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
搜索文档
奥地利养老改革面临制度攻坚战
经济日报· 2025-08-04 05:56
奥地利养老金危机现状 - 奥地利养老金支出占国家财政预算26.7%,年度支出达320亿欧元,预计2029年增至400亿欧元(占预算三分之一)[1] - 养老金支出增速快于GDP增长,债务比率长期超78%,养老金赤字成为财政可持续性核心风险[1] - "现收现付"制度因劳动力萎缩和退休人口增长失衡而面临系统性挑战,养老金平均领取年限因提前退休现象不断拉长[2] 人口结构恶化加剧危机 - 2025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0.2%,2040年将升至27%,生育率仅1.4%[2] - 法定退休年龄65岁但允许62岁提前退休,健康/岗位压力导致的"早退现象"普遍存在[2] 政府改革措施 - 延迟退休年龄:女性退休年龄2033年提高至65岁,延迟退休者可获最高15.3%养老金增幅奖励[3] - 移民政策:启动"蓝卡+"计划吸引工程/IT/医疗领域高技能移民,扩充社保缴费基数[3] - 结构性调整:通过税收减免和财政激励推动企业年金(第二支柱)和个人养老储蓄(第三支柱)发展,考虑对中小企业额外补贴[3] 改革实施难点 - 中低收入者可支配收入有限导致储蓄能力不足,金融知识普及度低制约养老金金融产品推广[4] - 政治极端化趋势下需平衡民意与改革阻力,养老金改革涉及社会价值重构[4]
300% 宏观杠杆率,未富先老魔咒已成真?
搜狐财经· 2025-08-02 16:21
宏观杠杆率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宏观杠杆率首次突破300%达到300.4%较一季度上升1.9个百分点[3] - 2020年一季度宏观杠杆率首次超过250%此后仅用9个季度快速突破300%增速显著加快[5] - 2025年二季度名义GDP增速降至3.9%创2023年以来新低分母端扩张乏力推高杠杆率[8] 老龄化对杠杆率的影响 - 2024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22.0%65周岁及以上占比15.6%老年抚养比22.8%[7] - 老龄化导致居民医疗养老支出增加推高家庭债务规模政府社保投入加大扩大财政缺口[7] - 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抑制资本积累和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压制潜在经济增速[7][8] 各部门杠杆率表现 - 政府部门杠杆率二季度上升2个百分点至65.3%上半年债券净融资7.66万亿元同比多增4.32万亿元[8] - 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微增0.3个百分点至174%产能过剩和债务周转效率下降制约去杠杆[8] - 居民部门杠杆率下降0.4个百分点至61.1%房贷收缩但消费贷因以旧换新政策有所增长[8] 国际比较 - 中国宏观杠杆率在BIS统计的40多国中排名第9非金融企业杠杆率174%显著高于发达经济体(86.6%)和新兴市场(94%)[11] - 政府杠杆率65.3%低于发达经济体平均(104.7%)但隐性债务或存在低估[11] - 居民杠杆率61.1%接近日本泡沫期峰值(68%)低于美国(69.2%)[11] 政策建议方向 - 提振名义GDP需降低税收和简化监管优化债务结构可通过国债置换隐性债务和企业兼并重组[14] - 金融资源向硬科技倾斜试点房贷利率动态调整机制探索消费贷证券化[14] - 提升居民素质扩大直接融资引入AI预测模型和国际债务重组机制[14]
【财经分析】高就业率难转化为经济增长 意大利就业市场现结构性失衡
新华财经· 2025-07-31 16:16
就业市场表现 - 意大利5月就业率上升至62.9%,创2004年现行就业数据系统实施以来最高水平 [1] - 青年就业率严重失衡,2023年15至29岁青年就业率仅34.7%,远低于欧盟平均水平49.7% [2] - 劳动者平均年龄从2019年42岁升至2024年44.2岁,反映老龄化加剧 [2] 人口结构变化 - 总人口预计从当前5900万降至2050年5470万,2080年进一步降至4580万 [2] -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从当前24.3%升至2050年34.6%,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63.5%降至54.3% [2] - 经合组织预测2023-2060年意大利劳动年龄人口减少34%,远超经合组织国家8%的平均降幅 [4] 经济影响评估 - 欧盟委员会将意大利2025年GDP增长预期从1%下调至0.7%,2026年从1.2%降至0.9% [1] - 若劳动生产率维持2006-2019年每年下降0.31%的趋势,人均GDP将以每年0.67%速度下降 [4] - 养老金支出占GDP比重达15.5%(2022年),高于欧盟平均水平12.2%,预计2030年增至15.7% [4] 企业结构与薪酬问题 - 青年年工资平均15616欧元(2022年),显著低于全年龄段平均22839欧元收入 [3] - 中小企业结构缺乏规模创新,导致技能要求低、薪酬议价能力弱 [3] - 企业将培训成本转嫁员工,形成低收入高流动性的恶性循环 [3] 人才流失与政策建议 - 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大量出走海外,加剧劳动力老龄化压力 [3] - 需通过税收优惠、雇佣激励措施提升青年就业率及家庭购买力 [5] - 培养青年技能被认定为支撑长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5]
最高49.4岁!一图看懂人口大国谁最“老”
天天基金网· 2025-07-30 19:30
育儿补贴政策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从2025年1月1日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1] - 政策发布后引发广泛讨论,《人民日报》称此举是对降低养育负担的积极回应,体现国家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决心 [1] - 专家表示人口老龄化是全球趋势,原因包括出生率下降、寿命延长等,需要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应对 [1] 全球老龄化现状 - 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从2000年6.8%升至2040年14.3%,2050年达16.3%,本世纪下半叶后期可能达21% [2] - 日本老龄化最严重,年龄中位数达49.4岁,德国45.3岁、泰国40.1岁分列二三位 [2] - 中国年龄中位数为39.6岁,在全球前20人口大国中排名第五 [2]
育儿补贴落地,影响与期待?
2025-07-30 10:32
行业与公司 * 行业:全球人口发展、生育政策、老龄化问题 * 公司:无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全球生育率现状**:全球处于低生育率、低死亡率和低人口增长率的后工业化时期,欧美和部分东亚地区生育率持续下降[2] * **低生育率警戒线**:总和生育率1.5是敏感警戒线,可能触发自我强化机制,导致人口结构恶化[3] * **东亚及东南亚人口趋势**:未来几十年将快速人口下滑,面临严重老龄化问题[4][5] * **中国老龄化现状**:处于中度老龄化,2015年后老龄化加速,未来可能进一步恶化[6] * **OECD国家政策效果**:现金福利、育儿假期和托育服务等政策有效提升生育率,瑞典、日本、韩国经验显著[7][8] * 瑞典:补贴+父亲专属90天假期,总和生育率修复至2.2[8] * 日本:保教服务+儿童补贴,2005-2012年生育率持续修复[8] * 韩国:现金补贴占GDP 0.3%,2025年生育率反弹[9] * **中国低生育率原因**:晚婚晚育、经济压力、农民工群体生育意愿受抑制[11] * **中国鼓励生育政策**: * 地方政策:呼和浩特一孩补贴1万元,二孩每年1万至5岁,三孩每年1万至10岁[12] * 全国政策:2025年起三岁以下婴幼儿每月300元补贴[12] * **经济影响**:全国婴幼儿补贴约1,200亿元,地方补贴或达1,000-4,000亿元,预计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2个百分点[13] * **系统性政策**:教育免费化、友好型岗位、延长产假等,与现金补贴互补[14][15] 其他重要内容 * **中国生育率变化**:2016年后迅速回落,韩国2025年因现金补贴反弹[10] * **政策建议**:中国需借鉴OECD综合政策,确保力度足够大(如韩国GDP 0.3%的现金补贴)[9] * **行业受益**:中西部地区及母婴医疗保健行业受政策积极影响更显著[13]
东莞户籍老年人口超40万,这个镇老龄化程度最高
南方都市报· 2025-07-28 12:24
人口老龄化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东莞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41.6088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12.73% [1] - 老龄化程度最高的镇街为道滘镇(19.56%)、中堂镇(19.48%)、石龙镇(18.85%) [1][3] - 26个镇街老年人口占比超10%,滨海湾(0.63%)、松山湖(1.75%)、长安镇(7.13%)为最低三镇 [4] - 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前四:莞城街道(4.0006万人)、虎门镇(2.9179万人)、厚街镇(2.2558万人)、东城街道(2.0636万人) [4] 老龄事业保障体系 - 2024年东莞60岁及以上老年人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36.3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4.11万人 [7] - 70岁及以上高龄补贴覆盖19.9万人(占老年人口47.8%),发放标准70-79岁100元/月、100岁以上550元/月 [7] - 地方财政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3.844399亿元,含高龄补贴2.787571亿元、居家养老服务1.01196亿元 [8][11] 养老服务设施与模式 - 建成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2个、居家养老服务站531个,提供日托床位263张 [7] - "长者饭堂"56个,采用自建自营、社会化配送等多元化服务模式 [9][11] - 养老机构47个(公办31个、民办16个),总床位5493张(公办护理型2793张、民办护理型1750张) [11] 专项服务数据 - 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资助对象超1.5万人,服务订单237.5746万张 [7] - 完成777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7] - 安宁疗护服务覆盖26家医疗机构,床位339张,服务1.3万人次 [11] - 办理涉老法律援助案件146件,遗嘱公证402件,司法救助36人(金额183.01万元) [11]
实地探访“保姆机器人”正精准适配不同生活场景 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央视网· 2025-07-28 09:54
行业概况 - 保姆机器人行业作为新兴产业,强调对家庭成员日常生活照料的综合承担,区别于单一功能的家用机器人或任务导向的工业服务机器人 [1] - 当前产品按功能划分为护理辅助型、健康监测型、日常服务型和社交陪伴型四大类别 [1] - 按应用场景分为家庭型、机构型和社区型三类 [1] 市场前景 -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年末达3.1亿,占总人口22%,预计2035年将突破4亿,占比超30%,这将激发保姆机器人在家庭照护中的需求 [5] - 尽管面临成本、性能和应用普及方面的挑战,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居家照护和生活辅助的刚性需求持续增长,市场空间广阔 [3] 技术发展 - 保姆机器人规模化进入家庭需要具备"看得清""反应快""做得稳"三大核心能力 [12] - 行业涵盖高端制造、传感器、芯片、算法、控制系统、操作系统、内容服务等多个关键环节,有望形成完整的高质量产业生态 [14] 产品创新 - "光子"通用人形机器人具备倒咖啡、斟茶、制作沙拉、收拾打扫、熨烫衣服等功能,灵活度和体态控制技术国内领先,已打造23个真实应用场景 [6] - 河北工业大学研发的机器人采用"高负载耦合式驱动关节"技术,能安全搬运人体,集成触觉传感器和视觉系统,可实时感知交互力并规划安全运动轨迹 [8] - 苏州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具备多场景适应能力,可胜任服务场所、教育领域工作,也能通过远程操控进入危险环境执行任务 [10]
长护险最新覆盖面出炉,扩容保障网还有几道坎
北京商报· 2025-07-24 20:36
长护险制度发展现状 - 长护险试点地区已形成基本制度框架,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制度综合效应逐步显现 [1] - 长护险参保群众近1.9亿人,累计筹集资金过千亿元,支出超过850亿元 [1][4] - 试点范围从2016年15个城市扩展至2020年49个城市,国家医保局将持续扩大范围 [4] - 长护险已惠及超200万失能群众,减轻家庭负担超500亿元 [5] 长护险制度意义 - 有效缓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社会痛点 [3] - 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第六险" [3] - 主要目的是减轻失能人员长期护理的后顾之忧,降低家庭照料负担 [4] - 在服务老龄化大局方面具有重要民生价值 [5] 老龄化背景与需求 - 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 [6] - 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6% [6] - 我国失能失智老人已超4500万人,平均每6位老年人中就有1位需要长期照护 [6] 面临挑战 - 服务供给与专业能力不足,护理人员数量和机构规模增长仍不能满足需求 [7][8] - 筹资机制不完善,下乡难,护理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7][8] - 公众认知不足,评估标准不统一 [7][8] - 试点地区政策差异可能阻碍全国统筹 [8] - 长期千亿级资金支出需建立更科学的精算模型和动态筹资机制 [8] 发展建议 - 加速培育专业护理队伍,扩大职业培训规模并完善薪酬激励 [9] - 推动数据共享与精算创新,建立全国失能数据库 [9] - 强化顶层设计,统一保障范围与评估标准 [9] - 探索财政、个人、企业责任共担的多元化筹资模式 [9] - 引导保险机构开发补充性商业护理产品,形成多层次保障体系 [9]
适老化避暑应该成为社会服务优先项
北京青年报· 2025-07-24 09:02
老龄化社会避暑需求 - 老年群体在商场、地铁站、银行营业厅、便利店等公共场所聚集避暑现象日益普遍,反映出城市"适老化"避暑系统的缺失 [1] - 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导致体温调节能力下降,慢性病患者患热射病风险成倍增加,但体感温度迟钝且因节省电费不愿长时间使用空调 [1] - 商业空间虽提供空调环境,但存在"嫌老"现象,社区服务未将防暑纳入日常巡访,公共预警信息未覆盖智能手机普及率低的老年群体 [1] 适老化避暑解决方案 - 政府需整合社区活动中心等资源设立"避暑驿站",配备血压计等医疗物资,基层单位应建立独居老人动态档案库并通过智能水电表监测异常 [2] - 医疗机构需制定高温应急预案,家庭医生团队需在热浪期间每日巡诊重点人群并将防暑纳入慢性病管理 [2] - 公共空间改造需纳入适老化标准,如商场配备软质座椅、银行设老年专属纳凉区,鼓励商户延长空调开放时间并组织志愿者开展"敲门送凉"行动 [2] 行业升级方向 - 当前适老化产品覆盖助行、助浴、助餐等大类,但避暑需求未被纳入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核心议程 [2] - 气候变暖背景下需将"适老化"避暑提升为社会服务优先事项,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2]
中国的老年病时代,已经来了
虎嗅APP· 2025-07-22 17:50
人口老龄化现状 -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从2019年的2.54亿增长至2024年的3亿,占比达22%,年均增长率3.7%,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3] - 预计2040年60岁以上人口达4.02亿,占总人口比例升至1/3 [3] - 2021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4.2%,仅用21年实现翻番,发达国家平均需50年 [9] - 2050年预测65岁以上人口达3.95亿(相当于美国现人口1.2倍),80岁以上高龄老人超1.35亿(超过日本现人口总数) [9] 老年病流行病学特征 - 75%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城市老年人平均患2.3种慢性病 [6]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019年达1700万,占全球25.5%;骨质疏松患者近1亿;帕金森病患者超300万 [12][23] - 心血管疾病占城乡居民死因首位:农村48.98%、城市47.35% [14][16] -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呈指数增长,2020-2022年监测覆盖31省26万余人显示老年群体风险突出 [17] 老年病临床与防治挑战 - 老年病呈现多系统受累、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等特点,诊疗难度大 [10][11] - 基层医疗机构专科设备配置率不足:县医院基本标准达标率69.7%,推荐标准仅54.65% [29] - 老年医学科医生5.9万,与3亿老年人比例失衡 [29] - 农村地区疾病检出率低,骨质疏松误诊率高,数字化医疗使用障碍显著 [29][34][36] 健康体系建设方向 - 需构建"预防-诊疗-康复"一体化防治体系,优化城乡医疗资源配置 [26][37] - 家庭仍是护理主体,但社区和基层机构作用日益凸显 [37] - 老年友好型社会需解决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用药依从性及数字鸿沟等问题 [3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