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津冀协同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2025北京立法工作计划敲定
北京商报· 2025-04-27 23:36
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马福威介绍,2022年至2024年,北京市组织完成147部规章立法后评估,约占现行 有效规章数量的3/4,从执行成效、社会影响等角度,深入检视规章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办法》 立足解决评估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京津冀在制定规章方面的首次协同合作。 《办法》拓展了评估范围,将拟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拟进行重大修改、拟废止但有较大争议,以及与经 济社会发展或者公众利益密切相关且实施满5年的这四类规章纳入评估范围。 《北京城市副中心条例(草案)》今年将提请审议。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表示,"2025 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第二个十年的新起点,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将北京城市副中心立法列为 全市立法工作的年度重点任务,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和重要现实价值。" 北京商报讯(记者 张茜琦)养老服务条例、北京城市副中心条例等11项地方性法规草案和6项政府规章 将在今年拟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4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北京 市人民政府2025年立法工作计划。北京商报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北京市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共安排立法 项目29项,分为两类:一类是审议项目,有17项,包括 ...
京津冀自贸试验区230项“同事同标”事项助力三地协同发展
新华社· 2025-04-27 18:46
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 - 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建立政务服务通办联动机制,推出230项"同事同标"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减少企业群众办事跨区域奔波 [1] - 天津自贸试验区牵头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发布协同创新实践案例46个,推出协同发展报告、行动方案及外商投资指引等成果 [1] - 京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关物流协同服务平台上线,实现船舶信息、货物通关等数据实时共享与"通关+物流"一体化联动 [1] 产业协同合作 - 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与北京临空经济区在航空航天、医疗健康、汽车贸易领域搭建合作平台 [2] - 天津自贸试验区中心商务片区与河北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深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商贸物流等领域合作,推动产业链协同构建 [2] - 天津自贸试验区计划深化区域协同联动,打造区域开放典范与全产业链创新高地 [2]
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城市
泽平宏观· 2024-12-18 22:24
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2023核心观点 - 城市竞争体现为国家间竞争的核心,中国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格局深刻变化[2] - 基于"人随产业走、产业决定城市兴衰"逻辑,对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发展潜力进行客观排名[2] -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南京、苏州、武汉、重庆位居前十[2] - 南京超越苏州升至第七,反映高技术投入和人才引进成效[2] 北京: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 - 集政治中心、创新中心、金融中心、国际交流中心、文化中心等优势于一身[4] - 2022年GDP超4.1万亿全国第二,三产比重达83.9%全国最高[7] - 金融业增加值占GDP近20%,科研实力全球第三[7] - 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超50%[7] - 严控人口规模影响城市活力,但推动"多中心"发展格局形成[9] 上海:全球化大上海 - 已基本建成国际经济中心,2022年GDP4.5万亿全国第一[12] - 汽车、电子、金融为三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29.6%[12] - 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2933万亿,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第三[12] - 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4730万标准箱连续13年全球第一[12] - 结构性放宽落户条件引进高学历人才缓解老龄化问题[13] 深圳:创新活力之都 - 从1979年人均GDP为香港1/11到2018年GDP超香港[19] - 2022年GDP3.2万亿全国第三,近十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超60万全国之首[19] - 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41%,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3万家[20] - 面临发展空间不足和基础研究支撑缺乏等挑战[20] 广州:省制造业中坚力量 - GDP由1978年全国第八升至2015年全国第三后被深圳超越[23] - 2022年汽车产量310万辆占全国11%连续4年全国首位[23] - 金融业增加值占GDP9.2%低于北上深,R&D经费支出占比3.1%[26] 杭州:民营经济大本营 - 近五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长三角第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27.1%[28] - 民营经济占GDP比重61%,42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8] - A+H股上市公司215家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上深[28] 成都:新一线龙头 - 2022年GDP超2万亿占四川省36.7%,连续8年新一线城市第一[32] - 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1.2万亿,中西部金融机构资源最齐全[32] - 与重庆形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规模1.68万亿占全国近11%[32] 南京:创新名城 - 2022年人均GDP17.9万元十大城市第五[37] - 汽车、钢铁、电子、石化为四大支柱产业[37] - 近十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13.3万江苏省第二[37] 苏州:最强地级市 - 2022年GDP近2.4万亿全国第六地级市之首[41]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万亿全国第二,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占29.6%[41] - 教育医疗资源不足,仅1所211院校[44] 武汉:中部崛起支点 - 2022年人均GDP近14万元中部首位,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16.3%[46] - 汽车产量占全省71%,高新技术企业超1.2万家[46] - 民营经济占比41%低于主要城市,A+H股上市公司76家[49] 重庆:西南双核之一 - 大重庆GDP2.9万亿全国第五,主城都市区人均GDP10.5万元[50] - 笔电产量7411万台连续9年全球第一,汽车产量209.2万辆[52] - R&D经费支出占GDP2.4%低于主要城市[52]
北方经济强势反击,信号灯出现!
商业洞察· 2024-10-31 17:03
以下文章来源于米宅 ,作者东艺 米宅 . 专注于房产和财经领域的行业分析、城市发展、产业前沿、一线调研等,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和米宅一 起,保卫资产,穿越周期! 作者:东艺 来源:米宅(ID:MizhaiPlus) 01 中国即将迎来第三个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的省份。 10月24日,山东省政新闻办举行了"经济"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24年前三季度山东省经济社会运行情 况。 前三季度山东生产总值为7198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这个数字,要好于全国0.8个百 分点。 山东在这么复杂的形式下,能够挑起大梁,实属不易。 毕竟,山东作为北方经济转型的信号灯,山东好不好,某种程度代表了北方经济的趋势。 青岛作为山东经济核心城市,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12399.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5.6%。其中表现亮眼的是第二产业增加值4142亿元,增长7.6%。 对比北方城市天津,作为老牌经济强市,在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天津的经济都是全国第二,天津 前三季度GDP总量为12673.87亿元,增速为4.7%,增速方面已经明显掉队,低于青岛。 山东一向紧跟政策风向,在国家非常关注"南北差距"的近几年,山东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