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船舶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船企一天签下20艘大单,国际主流船东集体回归,本轮造船市场景气周期仍将持续
华夏时报· 2025-05-22 13:34
国际船东重返中国市场 - 美国301调查限制措施松口后,希腊Dynacom、Angelakos,泰国RCL等国际船东开始重返中国造船市场 [2] - 沪东中华造船签订批量化8300TEU级集装箱船和1艘18600立方米加注船意向书,船东为加拿大Seaspan和西班牙IBAIZABAL [2] - 上海外高桥造船、中远海运、新大洋造船等近期均接下大单 [2] 中国船企订单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受301调查影响,新造船订单同比下降约60%(按总载重吨) [4] - 4月中国船企新承接51艘、251万修正总吨订单,占全球份额69% [4] - 1-4月中国船企获得215艘、682万修正总吨订单,全球市场份额54% [4] - 4月29日中国船厂单日斩获20艘新订单,包括上海外高桥造船与Seaspan的6艘万箱级集装箱船,以及中远海运控股的14艘18500TEU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投资总额30.8亿美元) [5] - 土耳其Arkas航运增订至少4艘3100TEU集装箱船,泰国RCL订造最多6艘集装箱船(总价约4.9亿美元) [6] 龙头船企业绩增长 - 10家上市船企2025年一季度合计营业收入461.76亿元,净利润23.19亿元 [7] - 中国船舶一季度营收158.58亿元(同比+3.85%),净利润11.27亿元(同比+180.99%) [7] - 中国重工净利润5.19亿元,中国动力净利润3.96亿元 [7] - 中国船舶2025年经营目标为营收805亿元,计划完工民品造船89艘/634.31万载重吨 [7] 行业周期与前景 - 全球造船业处于2021年上行周期尾声,4月新船订单量同比减少56% [8] - 美国301条款实际冲击较预期温和,中长期景气周期仍有基本面支撑(船厂产能紧平衡、船队更新需求、IMO减碳进程) [8] - 绿色船型订单需求推动行业转型,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技术推动产业升级 [9] - 深海科技政策将激发深海技术装备需求,中国造船业有望塑造新动能 [9] 手持订单与竞争力 - 中国船舶手持订单排期至2029年 [3] - 中国造船工业三大指标全面增长,国际市场份额全球领先 [3]
上海地区“船舶转籍一件事”实现全域贯通
中国新闻网· 2025-05-21 17:29
上海大禹航运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此次转籍办理压缩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成本,使其船舶得以提前投入 运营,预计为企业带来近百万元的收入,充分体现了"船舶转籍一件事"改革带来的实效,也为民营企业 发展注入强劲信心。 相较传统流程中企业在海事与船检之间反复奔波的"折返跑",此项改革实现了证书联办、信息共享、流 程集成,有效破解了环节多、周期长的难题。此前,上海海事局依托水上交通安全信息共享共治工作机 制,已与上海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联合推出"海船转籍一件事""船舶过户一件事"等集成改革举措,通 过"注销——新办"模式无缝衔接交易、登记、融资流程,构建起船舶交易全链条服务新生态。 此次"船舶转籍一件事"首单联办,标志着该项改革在上海正式落地生根,并实现突破性进展。 下一步,上海海事局将积极对标世界银行新营商环境评估体系(BR),不断优化企业体验,拓展船检合作 范围,推动"接力赛"向"团体赛"转变。(完) 中新网上海5月20日电 (谢梦圆)20日,上海海事局与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携手合作,成功实现船舶转 籍"四证"——船舶所有权证书、船舶检验证书、国籍证书及最低安全配员证书的"无感化"同步办理,标 志着"船舶转籍一件事"在上海地 ...
中国动力2024年净利润大增78% 全球服务网络布局加速推进
全景网· 2025-05-21 08:2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16 97亿元 同比增长14 62% 归母净利润13 9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78 43% [1] - 船海产业贡献显著 低速柴油机产量连续两年突破1000万马力 中速机接单量超1100台 [1] - 防务产业新接合同完成率超过120% 燃气动力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 40MW级工业燃气轮机成功推向市场 包揽中海油全部6台套25MW燃气轮机订单 [1] 柴油机后服务市场布局 - 公司已初步搭建"1+8+20"的全球服务网络 包括1个上海服务中心 8个国内外服务站点 20家海外服务供应商 [2] - 2024年服务收入达15亿元 同比增长25% 计划新增北美 迪拜等站点 [2] - 预计到2027年后服务业务将成为公司除制造业外的主要收入来源 [2] 业务结构与技术发展 - 业务覆盖燃气动力 蒸汽动力 柴油机动力 综合电力 化学动力 热气机动力以及核动力(设备)七大关键领域 [2] - 完成对中船柴油机的股权收购 强化柴油机业务产业链协同效应 [3] - 成功研发甲醇双燃料 氨燃料等低碳发动机 应对IMO减排要求 [3] 行业地位与未来展望 - 在全球船用柴油机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2] - 全球造船业景气度持续上行 绿色船舶转型趋势加速 [3] - 公司将加强技术创新和国际化布局 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3]
Viking Holdings Posts Strong Q1, Eyes Growth Ahead
MarketBeat· 2025-05-21 05:19
公司概况 - 维京控股公司(Viking Holdings Inc NASDAQ: VIK)是一家专注于成人游轮服务的公司 以其长船和无儿童游轮著称 于2024年4月完成首次公开募股(IPO) [1] - 公司商业模式独特 船上不设赌场且不接受18岁以下乘客 目标客群为具有可支配收入的中高年龄段人群 [6]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达8.9706亿美元 超出分析师预期的8.4118亿美元6% 同比增长24.9% [2] - 季度每股亏损0.24美元 优于预期的0.27美元亏损 较2024年5月的0.74美元亏损有所改善 [3] - 调整后毛利率同比增长23.8% 显示盈利能力提升 [9] 运营数据 - 当季载客邮轮天数同比增长14.9% 入住率达94.5% [2] - 当前季节的预订量已达总运力的92% 但2026年预订率为37% 略低于去年同期的39% [7] 运力扩张 - 计划2025年新增1艘远洋邮轮和9艘内河船只 [9] - 最新尼罗河游轮Viking Thoth将于2024年10月交付 计划到2027年将尼罗河船队扩展至12艘 [8] - 氢动力船Viking Libra预计2026年交付 可实现零排放运营 [8] 市场反应 - 股票在财报发布后一度下跌7% 但午盘收复近半跌幅 显示在2024年12月水平获得支撑 [11] - 分析师给予12个月平均目标价46.89美元 较当前价有6.85%上行空间 评级为"适度买入" [4] 行业特点 - 第一季度传统上是邮轮行业最弱季度 维京的河流邮轮季节主要集中在4月至10月 [1] - 尽管受"解放日关税"消息影响股价短期下跌 但邮轮行业整体不受关税压力影响 [5] 技术走势 - 上市一年来股价呈现高点抬高、低点抬高的上升趋势 短期波动主要受宏观经济因素驱动 [10] - 财报发布前股票处于超买状态 需确认突破5月19日收盘价或分析师上调目标价才能确立新趋势 [12]
直击中船集团控股上市公司2024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造船三大指标均全球第一 重大资产重组稳步推进
证券时报网· 2025-05-20 23:58
中船集团2024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核心内容 - 中船集团连续三年在上交所交易大厅召开集体业绩说明会,全面展现改革发展成果和未来发展愿景 [2] - 12家控股上市公司分别介绍各自发展和经营情况,并就经营业绩、发展形势等问题与投资者交流 [4] 造船行业全球领先地位 - 截至2024年末,中船集团造船三大指标(新接订单、手持订单和船舶完工量)均位居全球第一 [4] - 2024年船海业新合同订单、手持订单、船舶完工交付持续保持全球第一 [5] - 中国船舶2024年承接民品船舶订单154艘、1272万载重吨、1039亿元,订单金额同比增长43% [5] - 中国船舶完成交付民品船舶93艘、721万载重吨,完成年度计划的113% [5] - 截至2024年末,中国船舶累计手持民船订单322艘、2461万载重吨、2170亿元,订单金额同比增长41% [6] - 中国重工手持民船订单超过3000万载重吨,金额超1400亿元,交付期排到2028-2029年 [6] 订单结构优化与行业机遇 - 中国船舶中高端船型占比达到88% [6] - 中国重工新接订单中主建船型批量订单占比达90%,绿色船型占比近60%,中高端船型占比超过75% [6] - 船舶行业面临三大机遇:行业景气周期持续、船东对中国船舶行业信心充足、船舶向绿色化和智能化演进 [6]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进展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4] - 该合并是A股市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已获得上交所受理 [7] - 合并后将实现多方面协同效应,包括成为全球第一大造船业旗舰上市公司、增强国际话语权等 [7] - 合并后将整合七大船厂,统筹接单和排期,打造全球船舶建造领域单项冠军 [7] 公司发展战略与投资者关系 - 中国船舶2025年经营目标超过800亿元 [10] - 公司将以投资者为本,打造价值创造共同体,提高投资者回报意识 [10] - 中船集团2025年将持续提升控股上市公司经营能力和质量,强化规范运作 [11] - 未来将深耕主业实业,聚焦价值创造,把握全球造船业周期机遇 [11] - 将着力"深海科技"与"绿色智能"创新,向海洋经济全产业链延伸 [11]
船舶行业2024年报%年一季报总结:在手订单饱满,业绩加速释放250512
东吴证券· 2025-05-19 20: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船舶制造产业链盈利水平改善,在手订单饱满,供给刚性和散货船发力支持行业景气,美国制裁短期影响情绪,中期中国造船领导地位难动摇 [3][4] - 推荐中国船舶,建议关注中国动力、松发股份 [4] 各部分总结 船舶制造产业链盈利水平持续改善,在手订单饱满 - 2024年船舶板块营收2103亿元,同比增长12%,归母净利润72亿元,同比增长103%;2025年Q1营收451亿元,同比增长12%,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225% [3][7][13] - 2024年船舶板块销售毛利率11.7%,同比提升0.4pct,销售净利率4.2%,同比提升2.2pct;2025年Q1销售毛利率14.1%,同比提升3.7pct,销售净利率6.4%,同比提升4.3pct [21] - 2024年船舶板块期间费用率8.5%,同比下降0.6pct,规模效应摊薄销售、管理费用,费控能力增强 [21] - 2024年全球新造船市场延续高景气,中国船厂份额达70%,船舶板块合同负债1703亿元,同比增长23%,存货924亿元,同比增长2%,头部船厂排产已至2028年后 [22] - 高价订单持续交付,原材料价格与船价形成剪刀差,船舶板块收入有望持续增长,利润率将持续修复 [27] 供给刚性、散货船将支持全球造船业景气度延续,船价高位震荡 - 2025年Q1新造船价格指数为187,较2025年初下降1%,各船型新造船价格指数均高位震荡;二手船价格指数为176,较2025年年初提升0.3% [40] - 2025Q1全球新造船市场新签订单大幅下滑,同比分别-56%、-46%,新签订单金额同比-35%,除集装箱船外其余船型均大幅下滑 [47] - 2025年Q1船厂在手订单持续增长,全球船厂在手订单合计3.81亿载重吨/1.62亿修正总吨,较2024年年末增长2%/1%,2025年全球船厂交付量预计同比增长9%/9% [52] - 船舶行业供需缺口明显,2024年全球船厂手持订单覆盖率达3.8年,位于历史高点,同期手持订单运力占比为12%,位于历史较低水平 [52] - 供给端全球造船业产能出清,当前产能逐步修复但仍具刚性,预计2025 - 2026年全球船舶交付量增幅有限 [57] - 需求端全球船队平均船龄持续增长,保守测算2025 - 2030年全球船舶年均交付需求约1.1亿载重吨,寿命更新需求占比超50% [59] - 新能源转型为船舶行业中长期发展趋势,船舶低碳转型将加快更新替换节奏 [60] - 航运业盈利良好、现金流饱满,支持新造船投资 [64] 美国制裁短期加剧观望情绪,中期中国造船领导地位难以动摇 - 2025年Q1中国船厂新签订单份额达54%,在手订单份额约59% [71] - 美国发起301调查和《美国船舶法案》,对中国造船业采取限制措施,但中国造船业领导地位短中期难被动摇,当前调查结果落地后市场有望修复 [80][84][89] 投资建议 - 中国船舶产业链受益,建议关注中国船舶、松发股份、中国动力 [92] - 中国船舶是全球造船龙头,高价单占比提升,利润率有修复空间,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后行业格局优化,集团优质资产沪东中华有望注入 [92] - 松发股份拟置入恒力重工,恒力重工在手订单多,货值约108亿美元,交期排至2028年,借壳上市成长有望提速 [92] - 中国动力是全球船用发动机龙头,船用发动机占船舶成本约20%,环保转型下双燃料发动机占比将上行,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93]
ST瑞科(300600) - 300600ST瑞科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9
2025-05-19 15:24
集团上市情况 - 目前未收到公司控股股东二轻集团上市相关通知 [2][3] 研发与营收 - 研发投入聚焦新能源船舶、薄膜电容及智能化设备,短期技术突破支撑2024年营收增长41.49%达2.78亿元,中长期专利成果预计2025年后逐步释放效益 [2] 毛利率变动 - 船舶配电系统毛利率提升2.03%,机舱自动化系统毛利率下降10.75%,因产品为定制化,每个订单毛利率有差异致年度毛利率波动 [3] 业务进展 - 新能源船舶领域参与三电系统及设备方案设计及报价,核电配套业务实现突破,风电变流器配套通过头部企业认证,2025年将实现一定营收 [3] 市场布局 - 全球联保网点在新加坡布局,因主要与国内船厂签合同,直接出口较少 [3] 安全生产 - 公司生产船舶设备,喷涂及动火环节少,安全生产风险总体较好 [3] 摘帽计划 - 公司已对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并追溯调整财务报表,将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满十二个月后申请撤销风险警示 [3][4] 技术转化 - 通过技术突破、打造系统集成能力、与船厂合作及营销推广,将直流断路器与智能机舱系统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份额 [4] 产能扩张 - 围绕战略目标抢订单拓市场,拓展传统业务规模,开拓新领域新业务,在新能源船领域发挥技术能力 [4] 市值管理 - 公司重视股价表现与投资者回报,加强市值管理增强投资者回报水平 [4]
广州船舶制造业年产值超500亿元 以“智造”乘风破浪
中国新闻网· 2025-05-18 23:24
广州船舶制造业发展 - 广州船舶制造业2024年工业总产值预计超500亿元,同比增长超8% [1] - 行业涵盖设计与研发、材料与零部件、总装建造等全产业链 [1] - 龙穴岛造船基地年产能超550万载重吨,单船造船能力突破30万吨 [3] 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 全球首艘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长249.8米,具备养殖、捕捞、加工一体化功能,预计年底投入运营 [1][2] - "苏海1号"可实现年产量8000吨,降低中国对冰鲜三文鱼进口依赖 [2] - 公司手持合同金额超586亿元,生产线任务饱满 [2] - 近年交付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世界最先进远洋渔业捕捞加工船等高端产品 [2]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 公司为"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高端客滚船交付量全球第一,半潜船国际市场占有率50% [3] - 手持订单90余艘,80%以上为甲醇双燃料或LNG双燃料绿色船型 [3] - 建造中国最大光伏能源+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远海口"轮,搭载4000台国产汽车驶向欧洲 [2][3] 行业未来规划 - 广州作为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黄埔文冲和广船国际订单排期至2030年 [3] - 未来将优化船舶制造产业结构,发展船舶配套产业 [3]
中国动力:2025Q1业绩高增,后市场维保、AIDC打开成长空间-20250518
浙商证券· 2025-05-18 18: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78%,2025Q1同比增长约349%,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船舶周期景气上行,船用发动机供不应求,船舶后市场和AIDC有望打开公司成长空间,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业绩良好,维持“买入”评级[1][3][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516.97亿元,同比增长14.62%;归母净利润13.91亿元,同比增长78.43%;扣非归母净利润12.33亿元,同比增长120.60%;新签合同543.52亿元,同比下降11.06%;完成工业总产值513.61亿元,同比增长13.88%;手持合同585.55亿元,较2023年底下降3.31亿元[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11亿元,同比增长7.98%;归母净利润3.96亿元,同比增长348.96%;扣非归母净利润3.75亿元,同比增长600.41%[3] 公司业务拆分情况 - 船海产业2024年营收231.47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127.1%,新签合同250.3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约141.56%,其中船用低速机和中、高速柴油机有不同表现[2] - 应用产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20.60亿元,新签合同217.55亿元,基本完成年度计划[2] - 新兴产业中节能减排装备风电运维新接订单同比增长60.92%,风电主齿轮箱等新接订单下滑,绿色船舶双燃料主机产销再创新高[2] 公司盈利能力和费用情况 - 2024年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约14.81%、4.94%,同比增长1.53、2.59pct,各业务毛利率有不同变化;2025Q1销售毛利率16.18%,同比提升5.53pct,环比下降3.47pct;销售净利率6.26%,同比提升4.66pct,环比下降2.10pct[3] - 2024年期间费用率9.88%,同比下降1.23pct;2025Q1期间费用率9.03%,同比增长0.16pct[3] 船舶行业情况 - 2025年1 - 4月克拉克森新接订单(1000 + GT,DWT)同比下降56%,不同船型新接订单有不同变化;截至2025年4月,克拉克森新船造价指数报收187.11点,2025年以来下降1.08%,2021年以来增长47%,位于历史峰值98%分位,不同船型新船价格指数有不同表现[4] - 截止2025年4月,箱船、油轮、散货船手持订单占运力比约27%、15%、10%,油轮至2025年运力仍紧缺,后续油轮、干散存在较大下单可能;船厂运载已近饱和,但活跃船厂数量及交付量显著下降,供需紧张或推动船价持续走高;新增订单增速或将放缓,但船价有望持续上行[4][9] 公司优势情况 - 公司作为船用发动机龙头企业,有望优先受益于船舶周期上行[9] - 公司柴油机后市场业务空间广阔,售后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已初步搭建全球服务体系,2024年柴油机售后服务营业收入近15亿元,同比增长近25%[9] - 公司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燃气轮机生产企业,聚焦中小型燃气轮机市场,有望受益于AIDC发展带来的燃气轮机需求上行,2024年公司新接燃气轮机11台,同比增长22.22%[10] 盈利预测与估值情况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约600、681、757亿元,同比增长16%、13%、11%,CAGR = 14%;归母净利润约21.4、30.1、37.7亿元,同比增长54%、41%、25%,CAGR = 39%;对应PE约23、16、13X,PB约1.2、1.1、1.0X[11] 船舶行业核心标的估值情况 - 展示了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国动力等公司的市值、归母净利润、EPS、PE、PB等估值数据及行业平均数据[16] 三大报表预测值情况 - 给出了公司2024 - 2027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预测值及主要财务比率、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数据[25]
激情褪去?希腊船东今年以来新造船订单同比下降65% 船舶融资呈上升趋势
智通财经网· 2025-05-18 15:30
航运界网此前曾报道称,VesselsValue数据显示,希腊船东在2024年油轮订单排名第一。希腊船东所下油 轮订单达到113艘,占所有油轮订单435艘的四分之一以上。 Xclusiv表示:"这些数据凸显了希腊船东们广泛且多元化的投资策略,涵盖了传统和过渡性燃料贸易和 所有细分市场,不仅反映了船队的更新战略,还反映了在监管和环境变化中保持竞争力的雄心。" 航运界网消息,今年迄今为止,希腊船东的新造船活动大幅减少。 据船舶经纪公司Xclusiv介绍,希腊船东选择在中国、韩国和日本造船厂战略性下单,以确保最佳的交付 时间和船舶的先进性。该国的船舶订单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具有前瞻性、纪律性,并与长期市场基本面 保持一致。尽管希腊在历史上处于强势地位,并且船舶投资多样化,但2025年初的数据表明,希腊的新 造船活动明显放缓,这表明了对短期前景更加谨慎或重新调整的态度。 Xclusiv补充称,今年前四个月希腊船东的新造船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2024年初,希腊船东与中 国、韩国、日本和越南的船厂共计签署了97艘船舶建造订单,主要集中在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和 LNG/LPG运输船这几个领域。然而,该数据在2025年同 ...