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乡融合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安徽:推动城镇资源下沉 绘就城乡融合新画卷
中国发展网· 2025-06-04 17:15
城乡融合发展成效 - 2025年一季度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 0:1 [1] - 通过基础设施延伸 公共服务覆盖 优质要素流动三大举措促进城镇资源向乡村下沉 [1]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推进 建制村通公交比例达70% [2] - 建制村通双车道及以上公路比例超62 5% [2] - 快递服务建制村覆盖率达93 5% [2] - 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实现全覆盖 [2] 公共服务均等化 - 教育领域推行"强校+乡村校"模式 推进乡村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 [3] -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 建成122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和422个乡镇卫生院院前急救站点 [3] - 80%以上乡镇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标准 [3] - 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 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9% [3] 要素流动机制创新 - 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 对农业 林业等专业技术人才实行职称"定向评价 定向使用"政策 [4] - 涉农贷款余额达2 49万亿元 [4] - 建成覆盖行政村的科技服务体系 实现行政村服务全覆盖 [4] - 农业生产信息化率54 9%位居全国首位 [4]
杭州双案例入选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典型
杭州日报· 2025-06-04 11:03
国土空间规划创新案例 - 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与萧山区浦阳单元规划入选全省首批"141X"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典型案例,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本 [1] - 两份规划凝聚杭州创新智慧,差异化探索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杭州路径" [1] 塘栖镇规划亮点 - 定位"名镇名山名湖一体发展",通过"一带两轴、三区三园"布局串联大运河世界遗产、超山风景名胜区与丁山湖湿地形成生态文旅走廊 [1] - 转向存量空间优化发展模式:低效用地再开发引导产业集聚,土地综合整治实现"农田集中连片、村庄集约紧凑" [1] - 构建"15分钟公共生活圈"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居民步行一刻钟可享优质公共服务 [2] - 通过铁路、高速、航运网络一体化布局,向东对接城东智造走廊,向西联动城西科创走廊,架起区域协同发展桥梁 [2] 浦阳单元规划特色 - 以"诗画桃源、活力浦阳"为愿景,打造"产城人文景"深度融合的科创风情镇、桃源人居镇和共富示范镇 [3] - 突破行政边界限制,以镇域为单元编制规划,差异化布局城乡功能 [3] - 创新"农业+"复合用地模式为乡村新业态预留空间,规划实施后8个村庄获评省级和美乡村 [3] 规划实施成效与展望 - 仙家坞农事服务中心等重大项目落地,乡村振兴动能持续释放 [3] - 未来将完善"县级规划明分类、乡镇规划定边界、村庄规划落布局、乡村设计提品质"总体构架,深化全周期管理 [3]
【咸阳】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城乡颜值 绘就幸福底色
陕西日报· 2025-06-04 06:34
城镇化建设进展 - 咸阳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1.55%,连续两年增幅居全省地市第一 [2] - 三原县主城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5% [3] - 咸阳市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实现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 [1] 城市更新与景区改造 - 三原县以"一河一庙一书院"为牵引,投资2.98亿元实施城隍庙景区提档升级,包括庙前广场改造、博物馆及游客服务中心建设 [3] - 清河湿地公园城区段达5.4公里,改造后269米土路变为水泥路并建文化走廊 [3] - 城隍庙景区背街改造后吸引大量游客,提升居民居住环境 [3] 老旧小区改造 - 咸阳市秦都区恬梦园小区改造重点为屋面防水卷材铺贴,采用"举牌验收"制度确保质量 [4] - 咸阳市2023年改造323个老旧小区,投资1600万元加装电梯106部,重点改善楼宇主体屋面防水、室外雨污分流等 [6] - 恬梦园小区经20多天改造后焕然一新,包括道路、车位、楼面修缮 [5] 农村住房改善 - 三原县大程镇荆中村农房重建增加抗震柱,提升安全性和居住舒适度 [7][8] - 咸阳市完成危房改造1721户、农房抗震改造7243户,农村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8] - 农房改造从上报审核到入户排查共14个环节,全程跟踪指导确保质量达标 [8]
高质量建设共富市集促进农产品销售的建议
搜狐财经· 2025-06-03 14:15
乡村振兴与共富市集战略 - 核心观点是通过高标准市场平台建设打通农产品流通链条,直接提升农民收入并缩小城乡差距 [1] - 采用"四维赋能"(数字、品牌、制度、生态)构建新型市集体系,形成政府-市场-农民-科技协同机制 [1] - 预计到2027年可实现农村社区组织数量增长200%,特色文化产品SKU增加150%,居民参与率突破65% [11][12] 城乡要素流动重构 - "田头直供+社区直销"模式将流通环节从6-8个缩减至2-3个,浙江案例显示农户增收35%且城市生鲜价格降18% [3] - 整合闲置资源如贵州苗绣市集带动2000余名绣娘再就业,非遗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 [3] - 上海标准化市集网络承担37%社区保供任务,"平急两用"设计获世卫组织推荐 [6] 数字技术与运营创新 - 区块链溯源系统使消费者复购率提升至73%(传统渠道仅41%),北京试点降低食品安全投诉率62% [4] - 开发"信用脸谱"评价系统(12项指标),福建宁德案例使纠纷率下降67%,合作订单增长41% [10] - 建设农产品"数字身份证"系统,县域共享云仓参考美团优选模式,每县平均投入2800万元 [14] 文化价值激活 - 绍兴黄酒市集开发节气酿制体验课吸引28%年轻消费者,昆明"篆新模式"游客消费占比达45% [7] - 云南大理扎染市集产品溢价达80%,四川郫县开发豆瓣酱制作体验课 [10] - 构建四维文化记录体系:口述史影音库、农具数字博物馆、节气饮食地图、方言交易语音包 [10] 市场主体培育 - 培育农民直播官(年培训10万人次),实施农产品经纪人持证上岗制度 [14] - 江苏常熟"银青互助岗"使短视频带货转化率提高2.4倍 [5] - 建立销售总额5%的二次分配基金,推行"春订秋收"预售模式和弹性定价双轨制 [14] 绿色发展与基建 - 推广可循环包装(2027年覆盖率目标80%),建立"食物里程"标签制度 [14] - 对有机种植户每吨补贴200元,设置碳足迹减少量作为创新KPI指标 [14][16] - 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经济圈作为文化融合创新试验区,东北试点"市集+再就业"模式 [12]
入选省级中心镇 临浦何以“突围”?
杭州日报· 2025-05-30 11:39
战略定位与规划 - 浙江省公布第二批55个省级中心镇名单,临浦镇作为萧山区唯一入选镇[2] - 浙江新一轮省级中心镇建设以"千万工程"为牵引,聚焦缩小"三大差距"(城乡、区域、收入)[2] - 临浦镇在省发改委小城市培育试点考核中连续6年获评优秀[2] - "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成为城乡融合关键路径,中心镇承担产业承接、公共服务延伸和人口集聚功能[2] - 萧山区规划东南两翼战略布局,以临浦为南部支点打造浦阳江风情融合发展轴[3] 产业发展与空间重构 - 临浦计划2025-2027年投资70.92亿元实施21个重点项目[5] - 联东U谷一期竣工交付,入驻20余家企业,规划打造专精特新产业园[5] - 柏山陈园区将集聚"高端装备+新材料"项目,建设全区首个内生裂变示范园[5] - 临浦联合浦阳、河上申报省级高新区,推动产业抱团发展[5] - 潮人汇商业综合体年均人流量95万人次,服务行业涵盖35个门类[7] 人才生态与公共服务 - 推出蓝领公寓项目,配套人才社区稳定技术工人团队[6] - 临浦体育馆亚运后每日免费开放4小时,潮人汇设立青年π空间[6] - 启动"临未来"合伙人计划招募百名青年,发放慢生活体验券[6] - 政务服务中心月均服务2万人次,可办理388项审批事项[8] - 区第三人民医院医共体覆盖4个镇街,年门诊量超70万人次[8] 乡村振兴与区域联动 - 横一村通过"农业+"模式打造田园综合体,形成"柿文化"清廉品牌[3] - 规划以横一村为核心联动横二村、浦南村构建"横山共富带"[3] - 萧山政协建议以"柿"为媒推进农文旅融合,实现片区组团发展[3]
临平、萧山两规划 入选浙江典型案例
每日商报· 2025-05-30 06:21
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 塘栖镇位于临平区北部,以平原水网地貌为主,具有典型"江南水乡"特征 [1] - 规划采用"多维更新"特色模式,构建"水韵古镇、科创智城、田园栖居"三位一体的国土空间新格局 [1] - 在保护与发展方面,锚固生态底线同时协调历史文化保护和城镇发展关系,联动大运河世界遗产和塘栖历史文化名镇保护 [1] - 在区域协同方面,明确塘栖镇作为杭州大城北战略支点,提出东部对接城东智造大走廊、西部联通城西科创大走廊、向北与德清构建北部集合城市、向南融入杭州主城的策略 [1] 萧山区浦阳单元详细规划 - 规划聚焦"产城人文景"深度融合,系统梳理山水、土地、产业、文化等资源 [2] - 创新"农业+"复合利用模式,为乡村新业态预留发展空间 [2] - 浦阳单元地处萧山南部,拥有浦阳江、凰桐江、桃花源等山水资源,以及杭金衢高速、G235国道穿境而过的交通区位优势 [2] 规划实施效果 - 浦阳乡村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实现多村联建与农文旅融合,带动村民共富 [3] - 杭州采用"一镇一策"创新实践,为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差异化解题思路 [3] - 典型案例彰显国土空间规划在优化资源配置、激活发展动能中的关键作用 [3]
“三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昆山实践
新华日报· 2025-05-30 05:06
城乡融合发展政策 - 城乡融合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旨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推动要素双向流动 [1] - 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要素流动是关键 包括人才 土地 资本等 [1] - 昆山作为先行者 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提高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 [1] 城乡产业融合 - 农业产业化是城乡产业融合起点 昆山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链式模式 [2] - 累计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8家 培育龙头企业73家 带动年销售收入135亿元 [2] -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 物联网监测和大数据分析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4.54% [2] - 推动"农业+"模式 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形成"一村一品"特色项目 [2] - 制造业向"专精特新"转型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3.3% [2] - 形成"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现代农业"融合型产业体系 [2] 城乡公共服务 - 实施"教育共同体"计划 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 乡镇卫生院全面升级 [3] - 创新"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会协同"供给模式 引入社会资本打造乡村休闲体验项目 [3] - 通过"城乡结对""飞地经济"等机制 实现公共服务跨区域统筹 [3] 城乡要素流动 - 深化户籍改革 实行"居住证+积分"落户 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住房和子女入学服务 [4] - 探索土地"三权分置"改革 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 盘活农村闲置土地 [4] - 推行"土地银行"模式 农民可存入土地经营权获取分红 [4] - 构建"财政+金融+社会资本"多元投入体系 设立乡村振兴专项基金 [4]
浙江“山区县”再减三地 缩小“三大差距”步伐加速
中国新闻网· 2025-05-28 23:33
山区海岛县调整动态 - 浙江将永嘉县、苍南县、江山市调出山区海岛县名单,山区海岛县数量减至22个[1] - 2023年首次动态调整调出平阳、柯城、莲都3县,新增洞头、嵊泗2个海岛县[3] - 2024年第二轮调整后山区海岛县队列减至22个,计划2027年减少至20个以下[4][10] 调出县经济发展表现 - 永嘉县2024年GDP达606.35亿元同比增长6.3%,规上工业增加值109.9亿元成为浙江第7个破百亿山区县[4] - 苍南县2023年GDP543.2亿元同比增长7.3%(全省第10),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42.7%拉动GDP增长2.02个百分点[4] - 江山市被调出显示其经济发展已达到新水平[1] 山区海岛县整体经济数据 - 2024年所有山区海岛县GDP均破百亿元,占全省GDP比重首超10%且增速高于全省平均[5]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低收入农户突破2万元[5] - 建成单产超10亿元的"土特产"全产业链45条,总产值894.8亿元带动154.2万人就业[5] 特色产业发展案例 - 磐安县中药材产值突破18亿元占农民总收入近40%,从业人员占全县人口1/3[5] - 龙泉市茶叶加工中心项目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7万元,提供超百个就业岗位[6] - 计划培育产值超50亿元的"土特产"全产业链,三年培育200个重点村组团片区[9] 政策支持体系 - 新型帮共体机制2024年争取项目446个安排资金超14.7亿元[6] - 财政安排第一批专项债券项目378个额度365.7亿元,每县保障200亩用地指标+预留1000亩[7] - 建立"1+1+N"帮扶体系(1省领导+1部门+N单位),28个帮扶团组全面启动[7] 城乡融合发展举措 - 首批公布28条省级"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覆盖所有山区海岛县[8] - 谋划重大项目1717个,推动工业大县与山区县新建产业合作园1个以上[9] - 实现山区20分钟医疗圈、30分钟文化圈,基本通三级公路[7]
江苏:稳定就业容量 突出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
快讯· 2025-05-28 10:51
江苏省民生与经济发展政策 - 强调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积极探索经验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1] -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推动农业增效益 农村增活力 农民增收入 [1] - 加强基础性 普惠性 兜底性民生建设 解决养老 托育 生育 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等急难愁盼问题 [1] -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 完善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 [1] - 稳定就业容量 扩大供给增量 提高服务质量 突出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 [1] -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以文化人 以文兴业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1]
金观平:积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经济日报· 2025-05-27 17:17
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背景 - 中共中央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1] - 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新体现在领域、业态、产业链条、融合层次和技术水平上[1] - 传统乡村产业集中在周期短、门槛低的传统种养业,形不成链条,打不开市场[1] - 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包括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农村创新创业等[1] 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 要素活力不足:农村资源变资产渠道未完全打通,用地供给不足,人才缺乏[2] - 质量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创新不足,休闲旅游同质化,产业融合层次低[2] - 产业基础设施薄弱:供水、供电、供气条件差,道路、通讯、仓储等设施未能全覆盖[2] 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机遇 - 乡村具有城市没有的独特功能和价值,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的土壤[3] - 农业及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不低,其中重要部分是乡村新产业新业态[3] - 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有可能较早培育新质生产力[3] - 需要结合人口总量变化和居民需求结构变化来谋划发展重点[3] 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策略 - 不能以规模论英雄,要吸取特色农业规模扩张导致同质化竞争的教训[4] - 不能不顾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比较优势盲目兴办产业园区和项目[4] - 不能简单复制先行地区路径而不注意市场开拓和特色打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