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诈骗
icon
搜索文档
当AI诈骗,正在与AI反诈“魔法对轰”?
虎嗅· 2025-09-03 10:49
AI诈骗和AI反诈现在玩起了"魔法对轰",淘宝上商家用AI合成图骗人,消费者也用AI假图骗仅退款。 淘宝最近拦截了10万张虚假AI图片,AI作假的套路越来越花,能换脸、能模拟亲友、还能用AI话术攻 心。在传统反诈顶不住的情况下,AI反诈智能体成了科技反击的新主角。 ...
AI诈骗新套路!警惕高科技外衣下的陷阱!
新浪财经· 2025-08-24 13:23
AI诈骗新套路 - AI技术被用于模拟家人声音实施"紧急电话"诈骗 [1] - 存在利用AI进行虚假"荐号"和"稳赚不赔"投资骗局 [1] - 诈骗手段采用高科技外衣进行伪装需加强防范意识 [1]
“AI但斌”出没!投资者需“擦亮眼睛”
上海证券报· 2025-08-19 09:16
金融诈骗手段 - 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生成但斌图片或视频从事非法荐股活动 标榜不卖课不收费或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等口号[1][2] - 诈骗分子通过假冒私募机构工作人员诱导投资者加入股票学习交流群 利用虚假网站或App实施诈骗 前期小额投资可获得返利 加大投入后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3][4] - 具体路径为视频号显示直播信息 点击预约后进入内部交流 由所谓老师进行手把手指导[2] 冒用身份特征 - 诈骗分子冒用私募机构高管及工作人员基本信息和肖像 谎称有内部渠道能让投资者参与股票拉升赚钱[4] - 但斌仅有一个实名个人微信号和一个实名雪球账号 无其他个人微信号及微信公众号 未发行新书或开设读书分享会[3] - 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实施诈骗 流窜作案甚至藏身境外 投资者被骗后难以追回资金[4] 行业应对措施 - 基金管理人需对公司网站客服电话社交媒体平台账号进行认证管理 投资者应认准已认证账号[6] - 私募机构推荐产品时会有完善产品介绍及正规托管机构合同 投资者可通过产品合同打款账号进行初步甄别[6] - 机构应开设反诈教育专栏定期普及典型案例 发现诈骗后第一时间通过官网或公众号提示风险[6] 监管警示情况 - 陕西证监局提示不法分子冒充辖区私募机构工作人员实施诈骗 通过假冒营业执照印章法定代表人信息签订虚假合同[4] - 湖北证监局警示冒充证券公司工作人员诈骗风险 利用假冒证券公司App和交易软件诱导投资者加入聊天群[4] - 今年以来多地证监局持续提示冒牌金融机构诈骗案例 包括假私募假券商假软件假股神等[1][4]
“AI恋人”正在网络收割真心与捞金
36氪· 2025-08-04 15:57
行业分析:AI恋人账号产业链 - 行业已形成从AI图像生成、人设搭建到情感剧本的完整灰色产业链,图像生成工具包括豆包、GPT、Midjourney等,可通过关键词批量生产"美女自拍",成本趋近于零 [4][5] - "精品号"售价800-3000元,包含全套虚拟身份资料(照片、朋友圈、语音、对话记录),运营者按剧本推进对话,通常在节日节点集中变现 [5] - 行业采用"低损高赚"模式,通过小额情感投入(如520元红包)规避法律风险,部分账号引导至第三方"心愿礼物"平台完成隐蔽收款 [6] 商业模式:情感流量变现 - 核心话术为"恋爱即流量,情绪即变现",通过早安晚安问候、朋友圈互动等"情绪价值"建立信任,节日期间使用标准化脚本诱导送礼 [5][6] - 变现路径分阶段:前期情感铺垫→节日暗示请求→小额打赏/礼物跳转,部分运营者将聊天数据作为案例二次销售 [7] - 技术支撑包括AI配音合成伪即时语音、匿名送礼平台等,形成"阳光下的灰色产业链" [11] 法律与监管现状 - 司法定性存在模糊地带:若未直接索要大额财物,仅用AI聊天收取小额打赏,难以认定为诈骗 [11] - 责任主体未明确,包括AI工具提供商、匿名送礼平台、脚本制造者等均处于监管真空 [12] - 多地警方通报AI交友诈骗增多,但技术迭代速度远超法律完善进程 [11] 社会影响 - 受害者普遍因羞耻感沉默,导致行业持续扩张,半年内相关案例数量显著增长 [10][11] - 破坏社会信任基础,部分受害者开始质疑现实中的亲密关系真实性 [10] - 技术滥用导致"恋爱工业化",后台将用户视为"可收割流水"而非真实个体 [7][8]
没有智能全是人工!印度AI,超级骗骗骗
金投网· 2025-07-11 17:32
公司背景 - 创始人杜加尔14岁开始职业生涯,17岁为德意志银行打造套利系统,21岁创办云计算公司Nivio并估值1亿美元[1] - 2016年创办Engineer.ai(后改名Builder.ai),核心理念为用AI标准化模块结合全球众包人力实现低成本软件开发[3] - 公司宣称拥有全球首个AI产品经理"娜塔莎",能通过自然语言交互自动生成应用架构[3] 融资历程 - 2018年A轮融资2950万美元(欧洲当时最大规模之一),投资方包括瑞士风投、新加坡风投和软银[4] - 2021年B轮融资6500万美元,推出Builder Studio平台并打出"让软件构建像点披萨一样简单"的口号[6] - 2022年C轮融资1亿美元,投资方包括美国机构、世界银行、好莱坞大亨和微软[6] - 2023年D轮融资2.5亿美元,卡塔尔投资局领投,37家机构跟投,总融资超4.5亿美元,估值达15亿美元[6][7] 骗局揭露 - 2024年审计发现公司虚报营收300%(宣称2.2亿美元实际仅5500万美元)[9] - 主要债权人Viola Credit扣押3700万美元后,公司于2024年5月20日申请破产[9] - 实际运营中200名印度程序员人工替代AI功能,演示时后台手动接管操作[4] - 宣称处理的10亿行代码数据中90%为公开数据集复制粘贴[10] 行业现象 - AI行业存在算法黑箱(决策不可解释)、演示黑箱(预录交互视频)和数据黑箱(伪造数据集)三重技术壁垒[10] - 伪AI企业常见套路:廉价人力替代算法、开源模型包装自研、漂亮Demo掩盖缺陷[12] - 美国每年因电信诈骗损失近千亿美元,Builder.ai案例显示诈骗目标已升级至企业级投资者[12]
AI防诈,鸿蒙筑底:华为Pura 80系列重构数字安全边界
第一财经· 2025-06-29 08:30
AI诈骗现状与趋势 - AI诈骗涉案金额从2020年的0.2万元暴增至2023年的1670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928.8%,2024年上半年已超1.85亿元[2] - 深度伪造欺诈在2023年暴增3000%,钓鱼邮件增长1000%,92%的受害者认为诈骗分子对个人信息掌握程度令人恐惧[6][7] - 诈骗手段从群发短信演进至AI换脸与语音克隆结合的"沉浸式诈骗",年轻群体成为精准诈骗重点目标[6][7] 华为Pura 80系列的安全创新 - 首发搭载HarmonyOS 5.1,推出"AI防窥保护"与"AI防诈保护"两大功能,实时识别伪造人脸并阻断诈骗电话[9][12] - AI防窥保护在公共场合自动隐藏敏感内容,AI防诈保护通过端侧大模型实现实时风险检测,数据不上传云端[9][12] - 星盾安全架构获CC EAL6+认证,近半年拦截不合理权限索取每月86亿次,阻断1600万次恶意应用安装[16][17] 技术防护体系突破 - 构建"纯净生态"全生命周期安全闭环,动态防护直接禁止九类不合理权限,跨端加密保障数据交互安全[17] - 将安全能力融入终端底层,实现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防御的转变,形成"中枢神经"级防护[16][17] - 文件加密分享支持指定接收人身份,防止非法查看与转发,重构数字生活安全边界[17] 行业影响与社会价值 - 华为Pura 80系列推动数字安全生活方式变革,改变用户在公共场合与通信场景的行为模式[14] - 技术作恶与技术防护的博弈中,终端级主动防御体系成为应对AI诈骗的关键解决方案[7][9] - 鸿蒙系统通过硬件级安全认证与端侧AI能力,树立数字时代隐私保护新标杆[16][18]
防非宣传月 | 守住钱袋子,这份指南请收好!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6-11 18:30
非法金融活动形式与特点 - 非法金融活动形式多样化,包括利用AI生成视频的金融骗局、编造"小作文"、以"AI选股软件"和"AI课程"为噱头高价售卖产品 [2] - 不法分子通过高额回报、快速获利等诱饵诱骗公众参与,严重损害群众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 [2] - 非法金融活动包括合法金融机构内外的非法行为,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未经批准的非法集资、非法发放贷款等金融业务 [3][4] - 虚假金融传销活动以虚假理财产品或投资计划为包装,通过"拉人头"发展下线维持资金运转 [4] 非法金融活动的危害 - 参与者可能承受经济损失,严重者甚至倾家荡产 [5] - 扰乱正常经济金融秩序,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 [5] 发现疑似非法金融活动的应对措施 - 收集证据包括交易记录、合同协议、宣传资料和聊天记录,以证明非法资金往来和欺诈内容 [6] - 选择举报渠道包括拨打全国非法集资举报热线12321或12345,以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投诉热线12378 [7] - 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提交线索 [8] - 向当地公安局经侦部门、金融管理部门等现场举报 [9] 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建议 - 非法金融活动核心目标是觊觎公众的钱袋子,随着科技发展,诈骗手段更加隐蔽和复杂 [9] - 应牢记不贪利、不轻信、不盲从,以更有效识别风险 [9]
@高考考生 这些涉高考信息是诈骗!
央视网· 2025-06-06 10:46
高考诈骗手段分析 - 涉考诈骗与新技术结合呈现智能化、隐蔽化特点 例如利用AI生成虚假教育部文件或通过自媒体散布高考改革谣言并借助算法实现精准传播 [1] - 不法分子通过网页弹窗、社交平台私信等隐蔽渠道声称有内部渠道获取真题答案 并以定金+考后尾款、不满意退款的方案诱骗考生家长 [3] - 社交平台充斥作弊器材虚假广告 包括隐形耳机、手表接收器等 并伪造器材照片和成功案例视频进行包装 [5] 诈骗实施方式 - 承诺考试全程指导但要求预付费用 实际提供普通耳塞等无效工具 高考现场采用电子屏蔽器、无线电探测仪等严格安检措施 作弊将导致成绩作废并记入诚信档案 [7] - 替考诈骗中不法分子冒充枪手收费后消失 近年国家教育考试已应用新技术手段严防替考舞弊 [9]
防范高考骗局,还需多方协同发力
北京青年报· 2025-06-04 12:17
高考网络环境治理 - 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开展查处涉高考违法有害信息专项行动,重点排查清理造谣泄题、贩卖答案、组织作弊、招生诈骗等行为 [2] - 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炒作夸大不实信息、借AI技术生成虚假信息、干扰舆论等行为,从严查处相关账号 [2] - 高考季是涉考诈骗高发期,常见手段包括售卖"绝密资料押题卷"、"内部指标"等,利用家长焦虑心理实施诈骗 [2] 新型诈骗技术特点 - 诈骗手段与AI技术结合,呈现智能化、隐蔽化特点,如生成虚假官方文件截图、批量炮制谣言 [3] - 新型骗局通过算法推荐实现精准传播,增加辨别难度,凸显联合查处的必要性 [3] - 专项行动采取"打防结合、标本兼治"模式,打击违法犯罪同时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 [3] 社会协同治理 - 治理涉考违法信息需构建"政府监管、平台负责、公众参与"的治理格局 [4] - 学校应加强防骗教育,网信部门强化信息监测,公民需及时举报谣言线索 [4] - 专项行动为高考撑起"安全伞",家长和考生的理性选择是维护公平的关键 [4]
粤投教“视”界大赏:获奖作品亮相,看它们为何“出圈”
南方都市报· 2025-05-16 13:55
比赛概况 - 广东证券期货业协会、南方都市报社、湾财社联合主办"投教护航 粤投有方"微视频比赛 于"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前夕揭晓结果 [2] - 比赛自2024年11月启动 吸引广东(不含深圳)金融机构参与 共报送75份作品 覆盖服务实体经济、投资者保护、社会责任三大主题 [2] - 作品聚焦AI诈骗、老年投资陷阱、新兴金融产品科普等市场痛点 采用短剧、动画、AI技术等创新形式 最终19部作品获奖 [2][3] 获奖作品分析 一等奖 - 广发期货《老吴期遇记》以老年投资者为主角 通过情感诈骗叙事线揭露风险 强调家庭陪伴对防骗的重要性 [4] 二等奖 - 中粮期货广东分公司《AI算法?人性算法!》通过黑客视角拆解AI炒股软件诈骗 揭示利用人性贪婪的底层逻辑 [5][6] - 广发证券《学投资 找正规军投教基地》用幽默短剧覆盖全龄段投资痛点 强化官方渠道学习价值 [7] - 中国银河证券中山分公司《擦亮双眼识非法证券》以搞笑演绎串联不同时代诈骗手段升级 还原诈骗链条 [7] 三等奖 - 万联证券《ST股的自述》采用拟人化短剧形式 生动演绎退市规则与投资风险 [8] - 粤开证券《315金融打假》通过主播口播+实景演示拆解仿冒APP骗局 提供真假APP功能对比等实用干货 [9] - 广发证券《第二回 黛玉打新嗟叹空签》结合《红楼梦》IP与AI技术 用古典角色解读现代打新规则 [10] - 华福证券广东分公司《遵纪守法 享幸福人生》以职场轻喜剧警示"出借账户"等违规行为 [11] - 东莞证券《权益之光》用夸张表演还原股票退市维权场景 戏剧化呈现投资者维权转变 [12] 行业创新趋势 - 获奖作品突破传统说教模式 融合AI虚拟角色、经典IP改编、幽默短剧等多元形式 实现金融知识"破圈"传播 [3][12] - 技术应用方面 涵盖AI技术、虚拟主播、代码可视化等创新手段 提升内容科技感与互动性 [5][6][10] - 内容设计精准匹配不同受众需求 包括老年群体情感关怀、年轻人潮流语言、全龄段实用干货等 [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