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重组胶原蛋白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胶原蛋白食品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年轻消费群体崛起重塑市场格局,抗衰与骨健康需求引爆功能性食品创新潮[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2 09:30
行业概述 - 胶原蛋白食品富含胶原蛋白 主要来源于动物皮肤 骨骼 肌腱 软骨等组织以及部分植物性食物 对人体皮肤弹性 关节健康 骨骼强度及血管弹性具有关键作用[2] - 胶原蛋白食品类型包括胶原蛋白粉 胶原蛋白口服液 胶原蛋白胶囊等[2] - 中国胶原蛋白原材料资源丰富 主要来源于陆源性畜禽皮骨 淡水鱼鱼皮 鱼鳞以及深海鱼皮等[1][6]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包括陆源性畜禽皮 筋腱 骨骼 鱼皮 鱼鳞等动物源性胶原蛋白原料 生物原料及化学品等重组胶原蛋白原料 以及去脂机 切片机 酸解反应釜 酶解反应器等生产设备[4]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猪牛羊禽肉产量达4843万吨 同比增长2.78% 为胶原蛋白食品生产提供充足原料供应[5] - 产业链中游为胶原蛋白食品生产制造环节 下游为食品领域[4] 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胶原蛋白食品行业零售端市场规模达204.8亿美元 同比增长1.79%[6] - 2024年中国胶原蛋白食品行业零售端市场规模达301亿元 同比增长13.37%[1][6] - 消费者对皮肤保养 骨骼健康和抗衰老需求增加 年轻一代更倾向于通过日常饮食维持健康和美容[1][6]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汤臣倍健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5.32亿元 同比下降23.43% 归母净利润7.37亿元 同比下降17.34%[7][8] - 汤臣倍健胶原蛋白肽产品以鳕鱼皮为原料 采用定向酶切技术 每瓶含6000mg胶原蛋白肽 并推出Yep"磁感小粉瓶"产品[7] - 康恩贝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58亿元 同比下降2.61% 归母净利润3.54亿元 同比下降7.48%[8] - 康恩贝胶原蛋白肽饮品以高含量为特色 每支胶原肽含量充足 并添加透明质酸钠 蛋白粉产品实测蛋白质含量达94.6克/100克[8] 行业发展趋势 - 重组胶原蛋白技术突破成为行业发展核心引擎 通过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 成本较传统动物源提取法下降显著[9] - 消费需求分层驱动市场呈现金字塔式结构 Z世代群体带动功能性护肤品市场增长 中老年人群对骨关节健康需求激增[10] - 线上渠道在胶原蛋白食品销售中占比持续上升 直播带货和社交媒体营销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重要力量[11]
创健医疗终止新三板挂牌、胶原蛋白巨头资本路径生变 2024年归母净利润腰斩
新浪证券· 2025-08-18 17:57
创健医疗退市事件 - 江苏创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14日终止新三板挂牌,登陆新三板仅9个月后主动退出资本市场 [1] - 公司2024年初启动上市辅导并签约中信证券,同年11月11日登陆新三板,2025年8月5日提交终止挂牌申请,全国股转公司9日内完成摘牌程序 [2] - 退市前夕公司连获两项核心专利授权:"重组IV型胶原蛋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和"具有美白功效的重组VII型胶原蛋白",并与科丝美诗(中国)达成战略合作开发重组三文鱼PDRN原料 [2] 新三板医疗企业现状 - 2025年上半年新三板生物医疗企业终止挂牌同比激增40%,珠海雅莎生物2025年6月退市,年营收1.26亿元但净利润同比暴跌26.31%至1300万元 [3] - 新三板对创新医疗企业年均合规成本达300-500万元,流动性枯竭使融资功能几近瘫痪,企业估值长期遭受压制 [3] - 山东林森生物、广东幸美等企业因业绩恶化或资不抵债相继退市 [3] 重组胶原蛋白行业动态 - 锦波生物的III型胶原冻干敷料、巨子生物的类人胶原蛋白已实现十亿级营收 [4] - 行业正从终端产品厮杀转向上游技术卡位,瑞吉明生物联合优时颜母公司开发"抗老化PDRN复合物",福瑞达扩建年产200kg胶原蛋白生产线 [3] - 科丝美诗作为全球Top3化妆品代工厂年采购原料金额超百亿元,创健医疗可能借技术突破吸引战投或待商业化成熟后冲击更高阶资本市场 [3][4]
东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808
东海证券· 2025-08-08 13:23
燕京啤酒公司分析 - 成长势能强劲:2019-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为5.04%和35.64%,受益于全国化大单品U8放量及规模效应[5] - 成本优化显著:产能利用率提升6.62pct至46.86%,折旧摊销占收入比例下降1.59pct至4.64%,人均创收与创利分别提升5倍和60%[5] - 利润端改善:子公司亏损减少89%至1.08亿元,有效税率下降18.38pct至15.78%,2024年归母净利率达7.20%(同比+2.66pct)[5] - 行业量稳价增:2025-2030年啤酒主力消费人群CAGR为0.17%,CR5达90.73%,高端化仍是主旋律[6] - 未来策略:拓展U8系列产品并打造第二全国大单品,通过"百县/百城工程"开拓市场,产能利用率若提升至53%可节省折旧摊销0.79亿元[7] - 业绩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3/18.05/21.10亿元,对应EPS为0.53/0.64/0.75元,PE为24.13/20.09/17.19倍[8] 胶原蛋白行业分析 - 技术优势:国内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全球领先,具备无病毒隐患、低排异等特性,产业链完整且政策支持完善[10] - 市场规模:2023年重组胶原蛋白规模286.3亿元(vs动物源297.9亿元),2023-2027年CAGR达41.4%(动物源27.7%)[11] - 应用领域: - 医美:重组胶原蛋白规模预计从2023年43亿元增至2027年143亿元(CAGR 35.4%)[12] - 护肤:功效性护肤市场规模2023-2027年CAGR达54.9%,医用敷料规模2027年预计346亿元(CAGR 25.5%)[12] - 私密健康与头发健康:锦波生物推出重组胶原蛋白阴道敷料,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可改善毛发密度[12] - 重点公司:锦波生物(三类械龙头)、巨子生物(可复美/可丽金品牌)、丸美生物(胶原小金针单品)[13] 财经新闻摘要 - 免保育教育费政策:预计覆盖1200万人,财政支出增加200亿元/学期[14] - 央行操作:开展7000亿元3个月逆回购,8月到期量9000亿元[14] - 日本经济:2026财年GDP增长预测从1.2%下调至0.7%[14] A股市场动态 - 指数表现:上证指数涨0.16%至3639点,创业板指跌0.68%,大单资金净流出超150亿元[16] - 板块涨跌:金属新材料(+3.57%)、休闲食品(+2.79%)领涨,化学制药(-1.83%)、生物制品(-1.42%)领跌[20] - 资金流向:半导体、医疗器械板块净流入居前,军工装备、化学制药净流出显著[17]
东海证券:国内美容护理市场更新换代较快 胶原蛋白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8-05 16:11
行业技术优势 - 重组胶原蛋白具备无病毒隐患、低排异反应、生物相容性好、质量可控及可加工等优势 [1] - 国内重组胶原蛋白技术较海外起步早 目前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并形成完整产业链 [1] - 国家从命名、分类界定及行业标准等多方面出台政策支持行业合规化发展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3年国内重组胶原蛋白产品规模达286.3亿元 略低于动物源胶原蛋白的297.9亿元 [2] - 重组胶原蛋白2023-2027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41.4% 远高于动物源胶原蛋白的27.7% [2] - 医美领域重组胶原蛋白规模将从2023年43亿元增至2027年143亿元 复合增长率35.4% [3] - 功效性护肤领域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115亿元增至2027年665亿元 复合增长率54.9% [3] - 医用敷料领域规模预计2027年达346亿元 2023-2027年复合增长率25.5% [3] 应用领域拓展 - 重组胶原蛋白在轻医美中占比不断提升 合规产品少使先发企业具备优势 [3] - 国内外美妆品牌积极布局功效性护肤及医药敷料领域 [3] - 私密健康领域推出重组人源胶原蛋白阴道敷料 可改善阴道萎缩和干涩症状 [3] - 头发健康领域应用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可减缓脱发并增加毛发密度及直径 [3]
医美行业研究:2025年中国医美再生抗衰注射剂行业概览
源达信息· 2025-06-16 19: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医美再生抗衰注射剂是新兴上市材料,通过补充或刺激产生胶原蛋白等通路实现面部年轻化 [1][11] - 产业链中游是附加值最大环节,政策合规、技术革新、规模化生产和市场需求构筑发展壁垒 [2][37] - 需求端抗衰需求增长、美学观念转变等推动企业关注产品功能功效,供给端新技术新材料迭代有望替代部分传统材料市场 [3][76] - 建议关注具有“合规化”基因、研产销全产业链布局、产品丰富的企业,如锦波生物、华东医药 [3][87] 各部分总结 中国医美再生抗衰注射剂行业综述 - 医美注射剂分为玻尿酸类、肉毒素类和再生抗衰类,再生抗衰类通过多种通路抗衰,实现面部年轻化,是新兴材料 [11] - 再生抗衰注射剂行业历经萌芽、发展、爆发三阶段,国产企业技术实力涌现推动行业发展 [15] - 2023年中国医美注射剂市场规模212亿元,预计2028年增至653亿元,再生抗衰类占比将从2019年的3%增至2028年的31% [17] - 2023年中国医美再生抗衰注射剂市场规模41亿元,预计2028年增至204亿元,微球再生类是最大细分市场,PDRN类潜在增速高 [22][23] 中国医美再生抗衰注射剂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为原料及注射器厂商,中游附加值最大,下游为医美机构,中下游协同性将加强 [26][29] - 上游头部厂商通过创新手段加强议价和竞争壁垒,优质原料企业向中游延伸 [30] - 中游厂商以多种方式进入市场,政策合规、技术革新、规模化生产和响应市场需求构筑发展壁垒 [29][37] - 下游痛点是消费者对机构医生专业性考量和医美机构客户留存拓新,中游厂商通过KOL教育增强协同性 [38] 中国医美再生抗衰注射剂行业监管及政策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市场监管总局构成核心监管体系,从各环节监督管理 [43][46] - 中国医美市场进入“强监管时代”,提高产品取证门槛,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47] 中国医美再生抗衰注射剂行业发展环境 - 驱动因素为抗衰需求提升和技术迭代,合成生物学和重组胶原蛋白技术促进产品发展,中国医美市场增长空间大 [51][54] - 制约因素包括行业合规监管严格、研发创新和规模化生产难题、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认知和信赖问题 [58][61] 中国医美再生抗衰注射剂行业竞争格局 - 胶原蛋白类上市产品多,PDRN类起步晚,中国企业在全球影响力提升 [62] - 分析了多款医美抗衰注射剂产品,如Sculptra、艾维岚等,各有优势和市场地位 [65] 中国医美再生抗衰注射剂行业发展趋势 - 需求端抗衰需求、美学观念和注射部位需求转变,推动企业关注产品功能功效 [76] - 供给端新技术新材料迭代,在多方面有优势,有望替代部分传统材料市场,包括技术面、材料面和联合疗法趋势 [79][83] 投资建议 - 具有“合规化”基因、研产销全产业链布局、产品丰富的企业有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 [87] - 锦波生物是重组胶原蛋白领头羊,获批多款产品,营收和利润增长,现金流良好,预计推出股权激励 [90][91][100] - 华东医药业务覆盖全产业链,在研创新产品多,营收和利润稳健增长 [101]
弘则研究-重组胶原蛋白化妆品618电商销售情况调研
2025-05-27 23:2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美护行业 - **公司**:赫莲娜、海蓝之谜、SK - II、韩束、毛戈平、珀莱雅、薇诺娜、完美日记、润百颜、可复美、可丽金、花西子、优莎娜、芙愫、维罗娜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平台销售情况 - **整体销售额**:2025 年 618 抖音平台整体销售额目标 4200 亿元,截止 5 月 25 日为 1623 亿元,预计最终达 4300 - 4400 亿元,超去年 2875 亿元[1][3][4] - **美护行业销售额**:2025 年 618 美护行业预计达 330 亿元,截止 5 月 25 日 GMV 达 129 亿元,占目标 300 亿元的 43%,超去年 192 亿元[1][2] - **市场份额变化**:2025 年预计抖音市场份额从 26%提至 38% - 40%,京东降至 14%,快手升至 6%,拼多多约 5%稳定,淘天集团降至 35% - 37%,竞争集中在抢占淘天集团份额[1][9] 增长原因 - **投放策略和补贴力度**:商家侧广告资源补贴投入更多,返点政策降成本,引导品牌增加全域分销网络;抖音美妆行业补贴率从 2.4%提至 3.3% - 3.5%[1][5] - **流量策略**:需求侧月下单用户数快速增长,4 月达 4.8 亿;流量侧提前公布活动时间,用直播和短视频承接,提前触碰用户需求[1][6][7] 品牌情况 - **流量扶持**:2025 年韩束、毛戈平获主要流量扶持,完美、润百颜、可丽金等腰部靠后高增速品牌也会得到扶持但优先度低[13][14] - **销售目标及完成情况**:部分品牌如珀莱雅、毛戈平可能超预期完成目标;可复美、维罗娜可能无法完成目标;韩束预计能达目标但取决于后半段投放力度[19][20][21] - **价格变化**:珀莱雅、韩束、薇诺娜等价格基本稳定,毛戈平、完美、润百颜单均价下调 10 - 20 元[3][25] - **直播占比**:2025 年达人直播占比增加至 43%或 44%,品牌自播降至 42%;各品牌达播、自播、货架占比有差异[28][30] 成分热点 - 胶原蛋白、透明质酸钠热度较高,重组胶原蛋白技术更受欢迎,玻尿酸热度也有所提升[31][32][33] - 可复美、可丽金、完美日记在胶原蛋白领域发力明显,珀莱雅新胶原次抛精华市场反响一般[3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618 活动阶段**:分三个阶段,初期扶持超高客单品牌,中期侧重中客单大体量品牌,末期再次推广超高客单及核心中客单品牌[3][13] - **折扣率和价格感受**:2025 年 C 端用户对价格变化感知不明显,但领消费券获折扣体验更强;品牌广告采购价下降,自然流量体系利好品牌,预计增 15% - 30%自然流量[3][11][12] - **大促对 GMV 影响**:四个核心大促节点占美护行业年 GMV 总额 50% - 55%,618、双十一、双十二折扣力度相当,年货节稍低[15][16] - **去年品牌销售额**:2024 年 5 月 24 日至 6 月 5 日,可复美 1.45 亿,可丽金 0.39 亿等[25]
陕西新首富!夫妻卖面膜,身家超400亿
搜狐财经· 2025-05-14 20:58
用5000元科研经费、在40平方米实验室创业,15年来,陕西夫妇严建亚、范代娣创立的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子生物")不断发 展。 自2022年登陆港交所,巨子生物股价一路上涨,2024年超越珀莱雅,登顶市值最高的国货美妆公司。2025年,巨子生物继续狂奔,截至发稿,市值突破 88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819亿元),已经是珀莱雅市值的两倍(390亿元)。 2024年财报显示,巨子生物营收55.39亿元,同比增57.2%。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增54.3%,毛利率82.1%。再来看珀莱雅,2024年营收107.78亿元,同比 增21.04%;归母净利润15.52亿元,同比增30%,毛利率71.39%。 同是做"女人"的生意,巨子生物毛利率比珀莱雅高了10多个百分点,高达37%的净利率更是珀莱雅两倍还多,是卖玻尿酸的同类公司华熙生物净利率的12 倍。 巨子生物如今的高歌猛进,一方面受益于近几年市面上胶原蛋白成分的火热,巨子生物8成营收来自于胶原蛋白敷料贴品牌可复美;另一方面,作为原料 开拓者,巨子生物掌握了核心专利及市场议价权,充分享受了市场红利。 有业内人士调侃,"他们像卖芯片那样卖胶原蛋白 ...
巨子生物年赚近21亿市值增338亿 大学副校长范代娣夫妇成陕西首富
长江商报· 2025-05-14 07:12
公司概况 - 巨子生物是全球重组胶原蛋白领导者,2022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成为"胶原蛋白第一股"[4] - 公司聚焦功效性护肤品、医疗器械、功能性食品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三大产业方向[8] - 2024年公司盈利超过20亿元,市值达883亿港元,年内增加约338亿元人民币[4][12] 核心技术 - 2000年成功研发重组胶原蛋白技术,2005年在中国获得行业首个发明专利授权[4][6] - 2002年"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类人胶原蛋白中试"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5] - 全球首家实现量产重组胶原蛋白护肤产品[8] 财务表现 - 2019-2024年营收从9.57亿元增长至55.39亿元,归母净利润从5.52亿元增长至20.62亿元[9] - 2020-2024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约42%,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约30%[9] - 2024年经营现金流净额达20.41亿元,较2022年增长119%[10] 市场表现 - 2024年股价大涨65%,从49.90港元/股上涨至82.45港元/股[11] - 市值从年初517亿港元增至883亿港元,增加366亿港元[12] 股权结构 - 创始人范代娣、严建亚夫妇通过家族信托持有巨子生物56.10%股权,价值约457亿元[13][14] - 另持有三角防务13.77%股权,市值约19.70亿元[15] - 夫妇合计财富达476.70亿元,成为陕西新首富[16] 发展历程 - 2000年成立,2006年一期工厂投产,设计年产量1683万包[8] - 2001年获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支持,2002年入选火炬计划项目[5] - 2022年港交所上市,2023年范代娣卸任执行董事[4][17]
万联晨会-20250430
万联证券· 2025-04-30 08:50
核心观点 - 周二A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上证指数跌0.05%报3286.65点,深证成指跌0.05%,创业板指跌0.13%,沪深两市成交额1.02万亿元;申万行业中美容护理、机械设备、传媒等领涨,公用事业、石油石化、煤炭等领跌;概念板块中PEEK材料、染料、减速器等上涨,超超临界发电、抽水蓄能、可控核聚变等领跌;港股恒生指数涨0.16%报22008.11点,恒生科技指数涨0.62%;海外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涨,欧洲三大股指收盘涨跌不一,亚太主要股指收盘涨跌互现 [1][6] 重要新闻 旅游行业 - 2025年“五一”假期临近,中国入境旅游市场迎来强劲增长,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客流预计达215万人次,同比增长27%,入境游订单量同比激增173%,中日游客“双向奔赴”成亮点;“反向旅游”趋势带火县域旅游市场,游客选择冷门“小城”游,“做减法”旅游模式成新趋势 [2][7] 电力行业 -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通知,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全面开展连续结算运行;国家发改委印发电力辅助服务规则提出,在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行的地区,适当放宽市场限价,引导实现调峰功能 [2][7] 研报精选(丸美生物)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70亿元(YoY+33.44%),归母净利润3.42亿元(YoY+31.69%),扣非归母净利润3.27亿元(YoY+73.86%);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7亿元(YoY+28.01%),归母净利润1.35亿元(YoY+22.07%),扣非归母净利润1.34亿元(YoY+28.57%),业绩表现基本符合预期 [8] 渠道情况 - 2024年线上渠道实现营业收入25.41亿元,同比增长35.77%,收入占比85.61%,丸美及恋火品牌线上快速发展,丸美天猫旗舰店、自播、达播GMV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8%、54%、82%;线下渠道实现营业收入4.27亿元,同比增长20.79%,收入占比14.39%,增长源于运营策略调整 [9] 产品情况 - 2024年度主品牌丸美实现营业收入20.55亿元,主营收入占比69.24%,同比上升31.69%;第二品牌PL恋火品牌实现营业收入9.05亿元,主营收入占比30.51%,同比上升40.72%,系产品结构及成本控制优化所致;丸美深化大单品策略,胜肽小红笔眼霜迭代至3.0版,全年线上GMV销售额5.33亿元,同比增长146%;胶原小金针次抛精华迭代至2.0版,全年线上GMV销售额3.5亿元,同比增长96% [9][10] 财务指标 - 2024/2025Q1公司毛利率分别为73.70%/76.05%,同比+3.01pcts/+1.45pcts;净利率分别为11.53%/15.97%,同比-0.94pcts/-0.76pcts;2024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5.04%/3.65%/2.48%/-0.47%,同比+1.18pcts/-1.24pcts/-0.32pcts/+0.18pcts;2025Q1分别为52.17%/2.90%/1.88%/-0.84%,同比+1.88pcts/-0.25pcts/-0.58pcts/-0.30pcts;销售费用率增加因线上市场竞争激烈流量成本高涨且推进品牌建设和科学传播投入,研发费用率增加因推进研发建设研发耗材、委外等费用增加 [10] 战略转型 - 2024年公司股票简称更名“丸美生物”,标志从传统美妆企业向生物科技美妆公司战略转型;公司聚焦关键技术与核心原料研究开发,开展42项原料类专项研究项目,涉及20余个技术平台;荣获“全国重组功能蛋白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开展20项专项研究,突破多型别重组胶原蛋白开发及技术布局;完成“裂褶菌发酵产物滤液”新原料备案,申请10项发明专利;依托生产基地完成16款原料中试,保障核心原料规模化量产及稳定供应 [11]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11/4.76/5.37亿元(调整前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4.12/4.86亿元),同比增长20.40%/15.75%/12.69%,对应EPS为1.03/1.19/1.34元/股,4月28日收盘价对应PE为39/33/30倍,维持“增持”评级 [12]
丸美生物(603983):业绩持续靓丽增长 双品牌协同发力、势能向上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4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7亿元,同比增长33.4%,归母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31.7%,扣非归母净利润3.3亿元,同比增长73.9%,EPS为0.85元,全年合计派息率为88%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28.0%,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22.1%,扣非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28.6% [2] - 24Q1~24Q4单季度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8.7%/18.6%/25.8%/47.6%,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0.6%/26.7%/44.3%/20.1% [2] 品牌与品类表现 - 丸美品牌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0.55亿元,占比69%,同比增长31.7%,恋火品牌营业收入9.05亿元,占比30%,同比增长40.7% [3] - 眼部类、护肤类、洁肤类、美容及其他类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23%/38%/8%/31%,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0.8%/21.6%/8.8%/40.5% [3] - 25Q1眼部类收入同比增长89.1%,护肤类增长17.0%,洁肤类增长3.6%,美容及其他类增长18.3% [3] 渠道表现 - 2024年线上渠道收入占比86%,同比增长35.8%,线下渠道收入占比14%,同比增长20.8% [3] - 线上渠道中丸美天猫旗舰店GMV同比增长28%,内容电商平台丸美自播/达播GMV分别同比增长54%/82% [3] 毛利率与费用 - 2024年毛利率同比提升3.0PCT至73.7%,其中眼部类、护肤类、洁肤类、美容及其他类毛利率分别为75.0%/74.9%/72.5%/71.5%,分别同比+2.7/+5.0/+6.4/-0.8PCT [4] - 24Q1~25Q1单季度毛利率分别同比+5.9/+3.4/+2.1/+1.6/+1.4PCT [5] - 2024年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0.2PCT至60.7%,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5.0%/3.7%/2.5%/-0.5%,同比+1.2/-1.2/-0.3/+0.2PCT [5] 产品与研发 - 丸美品牌胜肽小红笔眼霜3.0版全年线上GMV销售额5.33亿元,同比增长146%,胶原小金针次抛精华2.0版全年线上GMV销售额3.5亿元,同比增长96% [6] - 恋火品牌"看不见"和"蹭不掉"两大系列中6款粉底类单品均实现过亿元的年度GMV销售额 [7] 未来展望 - 公司依托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壁垒,持续巩固品牌心智,大单品战略显效,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5.7/6.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13/1.41/1.70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