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着陆
icon
搜索文档
我们已经尽力了,为了不让美国爆发危机把全世界都拖下水
搜狐财经· 2025-07-24 02:11
全球货币政策协作 - 美联储2024年6月启动首轮降息25个基点,欧洲央行同步降息25个基点,形成政策协同[3] - 中国通过下调政策利率和MLF操作进行结构性调整,保持中美利差稳定,避免资本大规模流出[5] - 三国央行形成隐性协作机制,中国主动压低汇率吸引力以维持全球金融系统稳定[9][10] 人民币汇率策略 - 2024年7月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在7.2区间,外汇储备环比持平于32242亿美元[7][13] - 采取"偏弱但可控"的汇率策略,通过牺牲短期收益换取长期系统稳定性[5][9] - 区别于欧洲放任欧元升值,中国主动干预汇率预期减少资本外流冲动[7][11] 国际资本流动格局 - 美国降息后欧洲高等级债券市场吸引1200亿美元流入,亚洲新兴市场仅获250亿美元[7] - 资本主要流向欧洲和日本寻求套利,对中国市场呈现"视而不见"状态[1][7] - 日本虽面临日元升值压力,但仍持续干预汇率市场控制节奏[11] 货币政策效果评估 - 美联储降息顺利落地,美股美债未出现剧烈波动,实现"软着陆"目标[13] - 中国金融系统保持稳定,未出现大规模抛售或挤兑等连锁反应[13] - 全球未出现预期中的资金"巨震",主要经济体形成事实上的风险共担机制[15][16]
美国银行:7月投资者对经济衰退担忧大减 近三分之二押注软着陆
快讯· 2025-07-15 20:03
金十数据7月15日讯,美国银行7月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显示,59%的投资者认为不太可能出现经济衰退。 报告称,这与4月调查结果相比出现了"重大转变"——当时42%的受访者认为可能会发生经济衰退。近 三分之二(65%)的投资者预计经济将实现软着陆,即通胀放缓的同时,经济不会出现显著减速。仅有 9%的投资者预计会出现硬着陆,也就是在通胀放缓的同时,经济也会放缓甚至陷入衰退。 美国银行:7月投资者对经济衰退担忧大减 近三分之二押注软着陆 ...
非鸽非鹰、判断力强,沃勒是接替鲍威尔的“最佳人选”?
华尔街见闻· 2025-07-08 19:18
美联储主席潜在接替人选分析 核心观点 - 现任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是接替鲍威尔的"最稳妥"选择 因其数据导向的货币政策立场和卓越的经济判断力获得广泛认可 [1] - 沃勒的政策立场既非极端鹰派也非鸽派 能平衡市场信任与特朗普政府降低国债收益率的需求 [1][4] - 沃勒支持7月降息的鸽派言论被视为向特朗普政府示好 其提名可能被债券市场积极定价 [1] 沃勒的政策判断力 - 2021年通胀加速时 沃勒率先识别二手车价格飙升等关键数据 预警通胀失控风险 [2] - 2022年提出通过加息控制通胀同时避免大规模失业的"软着陆"理论 两年后验证其准确性 [2] - 2023年认为关税推高通胀的影响短暂 支持7月降息 预测核心PCE通胀峰值在3%-5%后逐步回落 [3] 市场与政治接受度 - 采用情景分析沟通政策 被经济学家评价为"值得信赖的政策制定者" [4] - 作为特朗普2020年任命的美联储理事 既保持央行独立性 又不排斥降息 符合特朗普政策需求 [4] - 其他潜在人选如沃什因反对量化宽松 贝森特和哈塞特因经验不足 均存在明显缺陷 [4][5] 战略价值 - 沃勒与鲍威尔关系良好 提名有助于实现美联储领导层平稳过渡 [6] - 沃勒担任主席可维持市场信任 避免长期利率因政策不确定性飙升 符合特朗普低利率目标 [6]
澳洲联储主席布洛克:不认为我们在利率决策方面存在反复摇摆。澳洲联储正以”合理且审慎的方式”降息。我认为澳洲联储在软着陆方面做得“非常好”。
快讯· 2025-07-08 13:54
澳洲联储货币政策 - 澳洲联储主席表示利率决策不存在反复摇摆 [1] - 澳洲联储正以合理且审慎的方式实施降息 [1] - 澳洲联储在实现经济软着陆方面表现非常好 [1]
Vatee外汇:政府大裁员叠加ADP爆冷,劳动力市场拐点已至?
搜狐财经· 2025-07-03 18:37
就业市场动态 - 美国6月ADP就业数据突然转负3 3万,打破市场对美国就业市场坚挺的预期 [1] - 政府效率部宣布年内裁撤近29万联邦岗位,加剧劳动力市场压力 [1] - 政府空缺职位较去年减少5%,而政策分析师等职位的搜索量同比激增十倍 [1] 劳动力市场影响 - 被裁撤的公务员涌入私营部门,可能稀释原本放缓的招聘需求 [3] - 知识型岗位薪资或被迫下调,以维持企业利润率,进而对消费支出产生后续压力 [3] - 公共部门工资松动可能导致房贷偿付与耐用品订购进入下行通道 [3] 市场反应 - 消费敏感股与信用贷资产价格在ADP数据公布后即时走弱 [3]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当日跌破4 1%,资金转向避险资产 [3] - 股票市场内部分化,必选消费和公用事业小幅收红,银行、建筑与小型科技股承压 [3] 政策与利率路径 - 若官方非农与失业率继续走弱,美联储可能提前降息 [3] - 若服务业工资仍顽固高企,美联储内部可能出现策略分歧 [3] 拐点信号 - 真正的就业市场拐点需满足三大信号:私营新增岗位连续负值、平均工时缩短、初请失业金人数突破疫情后高位 [3] - 若上述信号同时出现,"软着陆"可能转为"硬现实" [3]
泡泡玛特必须软着陆
36氪· 2025-07-03 10:19
泡泡玛特的核心挑战与软着陆策略 - LABUBU成为泡泡玛特首个大众意义上的顶流IP,此前Molly、Skullpanda等仅为潮玩圈层头部IP [3] - LABUBU的爆火源于明星带货、出海趋势、毛绒爆火、包挂热潮等时代趋势叠加 [2] - 顶流IP给公司带来经营扰动,包括上新节奏、库存规模、产能分配等,尤其影响海外激进扩张计划(2025年海外销售目标三倍增速,2024年海外及港澳台销售额50亿)[4] - 公司面临二级市场高溢价导致的供需失衡,LABUBU隐藏款二手价格曾达4000+元,初版拍卖价108万 [8][11] IP运营机制与稀缺性平衡 - 潮玩IP稀缺性源自盲盒机制(随机供给+隐藏款设计+限量发售)和黄牛参与的二级市场 [6] - 黄牛炒作品牌成为行业共识,其离场标志IP热度下滑 [7] - 公司采取停售LABUBU系列、线上预售限购、抽选销售等措施应对黄牛问题 [12][14] - 面临供给两难:超量供给破坏稀缺性(参考卡游奥特曼卡牌案例),控制供给则放大黄牛套利空间 [14] 能力建设与战略选择 - 需借鉴迪士尼/三丽鸥经验:通过系统品类规划平衡稀缺性与大众性(如迪士尼"七宝"限定销售+其他IP广泛授权)[15] - 供应链体系2021年升级后具备周上新能力,但LABUBU需求暴增仍构成压力测试 [17] - 品类拓展已启动:LABUBU推出杯子/香薰/积木等衍生品,新设珠宝品牌popop、家居服装店,可能进军家电领域 [17][19] - 内容能力短板明显:LABUBU热度依赖明星带货而非IP故事深度,消费者对其背景认知不足 [20][22] IP长期价值开发路径 - 从产品优先转向内容建设:成立LABUBU电影工作室、开发动画剧集、上线自研手游《梦想家园》[26] - 参考三丽鸥模式:碎片化内容(漫画/表情包)+UGC生态参与+深度内容开发(如Netflix动画)[27][29] - 战略方向选择:继续时尚炒作(短期见效)或沉淀内容(需补故事能力),目前倾向后者但能力尚在初期 [20][22] 行业参照系与商业模式 - 迪士尼模式:以动画电影为核心,乐园和衍生品为延伸,内容驱动IP长线价值 [22] - 三丽鸥模式:广泛授权+地区限定产品组合,灵活参与社交平台UGC生态 [27] - 泡泡玛特本质仍是IP运营公司,核心能力在于持续孵化IP(Molly/LABUBU等爆款具有概率性)[6]
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Taylor:软着陆风险加大,英国经济(增速)放缓。担心通胀可能低于目标。更大的降息幅度不一定是必要的、可取的。不在(提前)预设的(利率)路径上,必须看数据。劳动力市场开始出现裂痕。经济存在闲置产能,产出缺口显现。潜在通胀压力正转向下行。担忧能源价格产生第二轮传导效应。通胀回落进程仍在持续。量化紧缩(QT)仍是可行选项。像利率一样,QT没有在预设的路径上。
快讯· 2025-07-02 17:53
英国经济与通胀 - 英国经济增速放缓 软着陆风险加大 [1] - 通胀可能低于目标 潜在通胀压力转向下行 [1][2] - 通胀回落进程持续 但担忧能源价格产生第二轮传导效应 [2] 货币政策与利率 - 更大的降息幅度不一定是必要的或可取的 [1] - 利率路径不预设 必须依据数据决定 [1] - 量化紧缩(QT)仍是可行选项 但同样不预设路径 [2] 劳动力市场与经济产能 - 劳动力市场开始出现裂痕 [1] - 经济存在闲置产能 产出缺口显现 [1]
国际清算银行年度报告:美国的颠覆性贸易政策正在加剧全球通胀风险
快讯· 2025-06-30 17:51
全球经济与贸易政策影响 - 国际清算银行(BIS)年度报告指出美国的颠覆性贸易政策加剧全球通胀风险并暴露全球经济脆弱性 [1] - 报告认为全球经济的"软着陆"原本可实现但关税威胁打断了这一进程 [1] - 美国的贸易政策使多国更难实现2%的通胀目标 [1]
热点思考 | 如果美国失业率升至4.6%?——关税“压力测试”系列之十三(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6-29 21:43
美国劳动力市场状况 - 美国经济依赖消费驱动,2000年以来居民PCE消费平均拉动GDP增速1.7个百分点,贡献率76%,劳动报酬占个人收入超6成,劳动力市场是经济核心压舱石[2][6] - 2025年初劳动力供需双双走弱,职位空缺/失业人数回落至2019年底水平以下,高频数据和LMCI指数显示失业率易上难下[2][17][28] - 移民政策收紧可能造成供给冲击,特朗普政府驱逐非法移民力度达日均1200人,较前期翻倍,但难以完全对冲需求走弱缺口[46][47] - 就业市场进入松弛化阶段,失业率流量数据显示需求侧走弱迹象明显,新进入劳动力市场人群更难找到工作[23][24] 关税对就业的冲击 - 关税2.0对就业冲击显著大于上一轮,经济周期处于放缓阶段且关税覆盖面更广,制造业PMI从1月50.9降至5月48.5[65][77] - 定量测算显示,若关税冲击GDP 1个百分点,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或上行0.3-0.7个百分点,年底可能升至4.5-4.6%[89][93] - 结构上制造业受冲击更显著,20%制造业企业预计未来6个月将减少就业,服务业仅13%,但企业主要通过自然流失而非裁员缩减岗位[65][66][69] - 历史数据显示2018-2019年关税1.0时期商品生产就业恶化,制造业新增就业从2018Q2的2.7万人降至2019Q4的-0.9万人[58][61] 萨姆规则与衰退信号 - 若失业率每月上升0.05-0.10个百分点,萨姆规则可能在9-11月触发,对应失业率4.5-4.6%,1-5月平均月升幅为0.06个百分点[100][103] - 1960年以来衰退中失业率最小升幅1.5个百分点,当前4.6%的失业率仍可能对应软着陆,但市场或提前交易衰退预期[120][108] - 2024年三季度萨姆规则误诊源于飓风等暂时因素,当前需求走弱主导的上行更具持续性,可能引发美债利率回落和大宗商品下跌[99][115][117] - 历史经验显示萨姆规则触发后市场波动加剧,2024Q3期间VIX指数飙升,美股周期板块显著跑输防御板块[109][113]
每日投行/机构观点梳理(2025-06-10)
金十数据· 2025-06-11 10:10
国外 1. 大摩:预计到2026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将相对温和,可能达到7.05 今日上午,MSCI中国指数上涨,较4月低点涨幅扩大至20%。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股市的多头趋势 的确在增强。摩根士丹利表示,投资者尤其关注中国市场中的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特别是新消费主题 以及人工智能/科技相关主题。对于中国在全球技术竞争中能力的提升,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以 及电动车、电池、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进展,投资者也给予了更多认可,并开始重新思考在多极世界中 同时投资中美市场的策略。汇率方面,摩根士丹利已将人民币兑美元的观点从贬值转为升值。这一转变 反映了其对美元走弱的预期,预计到2026年底,美元指数可能跌至89。同时,欧元兑美元预计也将升值 超过10%。不过,摩根士丹利预计到2026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将相对温和,可能达到7.05。 2.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建议配置中国股票,看好其上涨潜力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认为,全球投资者应继续战略性地投资中国股票,因为贸易风险已触顶,未来可能会 有更多政策支持。其表示,在基本面改善、现有及潜在政策支持、以及人工智能的长期增长前景推动 下,中国科技股具有进一步上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