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津冀协同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从“睡城”到创新之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要素配置试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3:17
高校与教育设施建设 -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正式投用 迎来6000余名研究生新生 [1] - 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进入装饰装修阶段 近零能耗千人报告厅预计本月底外立面亮相 [7] - 北京服装学院通州校区和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新院区即将投用 后者预计明年9月投入使用并新增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和老年护理专业 [2][20] 产业与经济发展 - 金融业增加值占通州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连续三年保持10%左右 2024年引进阳光数智等23个金融及关联项目 [8] - 小米汽车和中芯京城带动汽车制造和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增长 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居北京市首位 [8] - 新能源汽车与交通设备产业成为通州区最大细分工业产业 数字经济规上核心产业收入超600亿元且增速居全市前列 [8]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 北京城市副中心被列为全国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之一 聚焦生命健康、人工智能、自主可信计算和信息安全等新业态新领域 [4][10] - 研究探索建立国有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 对用于研发投入的国有资本免于增值保值考核并完善容错免责机制 [4][12] - 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开放合作 加快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建设 [17] 人才与国际化发展 - 拓宽境外职业资格认可范围 探索纳入科技和建筑等领域更多境外职业资格 [14] - 《北京市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2025年版)》发布 认可的国际职业资格由149项增至163项 [15] - 支持建设国际化技术转移平台 吸引国际一流技术转移机构落地 [13] 区域协同与养老服务 - 以养老为重点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 与河北燕郊协同发展养老社区(约8000套居所和16000张床位) [19] - 京津冀三地共建医联体115个 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1300多家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基本全覆盖 [19] - 完成全国首单住宅类不动产信托财产转移登记 以房产为媒介实现养老规划和财富传承需求 [20] 基础设施与投资 - "十四五"期间北京城市副中心每年保持千亿投资强度 推动技术、土地、人力资源、数据和资本等要素集聚 [3] - 华夏银行总部、北投集团总部和同仁堂集团总部等国企总部入驻副中心 [5]
天津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发展提速 “一核多点”产业格局显现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21:27
京津产业新城发展成果 - 京津产业新城在"十四五"期间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 [1] - 构建"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全域联动"空间布局 一核为科创先导区 多点包括武清开发区等七个产业功能区 [3] - 2025年1-7月"一核多点"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37亿元 同比增长15.74% [3] - 规上工业总产值605.77亿元 增长9.83% 限上批零业销售额881.75亿元 增长18.17% [3] - 2024年以来累计落地项目1849个 其中北京项目402个 [3] 产业合作与项目建设 - 加强与北京经开区及高校院所合作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3] - 拓展北京产业链合作 加快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建设 [3] - 新引进汽车配套企业5家 落地重点项目12个 [3] - 精准医疗科技产业园起步区改造完成 推动16家医科大学项目入驻 [4] - 麦格纳 中泽九州项目竣工 特变电工 天大合成生物制造中心等项目稳步推进 [4] 科技创新与平台建设 - 打造"京津研发 武清转化"生态 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 [4] - 北京化工大学产学研基地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4] - 宗申数引网投入运营 吸引中技所等机构落户 [4] - 天津市算力交易中心启用 实现全市"通智超"算力资源对接 [4] - 上架数据集及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等6大类产品 提供普惠一站式服务 [4] 未来发展规划 - 深度融入京津冀科技协同产业协作 积极融入京津冀"六链五群"建设 [4] - 提速重点产业能级跃升 加快培育智能科技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4] - 推动产业链 创新链 人才链深度融合 实现产业新城更高质量发展 [4]
北京:拟融资总额超70亿元,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平原新城
中国青年报· 2025-09-17 11:23
项目投资与融资 - 北京市昌平区推出74个重点领域优质项目 涉及总投资5135亿元 融资需求708亿元 [1] - 现场签约金额达25亿元 包括京国瑞股权投资与松延动力 未来科学城产业基金与易加三维 昌平产业发展基金与中科先行医疗等合作 [2] - 安达生物药物开发 小鸟科技 华清钙钛矿光伏技术等企业进行融资推介 [2] 区域经济发展 - 昌平区作为"平原新城创投行"首站 "十四五"以来GDP年均增速62% 2023年上半年增速71%位居北京市前列 [1] - 平原新城涵盖顺义 大兴 亦庄 昌平 房山五区 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一环 [1] - 昌平区重点建设科技创新活力区和产教融合未来新城 聚焦生命谷 能源谷 沙河高教园等产业功能区 [1] 创新资源集聚 - 昌平区集聚88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210个工程技术中心 入驻41所高校 [2] - 清华南口国重基地等重大项目加速建设 集聚48万余名科研人员包括院士和海外高层次人才 [2] - 项目征集涵盖医药健康 先进制造 先进能源 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 [1]
“平原新城创投行”首站走进北京昌平 74个优质项目拟融资总额超7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7 09:09
活动概况 - 北京市"平原新城创投行"系列活动于2025年9月16日启动 首站为昌平区重点企业及项目融资推介会 [1] - 活动共推介74个优质项目 涉及总投资额513.5亿元 融资需求总额70.8亿元 [1][3] 产业领域分布 - 医药健康领域项目25个 总投资194.3亿元 融资需求32.6亿元 [3] - 先进制造领域项目13个 总投资111.7亿元 融资需求9.9亿元 [3] - 先进能源领域项目19个 总投资85.5亿元 融资需求13.2亿元 [3] - 未来产业领域项目17个 总投资122.0亿元 融资需求15.1亿元 [3] 区域战略定位 - 平原新城被定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的重要节点 承担连接中心城区与京津冀的枢纽功能 [3] - 经过多年建设 平原新城已具备良好发展基础 综合承载能力持续提升 [3] 政策支持体系 - 昌平区通过构建项目、资金、政策三位一体平台 以资本助力优质企业发展 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4] - 活动为企业提供研发、产业转化和应用推广所需的资金支持 引入金融资源促进产业发展 [4] 企业案例 - 参会企业松延动力专注于机器人开发 当前处于研发关键阶段 团队规模从10人扩展至170人 预计年底达300人 [6] - 企业获得资金、场地及人员等全方位政策支持 有效提升研发能力 [6] 后续计划 - "平原新城创投行"系列活动将陆续在顺义、大兴、房山、亦庄等区域展开 [6]
“平原新城创投行”走进昌平,74个项目总投资达513.5亿元
新京报· 2025-09-16 20:32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科创企业现场展示创新产品,金融机构面对面介绍投资情况,政府机构实时解读 支持政策,当政策、资金、产业汇聚一处、融合无间时,创新发展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25年9月 16日,由北京市发改委组织的平原新城创投行活动,首站走进北京市昌平区,举行了昌平区重点企业、 项目融资推介会。推介会共征集74个优质项目,涉及总投资513.5亿元,融资需求70.8亿元。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张德明介绍,平原新城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的"重要一环",发挥着内联中心城区、外携津冀的重要节点作用。2025年初,北京市出台了顺义、大 兴、亦庄、昌平、房山等五个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半年多来,各区聚焦产业发展、宜业宜 居、要素配置、机制保障,以年度政策、任务、项目清单的方式,有序推进方案落地实施。 此次创投行活动,是市、区聚焦企业发展关键难题,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实际问题的新举 措,通过组织知名投资机构、产业基金深入平原新城各区,开展精准融资对接,引聚金融资源,促进产 融结合。 昌平区位于北京北部,创新资源集聚,张德明介绍,"十四五"以来昌平GDP年均增速达6.2%,今 ...
“平原新城创投行”走进北京昌平 74个优质项目拟融资总额超70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9:35
张德明说,昌平创新资源集聚成势,城市活力持续释放,经济实力不断攀升,"十四五"以来昌平GDP年 均增速达6.2%,今年上半年更以7.1%的增速位居全市前列。昌平将聚焦科技教育融汇,重点建设科技 创新活力区、产教融合未来新城。不断提升先进能源、医药健康、先进智造主导产业发展能级,积极培 育未来产业新赛道,集中打造能源谷、生命谷、沙河高教园、清华国重基地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北大马 池口片区等重点产业功能区,加快提升宜业宜居水平。 北京市昌平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柳强致辞表示,昌平产业体系根基扎实,已构建 起"3+2+1"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先进能源、医药健康、先进制造3大千亿级主导产业持续领跑,合成生 物制造、机器人、6G等未来产业抢先布局;科技服务、科创金融2大现代服务业精准赋能;文旅农融合 产业特色凸显,第二、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34.3%、65.2%,形成要素齐备、链条完整 的产业生态。 活动现场,安达生物药物开发(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小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清锣钛矿光伏技术(北 京)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融资推介。 当天,北京京国瑞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 ...
平原新城创投行”首站“晒单” 4个项目签约、总投资2.5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9-16 19:34
昌平区经济发展与投资活动 - 昌平区在2025年北京市"平原新城创投行"首站活动中签约4个项目 总投资2.5亿元 覆盖机器人、医药健康、工业级3D打印等领域 [1] - 昌平区"十四五"以来GDP年均增速达6.2% 2024年上半年GDP增速达7.1% 位居北京市前列 [2] - 昌平区计划到2030年实现GDP较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 重点发展先进能源、医药健康、先进智造三大主导产业 [2] 平原新城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北京市将平原新城定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节点 明确内联中心城区、外携津冀的功能 [1] - 北京市已出台五个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通过"四项赋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五子"联动提升发展能级 [1] - 昌平区率先出台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聚焦科技教育融汇 建设科技创新活力区和产教融合未来新城 [2] 产业功能区与项目投资 - 昌平区集中打造能源谷、生命谷、沙河高教园、清华国重基地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北大马池口片区等重点产业功能区 [2] - "平原新城创投行"昌平站筹备中涉及74个优质项目 总投资513.5亿元 融资需求70.8亿元 [2] - 北京市发改委通过创投行活动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 推动"政策+资本+项目"深度融合 精准滴灌金融活水 [3] 区域发展优势与政策支持 - 昌平区拥有创新资源集聚优势 城市活力持续释放 被选为首站因其雄厚发展基础、强劲发展势头和敢为人先精神 [2] - 昌平区致力于提供一流营商环境 唱响"北京服务"品牌 为市场主体投资兴业做好服务保障 [3] - 活动正值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第二个十年和"十五五"规划关键期 旨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并推动产业升级 [3]
"平原新城创投行”首站“晒单” 4个项目签约、总投资2.5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9-16 19:27
昌平区经济发展与投资活动 - 昌平区在"平原新城创投行"首站活动中完成4个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达2.5亿元,覆盖机器人、医药健康、工业级3D打印等领域 [1] - 昌平区"十四五"期间GDP年均增速为6.2%,2023年上半年GDP增速达7.1%,位居北京市前列 [2] - 昌平区规划到2030年实现GDP较2020年翻一番,重点发展先进能源、医药健康、先进智造三大主导产业,并培育未来产业新赛道 [2] 平原新城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北京市将平原新城定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节点,明确内联中心城区、外携津冀的功能作用 [1] - 北京市已出台五个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通过"四项赋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以"五子"联动提升发展能级 [1] - 昌平区率先出台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重点建设科技创新活力区和产教融合未来新城 [2] 产业功能区与项目投资 - 昌平区集中打造能源谷、生命谷、沙河高教园、清华国重基地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北大马池口片区等重点产业功能区 [2] - "平原新城创投行"昌平站筹备阶段涉及74个优质项目,总投资规模513.5亿元,融资需求70.8亿元 [2] - 北京市发改委通过该活动搭建"政策+资本+项目"投融资对接平台,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支持平原新城产业发展 [3] 区域发展优势与政策支持 - 昌平区具备创新资源集聚、城市活力持续释放和经济实力不断攀升的特点,被选为首站基于其发展基础和发展势头 [2] - 昌平区致力于提供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唱响"北京服务"品牌,为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保障 [3] - 该活动旨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平原新城注入新发展动能,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3]
解读京津冀上市公司品牌价值:4年增长超万亿元,哪行涨得最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18:55
京津冀地区经济与品牌价值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5.7万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 [1] - 区域经济总量11年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 [1] - 2025年京津冀地区共有416家企业上榜总榜TOP3000 合计品牌价值99581.76亿元 [4] 区域内部品牌价值分布差异 - 北京329家上榜企业品牌价值93417.65亿元 占区域总量93.81% [4] - 天津上榜企业品牌价值3640.04亿元 [5] - 河北各市上榜企业品牌总价值均未破千亿元 其中保定最高为967.72亿元 [2][5] - 北京品牌价值近4年增长26107.6亿元 天津增长533.25亿元 河北多地出现负增长 [5] 头部企业品牌价值排名 - 前十名上榜企业均为北京上市公司 主要由央企和互联网企业构成 [2] - 中国移动品牌价值8455.38亿元位居地区第一 [2][3] - 京东集团5819.8亿元 工商银行4319.2亿元 建设银行3671.56亿元分列第二至第四位 [3] 行业品牌价值变化趋势 - 电信行业品牌价值4年增长10796.04亿元 主要受中国移动回归A股带动 [10][11] - 金融行业品牌价值24089.56亿元 4年增长5211.51亿元 [11] - 休闲行业品牌价值下降534.59亿元 上榜企业数量减少10家 [10][12] - 建筑行业品牌价值9763.48亿元 石油行业6268.46亿元 4年分别增长2330.24亿元和2780.45亿元 [11] 区域协同发展建议 - 鼓励京津头部企业将高附加值环节向河北延伸 [13] - 支持京津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创创新平台 [13] - 河北需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 [13] - 培育本土数字经济 优化营商环境 塑造区域品牌形象 [13]
天津宝坻:“十四五”获多项“国字号”荣誉 拓展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2:53
天津宝坻:"十四五"获多项"国字号"荣誉 拓展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 毛劲松表示,宝坻区将统筹推进"十四五"收官收尾和"十五五"谋篇布局,加快建设"开放宝地、创新高 地、水韵胜地、乐享福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天津做出贡献。(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万可义 中新网天津9月16日电 (薛淳月)15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 布会(宝坻区专场)。天津市宝坻区委书记毛劲松在会上介绍:"天津宝坻牵头成立京津冀新型电力系统 产学研用联盟、京津冀低空经济产业联盟,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还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 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区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 15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宝坻区专场。薛淳月 摄 据介绍,"十四五"以来,宝坻区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为载体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内科技型企业 数量较"十三五"末增长39%,智能装备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多项企业自主研发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动力电池产业跻身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九园工业园区获评国家级火炬产业基地。此外,区内 还建成国家现代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