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务重组
icon
搜索文档
苏宁拟支付2.2亿元与家乐福达成债务和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07:56
苏宁与家乐福股权纠纷和解 - 苏宁国际以2.2亿元一次性解决剩余16.67%股权收购尾款、知识产权欠费及多项仲裁索赔,实现100%控股家乐福中国 [1] - 和解后苏宁甩掉逾13亿元潜在债务包袱,获得11亿元债务重组收益 [1] - 家乐福2024财年净利润7.9亿欧元同比下降18%,继续在中国消耗诉讼资源不划算 [1] 并购历史与纠纷升级 - 2019年苏宁以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权,2022年持股比例升至83.33% [3] - 剩余16.67%股权交易款因经营恶化和资金紧张未能支付,累积高额利息 [3] - 家乐福在香港、巴黎等地提起仲裁索赔超10亿元,并终止苏宁使用品牌商标许可 [3] - 家乐福中国拖欠商标使用费被索赔736.87万欧元,旗下公司遭冻结5亿元资产 [4] 资产处置与经营困境 - 苏宁以4元"白菜价"出售四家资不抵债的家乐福子公司,合计净资产-13.63亿元 [5] - 交易预计增加ST易购归母净利润约5.72亿元 [5] - 家乐福中国门店数量从数百家缩减至个位数 [7] - 传统大卖场客流下滑、亏损扩大,转型会员店、社区店收效有限 [8][9] 品牌切割与未来展望 - 和解后家乐福中国全面停止使用"Carrefour"品牌及相关知识产权 [7] - 苏宁表示将聚焦家电3C核心业务,通过资产盘活、债务重组化解流动性压力 [9] - 业内人士分析家乐福门店网络仍具价值,可能改造为苏宁自有零售品牌 [9]
核心资产将被司法拍卖 皇庭国际或触发 财务类强制退市风险警示
搜狐财经· 2025-08-13 01:09
核心资产拍卖 - 深圳皇庭广场账面价值57.5亿元,占公司总资产的71.57%,2024年营收3.7亿元占总营收的56.03% [1][2] - 该资产将于2025年9月司法拍卖,起拍价30.53亿元,评估价43.6亿元,较账面价值折价约47% [1][3] - 拍卖缘于2016年抵押融资逾期,子公司融发投资欠中信信托27.5亿元本息未偿还 [2] 财务困境与债务危机 - 公司连续五年亏损(2020-2024年),累计归母净利润亏损44.47亿元,2024年亏损收窄至6.4亿元 [1][4] - 2025年上半年预亏1.4亿至2亿元,财务费用达2.94亿元,短期负债40.13亿元,资产负债率97.12% [4][5] - 2022年两次挂牌转让融发投资100%股权未果,挂牌价从74.93亿元降至56.2亿元 [2] 业务经营恶化 - 房地产主业持续萎缩:2024年商业运营收入3.5亿元(同比-1.95%),物业管理收入2.3亿元(同比-21.43%) [4] - 转型半导体失败:收购意发功率27.81%股权产生商誉2.11亿元,2023-2024年计提减值1.54亿元,标的公司三年累计收入不足3.5亿元且毛亏损2523万元 [5] - 现金流枯竭:账面现金仅9193万元,2024年筹资现金流净额-4.49亿元(同比-128%) [5] 潜在影响 - 若拍卖成交将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可能触发财务类强制退市风险警示 [1][2] - 公司正与债权人协商债务和解方案,存在法院撤销拍卖的可能性 [3]
欠花旗国际23.9亿港元,这家知名房企被下令清盘!去年巨亏89亿港元,负债609亿港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21:09
清盘事件 - 公司于2024年8月11日被香港高等法院下令清盘 [1] - 清盘申请由花旗国际于2025年1月27日提出 涉及2024年4月到期的3.06亿美元(约23.9亿港元)美元债违约 [1] - 债务重组谈判失败导致清盘 此前5月19日法庭聆讯已押后至8月11日 [1] 财务恶化状况 - 2024财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89.86亿港元 为上市以来首次大额亏损 [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4114万港元 无法覆盖157.42亿港元违约借款 [2] - 总资产875.51亿港元 总负债609.44亿港元 有息债务302.2亿港元 [2] - 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28.48亿港元 即期有息债务达182.41亿港元 [2] - 融资成本高达15.23亿港元 严重侵蚀利润 [3] 审计与持续经营风险 - 安永审计师对财报"无法表示意见" 认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疑问 [4] 股权结构变化 - 2020年引入深圳国资背景特区建发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 [5] - 2022年5月特区建发以19.095亿港元认购33.5亿股新股 获29.28%股权成为单一最大股东 [6] - 特区建发后续通过"维好协议"协助完成五笔美元债展期 并以50亿元收购西安华南城69.35%股权 [6][7] 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0.107港元/股 市值约12.2亿港元 [7] - 特区建发当初19.095亿港元投资额已高于公司当前总市值 [7]
港交所重磅出手,负债高达2.39万亿元的中国恒大遭退市!许家印曾拒绝披露个人资产,已为儿子设立23亿美元信托,并与丁玉梅技术性离婚
金融界· 2025-08-12 20:50
港交所退市决定 - 联交所于2025年8月8日通知中国恒大取消上市地位 因公司未满足任何复牌指引且股份未在2025年7月28日前恢复买卖 [1] - 中国恒大上市地位将于2025年8月22日结束 并于8月25日上午9时正式取消 [1] - 公司自2024年1月29日停牌 已接近联交所规定的18个月摘牌期限 当前股价0.163港元/股 总市值21.5亿港元 [1] 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 中国恒大总负债达2.39万亿元 处于资不抵债状态 [1] - 2009年至2021年6月 恒大集团累计净利润1733.88亿元 但分红总额接近700亿元 [7] - 许家印自2011年起通过分红套现499.81亿元 即便2020年债务危机显现仍持续分红 [7] 实际控制人资产处置 - 许家印与丁玉梅于2022年技术性离婚 丁玉梅被列为独立第三方 [2] - 427亿元资产转移至丁玉梅名下 另设立23亿美元海外家族信托 [3] - 清盘人向丁玉梅等七名被告追讨60亿美元分红和薪酬 [6] - 法庭冻结丁玉梅约600亿港元资产(含500亿金融资产及100亿不动产) [6] - 许家印拒绝披露个人资产细节 包括空客A319/A330、湾流G450私人飞机、游艇及劳斯莱斯等被冻结资产 [6][7] 管理层动态 - 许家印于2023年9月28日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 [3] - 次子许腾鹤(曾任职恒大珠三角公司董事长)与许家印同期被控制 [4] - 前首席执行官夏海钧2022年中旬被相关部门控制 [3] - 丁玉梅及长子许智健(拥有加拿大永居权)尚未被控制 [4]
2.2亿元“一口价”后,苏宁、家乐福纠纷落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0:36
股权交易与和解协议 - 苏宁国际以2.2亿元一次性解决剩余16.67%股权收购尾款、知识产权欠费及多项仲裁索赔 实现100%控股家乐福中国 [1] - 和解协议豁免全部剩余股权款、知识产权费及利息 家乐福方全面撤诉并终止所有在审仲裁程序 [4] - 家乐福中国须一个月内全面停止使用"Carrefour"及相关知识产权 门店同步更换门头与标识 [4] 交易背景与历史 - 2019年苏宁国际以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权 约定两年后对剩余20%股权行使期权 [2] - 2022年4月苏宁国际支付2.04亿元后持股比例升至83.33% [2] - 家乐福集团2023年向香港法院提起仲裁索赔超10亿元 并终止苏宁使用品牌商标许可 [2] 财务影响与资产处置 - 和解使苏宁甩掉逾13亿元潜在债务包袱 获得账面超过11亿元债务重组收益 [1] - 2023年6月以4元对价出售四家资不抵债的家乐福子公司 预计增加归母净利润约5.72亿元 [3] - 四家子公司净资产分别为-1.46亿元、-4.32亿元、-9220万元、-6.93亿元 沈阳家乐福去年亏损2163.8万元 [3] 经营状况与市场表现 - 家乐福中国被收购时拥有210家大型综合超市和24家便利店 2018年营业收入近300亿元 [2] - 家乐福集团2024财年净利润7.9亿欧元同比下降18% [1] - 6年间家乐福国内门店数量从数百家缩减至个位数 [4] 行业分析与转型挑战 - 传统大卖场业态面临客流下滑和亏损扩大困境 家乐福试水会员店、社区店等业态收效有限 [5] - 外资零售企业面临本土化难题 供应商货款和消费者购物卡纠纷导致品牌价值大幅缩水 [4][5] - 家乐福中国现有门店网络和物业资源仍具价值 可能被改造为自有零售品牌换取现金流 [6] 公司战略方向 - 苏宁将继续聚焦家电3C核心业务 通过资产盘活、债务重组等手段化解流动性压力 [5] - 公司采取轻资产运营方式 持续精简非核心资产以化解债务负担 [3][6]
恒大突发,8月25日退市!
证券时报· 2025-08-12 20:13
8月12日,中国恒大发布公告,2025年8月8日公司收到联交所发出的信函,基于公司未能满足联交所对 其施加的复牌指引中的任何要求,且股份一直暂停买卖并未于2025年7月28日之前恢复买卖,联交所上 市委员会根据相关规则,已决定取消公司的上市地位。公司股份上市的最后一天为2025年8月22日,并 将于2025年8月25日上午9时起取消股份上市地位。 中国恒大将在8月25日从港交所退市。 公告称,在最后上市日期后,尽管股份的股票仍然有效,但股份将不会在联交所上市及不可于联交所买 卖。此后,公司将不再受上市规则规管。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显示,公司股票将继续停牌,直至取消上市地位。 中国恒大称,公司无意就上市委员会作出取消上市地位的决定申请复核。对于清盘进展情况,在中国恒 大取消上市地位前,清盘人拟向公司的持有者提供一份报告,概述公司在2024年1月29日至2025年7月31 日期间的清盘进度。 去年3月,中国恒大披露的公告显示,公司在当时已收到联交所信函,介绍了有关恢复买卖公司股份的 复牌指引。此前,因被香港法院作出清盘令,中国恒大股票已经自2024年1月29日起暂停交易。有分析 人士表示,在香港股票市场,长时间停 ...
恒大突发,8月25日退市!
证券时报· 2025-08-12 20:10
中国恒大退市公告 - 中国恒大将于2025年8月25日从港交所退市 因未能满足联交所复牌指引要求且股份持续停牌 联交所决定取消其上市地位 [1] - 公司股票最后上市日期为2025年8月22日 退市后股份虽有效但不可在联交所交易 且不再受上市规则约束 [1][3] - 公司明确表示不申请复核退市决定 清盘人将在退市前向持有者提交2024年1月29日至2025年7月31日的清盘进度报告 [4] 清盘与复牌进展 - 香港高等法院于2024年1月29日颁布清盘令 委任安迈顾问的杜艾迪和黄咏诗为清盘人 负责资产保全及债权人价值返还 [5] - 清盘人呼吁知情人士提供资料以加速调查 但公司流动性有限且缺乏新投资 尚未找到满足复牌指引的重组方案 [5] - 根据上市规则 连续18个月停牌的股票可能被除牌 恒大因自2024年1月29日起停牌且未达复牌条件面临退市 [4] 债务与司法风险 - 恒大地产集团新增6条被执行信息 执行标的合计27 1亿元 涉及票据及合同纠纷案件 [6] - 公司现存59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 被执行总金额超592亿元 另有限消令、失信记录及终本案件等风险信息 [6]
核心资产将被司法拍卖,皇庭国际或触发财务类强制退市风险警示
第一财经· 2025-08-12 18:25
核心资产拍卖 - 深圳皇庭广场将于2025年9月以30.53亿元起拍价被司法拍卖 该资产账面价值57.5亿元占公司总资产71.57% [1][2] - 该资产2024年营收3.7亿元占公司总营收56.03% 拍卖可能触发重大资产重组及退市风险警示 [1][2] - 拍卖源于2016年抵押融资30亿元 截至2021年仍有27.5亿元本息逾期导致司法查封 [2] 债务重组进展 - 2022年两次挂牌转让子公司融发投资100%股权 价格从74.93亿元降至56.2亿元均未成交 [2] - 2022年11月与丰翰益港签署债权置换股权框架协议 但截至2024年7月仍未达成一致 [3] - 债权人现以7折价格拍卖抵押资产 评估价43.6亿元对应起拍价30.5亿元 [3] 财务恶化状况 - 近5年累计亏损超44亿元 2020-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2亿、-11.57亿、-12.31亿、-11.27亿、-6.4亿元 [1][4] - 2025年上半年预亏1.4-2亿元 主要因诉讼导致融资成本上升 财务费用达2.94亿元 [4]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账面现金仅9193万元 短期债务40.13亿元 资产负债率97.12% [6] 主营业务萎缩 - 2024年商业运营收入3.5亿元同比降1.95% 物业管理收入2.3亿元同比降21.43% [4] - 筹资活动现金净额2024年为-4.49亿元 同比下滑128% 融资能力枯竭 [6] 半导体转型失败 - 2022年收购意发功率27.81%股权形成商誉2.11亿元 2023-2024年计提商誉减值1.54亿元 [4] - 意发功率2023-2024年毛利润分别为-1538.5万元和-984.7万元 累计亏损2523万元 [5] - 意发功率收入从2022年1.51亿元骤降至2024年7267万元 三年累计收入不足3.5亿元 [5]
华南城将被清盘!第三大股东腾讯23亿投资打水漂
新浪财经· 2025-08-12 16:10
公司财务状况与清盘事件 - 公司被高等法院下令清盘并停牌 成为继恒大后又一家被清盘的大型房企 [1] - 账面现金仅3743.1万元人民币 短期有息负债高达165.96亿元人民币 现金覆盖率极低 [1][2] - 总市值约12亿元人民币 远低于554.47亿元人民币的总负债 资不抵债程度严重 [1][2] - 2024年净亏损89.76亿港元 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28.48亿港元 [2] - 157.42亿港元有息负债发生本金或利息违约 另触发3.75亿港元交叉违约借款 [2] 债务违约与重组过程 - 花旗国际因3.06亿美元到期美元债于2024年1月提出清盘呈请 [2] - 债务压力自2022年开始暴露 曾对境外美元债进行多次展期 [2] - 2024年出现正式违约后启动债务重组 但未能提出完整境外债务重组方案 [2] - 安永对2024年报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结论 质疑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2] 股东投资与损失 - 腾讯通过THL H Limited持有公司8.35%股份 为第三大股东 [1][3] - 腾讯2014年分两次以总价23.225亿港元认购新股 平均持股成本约2.544港元/股 [3] - 清盘偿还顺序中股东权益处于末位 巨额负债可能导致股东投资血本无归 [3][4] 业务模式与转型失败 - 公司以综合商贸物流中心模式起家 通过工业仓储用地开发商铺及配套住宅销售获利 [5] - 2012年开始布局电商产业园 2014年引入腾讯谋求转型 [5] - 原计划在电子商务、品牌特卖、O2O零售、支付及仓储物流等领域展开合作 [5] - 电商竞争转向供应链优势后 批发零售模式面临商户流失和店铺空置挑战 [6] - 最终重新回归开发业务 但转型未能成功 [6] 行业背景与投资环境 - 腾讯2014年产业基金规模约50亿元 全年参与超30起投资包括滴滴、京东等知名案例 [5] - 公司被投资时正值电商行业快速发展期 阿里巴巴与京东相继赴美上市 [5]
皇庭国际或触发强制退市风险警示!
证券时报· 2025-08-12 08:20
核心资产司法拍卖 - 公司全资子公司融发投资名下核心资产深圳皇庭广场将于2025年9月9日至10日被司法拍卖 起拍价30.53亿元 [2][3] - 该资产截至2024年末账面价值57.5亿元 占公司总资产71.57% 2024年实现收入3.69亿元 占公司总营收56.03% [3] - 若拍卖成交将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对公司资产、负债及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可能触发财务类强制退市风险警示 [3] 债务违约背景 - 融发投资2016年向中信信托借款30亿元 以深圳皇庭广场及土地使用权提供抵押担保 借款期限至2021年3月30日 [5] - 因政策调整导致贷款无法续期 融发投资未履行还款义务被提起诉讼 2024年3月收到法院执行通知书 [5] - 2024年4月经法院协调 每月从融发投资账户划扣款项用于部分还款及维持经营 2024年7月债权转让至光曜夏岚投资公司 [5][6] 债务重组进展 - 公司2022年2月起在深圳联交所挂牌转让融发投资不少于51%股权 两次意向征集未果 参考价从74.93亿元降至56.2亿元 [9] - 2022年11月与丰翰益港达成框架协议 拟通过有限合伙企业先清偿债务再债权置换股权 [9] - 目前因债务重组协调事项复杂 具体方案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丰翰益港已支付1000万元意向金 [10] 经营业绩表现 - 公司自2020年起连续5年亏损 2024年半年度预计亏损1.4亿至2亿元 [10] - 亏损主因系涉诉借款融资成本上升 上半年财务费用达2.94亿元 部分物业合同被动解除导致营收同比下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