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

搜索文档
黄金“狂飙”,两个东部县城没有对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21:48
资源型城市转型背景 -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崛起推动铜、锂、稀土等资源型城市(如甘肃金昌、江西宜春)重塑产业格局 [2] - "十四五"期间中国铜、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2] 黄金市场动态 - 国际现货黄金价格于9月9日突破3650美元/盎司 创历史新高 国内品牌金饰价格接近1080元/克 [4] - 2024年中国矿产金产量377吨(全球第一) 消费量985吨(全球第一) [4] - 山东胶东金矿新增储量可观 辽宁大东沟金矿初步评审资源量近1500吨 [4] 黄金产业区域格局 - 山东、河南、甘肃为前三大产金省 产量分别为186.07吨、93.88吨、66.17吨 合计占全国总产量90% [5][7] - 烟台市矿产金产量47.6吨(同比下降1.6%) 连续49年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9] - 莱州市(18.57吨)和招远市(14.86吨)贡献烟台90%黄金产量 位列全国产金县前两名 [13] 龙头企业与产业链 - 山东黄金集团以347.63亿美元营收首登《财富》世界500强 境内矿山年产金38.32吨(中国第一) [7][8] - 烟台黄金产业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2443.3亿元(同比增长26.5%) 利润69.5亿元(同比增长17.1%) [12] - 招远市黄金产业总产值过千亿 居全国县级市之首 实现全产业链布局(勘探至文旅) [18] 政策与战略升级 - 《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划定山东莱州-招远等重点资源开发区 [8] - 招金集团启动国际化战略 目标"十五五"末矿产金年产量50吨、资源储量2000吨 [19] - 莱州规划构建千亿级黄金产业集群 招远重点突破产业宽度、链条长度及市场广度 [21] 区域经济影响 - 招远市GDP 916.33亿元(全国县域排名第49) 莱州市GDP 887.5亿元(排名第98) [15] - 黄金产业支撑招远、莱州成为山东强县代表 并推动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产业强市转型 [15][21]
陕西榆林:能源之城书写转型答卷
陕西日报· 2025-09-11 21:42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年增加,16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森林覆盖率突破36%,年入黄泥沙量减少至 2.12亿吨……陕西省榆林市在生态治理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利用CCUS技术解决碳排放难题。CCUS项目相关负责人常成指着运行中的 二氧化碳捕集装置说:"我们每年捕集30万吨二氧化碳,用于油田驱油,相当于植树1668万棵。不仅减 少了排放,还创造了经济效益。" 这份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榆林凭借"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推动这座能源之城向生态之城华丽转身的努 力。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枢纽,近年来,榆林市聚焦水资源保护利用、林草修复、减 碳降耗、固废治理、采煤沉陷区整治及水土流失治理六大领域生态难题,发起全面攻坚,通过创新机 制、科技赋能以及全民积极参与,在毛乌素沙地边缘书写绿色传奇。 水林同治绘画卷 9月1日,榆林市榆神工业园区东线引黄工程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挖掘机挥舞铁臂,运 土车往来穿梭。施工现场负责人赵伟峰指着笔直的管道说:"这条'生命线'将有效破解'水困'难题,为榆 林能源化工基地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神木市毛乌素沙地腹地,治沙英雄张应龙带领团 ...
内蒙古乌海市大气污染防治问题集中整治取得阶段性进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9-04 14:42
核心观点 -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后乌海市启动大气污染集中整治 通过高位统筹 现场督查 执法监管和制度机制建设等多维度措施 阶段性整改取得良好效果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1][2][3] - 典型案例通报的13个问题企业涉及83项环境整治任务已完成整改82项 剩余1项受超低排放改造进度限制待完成 [2] - 8家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总体完成率为62% 通过专家帮扶 驻厂督办等措施推进改造 [2] - 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生态环境系统治理仍需长期推进 后续任务艰巨但公司有信心持续推动根本性改善 [4] 整改措施与执行 - 设立矿区 园区和道路交通3个现场组 后增设城区 农区 湖区河道3个现场督查组 系统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 [2] - 曝光环境污染反面典型案例46期 问题48个 通报整改整治"慢粗虚"问题10起 建立群众反馈问题"呼叫响应"机制 [1] - 政法工作专班通过行刑衔接调查侦办线索38条 刑事立案10起(破案9起) 抓获犯罪嫌疑人14人 行政处罚1起 行政拘留1人 [1] - 强化纪法衔接 免职和终止试用期县处级干部11名 科级干部17名 环保领域违法违纪案件立案7件8人 留置6人 [1] - 对全市露天煤矿 非煤矿山 洗煤企业及20家涉气企业排查400余次 累计发现问题322个 已完成整改193个 正在整改129个 [3] 行业专项治理 - 针对8家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滞后问题 组织召开企业负责人见面会 推进会 解读全流程环境整治标准 [2] - 选派4名处级干部驻厂督办 督促各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改造方案 成立17名行业专家组建的专家库进行"一对一"对口帮扶指导 [2] - 督促广聚 君正履行产能置换主体责任 推动在乌海市及周边区域市场化优先置换 同步开展全国范围置换准备 工信部门已协同与云南 天津 河北等地初步接触 [3] 治理成效与展望 - 集中整治取得阶段性进展 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从思想到行动达到全新高度 工作氛围更加浓厚 [3] - 在"五区一河"系统治理 道路交通等领域集中整治行动中 一批突出问题得到解决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3] - 制度机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体系 制度框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 推动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开展 [3] - 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只是第一步 后续任务艰巨 但公司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推动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和根本性改善 [4]
戈壁“风光”变“绿金”——甘肃玉门新能源产业崛起实录
中国发展网· 2025-08-01 14:55
链式招商:从"一棵树"到"一片林" 中国发展网讯 在河西走廊西端,一场以风光资源为笔、以创新驱动为墨的绿色变革正在玉门市激情书写。作为国家新能源战略的重要支点,甘肃市充分发 挥年均超3000小时日照和300瓦/平方米风功率密度的先天优势,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开创了传统能源城市绿色转型的典范。 经过多年发展,玉门已构建起规模可观的新能源产业体系。截至2024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720万千瓦,累计发电量达760亿千瓦时,两项指标均位 居西北地区前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玉门油田2022年获首张国家认可绿证,不仅实现了绿色权益的市场化交易,更引领了绿色电力消费的新风尚。 如今的玉门,正从"石油摇篮"华丽转身为"风光之都"。通过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开发的创新实践,这座昔日的资源型城市成功探索出一条"传统产业+新能 源"的特色发展路径,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玉门方案"。 走进宝能(甘肃)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焊花飞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各自岗位上有序地忙碌着,公司生产副总经理杨利伟说:公司是以新 能源装备制造为主营业务,今年1月份国家能源局会议推出针对新能源的利好政策,我们 ...
7.0%,进步最快的百强市跑慢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3 22:54
经济表现 - 包头2024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2322 8亿元 同比增长7 0% 高于全国(5 3%)和全区(5 4%)增速 [1] - 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22 0亿元(增长4 9%) 第二产业1090 0亿元(增长9 6%) 第三产业1210 8亿元(增长4 9%) 三次产业比为1 0 46 9 52 1 [1] - 2024年包头GDP达4575 1亿元 同比增长8 1% 增速持续领跑全国百强城市 [1] - 规上工业增加值上半年同比增长12 3% 连续5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高于全国(6 4%)和全区(7 1%)水平 [1] 产业结构 - 包头拥有稀土 晶硅光伏 钢铁 铝四个千亿级产业 [2] - 上半年稀土 晶硅光伏和陆上风电装备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 7% 14 1%和32 6% 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长6 5个百分点 [2] - 铝业增加值增长4 0% 电力行业增加值增长6 7% [2] - 五大战新产业(氟化工 碳纤维及高分子新材料 新能源重卡及配套 氢能储能)增加值增长12 5% 高于规上工业增速 [2] 投资布局 - 上半年风电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 0倍 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2 0个百分点 [3] - 稀土产业投资增长93 4% 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 9个百分点 [3] 发展目标 - 包头提出全年经济总量达到5000亿元左右的目标 [2] - 2021-2023年包头GDP总量在全国百强城市中年均前进10位 [1]
城市24小时 | 7.0%,进步最快的百强市跑慢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3 22:53
包头经济数据 - 上半年包头地区生产总值2322.8亿元 同比增长7% 高于全国(5.3%)和全区(5.4%)增速 [2] - 第一产业增加值22亿元(增长4.9%) 第二产业1090亿元(增长9.6%) 第三产业1210.8亿元(增长4.9%) 三次产业比为1.0:46.9:52.1 [2] -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 高于全国(6.4%)和全区(7.1%) 连续5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3] - 稀土、晶硅光伏和陆上风电装备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7%、14.1%和32.6% 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长6.5个百分点 [3] - 五大战新产业(氟化工、碳纤维、新能源重卡、氢能储能等)增加值增长12.5% 高于规上工业0.2个百分点 [3] 包头产业发展 - 拥有稀土、晶硅光伏、钢铁、铝四个千亿级产业 工业经济占GDP比重达46.9% [2][3] - 风电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倍 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2个百分点 稀土产业投资增长93.4% 拉动投资增长2.9个百分点 [4] - 铝业增加值增长4% 电力行业增加值增长6.7% [3] - 2021-2023年GDP年均前进10位 2024年GDP达4575.1亿元(增长8.1%) 目标冲刺5000亿元 [2][4] 全国县域经济 - 2025全国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占6席并包揽前3名(昆山、江阴、张家港) [13][14] - 江苏(25席)、浙江(15席)、山东(12席)三省合计占百强县52席 [13] - 千亿县数量增至62个 其中7个为"超强县" GDP超900亿元的准千亿县21个 [15] 其他行业动态 -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一期2025年底试运行 为世界最亮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 [6] - 中国聚变能源公司在沪成立 重点布局聚变工程化商业化 [7]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筹建郑州航空航天大学 重点培育无人系统、空天地海通导遥等方向 [11]
重庆万盛经开区推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 稳就业保安居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经济聚焦·关注资源型城市转型)
人民日报· 2025-07-21 05:43
城市转型与产业升级 - 重庆冠宇电池有限公司作为新能源行业代表,生产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电芯,产品供应国内外大品牌[1] - 万盛经开区因煤炭资源枯竭被迫转型,2009年被纳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将转型作为工作主线[1] - 2015年起累计关停34个煤矿及涉煤企业,涉及9228名职工转岗再就业[1] 就业安置措施 - 累计举办500余场专场招聘会,妥善安置9000余名涉煤职工,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2] - 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政策扶持、专场招聘等多措并举,确保"分流一人、安置一人、保障一家"[1] 民生改善与居住条件 - 投入5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累计新建改造房屋260万平方米,建成3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2] - 8万余名棚户区居民迁入配套完善的新社区,居住面积从人均不足10㎡提升至30㎡以上[2] - 原棚户区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改造后配套超市、学校、社区医院等设施[2] 公共设施与健康生活 - 建成城市10分钟、农村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94平方米(重庆市第一)[3] - 经常锻炼人口比例62%,国民体质合格率95.4%,两项数据均超全国平均水平[3] - 社区健身设施利用率高,广场舞团队从3人发展到30余人[3]
甘肃: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之又严的作风抓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
新京报· 2025-07-11 20:29
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 -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着力构建体现甘肃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深入实施文物保护提质、研究阐释突破、活化利用创新、安全守护夯基"四大行动",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1] 民生保障与社会发展 -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就业支持力度,深入实施"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1] - 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健全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 [1] 应急管理与防汛减灾 - 推动主动创安主动创稳走深走实,严格落实应急管理各项制度,全覆盖开展应急管理人员培训 [2] - 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对应急预案的评估优化,压紧压实监测、预警、处置、救援、保障等各环节责任 [2] - 紧盯地灾点、河道边道路、水库电站等重点部位,不间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细化转移避险预案 [2] 校园食品安全 - 深入整改整治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强化责任落实,完善监管机制,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 [3]
主动服务全省大局 贡献更多焦作力量——访焦作市委书记李亦博
河南日报· 2025-06-26 15:00
工业发展战略 - 坚持工业强市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提升新材料、绿色食品、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水平 [1] - 加快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布局氢能等未来产业 [1] 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 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1] - 壮大怀药、新茶饮等县域富民产业,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1] 文旅融合发展 -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1] - 塑造黄河文化、太极文化等"文化标识",加快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 [1] 生态保护与治理 - 加强黄(沁)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段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 [1] - 实施海河源头综合治理等项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 民生保障与基层治理 - 持续保障改善民生,突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 [1] - 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1]
沙漠里看海这件事,竟然在西北做到了
36氪· 2025-06-26 08:02
城市概况 - 乌海是内蒙古的C牌城市,拥有"沙、海、山、城"共生共存的独特景观 [1][2] - 城市被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漠三大沙漠环绕,因水资源丰富被称为"沙漠绿洲""水上新城" [2] - 近70年移民潮沉淀了丰富多元的文化,成为荒漠中的明珠 [2] 旅游资源 - 乌海湖是城市浪漫气质的代表,水域面积达118平方公里,相当于18个西湖 [3] - 湖景融合江南秀美与塞北豪迈,可乘船观鸟、沙漠露营,形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画面 [3] - 满巴拉僧庙因建筑风格形似布达拉宫被称为"小布达拉宫",体现多元文化交融 [4] 美食经济 - 移民文化造就丰富美食,特色包括红柳枝烤羊肉串、烤羊蹄、金刀烤羊背等西北风味 [5][6] - 红柳枝作为天然签子能渗出咸味,成为当地烧烤文化的重要载体 [6] - 羊肉烹饪注重鲜嫩口感,采用连骨炖煮方式突出原味 [5] 产业转型 - 煤炭资源曾支撑城市发展,现面临资源枯竭挑战 [7] - 通过治沙发展特色农业,在梭梭林下嫁接种植肉苁蓉,形成完整产业链 [7] - 利用沙地种植葡萄,建成3万亩葡萄基地,为内蒙古最大商品生产基地 [7] - 与法国波尔多同纬度,昼夜温差大培育出优质葡萄和葡萄酒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