高效且占地小的能源形式,未来将在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5] - 建议关注佳电股份、国光电气、兰石重装、科新机电、海陆重工、江苏神通、咸亨国际等企业 [5]
用电负荷连破历史纪录,“模范生”浙江如何高温应“烤”?
36氪· 2025-07-25 07:29
热浪袭人,电网负荷曲线持续上扬。 7月16日,据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数据,截至7月16日12时40分许,今夏浙江全社会用电负荷达到 1.26亿千瓦,创历史新高。 这并非今夏浙江电力负荷首次打破纪录。 据浙江省能源局介绍,7月4日,浙江全省最高用电负荷达12173万千瓦,较去年提前15天冲破1.2亿千瓦 大关,杭州、绍兴等地电网负荷更是刷新历史纪录。 据预测,今夏浙江午峰和晚峰最高负荷将分别达到1.33亿千瓦和1.17亿千瓦,同比增长7.8%,电力保供 面临"用电增量全国最大、发电设备利用率全国最高、外来电占比全国最大"的"三最"挑战。 居民空调全开,企业赶工生产。 面对"三最"挑战,浙江多个维度协同发力,打出了一套迎峰度夏"组合拳",为全省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筑 牢能源基石,也为全国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浙江样板"。 01 另一方面,浙江也在提前布局,加快重大电源项目落地。 今年以来,浙江一批"压舱石"电源项目密集投运:浙能嘉兴9号机、国能北仑8号机、华润温州3号机等 三台百万千瓦级高效煤电机组按期投产,这些项目超额完成迎峰度夏前的装机计划,成为浙江迎战夏峰 的关键力量。 1-5月,全省能源投资达754亿元,同比增 ...
川渝特高压工程清洁电量输送突破百亿千瓦时
新华网· 2025-07-23 16:32
工程运营数据 - 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累计输送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大关,达到102.516亿千瓦时 [1] - 自2024年底投运以来,该工程高效输送甘孜等地的水风光清洁能源至成都、重庆等核心区域 [1] - 在夏季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的背景下,工程为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发挥重要作用 [1] 工程技术与建设 - 川渝特高压工程是我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线路全长超过600公里,最高点海拔接近4800米 [1] - 工程途经雅安、眉山等8个地市(区),沿线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建设与运维难度极大 [1] - 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建立"核心设备—重点监控—智能巡检"精细化运维体系,首批自主研发设备运行平稳 [1] 智能化运维成效 - 智能识别、预警联动、远程决策等手段提升运维质效,每日实施特巡和关键节点实时监测 [1] - 智能化应用使每位运维人员日均巡视时间减少约4小时,整体效率提升超66% [1] - 运维团队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常态化开展"无预警、无脚本"应急演练 [2] 应急响应机制 - 通过"3分钟专家会诊机制"和"两级应急梯队"建设,显著提升突发情况下的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 [2] - 工程安全稳定运行为我国西电东送和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行业影响与前景 - 特高压在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绿色转型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2] - 工程持续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1]
我们从职业本科毕业了 | 马松琛:“油田小子”的自我探索之旅
中国青年报· 2025-07-10 10:16
职业本科高校发展现状 - 2019年职业本科高校进入公众视野 目前数量已达87所 今年有7所公办职业本科高校迎来首届本科毕业生 [1] -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为首批职业本科高校之一 首届职教本科毕业生共754人 其中普通本科335人 专升本419人 [6] - 该校首届毕业生就业表现突出 超九成已落实毕业去向 专业对口率高 起薪点高 发展空间大 稳定性高 满意度高 [6] 职业本科教育特点 - 职业本科院校着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理论课与实践课占比可达1:1 [3] -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培养目标为"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能手" [3] - 学生暑期实践纳入学分要求 可自主选择或去学校推荐企业实习 每学期实践操作课程甚至比理论课更多 [3] 学生培养案例 - 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马松琛通过职业本科教育获得全面发展 在校期间担任校社联主席 成立乐队 参加国际交流活动 [2][3][5] - 该生参加第十四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 其团队设计的采气井除砂解堵装置获全国一等奖 并申请发明专利 [5] - 作为优秀学生代表 该生入选"碳中和、能源绿色转型与国际胜任力"阿塞拜疆夏令营项目 与多所名校学生共同研学 [5] 毕业生就业情况 - 案例学生马松琛成功入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 [2] - 该校首届毕业生中考研录取25人 西部计划1人 公务员录取8人 [6] - 毕业生普遍对职业本科教育表示满意 认为符合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3][6]
金融力量服务能源绿色转型
经济日报· 2025-07-03 06:03
核电行业发展 - 国务院核准浙江三门三期、福建霞浦压水堆等5个核电项目 目前中国在运、在建和核准建设的核电机组共112台 装机容量达1.2亿千瓦 [1] - 中国核工业完成从跟随者到领跑者的跃升 全球首堆三代、四代核电技术在中国全面建成并投运 [3] - 核保险作为核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服务核能发展和国家能源转型中发挥基础性、制度性保障作用 [1] 中国核保险共同体发展 - 中国核保险共同体成立于1999年 成员公司从5家发展到31家 在国内财产险市场份额总和超90% [2] - 共同体保障覆盖国内所有已装载核燃料的60台核电机组 保障财产和责任总价值超万亿元 人员涵盖数万名核工业一线工作人员 [3] - 境内业务承保能力从2020年9.39亿美元提升至2025年14.39亿美元 成为全球承保能力最大的核保险共同体 [4] 核保险机制优势 - 建立连带责任机制 成员公司相互承担连带责任 确保赔偿资金快速到位 [2] - 实施国际风险分散机制 将风险分散到全球近300家保险、再保险公司 同时承保全球20多个国家300余台核电机组 [2] - 设立巨灾责任准备金机制 强制计提100%税后利润并永久滚存 目前基金规模超10亿元 [2] 产品与服务创新 - 保障范围扩展至新燃料制造、核燃料运输、乏燃料处理等全链条风险 年保障核材料运输逾20万公里 [3] - 组建专项攻坚突击队 服务4种先进三代核电技术和2种四代核电技术项目 [3] - 深化国际协作 将国际先进实践经验通过风险减量服务反馈国内 推动保险功能向事前预防、事中干预延伸 [3] 国际影响力 - 担任国际核共体体系总目标委员会等机构常任委员 深度参与修订20余项国际核共体运行规则及技术文件 [4] - 通过分出再保险和分入再保险形式 实现风险在全球范围内高度分散 [2][4]
全球可持续交通创新联盟可持续航空燃料专委会成立
快讯· 2025-07-01 23:35
可持续航空燃料专委会成立 - 全球可持续交通创新联盟成立首个国际性专委会——可持续航空燃料专委会,旨在整合产业链力量构建"技术创新-产业协同-价值共享"三位一体的生态体系 [1] - 该专委会为中国及全球能源绿色转型和航空业低碳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1] - 中国能建(601868)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发布《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产业发展倡议书》 [1]
中国贸促会:上合组织“中国年”期间,工商合作如火如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18:31
论坛概况 - 中国贸促会将于7月17日在第三届链博会期间举办上合组织工商论坛,该论坛自2009年创立已成为区域工商界重要平台[1] - 论坛主题为"弘扬'上海精神'工商界在行动",突出"行动"二字,将在新疆、湖南、重庆等地开展"上合组织实业家中国地方行"系列活动[1] - 论坛将发布《上合组织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举办农业、能源、物流领域3场企业对接活动,并组织链博会观展活动[1] 专题研讨议题 - 设置"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和"深化互联互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平稳畅通"两个专题研讨议题[2] - 议题支持推动各方在传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拓展服务贸易、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交通物流等领域合作[2] 工商合作成果 - 中国贸促会作为上合组织实业家委员会轮值主席单位,今年已组织7批次中国企业家团组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上合国家访问[2] - 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期间,中国与中亚国家企业、机构签署32份合同与意向协议,金额达110亿美元[3] - 签约项目涉及能源矿产、交通物流、农产品加工及贸易等多个领域,显示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巨大[3] 合作趋势 - 当前中国—中亚工商合作活跃,上合组织"中国年"期间工商合作持续加强[2] - 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背景下,中外工商界合作意愿不断增强,合作朋友圈持续扩大[2]
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 新技术新产业为“一带一路”带来新机遇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5 15:20
"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共识与合作机遇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凝聚更广泛共识 为全球发展注入正能量 [1] - 论坛嘉宾认为该倡议已成为世界所需的重要国际合作平台 涵盖基础设施、经贸、能源电力等领域 [3]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中吉乌铁路作为倡议关键项目启动建设 将贯通中国-西亚-欧洲运输走廊 [5] 能源电力与绿色转型 - 中国风电光伏技术输出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 显著推动能源绿色转型进程 [7] - 倡议为全球能源发展拓展空间 同时提供能源绿色转型的有效路径 [5] 新兴领域发展潜力 - 新兴市场国家在基建、先进制造业等领域需求潜力巨大 [9] - 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化 共建国家聚焦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 新兴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9]
人民日报丨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九年居世界首位,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国家能源局· 2025-06-18 19:14
抽水蓄能行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抽水蓄能投产总装机容量达5869万千瓦占全球比重超30%连续9年居世界首位 [2] - 广东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新增4台机组投产后广东在运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将突破1000万千瓦上下水库总库容9232万立方米超6个西湖蓄水量 [2] - 2024年抽水启动约5.7万台次同比增30%发电启动6.1万台次同比增36%发电量同比增14.5%调度运行采用"两抽两发""多抽多发"等高效方式 [2] 技术突破与资源储备 - 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单机容量425兆瓦为国内最大额定水头724米为世界最高湖南平江电站攻克高水头斜井建设世界级难题 [3] - 全国普查筛选出抽水蓄能资源站点1500余个总装机容量约16亿千瓦相当于70多个三峡电站覆盖绝大部分省份 [3] - 行业技术向高水头大容量高转速机组方向升级设计施工和装备制造成套技术全面突破 [3] 政策规划与未来目标 - 国家发改委及能源局印发《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提出生态优先需求导向优化布局有序建设原则要求建立省级站点资源库 [4][5] - 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30年投产总规模目标1.2亿千瓦2035年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 [5] - 开发布局呈现华东华中为主力西北新能源富集区域加速追赶的格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