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转型

搜索文档
恒力重工上市一事又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国将再添上市造船厂
搜狐财经· 2025-05-17 22:52
交易概述 - 松发股份通过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恒力重工100%股权 交易获证监会批准 标志着恒力重工上市取得实质性进展 [1][2] - 交易包括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募集配套资金三部分 其中资产置换与发行股份互为前提 募集配套资金以交易实施为前提但不影响交易 [4][6] - 交易完成后 松发股份将战略性退出日用陶瓷行业 主营业务变更为船舶及高端装备研发生产销售 恒力重工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4][11] 交易细节 - 置出资产评估值5.131047亿元 置入资产评估值80.063944亿元 差额部分74.932897亿元通过发行股份支付 [6] - 发行价格定为10.16元/股 为定价基准日前60日均价的80%以上 总计发行737528511股 [7] - 向特定投资者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40亿元 用于绿色高端装备制造项目(35亿元)和国际化船舶研发设计中心项目(5亿元) [8][9] 股权结构变化 - 交易完成后 中坤投资、恒能投资、苏州恒能、陈建华将分别持股39.86%、15.24%、15.24%、15.24% 恒力集团持股4.34% 合计持股89.93% [4] 业绩承诺 - 恒力重工承诺2025-2027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48亿元 其中2025年11.272803亿元 2026年16.414303亿元 2027年20.62808亿元 [9] 战略意义 - 松发股份近三年营收持续下滑且净利润为负 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此次转型旨在寻求新利润增长点 [11] - 恒力重工借壳上市后将获得直接融资渠道 提升市场影响力 助力船舶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11] 行业动态 - 2025年中国船厂地图更新 收录600多家船厂 显示行业活跃度 [1] - 低空+航运物流领域受关注 大疆等企业将参加6月上海展会 [1] - 绿色智能船舶发展受重视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专家将出席行业会议 [1]
上市造船企业+1!恒力重工上市获批!| 航运界
搜狐财经· 2025-05-17 15:50
交易概述 - 广东松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获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 [1] - 交易完成后,恒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将成为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主营业务变更为船舶及高端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4] - 交易包括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募集配套资金,其中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40亿元 [3][4] 交易结构 - 松发股份拟以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式购买恒力重工100%股权 [3] - 交易完成后,中坤投资将持有上市公司39.86%股份,恒能投资、苏州恒能、陈建华各持有15.24%股份,恒力集团持有4.34%股份,合计持股89.93% [4] - 募集配套资金将用于恒力造船绿色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和恒力重工国际化船舶研发设计中心项目 [4] 战略转型 - 松发股份将战略性退出日用陶瓷制品制造行业,转向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业务 [4] - 公司近三年营业收入逐年下降,净利润持续为负,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5] - 交易有助于公司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发展质量 [5] 恒力重工发展 - 恒力重工将通过资本市场建立直接融资渠道,为未来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5] - 交易有助于提升恒力重工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增强员工凝聚力 [5] - 恒力重工将持续致力于高性能船舶研发及工艺改良升级,推动船舶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5]
国内首条〡埃斯顿打造国内首条全国产大负载机器人汽车覆盖件冲压线!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6 17:49
汽车冲压自动化行业 - 冲压工艺是车身覆盖件生产的核心环节,传统冲压产线依赖人工上下料,面临效率低、工作环境恶劣及安全隐患等问题 [1] - 工业机器人在冲压环节渗透率逐年提升,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推动大负载、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冲压自动化解决方案成为车企降本增效关键需求 [1] - 行业痛点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青年从业者流失以及设备响应延迟、工序衔接效率低导致的节拍不稳定、材料损耗高等难题 [1] 埃斯顿冲压自动化解决方案 - 公司成功交付国内首条全国产大负载机器人汽车覆盖件冲压线,实现全线集成控制,覆盖拆垛、清洗、冲压到搬运全工艺流程 [1] - 自主研发的ER150-3200-PR大负载冲压专用机器人专为汽车车身覆盖件冲压等大负载场景设计 [3] - 解决方案通过高精度定位与多机器人协同,解决传统工艺问题,助力车企实现轻量化与降碳目标 [1] 大负载冲压机器人技术特点 - 超大负载与高适应性:手腕转动惯量优化,适配大尺寸板件、多板件叠放及大压力机间距场景 [5] - 高速精准运动控制:运行节拍可达10-12次/分钟(SPM),显著提升产线效率 [5] - 稳定性与可靠性:可连续高速运行无故障,适应7×24小时高负荷生产需求 [5] - 软硬件协同创新:结合自主研发冲压软件应用包与压力机控制系统,实现整线同步控制与工艺参数灵活配置 [5] 总控系统功能 - 集成化控制架构实时协调机器人、压机及辅助设备协同运作,实现全流程数据集中采集分析 [6] - 智能生产调度与协同控制:自动调整生产节拍适应产品类型与模具切换需求,最大化设备利用率 [8] - 实时监控与主动维护:集成网络化监测与AI算法,快速响应异常并支持远程运维调试 [8] - 数据驱动决策优化:基于订单自动匹配工艺参数,记录关键指标并生成可视化报表 [8] - 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采用光栅、安全PLC等多级联锁机制,确保产线高可靠性与安全 [8] 数字化产线管理 - 动态显示零件名称、日计划产量、当前产量、生产节拍及批次合格率,实现生产过程可视化 [10] - 实时监控机器人运行状态、运行模式、速度调节等关键参数,降低异常停机风险 [10] - 精准显示压机运行状态与工作频次,保障设备高效稳定运转 [10] - 支持远程故障诊断与维护指导,缩短服务响应周期,降低运维成本 [10] 市场地位与未来展望 - 2024年公司市占率位列中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品牌第一,冲压解决方案在汽车、家电、五金等领域覆盖率持续提升 [12] - 大负载冲压线整线解决方案填补国产高端冲压装备空白,推动汽车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12] - 随着国产机器人技术进一步突破与应用场景深化,公司有望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12]
2025年工程机械行业分析
联合资信· 2025-05-09 12: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工程机械行业筑底企稳企业盈利提升 未来海外市场成重要支撑 预计2025年行业整体维持稳定发展态势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现状 - 2024年国民经济稳中有进 房地产开发投资不振 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各类挖掘机和装载机产品销量增长 成本端钢材价格震荡下行 行业筑底企稳 [4] - 2024年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201131台 同比增长3.13% 其中国内市场销量100543台 同比增长11.7% 出口销量100588台 同比下降4.24% [4] - 2024年装载机主要制造企业销售各类装载机108209台 同比增长4.14% 其中国内市场销量54326台 同比下降3.94% 出口销量53883台 同比增长13.8% [4] - 工程机械行业上游主要是钢、铁等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 钢材约占工程机械成本的30% 其价格涨跌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和盈利能力 [4] - 2024年中国钢材价格整体震荡下跌 截至年底 部分钢材市场价格较2023年底下降14.18%-18.38% [5] - 2024年中国累计出口钢材11071.6万吨 同比增长22.7% 出口额累计5950.1亿元 同比增长0.4% 出口均价同比下降18.2% [5] - 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工程机械行业下游主要应用领域 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 房地产业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8%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 [6] - 202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6% 房屋施工、新开工、竣工面积及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同比下降 [7] - 202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分领域看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4%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2%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6% [8] 行业政策 - 2024年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举措落地 相关产业政策实施 重大工程项目推进 支撑工程机械市场需求 带动行业复苏 [11][12] - 2024年3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意见 提出到2030年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到2035年绿色发展成新型工业化普遍形态 [13] - 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意见 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4] - 2024年我国颁布一系列政策为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提供有利环境 如聚焦多产业布局质量基础设施项目 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等 [14] 主要企业运行情况 - 2024年部分样本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 但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盈利水平提升 现金类资产占比略降 多数企业应收款项、存货和固定资产占比提升 经营活动现金流强化 资产负债率正常 [16] - 2024年样本企业营业总收入合计2676.05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2.90% 利润总额合计208.22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21.97% [17] - 2024年样本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43% 同比提高3.18个百分点 平均总资产报酬率为3.98% 同比提高1.99个百分点 平均销售毛利率为24.60% 同比提高1.71个百分点 [17] - 截至2024年底 样本企业现金类资产占资产总额比重均值为17.77% 较上年同期下降1.90个百分点 [18] - 2024年中联重科和柳工经营性现金净流入规模下降 其他样本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情况强化 [20] - 截至2024年底 除山推股份外 多数样本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低 流动比率在合理区间波动 偿债能力指标良好 [24] 行业风险关注及信用展望 - 工程机械行业周期性强 与宏观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密切相关 2024年行业筑底企稳 [28] - 2024年中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为554.5亿美元 同比增长8.59% 出口总额528.59亿美元 同比增长8.87% 增速放缓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景气度高 新增对外承包工程拉动出口 [31] - 原材料价格、汇率波动等因素或影响工程机械行业利润水平 2024年主要上市公司均实现利润增长 [32] - 2024年以来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 未来刚性需求将持续释放 预计2025年行业整体维持稳定发展态势 [33]
研判2025!中国塑料原料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前景展望: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政策趋严,塑料原料行业将加快绿色化转型步伐[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30 09:27
塑料原料行业概述 - 塑料原料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具有重量轻、耐腐蚀、电绝缘性好、可塑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包装、汽车、电子等领域 [1][3] - 塑料原料主要分为通用塑料原料、工程塑料原料、热塑弹性体原料以及热固性塑料原料 [3] - 2024年中国塑料原料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8701亿元,行业正逐步向绿色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1][16]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塑料原料行业经历了四个阶段:1950-1970年起步阶段、1980-1990年规模化扩张阶段、2000-2010年高速增长阶段、2020年至今转型升级阶段 [5] - 在转型升级阶段,生物基塑料(如PLA)、可降解材料(PBAT)成为重点,行业向绿色化、高性能化转型 [5] 行业产业链 - 上游以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和生物基材料为基础原料,中游聚焦塑料原料规模化生产,下游制成各类塑料制品 [7] - 石油化工是塑料原料最主要来源之一,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等常见塑料品种原料均来源于石油 [8] - 2024年石化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6.28万亿元,同比增长2.1%,利润总额7897.1亿元,同比下降8.8% [8]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塑料原料需求量约为41003万吨,未来几年全球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13] - 中国塑料原料市场需求呈现稳健增长趋势,需求量从2017年的10400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307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3.32% [14] 企业格局和重点企业分析 - 行业形成国有大型石化企业、民营化工龙头和外资企业三大阵营,中石化、中石油在聚烯烃等大宗通用塑料领域占据约60%份额 [19] - 万华化学2024年化工行业营业收入为1798亿元,同比增长4.72%,其MDI产能已位居全球第一 [19][21] - 恒力石化2024年石油化工行业营业收入为2180亿元,重点布局可降解材料、功能性聚酯材料等战略性产品矩阵 [19][23]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驱动高端化转型,特种工程塑料和改性材料需求持续增长 [25] - 绿色低碳成为发展主线,生物基塑料和可降解材料产业化进程将显著加快 [26] - 产业链协同与全球化布局深化,头部企业将通过垂直整合强化竞争力 [27][28]
从国货崛起到国际竞争:最新国内一线阀门品牌榜单解读
搜狐财经· 2025-04-30 02:21
行业格局 - 2025年中国阀门行业头部品牌为苏州纽威阀门、上海奇众阀门、上海冠龙阀门,这三个厂家在终端客户的品质和服务方面最受甲方和业主推荐 [1] - 行业竞争格局分为头部品牌、细分领域和国际竞争三个层面,头部品牌具有技术壁垒与国际话语权 [2] 头部品牌技术优势 - 苏州纽威阀门主导全球首款耐压25000psi的28寸深海球阀研发,覆盖40%新建LNG运输船项目,成本较欧美竞品低40% [2] - 苏州纽威阀门通过ASME N认证,参与"华龙一号"国家级工程,海外营收占比42% [3] - 苏州纽威阀门年产能超60万台,出口覆盖60国能源项目,主导修订ISO深海阀门国际标准 [4] - 中核苏阀科技是国内唯一核级阀门全资质企业,第三代核电阀门国产化率超90%,AP1000主蒸汽隔离阀打破美国技术封锁,成本降低40% [5] - 中核苏阀科技超音速风洞调压阀(25000psi)应用于航空航天项目,核电订单年增25% [6] - 江苏神通阀门核级蝶阀市占率53%,冶金高炉煤气回收系统阀门市占率60% [7] - 江苏神通阀门70MPa加氢阀获德国TÜV认证,量产成本下降57%,适配氢能储运场景 [8] 细分领域技术突破 - 纽威阀门DNV认证深海球阀覆盖全球40%市场,超达阀门耐硫化氢腐蚀阀门寿命达行业均值2倍 [9] - 上海奇众阀门新能源锂电池阀门订单量年增180%,钛合金阀门耐蚀性达ASTM标准 [10] - 迪艾智控AI健康监测系统降低管网故障率62%,冠龙阀门智能控制阀能耗降低30%,覆盖80%市政供水项目 [11] 国际竞争与全球化布局 - 中核苏阀主导核电阀门国家标准制定,技术参数被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采纳 [12] - 越南、墨西哥进口中国阀门激增40%,冠龙阀门通过东盟自贸协定关税降为零,中标东南亚智慧水务项目 [13] - 三花控股欧洲研发中心落地慕尼黑,新能源车热管理阀全球市占率38%;超达阀门耐腐蚀阀门出口量全国前三 [14] 行业趋势 - AI质检良品率突破99.7%(上海奇众),低碳阀门碳足迹降低40% [15] - 纽威阀门智能制造覆盖全流程,江苏神通AI故障诊断预警准确率98% [16] - 核电阀门国产化率超90%,深海领域打破欧美垄断,超达阀门测试中心完成-196℃深冷极限验证 [17] - 稀土出口管制赋能军工级阀门技术突破,海关"自助打印"服务为企业节省关税近千万元 [18] - 国内一线阀门品牌通过核心技术突破、智能化转型及全球化布局,已从"国产替代"迈向"国际标准制定者"角色,未来竞争将聚焦绿色低碳技术、AI融合及新兴市场拓展 [19]
向绿色化加速转型,盈峰环境新品发布会举办
经济网· 2025-04-25 16:31
新品发布会概况 - 公司以"盈峰引领智启未来"为主题在长沙举办新品发布会,吸引近200名政府及行业领导、企业代表参与[1] - 发布会展示公司在新能源、智慧环卫装备领域的创新成果,包括"盈峰绿"涂装、智能清洁机器人系统、全系新品矩阵三大板块[6] 市场地位与研发投入 - 公司2022-2024年三年平均市占率达31%,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提升至35%[3]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新发布产品能耗较传统产品平均降低16%[3] 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 - 推出"一车多用"技术解决单一功能局限,实现复杂场景灵活切换[5] - 发布"小精灵系统作业群"与"蜂群无人作业群",通过智能化协同使作业效率提升60%,能耗降低18%[5] - 智慧网联清洁机器人集群包含1吨/3吨/18吨三种型号,配合充能站构建"扫-运-充"一体化网络[6] 行业认可与政策支持 - 长沙市城管局高度评价公司成果,鼓励其发挥"头雁效应"聚焦技术攻坚[3] - 行业协会称赞公司推动行业从传统模式向"智慧环卫生态圈"转型[6] 战略方向与社会价值 - 公司通过系统性解决方案弥补单机作业短板,全方位提升客户价值[5] - 未来将继续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6]
研判2025!中国加工贸易行业相关政策、行业现状及重点企业分析:行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仍面临全球经济格局变化挑战[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23 09:36
行业概述 - 加工贸易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核心特征为"两头在外"(原料进口和成品出口均面向国际市场)[2] - 常见加工贸易方式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装配业务和协作生产[2] 行业发展历程 - 1978-1985年为起步阶段,国务院制定《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广东、福建、上海等沿海省市率先开展试点,以"三来一补"为主[4] - 1986-1992年为初步发展阶段,国家出台《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明确"大进大出,两头在外"战略,加工贸易保税制度正式确立,加工贸易出口比重在1991年达45.1%[4] - 1993-2000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加工贸易在进出口总额中比重于1996年超50%,进料加工超过来料加工成为主要形式,长三角和珠三角成为核心基地[5] - 2001年至今为调整升级阶段,政策向结构优化转变,推动加工贸易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5]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包括原材料(金属材料、化工原料、纺织材料、电子材料、农产品等)和设备(采矿设备、冶炼设备、加工设备、通用设备等)[8] - 产业链中游为加工贸易环节,下游为成品销售与分销[8] 相关政策 - 202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发挥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作用 助力提高内外贸一体化水平的意见》,通过金融工具创新解决企业"不敢转"和"没钱转"痛点,推动产业升级[10][11] - 2024年12月国务院支持义乌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在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推动进口贸易创新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12] - 2025年3月农业农村部开展农贸高质量发展主体培育工作,目标到2030年培育年出口额超1亿美元主体50家以上、超1000万美元主体600家以上[12] - 2025年3月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对注册在多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企业开展离岸转手买卖业务书立的买卖合同免征印花税[12] 行业现状 - 2025年1-2月加工贸易进出口金额为1.20万亿元,同比增长7.27%,在中国外贸整体微降1.2%背景下表现亮眼[1][13] - 增长得益于产业结构优化,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1][13]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覆盖石油化工全产业链,包括原油开采、炼油、化工产品生产等[17] -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为综合性民营企业集团,饲料年产能超1000万吨(全国第一、全球第三),年屠宰家禽7亿多只(全球第一)[17] -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国最大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聚焦粮、油、糖、棉、肉、乳等品类,形成全球农产品贸易物流网络[17]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专注于半导体芯片制造和加工,2024年营业收入为577.96亿元,同比增长27.72%[17][19] - 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涵盖液化石油气国际贸易、聚丙烯材料生产、碳纤维制造等领域,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37.33亿元,同比增长16.63%[17] 行业发展趋势 -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企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拓展,应用智能制造和自动化技术,采用环保技术和材料实现可持续发展[21] - 区域一体化与全球市场布局:企业融入区域市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并设立海外生产基地,开拓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以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22][23] - 品牌建设与提升附加值: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提高市场认可度,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24]
最新公布:10.3万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4 10:48
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体情况 - 一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 3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 3% 进出口增速逐月回升 [1] - 出口规模突破6万亿元 同比增长6 9% 对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实现增长 [1] - 进口方面受国内工业生产带动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部件进口增长95 6% 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进口增长52 5% [2] 出口结构亮点 - 高端制造领域表现突出: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长10 8% 专用装备出口增长16 2% [1] - 新能源产品持续发力: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长43 2% 锂电池出口增长18 8% 电动汽车出口增长8 2% [1] - 民营企业出口高技术产品创新高 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67 4% 高端机床出口增长16 4% [2] 进口市场特征 - 消费类商品进口增长:食用油进口值增长12 1% 干鲜瓜果进口量增长8 3% [2] - 高端设备进口显著提升:手术机器人进口增长47 5% 高端设备进口增长25 6% [2] 贸易主体表现 - 民营企业进出口5 85万亿元 增长5 8% 占比提升至56 8% 对180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 [2] -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 99万亿元 增长0 4% 连续4个季度增长 企业数量创3年同期新高 [3] 区域贸易格局 - 对新兴市场贸易增速显著:东盟增长7 4% 非洲增长9 6% 拉美增长5 2% [2] - 对传统市场保持稳定:欧盟增长7 1% 日本增长4 8% [2] - 东盟稳居第一大贸易伙伴 进出口1 71万亿元 占比16 6% [3]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 26万亿元 增长2 2% 占比达51 1% 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3] 月度趋势变化 - 进出口增速逐月改善:1月下降2 2% 2月基本持平 3月增长6% [4] - 出口累计6 13万亿元 进口累计4 17万亿元 进口同比下降6% [4]
海关总署:一季度,我国出口规模突破6万亿元,实现6.9%的较快增长
快讯· 2025-04-14 10:04
金十数据4月14日讯,出口方面,一季度,我国出口规模突破6万亿元,实现6.9%的较快增长,在压力 下展现强劲韧性。其中,对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实现增长。中国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动能强劲。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专用装备出口分别增长10.8%、16.2%。新能源产品继续在全球绿色 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风力发电机组、锂电池、电动汽车等出口分别增长43.2%、18.8%、8.2%。 海关总署:一季度,我国出口规模突破6万亿元,实现6.9%的较快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